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1945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罐与刮痧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刮痧与拔罐,任媛媛,COMPANY NAME,概述,1.拔罐与刮痧源于我国古代,拔罐已经有两千年历史。刮痧的产生和运用随着痧症的出现而产生和运用的。盛于明清,流传于民间。2.二者同属中医外治法,外治之理即是内治之理。,刮 痧,定义: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利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或某处皮肤,通过良性刺激,使刮拭处充血,改善局部血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 主治各种风寒痹证。,刮痧的源流,关于痧

2、症,早在元明时代的医籍中就有记载,如在痧胀玉衡中有言:“痧毒在气分者刮之,在血分者刺之,在皮肤者粹之,痧毒入腑者宜荡涤攻逐之”,另外,对刮痧的具体操作也描述较为详细。如“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刨子脚蘸香油刮之”。,刮痧治病原理,中医认为:痧症是人体受秽浊邪气所伤,经络不通,气血逆乱。通过刨刮人体一定部位,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同时使体内邪热疫气外泄,宣邪透表,则实热可泻,痧毒可除。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刮痧能使神经系统兴奋,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刮痧的作用,刮痧的作用,预防保健作用,治 疗 作 用,

3、健康保健预防,疾病防变,1、活血祛瘀2、调整阴阳3、舒筋通络4、信息调整5、排除毒素,刮痧的优点,1.简便:随时取材,随时可做;2.经济:材料广泛;3.安全: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 4.可靠:疗效非常好;5.治疗范围广泛:内外妇儿,肢体经 络等。,刮痧的工具,刮痧:用一定工具(木梳、银元、刮痧板等)经一定介质(清水、按摩油、红花油等),在人体某部位的皮肤上进行刮摩,使皮肤发红充血呈现块或片状的紫红色的瘀点,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痧(痧点)皮肤上出现的紫红色细小的形如沙粒的小点。,刮痧的工具,凡大小适中、边缘光滑的硬物均可作为刮痧的工具。一般有以下几种: (1) 苎麻粗纤维 早年用,现己多不用。

4、(2) 铜钱 现已少见。 (3) 汤匙、小碗、酒杯 现较为常用。 总之要求: 边缘光滑、没有破损,无锋利之物。 可就地取材。介质:增加润滑,有清水、植物油、风油精。,刮痧的工具,天然水牛角。光滑的铜钱、铜勺柄、瓷汤匙。,刮痧的工具,润滑剂 润滑剂:首选的是 由天然中药经科学 配方和方法提炼加 工而成的刮痧专用 油剂;也可就地取 材用香油、色拉油 等作为皮肤润滑剂。,刮痧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刮痧角度:45左右,灵活应用。2.顺序:(1)沿一定方向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不可逆向以防引病邪入里。(2)由点到线,面或反之刮摩面尽量拉大,尤其是在同一条经脉上。3.动作技巧:均匀柔和,持久有力。

5、4. 练习腕力臂力:用刮痧板在布或沙袋上做各种手法。,刮痧分类,1.直接刮:适用于实证,强盛之人。一般人都采取直接刮。,2.间接刮:用毛巾或者布等垫在刮痧部位。适于儿童和老人,身体虚弱者,刮 痧 手 法,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为手拿刮板。 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 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 痧退后

6、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 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 反应属正常现象。,刮痧手法,1.平刮:刮痧板平边着力。适于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2.竖刮:刮痧板竖直。适于较大面积部位:胸背腰腹四肢等。3.角刮:用边、角。适于较小面积的刮摩,如人中、神阙、肘窝、听宫等。,刮痧操作,1.放痧:泄热、祛瘀、解毒。(1)双委中放血周身酸胀,四肢沉重(尤双腿阴天加重)(2)点刺双尺泽全身酸胀,尤两臂酸胀、疼痛。(3)头痛点刺太阳、印堂。2.扯痧:拇食指提扯肌肤出现痧点。挤痧(头痛脑胀)、拧痧(咽痛、心胸胀闷)等。3.焠痧: 用灯芯蘸油点燃后在皮肤上的红点烧,听一声清脆的爆响声即可。对于寒证(突然

