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017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风景式园林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英国风景式园林,06园林2班,小组成员:雷晶 222006325022053 刘阳 222006325022041 何亮 222006325022042 腾建全222006325022046,小组分工: 资料收集:全体组员 资料整理:何亮 、腾建全 PPT制作:全体组员 手绘 图:刘阳 雷晶 讲解:刘阳,英国风景式园林,英国风景式园林总说形成的历史背景影响其形成的人物及作品风格特征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历史沿革英国风景式园林类型宫苑园林别墅园林府邸花园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英国风景式园林对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1.英国风景式园林总说,形成的历史背景 英国风景式自然园林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英国

2、本身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也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中国山水写意园林的重要影响。 英国南部平缓发展,北部地区丘陵起伏,境内多雨湿润,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植被条件、成为英国风景式园林形成得天独厚基础。 因为森林面积的减少,英国于1554年就颁布了禁止砍伐森林的法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英国草上的林丛景观。,英国的圈地运动使牧区不断扩大,农业采用牧草与作物轮作制,亦是英国田野呈现出碧绿万顷,芳草天涯的草原景观的重要原因。这些为风景式园林在英国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16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将中国皇家宫苑和江南山水写意园

3、林的古典园林艺术传播到欧洲,尤其是结合英国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植被环境,发展成为自然风景式园林。 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他们将规则式花园看作是对自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作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这为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影响其形成的人物及著述,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于1685年出版了论伊比鸩鲁的花园一书,他认为英国过去只知道园林应该是整齐的、规则的却不知道另一中不规则的园林是更美的。约瑟夫.艾尼迪(Joseph Addison)于1712年发表论庭院的快乐认为园林逾接近自然愈美,只有与自然融为一体,园林才能获得最完美的效果。,斯蒂芬.斯威特

4、则(Stephen Switzer)于1715年出版了贵族、绅士及造园家的娱乐批评园林中过分的人工化,认为园林应该是大片的森林、丘陵起伏的草地、潺潺流水的林荫下的小路。贝蒂.兰利(Batty Langley)于1728年出版了造园新原则及花坛的设计与种植在园林设计方面提出了融合规则式和风景式园林一体的方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曾先后出版了中国的建筑意匠、东方庭院论,大力提倡和推崇中国园林。他认为英国风景园中不过是原来的田园风光,而中国园林却是源自自然而高于自然。胡弗莱.雷普顿(Humphry Repton)是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风景园林大师,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

5、造园家共同完成,给自然风景园林增添了艺术魅力。朗斯洛特.布朗是自然派的鼻祖,被誉为“大地的改造者”,其后继者是雷普顿和马歇尔威廉,雷普顿主张风景园林主要由画家和造园家共同完成。绘画派的主要人物是美术评论家普赖斯,奈特及森林美学家吉尔平。奈特提倡以法国17世纪风景画家克洛德洛兰的画为蓝本布置各种树丛;普赖斯著文攻击布朗的造园除了大片树林和人工水池等单调的景色以外,别无它物,他强调造园应体现洛兰和罗萨等艺术家的构思此外,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英国风景园林专家辈出。如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man)是使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园林过渡的典型人物;威廉.肯特(William Kent)成为英国

6、真正自然风景园林创始人。,布朗为布朗洛伯爵改建的伯利园,雷普顿在设计文特沃尔斯园时采用了将现状图与设计图重叠比较的方法,特沃尔斯园,英国风景式园林特征,英国风景式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园林,但只是模仿自然、表现自然、回归自然、是自然风光的再现。成熟时期的英国园林以自由流畅的岸线、动静结合的水面、缓缓起伏的坡地上高大稀疏的乔木或丛植灌木取胜,尽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迹。除注重园内重现自然外,英国风景式园林亦注意园林内外环境的默契结合,往往设置“哈哈墙”,既能防止牲畜入园,又将园林与外界连为一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感。英国风景园林在理水方面摒弃了规则式园林几何形体、大量喷泉设施以及直线水道等手法,把自然水体和相

7、关人文景观引入园内。英国园林按自然种植树林,开阔的缓坡上散生着高大的乔木和树丛,起伏的丘陵生长着茂密的森林。,2.英国风景式园林的历史沿革,从时间上看,英国自然式园林发展主要经历了“庄园园林化”、“画意式园林”和“园艺派”三个时期。庄园园林化”时期 英国学派园林的第一个阶段(18世纪20-80年代),造园艺术对自然美的追求,集中体现为一种“庄园园林化”风格。“庄园园林化”风格的园林景观,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因地制宜,努力在景观营造中找寻“当地的魂灵”-环境的内在逻辑性,使园林具有环境特征,力图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哈哈墙”(HAHA)来

