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现代巨子福柯的理解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后现代巨子福柯的理解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ichel Foucault,米歇尔福柯,小组成员:盛羿力 王奇娜 张德宝 李 涛 任莉莉 吴 骏,主要内容,一、生平,二、时代背景,三、个人成就,讲述人:任莉莉,一、生平简介,1、出身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普瓦捷的一个医生家庭,直到19岁才离开。,2、少年阴霾 三个“可怕”的印象,3、巴黎求学 邂逅名师,4、逝世“只要男人和男人的婚姻不被承认,就谈不上什么文明”。,5、社会影响,一、生平简介,1、出身 米歇尔福柯1926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维埃纳省普瓦捷的一个医生家庭,直到19岁才离开。 这一简单事实向我们揭示了两个重要的时空维度: 从空间看,如福柯自己所说,他“小
2、时候生活在法国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环境里”;从时间看,他属于在二战前和二战期间长大的一代人。 福柯后来对这一时期的回忆几乎都是阴暗的:保守、压抑、威胁、恐怖。,一、生平简介,2、少年阴霾三个“可怕”的印象:第一个可怕印象:一次,父亲为了锻炼他的勇气,把他带进普瓦捷医院的手术室,让他在一旁观看截肢手术。鲜血淋淋的场面使他惊骇。第二个可怕印象:当地有一个神秘的庭院。1901年,警察发现里面有一个被囚禁了几十年的妇女。她是一个富人家庭的女儿,在25岁时偷尝禁果怀孕,孩子出生后被溺死。家人为了掩盖丑闻,宣布她精神失常,先后把她送进医院和修道院,最后把她关在一间悬挂草帘的黑屋子里。事情曝光后,当地报纸称她
3、为“普瓦捷的囚徒”。1930年,著名作家纪德以此为标题,将有关资料汇集成书。此事在当地广为流传。福柯每当路过这个庭院,依然悬挂着的草帘,就唤起他恐怖的想象。,一、生平简介,2、少年阴霾三个“可怕”的印象:第三个可怕印象包含着福柯的内疚。1940年,福柯14岁时遭受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折。他一直是一个好学生,除了数学成绩不算太出色,法语、历史、拉丁文、希腊文等课程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德国入侵法国,班上突然插进一些随父母从巴黎逃难来的犹太学生。这些插班生学习优异,趾高气扬。福柯的名次顿时下降。福柯当时对这些犹太学生恨之入骨,用一切恶毒的语言诅咒他们。时隔不久,他看到这些孩子神情沮丧地被押送
4、进集中营。,一、生平简介,3、巴黎求学邂逅名师1942年,福柯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第十二年的学业,进入了“哲学班”。1943年,福柯顺利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获得了报考大学的资格,目标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高师:20世纪法国思想家的摇篮。毕业生:柏格森、萨特、梅罗庞蒂、列维-斯特劳斯、康吉兰、伊波利特等。每年只招收不到40名学生,入学考试极其严格,竞争十分激烈,准备报考的学生都要再上两年制的预备班。学校既重视学术传统的连续性,强调师承关系,也鼓励个性发展,宽容“怪才”。,一、生平简介,3、巴黎求学邂逅名师1945年春夏之交,福柯参加巴黎高师入学考试,全国100名考生通过笔试,获得口试资格。普瓦
5、捷的14名考生中2人入围,而福柯名列第101名。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名次,福柯决定来年再考。1946年5-7月,福柯再次参加巴黎高师入学考试,在38名金榜题名者中位列第四,如愿以偿。也是在这次口试时邂逅了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乔治康吉兰。1961年后,两人成为学术上的挚友。福柯后来对被社会或科学视为“变态”、“失常”(aberration,离轨)、“反常”(anomie,失范)的现象疯癫、疾病、犯罪等所做的研究,表明了他对康吉兰“正是变态(the abnormal)引起人们对常态的理论兴趣”这一观点的强烈共鸣。,一、生平简介,3、巴黎求学邂逅名师 另一位对福柯影响深远的是法国思想界的巨匠巴什拉。 福
6、柯说“我不是他的直系弟子,但我研读了他的著作”。巴什拉对福柯的影响至少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首先,在直接意义上,巴什拉特别强调想象的作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在论述“愚人船”时显然吸收了巴什拉水与梦中关于人们对水的想象的分析; 其次,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巴什拉既反对柏拉图主义和笛卡尔主义,即否定先验真理和绝对真理,反对绝对的“我思”概念,反对理性独白的霸权,也反对经验主义,即反对把科学理性同常识混为一谈。福柯重视并在主观上继承了法国科学史研究这一学术系谱。 福柯在巴黎高师的思想发展经历不单纯是学术积累和转向的历程,他的人格发展也经历着深刻的精神危机抑郁、自杀。,一、生平简介,4、逝世“只要男人和男人