7、腹痛、手足发冷,口唇发冷)。4.拍痧:与刮痧相间运用。可加强刮痧作用。,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头面部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施术者用刮板在患者前额部从前发际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并点揉印堂穴,百会穴和两头维穴。以印堂穴为中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前额,止于两侧太阳穴,点揉太阳穴。以皮肤红润为度。患者闭目。施术者用舌Ij板轻刮患者上下眼眶,并用刮板轻揉患者的两侧睛明穴、四白穴和迎香穴。 施术者用刮板轻刮患者上唇和下唇周围,点揉人中穴和承浆穴。在患者两侧面颊涂抹少许介质,施术者用刮板自下而上轻轻刮拭面部;并用刮板轻轻点揉患者两侧耳门、听宫、听会穴,以面部皮肤红润为度。,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项背部 患者取侧卧

8、或俯卧位,医者侧立,先从后项发际下第七颈椎起至腰骶部第五腰椎为止,由上而下轻直刮。然后从第一胸椎旁开沿肋间向外侧斜刮脊柱两侧,由上至下顺刮;背部肋间,由内向外斜刮。此处为常用部位。 肩颈部 颈部后外侧至肩峰,由内上往外下斜刮;颈前部气管两侧,由上往下顺刮。,刮痧时各部位的顺序,胸腹部 天突至歧骨(胸骨);剑突下至脐上;均由上往下顺刮。胸胁部肋间,由内往外斜刮。 肘腘窝 由上往下顺刮 刮痧时,一般先刮肩颈部、项背部,再刮胸腹部、肘腘窝。,刮痧的注意事项及适应症,注意事项, 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 前一次刮痧部

9、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 52 0分钟。,适应症, 感冒、发热、头痛、中暑; 哮喘、心绞痛、 颈椎病、高血压; 神经性头痛、肩 周炎、坐骨神经痛; 乳腺增生、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刮 痧 禁 忌 证, 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用刮痧疗法;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疗法; 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 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 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刮 痧 禁 忌 证, 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

10、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可行刮痧疗法; 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 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 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晕刮)的处理,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病症举例 胃痛,症状:胃痛又称胃腕痛,以上腹胃腕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席。常伴有痦闷或胀满

11、、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本症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有关系。应注意与肠、胰、肝、胆、脾的病变及其心绞痛等引起胃腕部位疼痛的疾病鉴别。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章门、气海、足三里 操作步骤:1、背部:脾俞、胃俞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中脘、章门、气海穴、至出现痧痕为止; 3、下肢部:足三里。,呕吐,症状:呕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出现以胃内容物从口吐出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表现为呕吐食物残渣、清水痰液火黄绿色液体,甚则兼夹少许血丝,每日次数不等,持续或反复发作。伴有恶心、食欲减退、胸脘痞胀或胀或

12、胁肋疼痛。可见消化系统疾病、中枢性疾病、药物刺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等。多有骤感寒凉、暴饮伤食、劳倦过度及情志刺激等诱发因素,或有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史。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1、背部:脾俞、胃俞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2、腹部:中腕、天枢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3、上肢部:内关穴 4、下肢部:足三里,痞满,症状:痞满多因胃病日久所致,以长期食少,胃腕部痞塞、满闷不舒,食后尤甚,按之不痛,消瘦乏力为主症。痞满起病缓慢,时轻时重,呈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可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多种慢性胃肠道疾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镜和组织病理活检查等有助于诊

13、断。 选穴部位:脾俞、胃俞、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 1、背部:先刮背部的脾腧、胃俞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 2、腹部:刮腹部的中脘、天枢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 3、上肢部:然后刮内关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 4、下肢部:最后刮下肢的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噎膈,症状:噎膈是胃失和降,出现饮食梗难噎下,或食入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可见于食管、贲门部疾病。初起咽部或食入不下,或食入即吐。常伴有胃脘不适,胸膈疼痛,日入出现形体消瘦等。本病起病缓慢,常由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多发于中老年人。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等可