8、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引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大大降低了维持一个精致的几何式花园的经济负担,“画意式园林”时期 随着18 世纪中叶浪漫主义在欧洲艺术领域中的风行,出现了画意式自然风致园林。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风格的废墟、残迹;喜用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等更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粗犷、变化和不规则的美;大胆采用异域情调的景观元素,如丘园( Kew Garden) 的中国式塔以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喜用的中国式山洞,“园艺派”时期 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英国海外贸

9、易和殖民事业的日益拓展,世界各地的名花异卉陆续传人,从而形成了19 世纪的主要流派“自然风致园的园艺派”。这一种园林,因为更具商业性和折衷性,符合商业时代的需求,逐渐成为19 世纪的主流,并直接影响到20 世纪的世界园林艺术。其在自然风致园林原有面貌下有了一些新特点:增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玻璃温室,种植各地的名木异卉和奇花异草;此外,常在草地上设置不规则的花坛,以各种鲜花密植在一起,花期、颜色和株形均经过仔细的搭配;树木也注意其高矮、冠型、姿态和四季的变化,巧加搭配。,3.英国风景式园林类型,宫苑园林 代表作品有布伦海姆宫风景园(Park of The Blenheim Palace)和邱园(R

10、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布伦海姆宫风景园(Park of The Blenheim Palace).布伦海姆宫是凡布高1705年为第一代马尔勒波鲁公爵建造的,后于1764年经过布朗改建。布朗对格里姆河段加以改造,重塑花坛地形并铺设草坪。风景园中以几处弯曲的蛇形湖面和几乎完全的驳岸而独具特色,通道也不再与入口大门笔直相通,而是采用大的弧形园路与住宅相切。布伦海姆宫是风景园林的典范。,邱园(Royal Botanic Garden, Kew),又称之为英国皇家植物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31年的威尔士亲王所建的邱宫。整个邱园以邱宫为中心,又逐渐扩大面积,增加不同局部,

11、形成了多个中心。园内自然的水面,、草地、风姿美丽的孤植树,茂密的树丛,绚丽多彩的月季亭,在园林艺术方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园内还有很多由威廉.钱伯斯设计的大量中国式建筑作品,如亭、桥、塔、假山等,亦为邱园增添了东方神采。,邱园平面图,园内一角,典型的英国风景式园林配置,这是由风景建筑大师威廉.钱伯斯于1761年在国王乔治三世的聘请下修建的中国式宝塔。宝塔高50多米,共十层,八角形的结构,塔顶的边缘有龙的图案,整座塔色彩丰富,为邱园宁静的南部创造了一个视点。,别墅庄园,代表作为查兹沃斯风景园和斯陀园,查兹沃斯风景园(Chatsworth Park)自1570年以来,融合各个时代的园林风格特征,

12、成为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1750年由朗斯洛特.布朗加以改造,将河流纳入风景构图中,并修建帕拉迪奥式桥梁,再配合大面积的种植、起伏的地形、弯曲的河流以及堆掇的土山,完美的展现了德尔温特河流的美丽风光。,斯陀园 (Stowe Park)最初为规则式花园,以后威廉.肯特逐渐改造规则式甬路,并在中轴线的东面以绘画为蓝本修建了充满田园情趣的香榭丽舍花园。在山谷的小河周边,还分布着多座庙宇和古希腊名人雕像。园林东部则处理成荒野和自然风景。,园中帕拉迪奥式桥梁,不留人工处理痕迹的河道,完美的再现了德尔温特河的美丽风光,查兹沃斯风景园,斯陀园的东部,处理成荒野和自然风光。大面积的种植,起伏的地形,风景

13、中的建筑同时各自保持独立性。,府邸花园,代表作霍华德庄园和斯托海德花园,霍华德庄园(Park of The Castle Howard),1699年由建筑师约翰.凡布高所建,最初为巴洛克式风格,从17开始向风景式园林过渡。园中自然的树林和几何形状花坛并存,同时由曲线形的园路和浓荫覆盖的小径构成路网,通向林间空地、凉棚、喷泉。斯托海德花园(Stourhead Park),由亨利.霍尔二世1741年开始建造。园中有近似三角形的湖泊,湖中有岛、堤,岸边或是深入水中的草地,或是茂密的丛林,沿湖道路与水面若即若离。园路沿湖设置,路边建有形态各异的庙宇。园林中还有哥特式村庄教堂、阿尔弗列德塔、先贤祠和阿波

14、罗神殿等重要景点。,霍华德庄园:几何规则的喷泉与周围自然的树林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斯托海德花园:沿湖道路与水面若即若离,水面忽宽忽窄,或急或缓,动静结合,变化万千。沿岸设置有亭、桥、雕塑等,位于视线焦点之上,有画龙点睛作用。,斯托海德花园中的阿波罗神庙,这里地势较高,三面树木环绕,前面流出一片斜坡草地,一直伸向湖岸,岸边草地平缓,上有成丛的树木。从神殿前可以眺望辽阔的水面,而从对岸看,阿波罗神殿犹如耸立于林海之上。,4.英国风景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中国式的自然山水园林曾经对英国园林有过重要的影响,东方的神秘及其对自然的探刻领悟,深深震撼和吸引着英国学派造园家们。到18 世纪中叶,“中国

