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1795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轮复习用)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风东渐,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通讯手段逐渐传入中国,使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发生了巨变。由于西方列强的压制和战乱的环境,在艰难曲折中发展。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导言,第2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民社会生活的影响。,课程标准,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工具概念 人们出行和物资运输的工具2、交通工具更新 表现,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1)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 (近代落后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脚踏车),自行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如何?,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2、图说历史,人力车,又称作黄包车,或者东洋车,是一种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两个轮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个人在前面拉行。黄包车起源于19世纪后期的日本,被称作人力车,传入中国以后因为1913年在上海租界规定公共人力车必须漆成黄色,所以后来黄包车一词反而较为常用。,19世纪中后期链式传动自行车发明不久就传到了中国。上海第一个拥有脚踏车的华人,据埃米莉哈恩宋美龄传说,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图说历史,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次通行,自静安寺至外滩,两旁观看的人很多,但乘坐的仅24人,其中有一半是外国人。

3、因为有“不能乘坐,坐了容易触电”的传言,所以外国人特地试坐给人看,表示坐这种车并无危险。,电车,猜谜语比赛,上海最早引进的公共交通工具是有轨电车。最早的电车为一节车厢,车速很慢,乘客可随时上下。,图说历史,图说历史,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的名称是?,淞 沪 铁 路,这是个常识。你知道吗?,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

4、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1.铁路交通的发展,框架建构,他出生在江西一个普通家庭 ;,他是首批留美幼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09年,他主持修建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他就是詹天佑 中国的铁路之父,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詹天佑与京张铁路,詹天佑故居“铺上”京张铁路钢轨,图说历史,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命运多舛。 近代以来至19世纪90年代都有反对之声。 反对修铁路的理由是(1)扰民;(2)夺

5、民生计;(3)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4)因贾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甚至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中国之利”。,这些反对修铁路的观点或理由有道理吗?为什么?,阅读材料:,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

6、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1.铁路交通的发展,框架建构,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政局动荡。,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1、铁路交通:,(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青藏铁路从西宁

7、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4) 火车机车的进步和火车提速。,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

8、列车和磁悬浮列车,交通工具的进步,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图说历史,铁路交通发展的意义 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有利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图说历史,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这就是汽车。,图说历史,(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2 公路和汽车制造,年月日时,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

9、汽车工业的诞生。,图说历史,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首次超过万辆。世纪末,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年月日,赛欧下线,引发了无数中国人对家庭轿车的新梦想,图说历史,3 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清朝雍正年间(1723一1735)蓝鼎和鹿洲初集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轮船招商局,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2)新

10、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3)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4 航空运输:,(1) 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2)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3)1949年有52条民航线。,(4)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中国客机,图说历史,计划于2006年投入使用的空中客车A380客机的模拟图片。这种被称为最先进、宽敞和高效的超级巨型客机将拥有555个客舱座位。,图说历史,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动力:技术:地区发展差别:对象:进程:种

11、类:,人力、自然力,机械力,平民化、普及化,引进,自制自研,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先慢后快,海陆空,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合作探讨,(2)政府的大力提倡;,(3)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5)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一) 中国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1、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 烽火台 飞鸽传书 驿 站旧时公文和文书的传递靠 驿站,驿站靠驿马 民信局通过邮差步行或小船运送,2、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

12、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3、电信事业发展 电报、电话,(1)电报:,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图说历史,2、电话在中国,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3)政府的大力提倡;,(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一方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思考: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