14、帮助诊断。 选穴部位:天突、廉泉、膈俞、肝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操作步骤:1、头颈部:刮头颈部天突、廉泉穴 2、背部:刮背部膈俞、肝俞穴,以出痧为度 3、腹部:刮腹部中脘穴 4、上肢部:刮上肢部内关穴 5、下肢部:刮下肢部足三里穴,腹痛,症状: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胃脘与季肋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腹痛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病因极为复杂,包括炎症、肿瘤、出血、梗阻、穿孔、创伤及功能障碍等。其疼痛性质各异,但一般腹壁按之柔软,压痛较轻,无反跳痛。一般起病缓慢,疼痛发作或加剧与饮食、情志、受凉等因素有关。腹部X线摄片、B超以及有关实验

15、检查有助于诊断。 取穴部位:脾俞、膈俞、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步骤:1、背部:脾俞、膈俞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2、腹部:中脘、关元穴,以出现痧痕为度 3、上肢部:内关穴 4、下肢部: 足三里、三阴交穴,便秘,症状:通常所说的便秘指习惯性便秘,是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所致。主要表现为排便间隔时间延长,3天以上1次,粪便干结难解,重者排便艰难,干燥如粟,可伴有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少等症。注意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便秘。 取穴部位:脾俞、肝俞、大肠俞、天枢、大横、气海、支沟、足三里、上巨虚 操作步骤:1、背部:刮脾俞、肝俞、大肠俞穴,轻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2、腹部:刮

16、天枢、大横、气海穴,轻刮至出痧痕为止 3、上肢部:刮支沟穴 4、下肢部:足三里、上巨虚穴,拔罐简史,1.拔罐有二千余年历史,并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历史上主治痈肿疮毒.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用角法治脱肿;角为牛角。3.宋金元时竹罐完全代替兽角。名称由“吸筒法”换为“角法”。痧症最早记载见于元代。4. 明清时候,刮痧引起医家重视。清郭志遂痧胀玉衡为刮痧最早的专著。清末后拔罐随针灸的衰落而流落民间。,拔罐,定义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 “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 用加热或抽吸的方法, 排除罐内的空气,使罐 内出现负压,促使其吸 着于皮肤,引起局部瘀 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

17、一种方法。,拔 罐 的 机 理,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 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 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促进。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 产物的消除排泄。,拔罐的作用,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

18、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拔罐工具,以罐为主要工具,利用火焰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人体的穴位,通过热力和外力在身体部位上的刺激。使其产生淤血,从而贯通全身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电磁罐。,拔罐的要求及准备工作,1.部位:(1)面部不宜拔罐刮痧,因易影响美观。心尖不宜拔罐。(2)胸部不宜留罐、腹部宜闪罐法。(3)腰背、四肢等据需要留罐。2.动作技巧:稳、准、轻、快。3.吸拔力量大小的影响因素:(1)罐内气压和罐外气压差的大小。(2)拔罐操作的时机:罐扣的及时与否。

19、(3)有无毛发和皮肤紧张度。,拔罐方法,走罐,闪罐,以及针罐药罐法等。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已经可以治愈上百种疾病。,拔罐的操作方法,火罐法常用的就是闪火法。其次还有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水罐法常用的是水煮法。竹罐。抽气罐法走罐法刺络罐法药罐法,火罐 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等挟住乙醇棉球,或用纸卷成筒条状,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比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是较常用的拔罐方法,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罐口,以免灼伤皮肤。,投火法,将纸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拔,需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未

20、燃的一端应向下。若燃烧后罐内剩余纸筒条的长度大于罐口直径稍多时,此法即便是用于仰卧位拔罐,也不致灼伤皮肤。,贴棉法,用直径约为2cm左右的棉花片,厚薄适中,浸少量75%95%的乙醇,贴在罐内壁的中段,以火柴点燃,扣在施术部位上,即可吸住。此法多用于侧面拔,需防乙醇过多、滴下烫伤皮肤。,水(药)罐,一般是先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放入适量的祛风活血药物,如羌活、独活、当归、红花、麻黄、艾叶、川椒、木瓜、川乌、草乌等,即称药罐,多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等症。,抽气罐,先将备好的抽气罐紧扣在需拔罐的部

