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18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ppt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一、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其中植物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香洲、闻木樨香轩、海棠春坞、芙蓉榭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枇杷园,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香洲,

2、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闻木樨香轩,奇石尽含千古秀佳花香动万山秋,海棠春坞,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芙蓉榭,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二、种类的选择,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花木种类选择上大多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思想意趣,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如下:,观花类,花是植物中变化最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艳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观果类,这类植物主要作为夏秋观赏用,或作为冬季点缀。,观叶类

3、,主要分为秋色叶类、彩色叶类和特色叶类树种,林木、荫木类,藤蔓类,园中依附于山石、墙壁、花架上的主要植物,因其习性攀缘,有填补空白、增加园中生气的效果。,竹类,四季常绿、姿态挺秀、不择阴阳,池畔宅旁皆可种植,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与松、梅同喻为岁寒三友,在古典园林植物造景中占有重要地位。,草本及水生植物类,三、配植方式,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配植师法自然,讲究入画,主要配置方式有孤植、点种、丛植或群植等。孤植,此种配置方式能充分发挥个体的色香姿特点,所选植物一般为姿态优美或有独特个性的植株,常作为庭院植物的主题。对于稍大的庭院空间,须以点种的方法在院内点种几株乔木,才能与环境协调。随着

4、庭院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仅点缀数株乔木依然不能使浓荫匝地,这时就须点种与丛植相结合,乔灌草相搭配,才能形成枝繁叶茂的气氛。群植适用于面积大的空间,如山林等。,四、具体植物配植,与建筑配合成景,建筑周边的绿化多起陪衬作用,选择树种应配合建筑的风格、形式,使其立面效果丰富,构图美观。,与山石配合成景,对于土多石少的假山,多半以较高的落叶树和较矮的常绿树错综配植,其下再配以低矮的灌木丛和草花。整个山林从远处看去,莽莽苍苍、青翠欲滴,山林内枝叶相接,浓荫蔽日。对于以石为主的假山,主要针对于湖石假山,为了显示山石峭拔,一般树下少植灌木丛,树木数量和层次亦少,一般选择姿态古朴的个体。与石峰石笋的配植力求自然

5、、入画,以南天竹、迎春、芭蕉、竹子、红枫为多。,与水体配合成景,水池旁的植物配植,对丰富水面构图起着重要作用。,杭州西湖景区的植物配置,1.杭州西湖常见植物及其配置特点 2.园路与植物的配置 3.水体与植物的配置 4.建筑与植物的配置5.草坪及地被植物的配置6.西湖植物配景建议及展望,杭州西湖常见植物及其配置特点 人们欣赏园林景色是多方面的。杭州的园林植物配置是根据因地、因时,因材制宜的原则,实际上总的体现着因景制宜,来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主景题材的变化),形变(空间形体的变化),色变(色彩季相的变化)和意境上的诗情画意;力求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6、风格上的地方性等要求。,1以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使花期延长如以杜鹃、合欢、紫薇、金丝桃红叶李、鸡爪槭等配置在一起,就可延长花期达半年之久2以不同花期的花木自由混栽。花期长的花色美的,株数可以多些,使一块地方开花,此起彼伏,以便延长花期。如以石榴、紫薇、夹竹桃混栽,延长花期达五个月。3混栽方式克服了樱花期过短的缺点其背景树则用常绿大乔木紫楠,紫楠林夹杂数株银杏和枫香,用以点缀秋色。从而使这个树丛取得了三季有花、冬季常青的效果。4如果不采用宿根花卉,仅仅表现樱花的特色,则采取“花港观鱼”大草坪西边的配置手法(图2-54)即在厚厚的海桐附层与柳树、远山之间,种一层樱花,花开时,人们从草坪中心部分看

7、去,好似一片浮云,衬托于绿丛之上,效果很好。5庄严的殿、堂等建筑,一般用高大的乔木作为陪衬和烘托。如六和塔以树形高大,树冠园形常绿的香樟作烘托;灵隐寺大殿配植淡绿、浓绿、金黄叶色的楠木、七叶树,银杏等大乔木,取得体型和色彩上的对比,并以葱笼的常绿树作为背景;轻快的廊、亭、榭、轩,则宜点缀姿态优美, 绚丽多彩的花木,使景色明丽动人。,园林风景的季节变化是取决于植物的季相变化。要求风景区和各个公园,风景点有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四季有景,各具特色,则首先要作好风景区的统一季相构图。西湖风景区是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如花港观鱼公园的春花有樱花,海棠,夏景有广玉兰,紫薇;秋色有丹桂、红枫;以常

