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195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 陈鹤琴ppt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陈鹤琴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后担任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和南京师范学院校长。,189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8月,清华毕业,他与陶行知同行,前往美国留学。先在霍布金斯大学学习,191

2、7年夏毕业,得文学士学位。入秋,进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心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1919年夏,他接受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的邀请回国任教。期间,他任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1923年春,陈鹤琴在自宅客厅里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1927年,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1928年改为儿童教育),任主编。1928年5月,在蔡元培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上,与陶行知共同提出注重幼稚教育案7条。,1940年,陈鹤琴赴江西筹建幼稚师范。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便诞生于江西省泰和县文江村。由他任校长

3、,全面实验“活教育”,以实现其办中国化幼稚教育,由中国人自己培养中国化幼教师资的宏愿。1943年,该校由省立改为国立,同时增设幼稚师范专修科。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幼稚师范教育体系:包括专科部、师范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等部分,另设国民教育实验区。1945年,在上海创立市立幼稚师范学院。1946年,积极投入了民主运动,支持幼师,幼专学生参与示威游行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3年,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1959年,被迫离开教育岗位,文革中受到迫害。1982年12月30日,在南京病逝。,主要作品:智力测验法(与廖世承合编)语体文应用字汇玩具与教育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儿童心

4、理之研究(1925年,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专著)家庭教育(1925年),陈鹤琴从1920年冬开始,以其长子一鸣为对象,逐日对其身心发展变化和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的观察和实验,作出详细的文字记录和摄影记录,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年龄特征,揭示了儿童形成心理特征和道德品质、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发展智力和体力的心理过程。()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陈鹤琴认为人和一般动物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人比一般动物不仅胎期长,儿童期(幼稚期)更要长得多。他特别强调“儿童或是发展个人的最好机会。什么言语,什么习惯,什么道德,什么能力,在儿童的时候学习最速,

5、养成最易,发展最快”。因此,他得出结论:“儿童期就含这两方面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此即所谓可塑性或谓可数性。”从而认定“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应当把幼稚期的教育当作整个教育的基础。,(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陈鹤琴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原则。他认为幼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l好动。对于儿童的这种好动心,家长及教师要正确对待,应当给他们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童多与万物接触,儿童就是通过“他玩这样弄那一样,就渐渐地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步。” 2好模仿。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

6、不过一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为此他对模仿动作的分类与发展进行研究,他的结论是:(1)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比如儿童模仿成人说话时的发音,学写字时握笔的位置和姿势,都不可能和成人同样。因此,当儿童模仿时,教育者应格外当心,若有错误要及时纠正,以免养成错误的习惯。(2)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是感觉这个动作的快乐而做的,并不是模仿了。因此,我们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凡能发生快感的事,就做给他看,让他们模仿;反之,则不让其模仿。,(3)儿童的模仿能力是有差异的,并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要勉强儿童模仿他所不能模仿的东西。(4)儿

7、童模仿是无选择的。所以成人要注意以身作则,并创设良好的环境,同时要教他鉴别是非善恶。3好奇。陈鹤琴指出“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假使儿童与新的境地相接触愈多,他的知识愈广”。这种好奇心在教育上极有价值,他说:“好奇心是儿童学问之门径”,是父母和教师“施教的钥匙”。怎样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呢?陈鹤琴认为新异的刺激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总之,好问、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启迪知识的关键,“儿童生而无知,后来长大起来,逐渐与环境相接触,他的好动能力和模仿能力逐渐滋长,而好问心也渐渐起来”。正是通过提出问题,正确地解答问题,儿童才能获得新知

8、识。成人对儿童的问题不应置之不答或假作聪明、牵强附会,而搅乱了儿童的思想。,4好游戏。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对游戏作了深刻的研究,形成了他自己的游戏理论。(l)游戏的种类。陈鹤琴认为游戏有简单的、有复杂的。简单的游戏如4、5个月的孩子摇铃作戏或敲棒作声。复杂游戏如各种球戏、比赛,这种游戏与简单游戏最大的区别是必定要有智慧,靠记忆力和想像力而不是靠反射动作。(2)游戏的发展。陈鹤琴认为“人生一期有一期之游戏”。他介绍了华特尔(Waddle )的研究结果。幼稚期(出生至3岁):此期儿童所爱的游戏属于感觉和动作方面的。

