《第十一章教育评价模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教育评价模式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一章 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或特定的教育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一种模式有着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它是一种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根本所在。一种模式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则、方法和步骤,是能够效仿的具体样例。,2,第十六章 教育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模式的基本特点:第一,是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框架性描述,而不是具体的评价方法;第二,反映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第三,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对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控制等功能。本章具体介绍目标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和应答模式。,3,
2、第十六章 教育评价模式,第一节 目标模式第二节 CIPP模式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第四节 应答没搜,4,第一节 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的提出目标模式也叫泰勒模式。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1933-1941),由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泰勒主持的有关课程与评价的“八年研究”的过程中。是第一个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5,第一节 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的提出提出原因学校普遍采用的测验只考查记忆能力,而对理解、应用、综合等能力无法测量,学校的课程与测验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主旨就是通过具体的行为变化来判断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6,第一节 目标模式,一、目标模式的提出提出以目标为核心的编制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
3、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到课程和测验中去。新的测验要能清晰、准确地反映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新测验的编制者必须了解教育目标,并用行为对教育目标进行表述和对目标进行分类。他们把评价融入整个课程与教学设计中,使评价成为课程与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7,第一节 目标模式,二、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整个课程活动以教育目标为导向;把教育目标转化为可测量的学生的行为目标;并根据这些行为目标编制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然后依据行为目标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际教学活动的效果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的程度。,8,第一节 目标模式,二、目标模
4、式的基本内容目标模式的教育理念教育活动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学生的行为变化程度就是判断实际教学活动效果的依据,所以目标评价以教育目标为准绳编制测验工具,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判断学生行为结果的达成度。,9,第一节 目标模式,目标评价的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步骤(一)确定教育目标是最重要的一步,其他三个步骤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教育目标是编制测验工具、确定测验情景和评价结果的依据。,10,第一节 目标模式,(一)确定教育目标科学的教育目标群应来自于学习者和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科专家提出的教育目标,并运用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筛选出作为评价依据的评价目标,再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行为目标。例如
5、:快速阅读能力小学六年级学生在5分钟内读完一篇300字的记叙文,能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出主要内容。,11,第一节 目标模式,(二)设计评价情景评价情景的设计是评价者根据细化后的行为目标,规定评价实施的条件。例如:快速阅读能力单个学生面对评价者,完成指定任务。(三)选择或编制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的选择或编制要以行为化目标为依据,评价工具必须能够引发教育目标所期望的那种行为。例如:快速阅读能力选取难度相当的300字左右的记叙文。评价标准:能按六要素复述出内容(共3分),语句通顺(记1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记1分)。,12,第一节 目标模式,(四)分析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判断
6、教育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例如:对学生实施测验,然后,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对测验结果进行量化评价。,13,第一节 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可进一步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2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3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4设计呈现情景的方式。5设计取得记录的方式。6决定评定时使用的记分单位。7决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14,第一节 目标模式,三、目标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克服以往测验的片面性,不仅考查记忆,还考查理解、应用、综合等复杂目标。评价方法不仅限于笔试测验,能够反映行为目标是否达成的方法都视为评价的有效方法,诸如观察法、访谈法、评估作业和练习等方法。2注重目标和目标分