7、的婚姻不被承认,就谈不上什么文明”。 1984年6月25日,米歇尔福柯因艾滋病在巴黎萨勒贝蒂尔医院病逝,终年58岁。,一、生平简介,萨特之后法国最重要的思想家,福柯之死在法国知识界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向他那样对历史学、哲学、文学和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乃至医学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在我这一代对我们的时代进行诊断的哲学家圈子里,福柯是对时代精神影响最持久的。,哈贝马斯,克利兹曼,5、社会影响,二、时代背景,2、相应的三批代表学者(1)、萨特、梅罗-庞蒂(2)、结构主义列维-斯特劳斯、拉康、巴尔特、福柯和阿尔堵塞(3)、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德里达、德勒兹等。,1、
8、当代法国思潮变迁的三个阶段:(1)、二战后法国知识分子普遍左倾现象学、存在主义(2)、1956年及其以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引起思想界的变化。(3)、1968年五月风暴后,后现代主义思潮风起云涌。,二、时代背景,五月风暴:1968年5月在法国巴黎所爆发的社会运动。整个过程,由学生运动开始,继而演变成整个社会的危机,最后甚至导致政治危机。如何理解五月风暴(广义上的)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涉及到如何理解和评价福柯的思想。五月风暴作为一个象征性事件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水岭。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此之后兴起。福柯虽算不上一个典型的“68年人”,但是,“68年”的确是福柯生平的一个重要时期。福柯曾经是左派运
9、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思想也曾经被认为是属于左翼思潮的。,三、个人成就,福柯的主要工作总是围绕几个共同的组成部分和题目,他最主要的题目是权力和它与知识的关系(知识的社会学),以及这个关系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表现。他将历史分化为一系列“认识”,福柯将这个认识定义为一个文化内一定形式的权力分布。对福柯来说,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当然它们是权力的一个元素。权力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可以掌握的位置,而是一种贯穿整个社会的“能量流”。 福柯说,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因为这样的话你可以有权威地说出别人是什么样的和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福柯不将权力看做一种形式,而将它看做使用社会机构来表
10、现一种真理而来将自己的目的施加于社会的不同的方式。,三、个人成就主要著作,三、个人成就主要著作,性史,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讲述人:李 涛,主要内容,疯癫的发展史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15C、16C)古典时期(17C、18C)精神病院时期(19C、20C)人们对待疯癫的方式放逐大禁闭精神病院治疗,中世纪末到文艺复兴时期,麻风病的消失,但由这一历史现象带来的社会影响还未结束对可怕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排斥社会排斥的对象的代替贫民、罪犯、疯子。排斥的方式:放逐。,古典时期,道德的介入疯癫成为理性研究的对象疯子的新定义:罪恶、有害、非道德大禁闭:强制措施,精神病院时期,精神医学的建立疯癫成为一种
11、疾病对待疯癫的方式:治疗 道德治疗:运用理性对疯癫的谴责和制裁使疯人彻底醒悟 物理治疗:通过强烈的刺激清醒疯人意识, 使其重归理性秩序。,思考一:理性对非理性的关系,可以看出,疯癫的发展史也对应着理性与非理性的博弈过程。但这个博弈中理性始终处于优势,并且一步步控制非理性。,思考二:疯癫与文明对应下的二元论结构,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思想来源)17c-18c在欧洲传播.实质:二元建构的思维,非此即彼.在疯癫史中表现为理性和非理性的二元结构。结果:疯癫被构建成为一种非理性,便要被禁闭,被铲除,被消灭。,思考三:对理性的思考,何谓理性?理性是自然存在还是被建构起来的一种权力在启蒙运动时期表现为资产阶级