8、绿阔叶树为基调,四季苍翠一般在一个局部或一个景点,突出一、两种园林植物作为季相特色。作为主景用的树种,要挑选有色香、姿态等方面的观赏特色。至少也要有其中的一种特性。最好选用原产我国具有传统特色,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树木花草为主,以外来树种为辅,这样更能体现出花木的民族特色。如孤山的梅花,花港观鱼的牡丹,曲院风荷的荷花等。除了严格选择植物题材,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古人对植物题材的题吟,把植物加以性格化,以及根据植物的形态,作各种象征或比拟,引起人们对植物产生的移情联想作用。如西泠印社,以松、竹、梅为主题,来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岳坟内的精忠报国影壁前种植血红色的杜鹃花,寓意“杜鹃啼血”,表

9、达对忠魂的悼念。在墓园中种植树干低垂的盘槐,象征哀悼。这样选择适应意境要求的树种作为重点点缀,可增加人们对它寄情寓意的欣赏价值。,公园、名胜古迹在西湖风景区有百余处,是四季接纳游人的主要游览活动场所,总体上春花烂熳,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四时有景,多方景胜,既要与西湖风景区园林总体布局相统一,同时又要显示出各个公园,风景点的不同主题内容和特色。我们根据不同立地环境条件,历史传统特点和不同季节特色的要求,对一些重点景区的植物配置拟作以下设想: 苏堤:以多配置垂柳及春季花卉,发挥其“六桥烟柳”,“苏堤春晓”的特色; 白堤:以“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为主景; 曲院风荷: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

10、日荷花别样红”的品种荷花为主景,紫薇、鸢尾为配景,突出夏景; 孤山: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为主题,突出冬景; 云栖:以“一径万竿绿参天”的竹径为主景; 花港观鱼:以牡丹为主景,增壁芍药园; 柳浪闻莺:以垂柳为主,海棠、月季为配景; 三潭印月:突出大叶柳的“柳塘清影”特色,并配植睡莲、观赏芦荻等水生植物;,里西湖一带:以木芙蓉为主景; 夕照山:以“更兼乌桕与月枫”的红叶为主景; 五云山:有千年古银杏树,以银杏林为主西湖风景区景点很多,应有各自的植物配置特色。总之整个风景区的花木布置的艺术特色:有的以色彩鲜艳见长;有的以芳香馥郁著称;有的以苍翠挺秀取胜;特别是突出各个季相特色。并以香障、桂

11、花等常绿阔叶树作为基调树种呈现出景景不同,季季不同,处处不同的景象。新建的公园,绿地一般都以植物作为主要题材:以乔木为旨干,草坪、花木为重点,根据地形、地貌等立地环境条件,和各种活动功能及所要达到某种意境的要求,采取大小相间,幽畅变换,开合交替,虚实结合,组合成多样变化的园林空间。风景区内有游览车道,山区游步道和园路,是组织游人游览的导游线,也是游人的活动线。游览道路的平面布置,直接关系到游赏风景韵质量效果。道路本身的曲折线形,结合两旁的植物配植,能起到“步移景异”的作用;起伏的路坡创造不同视角的景观。西湖风景区内的主要游览道路的植物配植,一般都采用路树与林带相结合的形式,以增强林荫气氛,形成

12、不同的“路景”特色。,其中常见乔木有 春季有:梅花、玉兰、桃花、杜鹃花等; 夏季有:石榴、含笑、紫薇、栀子等; 秋季有:桂花、槭、三角枫等; 冬季有:腊梅、南天竹、构骨冬青等。,2.园路与植物的配置 在西湖沿岸,园路约占总面积的12-18%,它的作用与城市道路不同,不单纯为了交通,也是为了导游。通过它,可以引导游人进行游览,行进中起到步移景异的作用。园路本身常常也就是景,有时变化多样,似路非路。没有整齐的路缘,也不一定要种成排成行的行道树。布局要自然。灵活而富有变化,常用的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皮等均可采取多层次地结合,使其构成具有一定情趣的园路景观杭州园林中,在主干道两旁或入口,为了强调主