7、类,并用行为术语表达目标,评价目标的标准简洁明了。3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考察,确定达到目标的程度,通过反馈信息,促进教育活动能够尽可能逼近教育目标。4操作性强,容易见效,且比较经济。,15,第一节 目标模式,三、目标模式的优缺点不足:1评价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而评价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教育计划等,忽视对目标本身合理性的判断。2针对学生的特定行为结果进行判断,有些行为结果被排除在评价之外,因此容易造成教育评价内容的不全面。3有的教育目标不易用行为语言恰当表述,如情感等领域的目标。4对学生行为结果作评价,会造成只重视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片面评价。5用统一的目标模式评价每一个人,忽略了人的个性化特
8、征。,16,第一节 目标模式,四、目标模式的运用目标模式评价的关键是目标行为化。运用目标评价模式就必须给目标下操作性定义。要设计出各类(知识、情感、思维等)行为目标,需要掌握目标分类理论,并利用心理学技术来设计行为目标。,17,第一节 目标模式,四、目标模式的运用(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再分若干层次。(二)目标行为化的心理学技术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所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应具备三要素:行为的表述、行为条件的表述、行为标准的表述,还要考虑行为主体(评价对象)。,18,第一节 目标模式,四、目标模式的运用1评价对象行为目标的表
9、述语评价对象有很大关系。2行为即评价对象能够做什么。一般用动宾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3行为的条件即规定评价对象行为产生的条件,即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19,第一节 目标模式,四、目标模式的运用4行为标准即规定符合要求的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例如,“领会质数的含义”“领会”是内部活动过程,难以直接观察测量,可将其行为化: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质数的关键特点、能列举2-3个质数实例、能区别质数与合数的异同。,20,第二节 CIPP模式,一、CIPP模式的提出1966年斯塔弗尔比姆首创了CIPP这一综合评价模式来评
10、价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法案(ESEA)所资助的方案(以改进文化不利阶层学生的教育,并提升整个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的质量)。CIPP模式是用四种评价方式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命名的,即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evaluaion),21,第二节 CIPP模式,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教育理念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改善。应随时对教育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及时作出调整,评价要为决策服务。CIPP模式实际上就是对某个教育活动从计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系统进行
11、评价监控,确保教育活动取得成效。,22,第二节 CIPP模式,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一)背景评价背景评价的重要任务是确定评价目标。要根据社会需要和评价对象对目标作出价值判断,从而修正教育目标。对方案的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应回答以下问题:对象的需要是什么?现存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被评价者的需要?,23,第二节 CIPP模式,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二)输入评价输入评价是在确定方案的目标之后,对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点和局限性加以识别和评定的活动,结果是形成一个最佳方案。(三)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情况的不断检查,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它是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四
12、)结果评价结果评价是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绩,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24,第二节 CIPP模式,三、CIPP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根据现实需要和社会需要,考虑评价目标的选定及其合理性问题,使目标更符合社会需要、符合实际,克服了目标模式的不足。2评价贯穿教育活动始终,使评价成为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3评价内容广泛,包括需要、问题、目标、条件、计划、实施、结果及结果的影响等教育过程的所有阶段。,25,第二节 CIPP模式,三、CIPP模式的优缺点缺陷:1都为决策者服务,一切活动围绕目标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参与者的创造性的发挥。2该模式要求各类信息源的配合、充裕的经费以及专业的分析方
13、法,这使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6,第二节 CIPP模式,四、CIPP模式运用CIPP模式对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案的筛选、教育方案的实施情况、教育活动的效果实现全面监控。适用于项目开发活动,如课程开发;也可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用来改进教学。,27,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一、目标游离模式的提出美国斯克里文1967年提出。他认为教育的结果往往会产生非预期效应,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教育活动的实际效应,因此他提出了关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应的目标游离模式。,28,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基本内容目标评价容易使评价者受目标的限制,也容易限制评价的范围。同时,目标评价使得教育活动只围绕预定