12、的科学和民主。可以说理性是时代建构起来的一种压制异己的方式。是一种权力的符号因此理性对疯癫的压迫是文化建构的结果,思考四:疯癫的未来走向何方?,疯癫与文明回顾了疯癫史,但没有对疯癫未来进行预测。福柯提出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式:返朴归真只要存在理性和非理性结构,疯癫就会继续被视为异己。解构这种二元结构,或者解构理性,可能是疯癫走向正常的道路。,思考五:对社会工作的反思,社工和案主关系与医生和病人关系的比较,权力,思考六:疯癫与文明是奠基石,反思并且提出现代性中的概念:理性、结构、权力,理性,非理性,而其后面的著作规训与惩罚就是对这些概念的进一步解释。,结语,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
13、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福柯,词与物,一种人文科学的考古学,什么是知识考古学(une archologie du savoir) ?,福柯认为,在不同时代的知识论述中,事物是有一定秩序的,“作为物的内在规律和确定了物相互间遭遇的秩序既是方式的隐蔽网络中被给定的,又只存在于由注视、检验和语言所创造的网络中。” 正是以一定的秩序为基础,语言、知觉和实践才是有效的,并且三者或多或少地表达了秩序。“这样,在人们也许称之为对有序代码的使用与对秩序本身进行反省之间的所有文化中,就存在着纯粹的秩序经验和秩序存在方式的经验。”,什么是知识考古学(une ar
14、chologie du savoir) ?,福柯关心的并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进展情况,也不是科学的分类问题,也不是知识是否为真以及如何为真的问题,他研究和关心的是整个知识领域、整个认识论领域,知识是通过何种秩序经验而成为可能的。如正是有关癫狂与非癫狂相对立、有序无序相对立的某种知识才使大禁闭中心(详见疯癫与文明第二章)在17世纪末的欧洲有可能开设。福柯致力的考古学就是要寻找这样的知识。,词与物中的认识型,词与物里面提及的是一种严格的“区域性”的研究,描述特定时期特有的认识论空间。是经验科学。指的是在某个时期存在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的所有关系。由科学之间或各部门科学中的不同话语之间的这些关系现象构成
15、。在不同时期基本上是间断的历史,批判人类学主体主义,怀疑无所不在的主体。,“博尔赫斯作品的一段落,是本书的诞生地”福柯,中国的某部百科全书把动物可以划分为:属皇帝所有鳗螈传说中的 有芬芳的香味驯顺的乳猪自由走动的狗,包括在目前分类中的发疯似地烦躁不安的 数不清的驯顺的浑身有十分精美的骆驼毛刷的毛等等刚刚打破水罐的远看像苍蝇的,大量可能的秩序的片段都在不规则事物的毫无规律的和不具几何学的维度中闪烁。认识到确立物之序的重要性和艰巨性,第一章 宫中侍女,也许,在委拉斯开兹这幅画里,存在着古典表象之表象和它敞开的空间的限定。 在镜头不断的拉远拉近,焦距不断的变大变小中,表象的基础必定消失了,与表象相似
16、的那个人消失了,认为表象只是一种相似性的人也消失了。 这个主题是同一个主体,被消除了,因最终从束缚自己的那层关系中解放出来了,表象就能作为纯表象出来。,第一编 第一个认识型的中断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型到古典时代认识型的转变,四种相似性的主要形式直到16世纪末,相似性(la ressemblance)在西方文化知识中一直起着创建者的作用。 适合(convenientia):事物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其边界相接或边缘互相混合。 相似性就出现在两物之间的这一结合处。例如,植物长在雄鹿的角上。 仿效(aemulatio):不受位置律束缚,能静止地在远处起作用。 类推(lanalogie):类似仿效,不受位
17、置律束缚;也类似于适合,谈及配合、 联系和接合。例如:植物是站着的动物。 交感(les sympathies)。交感没有确定的法则,自由自在地在宇宙间发挥作用。 例如,在葬礼上使用的纪念死者的月季花,这些花就和死亡联系在一起了。,那么,凭什么标记,相似性被认出来呢? 因为,世界就是充满相似性的神秘空间,是一本用相似性的记号书写的大书,而人所要做的就是发现、辩认、译读这些记号。 这些记号来自何处,当然是上帝,“上帝为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只是在大自然上播下了种种供我们辩认的形式”。相似性既是认识的形式,也是认识所产生的知识的形式,在16世纪知识型中相似性成为最普遍的东西。,第一编 第一个认识型的
