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1205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及教育的目标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教学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特点理解学前儿童是怎样学习科学的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其价值取向,案例,某中班幼儿在科学发现室中探索一个简易的“指南针”装置。这实际上是一枚可以自由转动的缝被针(已被磁化为指南针),教师在它的底座的四个方向分别贴上四个小动物图画,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幼儿走到这个材料面前,便玩了起来。当他第一次轻轻转动这根针、发现针尖指向小猫时,对自己说:“我抓到小猫咪,我就装作小猫。”(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则)然后搬了个鬼脸,模仿猫的动作。可是,当他一次次的重复转、看它还能指到哪里时,发现针尖总是指向小猫,便自言自语道:“怎么又是小猫!”有一

2、次他试图让它指向别的小动物,就用手按住针尖想让它停在别的地方,可是当他放开手后,针尖仍然转向小猫。于是他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一会儿轻轻转,一会儿重重转,一会儿把针取下来、将针尖对着桌子刮,一会儿又翻开底座看看下面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找到答案。这时候教师问他有什么发现,他说:“我发现它转不到好多东西,只能转到小猫。它喜欢小猫。”,分析,这个孩子有探究吗?他探究的过程是什么?他得出来的结论有什么特点?,案例,某3岁幼儿和爸爸在海边散步的时候,海上开始起风了。阵阵海风将沿岸很多渔船上的气质都刮得呼呼作响。这时,幼儿大声地说:“有风!”爸爸见幼儿已经注意到这一自然现象,就趁势问道:“这么大的风,是哪

3、里来的呢?”幼儿回答到:“是红旗扇的。”爸爸说:“红旗怎么会扇出这么大的风呢?”幼儿这时便又强调:“就是红旗扇的!”边说还边用小手模仿红旗扇动的动作。,这个幼儿对“风”的解释有什么特点?,案例,某5岁女孩有一天突然对妈妈说:“我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了。”妈妈很奇怪,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而幼儿的解释则更令她奇怪:“因为每颗星星上都有一个人,拿手电筒对着我们一会儿开、一会儿关。我们在地球上看,就好象是星星在眨眼睛。”,你觉得这个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解释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她这种解释的来源是什么?,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

4、科学问题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果地面上碰巧有一个小坑洞,积了一些雨水,又出了点太阳,它就变成了孩子的乐园。倘若成人不加以禁止,并给予积极参与的机会,乐园又会变成节庆的场合.,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天空为什么会是蓝的?小草为什么会是绿的?风是什么?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月亮会住在天上?,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面对一滩烂泥时,幼儿可能会想知道:如果我一脚踩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泥巴会不会从我的脚趾缝里挤上来?紧接着,他们一脚

5、踩上去,以证实他们的所有想法,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一个3岁半的幼儿在用橡皮泥做糖球。他把橡皮泥一小块一小块地揪下来,再把几小块橡皮泥合在一起做一个糖球。老师发现他每从大橡皮泥上揪掉一块都在脸上蹭一下。老师好奇地问:“你这(做往脸上蹭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幼儿认真地说:“我试试橡皮泥黏不黏。”幼儿一丝不苟地一直试着,偶尔有一次忘了往脸上蹭,还马上拿回来再补试一次.三十几次后,幼儿不试了,终于相信了橡皮泥的黏性,幼儿探究过程的特点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1)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2)表面性和片面性(3)主观性和泛灵论,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原有经验: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新

6、的解释: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原有经验:小朋友喝开水长得好新的认识:给菊花浇开水,表面性和片面性,月亮为什么不会落下来?月亮因为明亮,所以不会掉下来,主观性和泛灵论,太阳是活的吗?是的为什么?因为它会发光蜡烛是不是活的?不是为什么呢?哦,是的。因为它会发光。它发光的时候就活着,不发光的时候就死了。手表是活的吗?是的。为什么?因为它在走。,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决定了幼儿不能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经验,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儿童探究和科学家的探究,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皮亚杰的理论维果茨基的理论,皮亚杰的理论,34岁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够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完全分开