14、目标开展。因此,目标游离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方案想干什么”转移到“方案实际干了什么”。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者在不知道预定目标的情况下,全面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真实信息。,29,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基本内容要点:1评价者在不受方案目标干扰的情况下,直接收集关于方案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以保证信息收集的客观性与全面性;2根据教育的内在价值,分析收集到的信息,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由于目标游离模式不受预定目标的影响,所以能对方案的实际效果作出公允、全面的评价。,30,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三、目标游离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突破了目标的限制。2强调评价相对于教育目标的独立性,强调对
15、所有结果进行考查的重要性,强调对教育目标进行价值判断的必要性,重视“非预期效应”,拓展了评价的视野。,31,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三、目标游离模式的优缺点不足:1存在用评价者的目的替代方案管理者的目的的可能性,在评价时缺少了评判的准则。2没有完整的程序,算不上是一种完善的评价模式,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32,第三节 目标游离模式,四、目标游离模式的运用也许你已经忘记了细节知识,但是你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你看世界的方式变了,你的眼界更开阔了。这就是教育的真正价值。目标游离模式也正是要在评价的时候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关注教育培养人的价值,即去除教育的外在功利的价值。例如,评价课堂学习
16、过程,评价者不必了解目标要求,只需全面记录课堂表现,然后根据内在价值的标准,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创造潜能是否得到开发等,对课堂效果作出评价。,33,第四节 应答模式,一、应答模式的提出斯塔克1973年提出。斯塔克赞成斯克里文的观点,认为教育本身的价值具有内在性,教育评价不必以它要实现工具性价值为标准。他认为:评价应该让各方人员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各自的价值判断标准和需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要使评价真正生效,其核心是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以及所关注的问题。,34,第四节 应答模式,二、应答模式的基本内容评价理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在
17、判断同一事物时,不同的人会选取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出判断,并具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只有各方共同参与才能使评价结果尽可能的公正和客观。,35,第四节 应答模式,二、应答模式的基本内容应答模式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评价的宗旨是为特定的人提供服务。强调评价的多元现实性。方法上把定量方法和非正式的观察、交往等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36,第四节 应答模式,二、应答模式的基本内容应答模式的操作评价活动通过12个事件进行组织,即评价时钟。操作的顺序可改变,要视委托人的需求和问题而定。既可顺时针,也可逆时针进行,还可以跳跃式进行。12时:方案的评价者与方案
18、的委托人、执行人进行交谈。1时:识别方案的范围。2时:对方案的设计做通盘考虑,概览整个评价活动。3时:找出评价的真正目的和评价的重点。4时:找出评价的关键性问题,给以明确表述,为确定收集哪些资料做准备。5时:确认什么样的资料是真正需要的和重要的。,37,第四节 应答模式,6时:规划收集资料的活动,包括拟定观察计划、确定观察者和观察工具、选择样本、确定对资料进行审查的人员等。7时:观察并讨论先在因素、实施因素及结果因素,探讨计划的理论基础等。8时:分析所得资料,进行理论总结,准备描述性材料,开展个案研究。9时:通过有关各方人员对分析描述结果做出的反映,检验所得资料及作出的分析是否有效,即是否达到
19、为委托人提供服务的目的。,38,第四节 应答模式,10时:对各方人员的反应进行筛选,并加以适当的组合;报告组合的结果,使各方人员都能了解这一结果,以使评价产生最大的效用。11时:根据委托人的需要,准备正式的材料报告或者展示报告,报告的形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原始的观察资料、访谈录音、文字总结等。,39,第四节 应答模式,三、应答模式的优缺点优点:1强调价值观的多元性和发散性,坚持价值存异观点,充分尊重所有人的需要,用不同价值观分析问题,反应成败的原因。2方法上,强调非正式的观察、交往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方法,促进定量与定性的结合。3评价过程具有动态性,提倡自然主义、动态的评价运作方式,评价过程中评
20、价者与其他参与者能反复沟通,及时反馈,随时调整评价的计划,评价程序更为灵活。,40,第四节 应答模式,三、应答模式的优缺点优点:4被评价者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的需要和评价意见都融合进了评价报告中,反映了与评价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需要。不足:在实施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41,第四节 应答模式,四、应答模式的运用应答评价模式的评价价值取向多元化,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充分考虑了各方的需要。教育评价者应充分考虑评价的目的、对象、主体、内容,选取适宜的评价模式。教育评价反映教育的本质。评价应以人为本,评价目标应是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有价值的和值得追求的,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谢 谢 大 家!,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