18、中断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型到古典时代认识型的转变,古典认识型 古典时代认识型是表象(rprsentation)。英雄堂吉诃德的冒险,意味着依赖“相似性”认识型进行思考在现实世界中只会处处碰壁,而代之而兴的则是表象的认识型,所以福柯评价堂吉诃德为第一部现代文学作品。 在17世纪初,相似性不再是知识的形式,而成为谬误的原因,并相继遭到培根、笛卡尔等人的批判。于是,西方文化的认识型的基本排列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构型:“理性主义”。 福柯提醒我们要注意区分三件事:机械论、数学化、 Mathesis 。Mathesis被理解为一门关于秩序与尺度的普遍科学。它与古典认识型的关系表现为:一,存在物之间的关
19、系通过秩序和尺度为形式得到思考,并且尺度问题可归于秩序问题;二,在探寻Mathesis的相互关系中,一些新的经验领域形成了,这些领域将其基础建立 在一门可能的秩序科学之上。于是,关于词语、存在物和需求领域,出现了普通语法、自然史和财富分析。,第一编 第一个认识型的中断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型到古典时代认识型的转变,关于普通语法和语言 福柯写道:“语言在古典时代的存在,既是最高的,又并不引人注目”。 说它是最高的,因为语词已经接受表象思想的任务,语言表象思想,如同思想表象自身一般。也正因此,语言使自身成为看不见的,或者几乎看不见的,因为语词对于表象来说是透明的,以致于它只是被看作表象。因此,普通语
20、法的适合对象,既不是思想,也不是任何个体语言,而是被理解为一系列词语符号的话语。这一序列通过与表象的同时性联系起来。” 普通语法所做的工作就是使语法规则之下但又与语法规则同构的表象功能呈现出来。福柯还提出了一个语言四边形的说法:即命题、表达、指明、衍生四种理论构成了一个语言四边形的四条线段,这个四边形的中央存在着名词,语言的一切功能在此交叉。这就是整个古典语言经验。古典论述(discours)的基本任务把名词赋予给物,并在这个名词中去命名物的存在。,第一编 第一个认识型的中断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型到古典时代认识型的转变,关于自然史 在古典时代,关于生物这一领域,是通过自然史来认识的,自然史的兴
21、起与笛卡尔主义大致同时,都因同一个认识型才得以可能。自然史将语言与事物间的表象关系当作自己的可能性条件,通过观察构建了一个新的经验领域。观察就是系统地看,并从中找出结构。接下来,通过特性、连续性等,一个新的经验性领域通过自然史的话语被建构起来了,这个经验领域被构成为可描述的和可整理的。 不过,古典时代生物学并不存在,因为生命并不存在,生命没有进入经验领域;存在的是生物。自然史的研究者关注的是将各种生物在一个有秩序的网络中加以描述并命名。,第一编 第一个认识型的中断从文艺复兴时代的认识型到古典时代认识型的转变,关于财富分析 在古典时代,政治经济学还不存在,因为生产并没有进入知识序列,知识序列中存
22、在着的是一个一般领域:财富。 在16世纪,相似性的认识型,同样支配着财富交换领域。在17世纪,随着“重商主义”在财富、货币间确立的是一种反思的连接,使货币成为表象和分析财富的工具,并反过来使财富成为由货币表象的内涵。那重商主义的财富指什么?就是所有那些因可被表象而能成为欲望对象的东西。 一个新的经验领域“财富”出现了。,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普通语法、自然史和财富分析分别被语言学、生物学、政治经济学取代,但这种取代并非占据了普通语法、自然史和财富分析原来占据的地方,而是在这些知识并不存在的地方。“19世纪的知识对象形成于古典的全部存在都陷入沉默的地
23、方。” 事物不再以原有的方式被描述,呈现给知识的是完全不同的存在。大写的历史将在一个时间系列中展开,并将其法则相继强加在生物结构、生产分析、语言群分析之上。这里,历史不能被简单地被理解为前后的相继;“历史是经验性之基本的存在方式,正是在这个存在方式的基础上,经验性才得以在可能的认识和可能的科学的知识空间中被确认、设定、排列和散布。”,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现代认识型的确立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确实性之基本的存在方式并没有变化;人的财富、自然的种、充斥在语言中的词仍然保留在古典时代;双重表象其作用是指示表象、分析表象、组合和分解表象,以便使一
24、般的秩序原则,与表象之同一和差异的体系一起,在诸表象中涌现。 只是在第二阶段,词、纲和财富才会获得一种不再与表象的存在方式相共存的存在方式。”,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人的产生、消失和有限性 在福柯看来,在18世纪末以前,人(lhomme)并不存在。生命、劳动、语言的历史深度也不存在。“人”是新近的产物,是现代认识型的产物。 在古典时代,人的本性,是可以无限地表象外在世界和表象自身的主体。但是,现代认识型使人们认识到人的有限性(la finitude),即人受制于劳动、生命和语言。人首先已经是一个生命,有一个身体,才能生活;首先有语词,人才能说话;首