7、;儿童认为他对事物的认识是绝对的;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识一次不能包括双重关系,34岁幼儿思维特点,34岁的孩子以为外部世界的事情是对着他来的,甚至就是为了他才发生的,孩子会以为月亮是跟着他走,他能够使月亮移动从前门进屋看到的家和从后门进屋看到的家不一样,他会认为是因为屋子起了变化,甚至会认为是换了间屋子南瓜绝不能同时是南瓜又是瓜果,皮亚杰的理论,57岁的孩子处于直觉思维阶段,一次只注意一个特征或一个变量;直觉与所感知的现象相联系,而不是与个人感觉相联系,一堆小球,有白色、有红色,白色比红色多,问儿童白色的小球多还是小球多,儿童会回答白色的小球多。,液体的守恒,把较粗的瓶中的液体倒入较细的瓶中,儿

8、童会认为细的瓶中液体多,维果茨基的理论,混合思维:我们同时感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我们在思考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它们之间可能既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也没有功能上的联系,但在我们的感觉上有着同时出现的关系。,混合思维,一个孩子坐在汽车后排的座位上,他看见风挡玻璃上的刮水器来回摆动,也看见父亲正握着方向盘这个孩子会想:是什么让刮水器动的呢?是父亲握着方向盘使他动的一会儿,刮水器听了,可是父亲的手仍然在方向盘上。这个孩子又想:这时父亲肯定没有握住方向盘,所以刮水器不动了。,混合思维,一个孩子正在看一本连环画,突然响起了一声霹雷,房间都晃动了。他不再看书了因为“看书会引起打雷”,维果茨基的理论,复合思维

9、:比混合思维高级。将一类功能上有某种联系的具体事物加以联合的思维形式事物因为其大小、颜色或形状相同而被联系起来。如根据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特征把它们分在一个组里;或因为事物有类似的功能而被分在一个组里。,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 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34岁幼儿学习科学的一些行为,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认识柳树后,把其他的树也叫做“柳树”把树干叫做“木头”别人说小灰兔是小白兔,他也说是小白兔别人摇小树

10、苗,他也跟着摇小树苗在家看到爸爸刮胡子,自己也学着给小鸡“刮胡子”看到皮球从积木上滚下来就说:“它不乖”指着四条腿的动物说:“它有两只手,两只脚”,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好奇好问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一些行为,爱问“是什么”,还爱问“为什么”“种了花,不浇水就要死”“因为鸟有翅膀,所以能飞”“树摇了,所以刮风了”“乒乓球会浮在水上,因为乒乓球是红的,是滑的”“火车会动、会叫,它是活的东西”,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 有积极的求知欲望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3.能初

11、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5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一些行为,喜欢探求各种为什么,怎么来的一些解释:“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能够进行家禽、家畜等归类,选择科学活动内容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安排适宜的内容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有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的原则,层层加深、逐步提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相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游戏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二)建构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三)建构主义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

12、程学习的生成过程是儿童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与从环境中主动选择和注意的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一个幼儿的学习片段,我必须说出哪些东西会上浮,哪些东西会下沉.我认为所有重的东西将会下沉,而所有轻的东西都会上浮。我有一块5克重的贝壳和一个55克重的软木塞,我觉得贝壳会上浮,软木塞会下沉。他继续说:“但是我错了!软木塞浮上来,而贝壳沉下去了,不过我认为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嗯,我知道冰气球非常重,我几乎举不动它,它漂浮在水桶;我也知道船非常非常重,我根本举不动。嗯.我觉得,轻的东西会浮上来,重的东西会沉下去,但是如果东西非常非常重,它就又会浮起来。,建构主义的几个基本概念,同化:个体把客体纳

13、入到主体的图式中,引起图式量的变化。即儿童没有遇到新事物时,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它,如获得成功,认识上便暂时获得平衡顺应: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就会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促使主题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当外在刺激与内在既有认知结构有矛盾产生时,儿童就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看法以消除矛盾。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2.学习的情境对意义的建构作用重大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提倡情境性教学,认为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儿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3.互动是建构知识的重要方式儿童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