13、景的作用,常采用整齐规则的植物配置方式。而一般的园路,则随着道路系统的自然式布局,路旁的植物配置也多采用自然式。同时,要特别重视园路与造景的关系,利用杭州地区丰富的植物材料,构成具有特色的园路景观,从而产生不同的意境。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主路口植物的配置 凡是采用同一树种,或以一种树为主的园路,容易形成一定的气氛,表现某一种的风格或体现某一季的特色。但在自然式的园路旁,如只用一个树种,往往显得单调,不易形成丰富多彩的路景。如花港观鱼接近大草坪一段,采用广玉兰和雪松,往西逐渐改为紫薇、麻叶绣球、山茶等,但广玉兰则重复连续使用,成为主干道的主要树种,又作为雪松的衬景树与花灌木的背景树。而西

14、湖沿岸一带则垂柳依依,偏向单一树种。,2小径的植物配置 杭州一带径路,极具田园之趣,也有山林意境,如竹径、花径和各种小径的植物配置,有不少都颇具效果。 在柳浪闻莺的草坪上,有一条宽约1.5米的石板小路弯曲地穿过一个三、五成丛的自然式树丛,树丛选用了树形粗犷、高大的枫杨、常绿朴素的香樟和少量紫红色的小乔木紫叶李等三个树种。园路穿过树丛,在高大浓荫的树下,自由地散置几块石头,供游人小歇,盛夏时节,坐于石上,凉风习习,在视线范围内,看不到人工雕琢之景,好象置身于自然的田野之中。,综上所述,道路旁的植物配置原则可概括为: 1.与周围环境统一考虑,特别要善于利用地形的起伏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根据园路的功能

15、要求,领悟丰富的道路空间意境。 2注意园路的植物景观,领悟“林中穿路”、“花中取道”,“竹中求径”等丰富的道路景观。 3在一般隋况下,要打破路旁栽种整齐行道树的概念,不拘一格,可近可远,可疏可密,可高可低,乔木、灌木、草皮相结合,以自然栽植为主。 4要考虑道路遮荫、分隔、导游和分散人流量的功能要求,与城市道路既有共同性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要分别作不同的处理。,3.水体与植物的配置 西湖的水面面积约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处在 5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

16、、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代诗人苏东坡的绝句,一向被认为是闻名天下的杭州西湖的最恰当的写照。 西湖之美,固然在于自然的山水,但西湖沿岸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四季变化,却把西湖装点得更加有生气,增加了赏景的意味。 早春,孤山的梅花,成片开放,白堤、苏堤和柳浪闻莺沿岸的“一株杨柳一株桃”,体现了历史上西湖植物配置传统的意境;特别是垂柳、水杉和悬铃木的叶色,被春风吹绿了西湖沿岸,使西湖显得更加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正所谓“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西湖环湖的秋色是以悬铃木的黄色,夕照山的红叶林与三潭印月和曲院风荷一带的水杉形成的。特别是宝石山下的一层橙黄色的悬铃木行道

17、树,好象一条锦带,紧系在以保俶塔为主境的锦袍上一样,周围还有枫香、无患子,槭树及香樟等组成的红、黄、绿色、色彩十分丰富。,4.建筑与植物的配置(一)使园林建筑主题更突出杭州园林风景中的“景”,有不少都以植物命题,又以建筑为标志,如柳浪闻莺为西湖十景之一,在这个风景点里,种植大量柳树,以体现“柳浪”,西泠印社是文人们进行金石书画等艺术活动的场所,植物主要是选择松、竹、梅作为配置,以突出“雅”字。西泠印社作为一个人工堆叠的具有山林意趣的庭院。以层层叠叠的建筑物和山石为主体。建筑物比重大,类型多,有楼、阁、馆、轩、塔、石刻,雕像,以及亭、架、石桌、石凳、栏杆等建筑小品。它的特点是把建筑物与山石,高台

18、、洞穴、水池、曲径和植物等组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布局紧凑,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风格,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融合物。特别是山顶庭院的布局,成为西泠印社庭园的精华所在 岳庙的精忠报国影壁下种杜鹃花,是借“杜鹃啼血”之意,以杜鹃花鲜红浓郁的色彩表达后人对忠魂的景仰与哀思。这也是借助植物加强主题含意的一种手法。,5.草坪及地被植物的配置草地,在杭州园林中是最常见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园林地被。“一塍芳草碧芊芊”,有的已形成大片草坪,有的则穿插在花木树丛之间。草质柔软,游人活动其间,感到宁静舒适而整洁,增添游兴,提高了公园效能。草地大都由禾本科的结缕草、绊根草、假俭草、细叶结缕草等组成。有单一种类铺设的草地