25、先有生产工具,才能劳动。因此,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由我的躯体给予我的;生产的存在方式,是由我的欲望赋予我的;语言的存在方式,只是沿着我的会说话的思想的细长线索而赋予我的。,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人的产生、消失和有限性 古典时代,对人的研究其实不过是对表象的研究。但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既然分析的不再是表象,而是有限的人,那么重要的就是要在认识中在被给出的经验内容的基础上,阐明认识的条件。因此,“存在一种人类认识的历史,既能赋予经验知识,又决定经验知识的形式。” 康德的批判哲学区分了经验、先验等等,并通过时空、范畴等,阐明了先天综合知识之所以可能
26、的先验形式,正是这种“人类认识的历史”的反映。,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人文科学 现代认识型产生了人,也产生了关于人的新的经验领域,这就是人文科学。现代认识型在三个方向上敞开,这三个方向即:数理科学、经验科学、哲学反思。人文科学并不在三者之中,而是在三者限定的区域内。 实际上,人文科学只是就人是活着、劳动着、说话着的人,才关注于人。于是,在生物学、经济学、语文学相邻近的领域,诞生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和神话研究,构成了人文科学的三个领域。,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人文科学 这三个领域也代表着不同的构成模式:
27、 Fonction功能 Normes规范 生物学、心理学 Conflit冲突 Rgles规则 经济学、社会学 Sens意义 Systhmes体系 语文学、文学与神话分析 从这三个模式出发,可以描述自19世纪以来的所有人文科学。功能和规范,冲突和规则、意义和体系,这三组对子完整地覆盖了有关人的认识的整个领域。,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人正在消失” 福柯并没有说人已经消失,而是说“人正在消失”。事实上,人一方面不断被种种人文科学及其他现代科学所构建、所强化,一方面又不断地受到精神分析学、人种学、语言游戏的消解、解构。但是,正是这个正在不断消解的过程,显
28、示出一种新哲学的希望,使人有可能从“人类学沉睡”中醒来。 福柯指出,“人类学作为人之分析确实在现代思想中起着一种构建作用”。 从19世纪早期开始,“人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着现代思想。反思是现代哲学的特征,反思用来设法把人限定为生活、劳动、说话的主体。,第二编 第二个认识型的中断从古典时代认识型到现代认识型的诞生的转变,于是,“我们发现哲学再次沉睡于这一褶层中;这不是独断论的沉睡,而是人类学的沉睡” 而哲学就是要让人们从这种沉睡中醒来。,在词与物一书的最后一页,福柯写道:“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此书的意义,词与物对16世纪文艺复兴以来直至20世纪初的整个西方文化和知识史都做
29、了梳理和剖析,从根本上去除了笼罩在当代知识形式的决定性条件之上的人类学主体主义的迷雾,批判了自笛卡尔、尤其自康德以来200多年西方哲学传统的先验意识哲学和主体主义。,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讲述人:张德宝,规训与惩罚,规训与惩罚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酷刑(犯人的肉体,断头台的场面)第二部分:惩罚(普遍的惩罚,惩罚的温和方式)第三部分:规训(规训的肉体,规训的手段,全景敞视主义)第四部分:监狱(彻底而严厉的制度,非法活动与过失犯罪,“监狱”),第一部分:酷刑,第一章:犯人的肉体 首先,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1757年的时候行刺国王的罪犯被施以轮刑(类似中国的五马分尸),罪犯在牧师的教诲下,刽子手
30、们用几匹马分别套在他身上的不同部位,要把他拉扯成碎片,但是几次都没成功,最后刽子手用铁钳在他的手和脚上关节处撕扯下几块肉来,再变换马的方向,终于把他撕碎。第二,八十年后(1837年)巴黎少管所的规章明确规定犯人的作息时间,以确保秩序。 他指出:这段时间也在酝酿新的刑罚体系,因为人们观看公开行刑等于无数次的观看由刽子手和法官表现出来的谋杀,所以在这种新的刑罚体系中,作为公共景观的对肉体的酷刑和肢解消失了,将肉体作为惩罚对象的现象消失了,惩罚变成了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不再是制造一种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死刑在瞬间完成执行。当然这种变化不是一下子发生的,中间经过各种反复,到19世纪中叶,对肉体的