14、和解释现实,由于自身的经验不同,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解释也迥异互动包括幼儿与材料之间、幼儿与他人之间,与材料互动,一个孩子想去配颜色,但今天围裙不够了,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一个,他先用薄纸做了一个,刚蘸上水,围裙就破了一个洞。他又用后写的挂历纸做了一个,用了两三天,还行,只是有些硬。他看见了塑料布,又用它做了一个,用了很多天。,与他人互动,幼儿1:我的乒乓球沉下去了幼儿2:我的乒乓球没有沉老师:一样都是乒乓球,为什么有沉有浮呢?你们两个用的是同一个乒乓球吗?.幼儿继续探究,发现一个是空心,一个是实心的,(二)建构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情境的主动创设者协作的周密组织者和高级伙伴会话的积极引导者意义建构的支

15、持者,(三)建构主义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启示,1.注重儿童自身原有的经验儿童一些已有经验:如关于水, 你可以在水里拍打 你可以喝水 你可以在水里游泳 下雨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舌头伸出来 鲨鱼生活在水里如关于温度计:把温度计放在毛衣里温度会上升,因为毛衣会发热,(三)建构主义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启示,2.知识是学习者建立的,不是教师提供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材料,创设活动情境,在儿童需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是支持者、帮助者、引领者、合作者与分享者,(三)建构主义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启示,3.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又要重视幼儿间的交流合作,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

16、纲要(试行)中科学教育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情感态度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知识经验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曾经,有一只海马带着它的七枚八分硬币,出去寻找它的梦想。没走多远,它遇到了鳝鱼,鳝鱼说:“朋友,你去哪儿?”“我去寻找我的梦想。”海马骄傲地说。“你很走运,”鳝鱼说,“拿四个八分硬币,你就可以得到这个快速的鳍形肢装上它,你会游得更快,就能更快地到达梦想之地”“真是太好了”海马说,付钱之后它装上了鳍形肢,速度达到了以前的两倍,不久它又遇到了海绵,海绵说:“你好,你去哪儿?”“我去寻找我的梦想。”海马说。“你很幸运,”海绵说,“花点小钱我就能让你装上助推器,

17、这样你就游得更快啦”于是,海马用它剩下的钱买下了海绵的助推器,以五倍于以前的速度在海中奔驰,不久它又遇到了鲨鱼,鲨鱼说:“你好,你去哪儿?”“我去寻找我的梦想”海马说。“你很幸运,如果你走这条捷径,”鲨鱼指着它的血盆大口说,“你将节省很多时间。”“非常感谢。”海马说,接着就冲进了鲨鱼的肚子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

18、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终身发展的价值取向:乐学、会学、会用,乐学、会学、会用,乐学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对学习感兴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会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不提倡幼儿获得一大堆僵化且无法应用的死知识,而是让幼儿学会运用原有的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并引导幼儿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中,倡导情感态度优先发展,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中的三要素,情感态度:有好

19、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思维方式与方法: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知识经验: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一、情感态度目标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关爱和保护周围环境创造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分享与交流,案例思考其中有什么问题?,在幼儿测量了自己投沙包的距离后,教师问:“你们说,是3块砖长呢?还是5个尺子长?”幼儿回答:“5个尺子长”教师又说:“再想想,谁长?”幼儿看着老师的眼睛,沉默了片刻,回答:“3块砖长!”没想到老师又说:“再好好想想。”有几个幼儿马上回答说:“一样长!”,关爱和保护周围环

20、境,大班科学活动:我们需要干净的河水活动一:小河生病了活动二:我们需要干净的河水,创造精神,制作纸浆杯(大班科学活动)自制喷水壶(中班科学活动),幼儿园各个年龄段的科学教育情感目标,可参考教材,二、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目标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幼儿两方面的能力紧密相关:探求未知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由此,科学方法与技能的目标体现在:(一)探求未知的能力目标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二)技术设计的能力目标幼儿体验创造的价值和乐趣,体验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尝试着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程序,探求

21、未知的能力,(一)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1.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从单纯感官的观察到使用简单工具来观察;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和怎么样2.分类和测量:学习比较、通过测量获取量化的信息3.动脑思考推理和预测:借助以往经验和观察等,对疑问提出猜想和预测4.动手操作实验验证,1.观察探索和发现问题,从使用感官观察探索到使用工具观察探索倾听、触摸、观看、嗅、尝用放大镜、手电筒、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从“是什么”逐渐到“为什么”和“怎么样”冰为什么会化呢?小花掉下来还会长吗?,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老师快看,我找了很多的虫子。”随着一声喊叫,托班的小机灵鬼王洪旭拿着一个酸奶瓶子来到