9、儿童不但爱触觉游戏,也爱听觉游戏。所以,应当给以各种发响的玩物,使其单独玩并发展其听觉。儿童初期(47岁):此期不再停留在独自游戏状态,而是要找伙伴同游了,这时出现的“模仿游戏”、“化装游戏”,常常三五成群玩娶亲、开火车等游戏。(3)游戏的价值。陈鹤琴将游戏的教育价值概括如下:第一、发展身体。第二、培养高尚道德。第三、使脑筋锐敏。第四、为休息之灵丹 。,5喜欢成功。陈鹤琴认为成人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幼儿做各种事情。他告诫人们:让儿童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 “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他

10、认为自信力与成就可以互相为用。6喜欢合群。陈鹤琴认为“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5 、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他以自己的观察揭示了儿童乐群心的发展。陈鹤琴告诫人们,要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孩子;要给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应给他驯良的小动物,如猫狗兔等作他的伴侣;应给他小娃娃之类的玩具以聊解他的寂寞。,7喜欢野外生活。陈鹤琴认为“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他指出:不能到外边去看着玩玩是许多小孩子哭闹的一大原因。他并告诫做父母或做教师的,不要总不放心让孩子到外面去,一怕身体疲劳,二怕弄脏衣服,三怕感冒风寒;做教

11、师的则不要怕麻烦而不愿多事,以使学生失去与自然界相接触的良好机会。8喜欢称赞。陈鹤琴认为“两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如当他们穿新衣穿新鞋时,就要给他人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这种喜欢嘉许的心理还要来得浓厚”。成人应用言语、动作、表情来鼓励他。他认为“这种赞许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以免适得其反。,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陈鹤琴认为,“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的研究成果,主张把新生到学前儿童时期分成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包含一个特征,这四个阶段即:1新生婴儿期新生。2乳儿时期新生后到1岁左右。3

12、步儿时期l岁左右到3岁半左右。4幼儿时期3岁半左右到6岁左右。陈鹤琴按照儿童发展的有序性,揭示了每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并确定了与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重点。,下面以步儿期的发展与教育为例:1岁左右到3岁半左右为步儿期。此期最大的表现为步行,儿童学习步行、开始步行、乐于步行,喜欢跑跳,进步迅速。同时,语言和智力也有明显的进步。(l)发展特点第一、儿童行走的发展。第二、言语的发展。(2)教育重点第一、行走教育。第二、言语教育。总之,陈鹤琴一贯重视对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要求把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他说:“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他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幼儿期是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

13、时期,必须掌握其特点,掌握其生长发展的科学规律,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陈鹤琴所著的家庭教育以及对年代后陆续发表的怎样做父母等论文,体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同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密切相关。(二)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 在家庭教育中,陈鹤琴首先略述儿童之心理与学习性质及原则,以此为家庭教育之基础。1学习的性质。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来有3种基本能力,即感觉、联念和动作。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2学习的原则。一是刺激的原则。

14、二是联念的原则。三是动作的原则。,(三)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应融化和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亲子间的交往和家庭生活的实践,随机地、个别地、面对面地进行。他是从家庭生活的需要和儿童在家庭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来阐述家庭教育的各项原则的。1卫生教育方面。陈鹤琴从一般家庭的现实条件出发,详尽地阐述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共计25条,涵盖了吃、喝、拉、睡以及相应的设备。2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3智育方面。陈鹤琴强调通过多种途径让儿童获得并积累早期经验,他提倡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试探物质。他强调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包括游戏的、艺术的

15、、阅读的环境,以开拓儿童的视野,增强其适应能力。,儿童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原则:1.以身作则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这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2.教养态度一致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针对我国的幼稚教育存在“全盘西化”的倾向。陈鹤琴撰写了现代幼稚教育之弊病、我们的主张、幼推教育之新趋势人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等论文揭露弊端、提出主张、指明改革的方向;并通过创办鼓楼幼稚园,实验研究有关幼稚园的教育、教学及教材、设备等,探索中国化幼稚教育的道路。 ()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幼稚园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关系于国家社会,为此,陈鹤琴提出办好幼稚