31、控制完全消失,转变为对财富或权利的剥夺,但实际上还是会造成肉体的痛苦,惩罚与附加的肉体痛苦难以分开,“酷刑”逐渐影藏在非肉体惩罚中。,第一部分:酷刑,同时惩罚的运作对象也变了,潜藏在这些案件背后的幽灵作为并非司法规定的东西加入了判定结论,法官开始追问犯罪是否有精神病,是否故意犯罪,是否为遗传,把罪行的认定变成了科学司法复合体。审判者不再是“判案了”也不是单独审判,整个诉讼程序和判决的执行充满了辅助权威,衍生出大量变相法官。如此惩罚作用点就置换了,一个新的事实真理体系以及一大批在刑事司法中不为人们所知的角色出现了,一整套知识,技术和科学话语已经形成并与惩罚权利缠在一起。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讨论现代
32、灵魂与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的关系历史(本书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把惩罚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第二,把惩罚视为一种政治策略。第三,把权力技术学变成刑罚体系人道化和对人的认识这二者共同的原则。第四,试图发现“灵魂”被审判以及科学知识进入法律程序是不是权力关系干预肉体方式的发生改变的结果),第一部分:酷刑,第二章:断头台场面 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使用的是1670年法令,其中规定了各种刑法等级,但实际上很多重刑并没有实行,而是用非肉体惩罚附加其他的惩罚(示众、上手枷、鞭笞、烙印)来替代。酷刑已经形成一套严密的体系,人们可以计算出鞭笞的次数、烙印的位置、火刑柱或轮刑上制造死亡痛苦的时间,戕害身体的方法等。
33、公开的酷刑和死刑应该是引人注目的,应该让所有人把他当作一场凯旋仪式,这种仪式应该向人们展示罪行的真相。 大多数欧洲国家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包括最后的判决始终是秘密进行的,被告连原告是谁都不知道,这里确立事实真相成了君主和法官的排他的权利。在确立事实真相时有很多种证据(完全证据,半证据,副证据),两个半证据可以组成一个完整证据,几个副证据可以组成一个半证据,这种做法在当时也被怀疑,但是他们是绝对性权利和垄断性(技术人员掌握)知识所固有的管理方式。,第一部分:酷刑,这种程序必然要求犯人招供。首先,供词可成为强有力的证据。其次,程序权威征服被告、真理展示威力的唯一方式是使罪犯认罪,认罪的罪犯是真相的体现
34、者,招供则是对先期秘密调查的补充。这十分必要。 18世纪末。酷刑遭到唾弃,古典时期(大革命以前)为了产生事实真相,一方面会秘密调查,另一方面是被告的仪式行为(可能会折磨其肉体),也就是拷问。 拷问是一种很严密的司法活动,受刑者受到层层升级的考验,拷问的背后有一种神裁法机制(如果有罪,受刑是应该的,如果无罪,受刑是对他灵魂的洗礼,即无论有罪无罪都可用刑),就这样调查与惩罚已经交融在一起,在证据未充分完整前,疑犯是不能解脱的,当人们推理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有理由根据已有信息开始惩罚,并利用惩罚来补充证据。,第一部分:酷刑,犯罪真相通过惩罚犯人的肉体体现出来。 第一:通过示众,罪犯用肉体来承担罪行和
35、对他施加的司法正义,从而使罪行和司法正义昭示于众。 第二:将公开处决变成昭示真理的时刻在最后时刻人们希望罪犯供出同谋,罪犯自己也希望争取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肉体一再产生或复制犯罪的真相,更确切的说它是整个仪式和审问中的一个因素:供认罪行,承认被告的确犯有这种罪行,显示被告使用自己的人身来承担这种罪行,支撑惩罚的运作并用最醒目的方式展示惩罚的效果。,第一部分:酷刑,公开处决不仅是司法仪式,也是展示权利的仪式,古典时期违法者(不论是否造成伤害)都是对君主的冒犯,惩罚不仅是对受害者的补偿,还是一种报复,因此公开处决就具有一种司法政治功能论,要重建和恢复君权,这样便能理解大张旗鼓的仪式的重要性,要显
36、示君主对被他打得一败涂地的人所行使的优势权利(死人也会用刑) 君主或授权法庭主持司法正义,但他并不转让这种权利,随时可以控制或干预法庭的行为。 应该把公开处决看作是一种政治运作,任何一个轻罪犯人都是一个潜在的弑君者,而弑君者则是十恶不赦的罪犯。,第一部分:酷刑,酷刑的原因 外在原因:公开的酷刑和处决是一种生产制度的后果,这种制度中劳动力乃至肉体,没有工业经济中的那种效用和商业价值,另外当时人们见惯了死亡和社会动乱。 内在原因:酷刑能揭示真相和权力的运作,它能确保把书面的东西变成口头的东西,把秘密公诸于众,把调查程序与忏悔运作联系起来,它能在有形的罪犯肉体上复制罪恶,这种罪恶应该以同样恐怖的方式