22、我跟前。原来王洪旭在草坪下找了几个西瓜虫和一个小蚂蚱,那个小蚂蚱已经一命呜呼了,西瓜虫还在瓶子里来回地爬着。他们还希望有朝一日能爬出这个大监狱呢!户外活动结束了,王洪旭手捧自己掏来的宝贝回到活动室。看到孩子们对此特别感兴趣,我便生成了一节“有趣的西瓜虫”的活动。我把两只西瓜虫放到桌子上,然后让小朋友观察,并让孩子们尽情地发言“它有很多条腿”,“它爬得很快”,“它头上有两个毛(那是西瓜虫的触角)”它爬到桌子边了,有个宝宝动了它一下,它马上变成了一个滚圆滚圆的球。“他变成球了”,“啊!好圆呀!”“他的腿不见了”。此时孩子们感到更稀奇了,你一推,我一碰,西瓜虫在桌子上滚来滚去,吸引了所有幼儿的目光。

23、有一幼儿碰了另一只西瓜虫,使西瓜虫来了个四脚朝天,西瓜虫在那拼命地挣扎着“西瓜虫用腿使劲扒”,“西瓜虫过不来了”,“我们帮帮它吧”,“别,让他自己翻过来”,“他会死的”,“不会,西瓜虫很有本事”,2.分类和测量,思考:儿童开展的分类活动可能有哪些?测量:儿童可能可以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天平、尺子、温度计、钟表、量杯、量匙、手掌、脚长.,3.动脑思考推理和预测,预测两种颜色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预测特定的物体会上浮还是会下沉推理:神秘的袋子通过各种感觉来推理未知物;根据各种迹象推理户外的天气情况,4.动手操作验证,喂养和观察蜗牛之后,儿童发现蜗牛有嘴的预想得到了支持,蜗牛没有嘴的预想被推翻了幼儿

24、提出预想: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拉什么颜色的粪便实验证实了预先的设想是正确的,探求未知的能力,(二)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1.记录相关的信息:用图画、表格、数字等记录实验结果2.解释与交流:描述在观察和操作中的发现,说明结果、得出结论、与猜想进行比较,提出新问题和新发现,技术设计的能力,通过制作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制作一种物品的程序和过程,即从确定要制作的物品、产生设计、选择材料到进行制作的整个过程,案例:自制喷水壶(中班),活动目标:1.感知喷水壶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功能2.学习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简易喷水壶,体验劳动的乐趣活动准备:1.已有使用喷水壶浇花的经验2.洒水壶一直,

25、若干盛满水的痛,便于幼儿浇水的花圃3.制作材料:塑料瓶、塑料薄膜、废旧气球、牛皮筋、绳头、铁钉、铁锤、牙签等,案例:自制喷水壶(中班),活动过程:1.出示一个喷水壶,观察喷水壶的外形结构,引发幼儿制作喷水壶的兴趣你们用过喷水壶吗?喷水壶什么样子的?需要给花圃浇水,没有许多喷水壶怎么办?2.讨论制作材料及做法自己做一个喷水壶需要哪些材料呢?这里有一些材料也许可以用上(出示为幼儿准备的制作材料),案例:自制喷水壶(中班),3.幼儿尝试自制喷水壶 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4. 幼儿制作成功后,可以使用自制的喷水壶给花浇水。,你如何看待这个活动?,价值是什么?,各年龄班的科学教育方法技能目标,可参考教

26、材,三、知识经验目标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幼儿期不可能有真正的科学概念:在到达青春期以前,不可能有真正的概念经验性的知识是幼儿能够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经验性知识是与具体事物和现象联系在一起的,是幼儿理性思维和今后学习的基础应强调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有助于幼儿概括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和深化,促进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三、知识经验目标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并有使用的倾向,物质和材料:物体和材料的性质、物体的位置和运动、自然力、能量的形式,光、热、电和磁生命与生命过程:各种动植物地球与宇宙:土壤、天气和气候、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变化工具与技术,各年龄班的科