19、,也有数种混合组成的草地。面积最大的达35000平米,如柳浪闻莺和花港观鱼的大草坪,辽阔而平远,适于大规模地开展群众性活动。面积小的仅有 200平米,环境宁静,亦宜于游息、赏玩地被植物有多种配置形式,在台阶石隙间都可种植。此外,在池港、塘溪的山石驳岸,常配植蔓藤常绿的络石,薜荔、常春藤,再点缀几棵迎春,拱枝从岸上沿驳岸下垂水面,形成倒影,呈现出青枝绿叶、黄花,在水中摇曳,饶有趣味。在零星的湖石旁种上沿阶草、菊花、石蒜,鸢尾,爬地柏也可增添画意。杭州夏季炎热,不宜过多采用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以疏林草地为宜,可提高草坪在夏季的利用率。草地多,是杭州新建公园绿地的特色之一,它是群众性集体活动的场所,在

20、功能上要求宽旷,便于集散,在植物配植上力求简洁。由于草坪面广,视线长,体量虚实对比强,景物的群体形象鲜明,应多注意植物组合的群体美。利用树龄的不同和地形的高差,处理好树丛,树群的立体轮廓线,使高低起伏,饶有变化。如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等公园的大草坪就是这种范例。,西湖常见地被植物,6.西湖植物配景建议及展望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主要包含有:一是以自然山水、奇峰、洞壑、林木为主的风景名胜点;二是文物古迹,庭园遗址;三是庙宇祠墓和古建筑所附属的庭园;四是新建、扩建的公园绿地等四个部分组合而成。因此,杭州园林绿化要统筹全局,点、线、面结合,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这自然景色特点的优势,在主题内容的安排、树种的选

21、择和植物配置各方面,既要突出各风景点、线的独特性,使各具特色,又必须考虑与西湖环境和地方特色相协调的整体性。西湖环湖四周的滨湖地带,是游人密集之处,以欣赏湖景为主,一般都采用开朗空间的布置形式,组织透景线,透视园外的湖光山色。为有利因借,植物配置宜疏不宜密、宜透不宜屏。由于湖面辽阔,视野广宽,园看湖,湖看园,互相借资,配置时多从景观的整体效果着眼,着重群体美和林冠线的节奏变化。环湖地区地下水位高,以垂柳为主景树,保持“袅娜纤柳随风舞”的西湖地方特色;并以体型巨大,树姿优美,树冠浓密的香樟作为基调树种,突出西湖平缓、柔和轻快的地方风格,局部地区穿插水杉作为配景树,以丰富林冠线的变化。,植物配置艺

22、术,有它的艺术客观规律,也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但不是孤立的。必须根据地形、地貌与建筑、道路,假山等统一考虑,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创作意图,再进行局部设计。为了避免植物配置陷于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的现象,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先面后点:为了创造多方景胜的园景,园内各个景区空间的植物景色多样,境界各殊,必须先从整体考虑,大局下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 先主后宾:在一个景区里,植物配置,要宾主分明,因此首先确定植物的主题和主要观赏景区,再布置次要景区,先定主景树种,再选择配景树种。 远近结合:植物配置时,不但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同时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

23、好,还要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和背景及其它景物能彼此相生而相应,才能取得园林空间艺术构图完整性。高低结合:一般说在一个园林空间,或一个树丛,树群内,乔木是骨干。配置时要先乔木,后灌木,再草花。要先定乔木的树种,数量和分布位置,再由高到低分层处理灌木和草花,这样才能有完美艺术形象的立体轮廓线。,杭州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根据调查,西溪湿地共分布着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 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香樟、枫杨、柳、柿、桑、构树等等。区内陆地绿化率达85%以上,除水稻、蔬菜类外,种子植

24、物以分布多少为序,在岸上的主要有:胡桃科的枫杨,杨柳科的河柳,柿树科的柿,其中盆柿较多,方柿较少,油柿极少,禾木科的早竹,桑科的桑,楝科的楝树,玄参科的泡桐,樟科的香樟,榆科的白榆、榔榆,锦葵科的木槿,蔷薇科的野蔷薇,梧桐科的桃等等。水中蔓生着苋科的喜旱莲子草,少量雨久花科的凤眼莲等等。浅水池塘有睡莲科的莲,菱科的四角菱,零星分布的禾本科的芦苇等等。树林中有夏候鸟,如杜鹃科的大杜鹃,雨燕科的针尾雨燕等。 为切实打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农耕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寺院文化和水乡文化,集中展示西溪湿地春夏秋冬“四时幽赏”,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西溪湿地植物配置中