37、显现出来和被消灭,它还把犯人的肉体变成君主施加报复之处、显示权利之处、和证实力量不平等之处。 残暴是犯罪的组成部分,而惩罚则用酷刑来回击,目的在于将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公开处决是其中一部分,犯罪的残暴也是对君主的激烈挑战,公开处决是展示真相和权力的场面,是调查仪式和君主庆祝胜利仪式的最高潮,君主的这种权力毫不犹豫的施加在肉体上而且还因其有形显现而得到赞颂和加强。,第一部分:酷刑,“残暴”被“人道”取代的原因: 公开处决中向民众展示是为了以儆效尤和制造酷刑的恐怖感,民众也认为他们有权观看(不信任当权者会处置有地位的罪犯),民众也有参与权(侮辱罪犯,时而还会失控) 但民众也可能会阻止不公正的处
38、决,出现抢走犯人等暴力行为,如果底层人士的声音不能在法庭上表达,他们会干预行刑,有的干预对常规犯施重刑,有的反对因社会所迫而犯的罪行。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会利用这些暴乱,骚动本身可能会持久动乱,国家权力开始对这种多义性仪式担忧。 如果犯人悔罪,且是反对权势方面的罪行,人们会倾向于认同他的斗争;相反,如果英勇不屈就证明了他的无法征服。 刑场散发的传单用来达到思想控制的效果,但下层人士却在其中找到了先例(传单成了宣传民众心中英雄的工具)。,第二部分:惩罚,第一章:普遍的惩罚 18世纪后半期,对公开的处决的抗议越来越多,公开的处决为过往的暴力与民众的暴力之间较量提供了舞台,具有危险性,暴政与叛乱互为因
39、果,这是一种双重危险,因此刑事司法不应该报复而只应该惩罚。 排除酷刑的要求首先被提出,要求尊重人性,“人道”成为了惩罚的尺度。 犯罪的普遍潮流也从攻击人身转移到某种程度上直接攫取财物,从群众犯罪转向小团伙犯罪,犯罪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专业人员的禁地。 新刑法与其说是对犯罪人性的尊重,不如说是追求更精细的司法,对社会实体做出更周密的刑罚测定的趋势,传统刑法的过分与其说是惩罚权力滥用,不如说是与无规则状态联系在一起,改革者批评的是一种糟糕的权力体制,而不是当权者的残忍。司法的瘫痪是权力分布杂乱无章的结果,权力分布于若干点上(下层司法机构,检察官,法官,君主的司法官员,国王),造成了冲突和断裂。,第二
40、部分:惩罚,权力功能失调与中央权力过大有关,国王出售司法职位会与占有这些职位的人发生冲突,国王不断设新职位也会使争权夺利加剧,国王直接干预他的官员使司法官员内部冲突激化。 人们不仅批判司法的特权,专横,傲慢,无节制,更主要批评其集软弱和暴政与一身,既漏洞百出又耀武扬威,这样建立一种新的惩罚权力“结构”使权力分布更加合理便成为众多利益群体的呼声。 在旧制度下,社会各界及都有各自被容忍的非法活动的余地,有的阶层之间还相互支持,(资产阶级会支持民众抗税)但18世纪后期这一过程开始逆转,由于财富的增加和人口膨胀,攫取财物变成主要非法活动,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扩展压缩了社会其它阶级的空间,非法
41、行使权力便侵占了资产阶级的财产,须受到惩罚。,第二部分:惩罚,于是司法改革产生于反对君主的至上权力的斗争与反对司空见惯的非法活动的地下权力的斗争的汇合处。 改革的目标是:对非法活动的惩罚和镇压变成一种有规则的功能,不是要惩罚的更少些,而是惩罚的更有效些。 这时候量刑成了新的问题,人们应该从正好防止其重演的角度来计算一种刑罚的处罚程度(惩戒是一种表示障碍的符号) 改革者认为通过这种符号的技术而赋予惩罚权力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手段。,第二部分:惩罚,人们试图用以装备惩罚的权力的符号技术有以下六个原则1:最少原则,使避免惩罚的愿望稍强于犯罪的愿望就好。2:充分想象原则,尽量扩大惩罚的表象而不是惩罚的现实
42、。3:侧面效果原则:给民众的思想造成最持久印象但对犯罪的肉体最不残酷的惩罚方式(对于想象这种惩罚的人,那是最大的痛苦,对于遭受这种惩罚的人,这是最小的惩罚)4:绝对确定原则:任何罪行都无法逃脱法律的眼光,君主应放弃豁免权,还需要公安机关对民众的监视来协助司法机构。5:共同真理原则:在确定罪行时必须遵照适用于一切的真理的普遍原则,犯罪事实只有在得到完全证明才能被人接受(以前不充分,不严密的证明不再起作用)6:详细规定原则:必须有一部法典且该法典十分精确的界定各种罪行,对犯罪和罪行做对应分类时也要根据每个犯罪的特殊情况做出不同的判决。,第二部分:惩罚,可调节的个案化与法典的制度化并不矛盾,而是相辅
43、相成的,将每一种罪行和每一个应受惩罚的人都纳入一部通用的法典的条款中,从而避免任何专制行为,但是这似乎是做不到的。 他指出,这种惩罚的符号技术会被新的政治解剖学(肉体政治学)所取代。,第二部分:惩罚,第二章:惩罚的温和方式惩罚的符号技术要正常运作必须遵循几个条件 1:他们应该尽可能不带有任意性,刑罚应与犯罪性质一直,便于计算,排除干预,说服民众(规则是确定的),实施惩罚的权力隐藏起来。2:这种符号系统应该干预暴力机制,使关于刑罚及其伤害的表象变得比关于犯罪及其兴趣更为活跃。3:因此,人们应该用一种时间调节法,如果犯人改过自新却不能从符号约束中获得好处,那么这些约束就无异于酷刑,死不悔改的罪大恶