21、位上,用抽气筒将罐内的空气抽出,使之产生所需负压,即能吸住,此法适用于任何部位拔罐。,针罐法,先在选定的穴位上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或按病情需要施以补泻手法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再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等,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即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叩刺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起罐法,起罐亦称脱罐。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或将火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

22、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常用的拔罐体位,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坐 位,拔罐的禁忌,重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血友病,咳血,白血病,高度神经质,肺结核等患者禁用拔罐疗法。月经期,妊娠期禁止拔罐,孕妇的腰骶部和腹部禁用或慎用。醉酒,过度疲劳,空腹,过饱,皮肤病,吸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变,皮肤破损,溃疡或外伤骨折等患者禁用。年老体衰,身体不适,极度恐慌紧张等,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

23、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注意事项,拔罐时应避开风口,防治受凉。,拔罐前不宜过于劳累或饮酒,以免影响疗效。,每次治疗时留罐的时间为10-15分钟。,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注意事项,拔罐的部位如果出现瘀斑、水泡(在规定的时间内)属于正常现象,可用消毒器具刺破水泡,涂以龙胆紫,以防感染。,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人体的眼、耳、乳头、前后阴、脐、心脏搏动处及毛发过多的部位不宜拔罐。,存在溃疡、水肿的部位不宜拔罐。,拔罐的阳性反应,瘀血:但瘀血程度与疗效不成正比,还与毛细血管脆性 有关。水疱:类似灸法,可直接减轻或消除软组织劳损处的无 菌性炎症。皮肤温度上升或

24、下降:大面积拔罐可使血管扩张,使皮 肤温度下降;阳虚病人拔罐,可使产热增加或使 代谢旺盛,可使皮肤温度上升。,罐斑及其诊断,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水疱色清为寒湿症,色黄为湿热症。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罐斑及其诊断,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

25、表明患者有虚寒症。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纹,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刺络拔罐,鲜血提示病情较轻;黑血或瘀块提示瘀阻较重。,罐斑及其诊断,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外感风寒。走罐后红色小点集中于某穴位附近,提示该穴位所在脏腑异常。罐印呈散在紫癜,深浅不一为气滞血瘀;罐印浅紫发青伴瘀块为气虚血瘀;罐印鲜红多为阴虚火旺;罐印数日不退多提示病程已久。无罐印或虽有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多提示病情尚轻(贫血及肥胖病人除外);若被拔部位在5分钟内出现明显体征,说明该部位为有病部位。,病症举例 肥胖症,配穴:胃俞穴(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大肠俞,神阙,气海,足三里,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

26、踝尖上8寸) 三阴交。操作方法:用抽气罐在穴位上,直到皮肤出现红紫色痧点为止。留罐30分钟左右。如果用背部排罐疗法,选取背腰部脊柱两侧从上至下拔罐,留罐30分钟左右。,便秘,配穴:天枢(脐旁两寸)足三里,神阙,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大肠俞(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操作:取合适的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神阙穴对应的部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一次。,肩周炎,配穴:肩前穴,肩贞穴,肩井穴,天宗穴,肩髃穴。操作方法:根据疼痛部位进行治疗。一般用抽气罐活火罐操作。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决定时间的长短。,颈椎病,配穴:大椎穴,风池穴,天宗穴,肩井穴,曲池穴。操作方法:采用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每日一次,十日一个疗程。,腰椎间盘突出,配穴:肾俞穴,大肠俞,环跳穴,委中穴,足三里。操作方法:走罐在肾俞,大肠俞。然后留罐20分钟左右。或者 采用刺络拔罐法。留罐15分钟左右,隔2日一次。,痛经,配穴:脾俞,肾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冲,气海穴。操作方法:取合适的体位,以疼痛部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3-5日一次。,感谢聆听,BUSINESS REPORT,COMPANY NA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