16、园的15条主张: 1幼稚园是要适应国情的。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3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陈鹤琴指出,给孩子学的东西有三条标准。一是“凡儿童能够学的东西就有可能作为幼稚园的教材”。二是“凡教材须以儿童的经验为根据”。三是“凡能使儿童适应社会的,就可取为教材”。4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5幼稚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临时可以变更。6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陈鹤琴强调,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幼稚园应当特别注重音乐。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

17、乐技能。,9幼稚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10幼稚园应当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11幼稚生的户外生活要多。12幼稚园多采取小团体的教学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查儿童的成绩,对幼稚生在园应当养成的德行、习惯、技能、知识,都应有考查标准。可见,15条主张阐明了我国幼稚园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课程的中心和组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和幼稚生的关系,幼稚园和家庭的关系以及环境设备等。15条主张不仅使20年代末我国的幼稚园有了办园的标准,其基本精神对当代幼儿园的教育仍有借鉴作用。,(二)幼稚园的课程理论 陈鹤琴研究出适合

18、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幼稚园课程。其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自然和社会这两种环境是儿童天天接触到的,应当成为幼稚园课程的中心。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他提倡的“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不能四分五裂的。,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课程是很容易游戏化的,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陈鹤琴还主张多采用小团体的教学法,他认为幼稚生的年龄不齐、智力不同、兴趣不一,应当区别对待、分组施教,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稚

19、生都有所长进。以后,他又继续提出比较法批赛法、替代法、观察法等。通过多样化的方法,生动、形象。具体地向幼儿进行教育,既可以增强教育效果,又使幼儿的兴趣格外浓厚。5课程应当有考查儿童成绩的标准。陈鹤琴等编制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计185项,开创了我国幼稚园教育的评估工作。,从以上简介中可知,课程中心制是编制课程的一种方式,指幼儿在园一天的所有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和方法等的安排运用,都围绕自然和社会这个中心,组成一个个单元来实施。这种以儿童生活、儿童经验、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基本上属于活动课程模式。50 年代初,陈鹤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逐步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他提出了编

20、制幼稚园课程的十大原则、九项内容、五指活动及三种编制课程的方法,使其课程论更趋全面、系统。他在1951年发表的幼稚园的课程一文中,批判了欧美国家实行单元教学的弊端(完全从儿童出发、不系统),提出了我国单元教学与编制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是:(l)健康活动;(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4)艺术活动;(5)语言活动。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关于幼稚园课程的编制,陈鹤琴提出了三种方法:(1)圆周法,即各班课题相同而要求由浅入深。(2)直进法,即各班的课题和要求均不相同。(3)混合法,即课题和要求有相同或不同

21、。在编制课程时,通常运用混合法为最多。,此外,陈鹤琴对幼稚园的教具和玩具、教材和设备等都进行过实验研究,建树颇多。,陈鹤琴自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验,直到1947年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 ()目的论陈鹤琴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课程论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针对传统教育书本万能的旧观念所形成的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

22、然、大社会学习。,(三)方法论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重视直接经验,强调以“做”为中心,主张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五)训育原则陈鹤琴认为训导工作在整个的教育工作上可说是最繁重最重要的。有了训育原则,才可以使训育工作不致茫无头绪,无所适从。他提出的训育原则如下:(l)从小到大。(2)从人治到法治。(3)从法治到心理。(4)从对立到一体。(5)从不觉到自觉。(6)从被动到自动。(7)从自我到互助。(8)从知到行。(9)从形式到精神。(10)从分家到合一。(11)从隔阂到联络。(l2)从消极到积极。(13)从“空口说到”到“以身作则”。以上13条训育原则,揭示了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的内外统一和相互促进,充满了辩证法,符合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从上可见,活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下对封建旧教育的有力批判,也是抗日战争烽火催生下时代精神的体现;活教育是对欧美新教育的吸收和再创造,更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探索的结果。尽管活教育理论有其历史和领域的局限,但却非常适宜于学前教育领域。,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