44、极者应该坚决消灭。对犯人实施持续的令人痛苦的剥夺比转瞬即逝的痛苦更有效,而且可以逐渐减轻痛苦程度。4:对犯人来说,刑罚是一种关于符号,利益和时间的机制,但是他应该更广泛的传播,为此目的应该让公民更广泛地认识到惩罚罪犯对自己是有利的。,第三部分:规训,第一章:驯顺的肉体 古典时期人们的肉体被操纵被塑造被规训,18世纪的驯顺性有新特点: 在范围上:不再把人体当作整体对待,而是分别处理,对它施加微妙的强制。 在控制对象上:不再是行为的能指因素,而是机制、运动效能、运动的内在组织,被强制的不是符号,而是各种力量。 在控制的模式上,成了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的强制,可以把它叫做纪律,他使人更有能力,也使人更习
45、惯服从。 这些纪律从分散的领域逐渐汇聚到一起,其控制范围越来越大(从小学到中学到医院到军队),它们完全被铭刻在社会转变中。,5:于是便产生了一套颇有讲究的宣传经济学,这种宣传经常重复,惩罚成为了一个学校而不是一个节日,把罪犯当作一种用于教育的材料。6:这将有助于在社会中扭转关于犯罪的传统话语。(如何抑制传单和民间故事对犯罪活动的赞扬?) 提问: 在这一整套形式化的惩罚中。监禁没有被作为一般惩罚的形式提出来过,也不受公民欢迎,但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很短的时间内监禁就开始盛行了呢? 监狱与改革者们的设想有异有同: 相同:防止犯罪重演,改造犯罪,使惩罚因人而已 不同:怎样使惩罚因人而异,改革者认为在观
46、念上,表象上施加惩罚;而监狱施加在肉体上,时间上,日常行为态度上。,第三部分:规训,分配艺术:纪律首先要从对人的空间分配入手,以下是几种方法。 1:纪律有时需要封闭的空间,规定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封闭的场所,学校,工厂,军队有采用这种方式。 2:但封闭原则在规训机制中,既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不能满足需要,封闭是旨在了解、驾驭和使用的程序,是十分粗糙的。 3:在规训机构中,有关职能场所的规则将把不同用途的空间分类,某些特殊空间不仅用来监督和割开有害联系,还用于创造一个有益的空间。,第三部分:规训,对活动的控制: 1:时间表是一项古老的遗产。 2:动作的时间规定性(最明显的表现形式就是
47、军队训练)。 3:随之而来的是肉体与姿势的关联:规训控制不仅仅在于教授或加强一系列的特殊姿势,还造成了一种姿势与全身位置之间的最佳联系,而这正是效率和速度的条件,一种被规训的肉体是一种有效率的姿势的前提条件。 4:肉体对象联结:纪律规定了肉体与其操作对象之间的每一种联系,还规定了连贯动作的规范。 5:彻底的使用:时间单位分的越细,人们就越容易通过监视和部署其内在因素来划分时间,越能加快一项运作,直到肉体本能的排斥不相容的因素位置。,第三部分:规训,创生的筹划: 创生:创造产生、生而成长的意思 古典时期新成了一种新技术,用于调节每一个人的时间,肉体和精力的关系,保证时间段的积累,致力于利润的持续
48、增长和最大限度的使用稍纵即逝的时间。怎样来充分的利用每个人的时间,积聚时间,把有用的时间组织起来?纪律能分散空间,打破和重新安排各种活动,应该被当作积累和使用时间的机制。从四个方面来说: 1:把时间分解成连续的或平行的片段,每个片段应在规定的时间结束。 2:根据一个分解计划各种简单因素的序列来组织这些细微过程,由简到繁的把他们组织起来。 3:确定这些时间片段,决定每一片段的持续时间,用考核来结束。 4:制定更细的系列,根据每一个人的水平,资历,级别,为他规定适合于他的操练,每个人都受控于一种确定其水准或等级的时间性系列。,第三部分:规训,大量的编排: 建构一种其成效必须高于其基本力量的总和的力
49、量,纪律有了新的任务:把单个力量组织起来,以期获得一种高效率的机制。这种需要表现如下。 1:单个肉体变成了一种可以被安置,移动,及与其他肉体结合的因素。 2:各种年龄系列也是机制的部件,把老人儿童用到他们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而不用有剩余能力的其他人;互助教学体制,让老学生去监督和检查新生,使不同级别的学生的所有时间都被恰当的结合起来,不断地利用。 3:这种力量的精密结合需要有一个精确的命令系统。 规训从他所控制的肉体中创造出四种个体,由空间分配造成的单元性个体;通过对活动编码造成的有机性个体;通过时间积累造成的创生性个体;通过力量的组合造成的综合性个体。,第三部分:规训,第二章:规训的手段 规训
50、的目标是增强和使用规训对象,规训的成功归因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他们在该权利特有的程序检查中的组合。 层级监视 军队,学校,医院都建立了细密的监视机制,为什么要把一切安排的细密复杂从而造成单一的持久的权力呢? 规训的环形建筑体现了一种政治乌托邦 金字塔形建筑能增大其生产功能,使监视具体化和切实可行 大工厂的监视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学校利用监视来提高其效能 通过这种监督,规训权力被安排成一种复杂的,自动的匿名的权利,第三部分:规训,规范化裁决 1:在一切规训系统的核心都有一个小型处罚机制,他们规定和压制着重大惩罚制度不那么关心因而放过的许多行为,使微小的不端行为受到惩罚,又使规训机构表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