27、学教育知识目标,可参考教材,法国马孔市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老师让一组45岁的孩子们围在放着豚鼠的网篮边,让孩子们猜想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孩子们提到喜欢吃生菜、苹果、面包、胡萝卜等,不吃糖果、巧克力、奶酪等,老师拿出制作好的彩图表格,上面食物名称与食物图片一一对应,老师让孩子们分别说出食物名称。接着老师发给孩子生菜、苹果、面包和胡萝卜,让孩子实验。,法国马孔市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生菜豚鼠吃了,面包和胡萝卜豚鼠不吃;豚鼠起先也不吃苹果,老师把苹果弄碎,豚鼠吃了。然后孩子们用画画来记录刚才的实验,4岁的孩子在老师准备的食物卡片中,选择豚鼠喜欢吃的贴在记录纸上,5岁的孩子用蜡笔

28、画出豚鼠喜欢吃的食物。老师逐一审阅孩子的记录,在为食物注上法语单词的同时,让孩子说出每一件食物的名称。,法国马孔市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另一组56岁的孩子讨论“豚鼠怎样寻找食物?”孩子们知道豚鼠喜欢吃生菜,但是如何寻觅生菜?有的孩子说,它听见放生菜的声音;有的说,它听见了别的豚鼠吃生菜的声音;也有的说,它看见了生菜。,法国马孔市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老师让大家共同来做实验,她拿来一张绿色的纸,揉皱之后,极像生菜。她把生菜和纸同时放进网篮,豚鼠闻了一下绿纸没有吃,然后调过头来去吃生菜了。老师又把生菜拿走,只是重新放入揉皱的绿纸,豚鼠在绿纸面前东闻西嗅,还是没有吃。,法国马孔市

29、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老师把纸拿走,重新放入生菜,豚鼠等了一会,走过去吃了。老师还让孩子把头凑近网篮,用嘴发出嚼生菜的声音,看豚鼠会不会寻声过来觅食。孩子们边做实验边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法国马孔市贝尔兹幼儿园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做完实验,老师并不总结,而是提出甚为关键的问题,比如,豚鼠不吃绿纸只吃生菜是它闻到了生菜的味道了吗?你怎么知道它是闻到或是听到?然后,孩子们也用蜡笔画出刚才实验的情形。老师认真地与孩子逐个交谈,并在孩子的记录纸上记下孩子的原始想法和问题。,思考,这个案例如何体现科学教育的目标三要素的?(情感态度、科学方法、知识经验)这些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实现了吗?如何实现

30、的?,模拟课堂作业的主题内容参考人体与健康,人体的基本结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些东西会伤害人体,如:细菌等食物对人体的好处,模拟课堂主题内容参考(动物、植物),常见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动物、植物的多样性动物、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模拟课堂主题内容参考材料及其性质,磁铁水光电溶解现象等,模拟课堂主题内容参考自然现象与天气,风雾雪四季影子物体的下落沉浮等,模拟课堂主题内容参考工具及设计技术,设计、制作工具或玩具(如小汽车、喷水壶、乐器)等,活动教案,活动意义与价值分析活动目标: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活动准备:材料的准备活动过程:步骤,模拟课堂的时间:1112周,科学教育活动:有生命

31、和无生命,活动来源:户外活动时,幼儿对滑梯下的一只蝙蝠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幼儿对许多的小虫子兴趣浓厚;而对院中的小树、常青树却不知爱护,经常采树叶,摇晃小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都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但小朋友却没有真正深入地了解过它们。因此,我们采用幼儿感兴趣的形式,通过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初步了解并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爱护生命。,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活动准备,多

32、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活动过程,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2.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和分类的欲望。,活动过程,4.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贴上哭脸。,活动过程,5.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毛毛虫被粘贴上了小笑脸,滑梯、秋千、垃圾桶被粘贴上了小哭脸。,活动过程,6.共同探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别:根据幼儿的分类结果,引导幼儿分别说出寻找到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的特征。,活动过程,7.教师进行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8.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