25、,运用“三保”原则,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了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了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主要树种选择有: 1.基调树种:梅花、香樟、柿树、杨柳、枫杨 2.主绿化树种: 上层木:大乔木有香樟、紫楠、天竺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广玉兰、雪松、枫香、银杏、无患子、金钱松、香椿、珊瑚朴、垂柳、水杉、池杉、栾树、杂交鹅掌楸、七叶树、乌桕、山毛榉、青冈栎等。小乔木有红枫、樱花、山茶、鸡爪槭、红叶李、山玉兰、红玉兰、木笔等。 中层木:花灌木有碧桃、海棠、杜鹃、月季(包括月月红)、红花继木、紫薇、木绣球、金丝桃、棣棠、石榴、含笑、紫荆、金钟花

26、、火棘、杨梅、香泡、早园竹等。引进植物(园艺类)有八仙花、溲疏、山梅花、金雀儿、金缕梅、金叶皂荚等。 下层木:莲类、水芹、水毛茛、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荞麦、野豌豆、玉簪、姜花、鸢尾、矢车菊、荸荠、菱角、蒲公英等。 至于统称为芦花的芦苇、芦荻、芦竹、白茅作为主要地被,以片植为主。,具体对策与措施: 展示农耕文化在详尽了解水草、本草、竹、木等野生植物和鱼、鸟等动物资源分布和农田耕作、灌溉的基础上,力求勾画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图象。用桑树、桃树、柳树,体现“千条弱柳垂青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恢复了桑基鱼塘,在田埂地角,纤陌纵横之处种植了时蔬叶菜。尤其是

27、采桑时节,罗敷女采桑忙的农家情怀尽情彰显。 为了达到总体效果,主要配置香樟、柳、柿、枫香、银杏、紫楠、水杉、枫杨、大叶柳、木荷、白栎、麻栎、栓皮栎等等,起到烘托景区的作用。特别是作为蒋村特色树种柿树,我们又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与原有的柿树进行更新,更充分地保持西溪湿地的特色。在桑树的种植上,也是采用老桑与新桑夹杂种植,既体现植物的观赏多样性,又集中体现了采桑文化。 适当地种植一些果树,也体现湿地与人的和谐共存。在房前屋后以及田埂上种植果树,与原有的果树相得益彰。,弘扬名人文化保护古树名木,特别对位于五标段民俗文化区的百年古樟树进行保护,体现其古树参天,苍劲虬枝。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

28、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在植物配置和叠山筑水中,涵盖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侧重于文人园林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治性情、表现隐逸者,从单纯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树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出现了诸如“壶中天地”、“须弥芥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趣,可以说,每一个布局都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都将之视作一幅作品来体现它的风骨神气。尤其是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

29、(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氛围。,渲染寺院文化在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处选址复建寺观。根据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的特性,在主要殿堂栽植了松、柏、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适当烘托宗教的肃穆气氛,而在次要殿堂、生活用房和接待用房的庭院内则多栽植花卉以及富有画意的观赏树木,有的还点缀山石水局,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情趣,使其成为文人吟咏聚会、游人驻足留连的理想休憩场所。主要配置了梅花(体现香远)、竹

30、(体现清深)、松(体现不畏严寒)、桂树(体现清新芳香),茶树(体现清妍)以体现寺院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嘉树夹牑,森树烟凝,石迳苔生,芳杜匝阶,庭列修竹,檐拂高松的幽邃静谧,也体现了城市湿地闹中取静的立意。,凸显民俗文化作为民俗文化工区的标段,如何集中展示民俗文化是重中之重。对于亭阁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凋的处理,我们深知大俗大雅乃一线之隔。在实践中,我们参照了许多造园个例并现场踏勘,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梨、杏、梅,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而沟渠水边则片植柳、榆、槐、椿等乡土树种,使之榆柳成荫,青槐绿椿。尤其是在平缓之处植梅万数,种桃千株,春风沉醉之时,绿萼红嫣,粉白鹅黄,芬芳馥郁,景致绚丽。,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