15、热”达到高潮,许多评论和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和图册大量出现,中国式的塔、中国式山洞,甚至中国式的假山,都广为流传,成为一时的风气。但是由于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制度,中国园林与英国园林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相似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手法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的艺术法则,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对自然的态度的高度概括。在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的设计中,也同样强调与中国“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相似的观念。英国学派的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讴歌自然,赞叹造物的多样与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同时,英国的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去修饰自然的重要性。钱伯斯认为,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

16、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才能使景致更为新颖。这种观念很接近于中国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观点。,两种艺术都强调情感的表达 英国自然式园林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也相当注意情感的表达。如钱伯斯的画意式园林艺术,中世纪的废墟、残垒、断褐在园林中广为出现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绪;充满了野趣、荒凉、情调忧郁的罗莎式绘画成为园林设计的蓝本。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园林创作更是如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的文人总是把园林看作抒发情感和省思的场所。在他们眼里,落花有义,流水含情,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观者的主观情绪与感受。,相异处,园林具体形态上比较 两种不同的艺

17、术的区别,首先表现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上。在英国式的自然风致园林里,自然的表现是外向的,围墙是被严格拒绝的,一些兼具灌溉作用的干沟成为看不见的空间界限。英国园林虽然采取较为直观的方式, 但在造园时同样追求风景画般的效果, 只是便于被人理解与接受, 不同于中国园林, 需要人们去做更多的深思。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所具有的这种开放性和公共性使它所表现的自然呈现一种外向开朗的性格。然而,中国园林讲究含蓄, 讲究意境。造园方式是以有限空间、有限景物表达无限意境, 即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它是一种内向的自然。,园林功能上比较 英国更注重园林的实用性和大众化。这种把物质功能与审美愉悦相结合的思想,把英国

18、园林艺术推上了一个更加健康的方向,并为传统的风景园林艺术插上了科学、民主的翅膀。与中国园林相比,英国园林的服务对象更广泛,也更具开放性和公众性,它的功能是为大众服务的,跟现在的园林比较接近。相反,在中国传统的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一直都拒绝功利主义的倾向,虽然园林建设有休息和娱乐的目的,但由于中国文人的休息和娱乐越来越走向纯精神功能的非功利倾向,中国园林设计的目标也变得越来越飘渺和意味深长。因此,中国园林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少数文人自省和精神自我满足的场所,物质功能从未成为中国园林的重要功能,中国古典风景园林小景,道路依山而建,水体利用完全依附于自然,主要是寓情,写意,浪漫主义色

19、彩浓厚。,英国斯托园一景,活动区域开阔,虽然依附于自然,但是水体,道路较规整,实例对比,造园要素上比较理水造景:两国水景皆注重自然式布置, 讲求自然之美, 但也有些不同。驳岸方面:中国园林驳岸用条石等材料堆砌成自然式;英国园林也有大片的水面, 但水边没有驳岸, 草坡很自然地以一个优美的角度伸人湖中, 一切都是宁静的, 但同时也显得开朗、大方和安详。水域分隔方面: 中国园林为了讲求水面变化, 常采取构筑中心岛分隔水面, 且整体露土山行, 形态较高较大; 英国园林造园讲求自然疏朗, 常建大面积水域, 偶建中心岛也常载些花木类。建筑小品造景:数量上, 园林建筑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占有很大比重, 对于

20、英国分为两个阶段, 初起阶段,各种用于构景和点景的建筑小品较多,后来建筑小品数量才大为减少, 只在必要之处才建少许建筑。色彩上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建筑多用黄色琉璃瓦, 蓝绿白梁, 汉白玉栏杆, 色彩鲜明, 私家园林以黑瓦、白墙、紫门窗梁架, 显得清雅。英国风景园林建筑色彩以淡雅为主, 建筑提倡用材料本身的颜色。,5.英国风景式园林对欧洲园林发展的影响,18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和发展,否定了统治欧洲长达千年之久的规则式园林的一统格局。给欧洲园林带来了新气象。欧洲诸国群起而效仿,从意大利到芬兰,从法国到俄罗斯,到处掀起了风景式园林的高潮。尤其是法国和俄罗斯两国在引进风景式园林的同时,结合本

21、国自然、人文条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法国“英中式园林”,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即“英中式园林”。代表作有埃麦农维勒园林(Parc d Ermenonville)、小特里阿农王后花园(Le Jardin de Ia Renie du Petit Trianon)、麦莱维勒林园(Prac de Mereville)和莱兹荒漠林园(Desert de Retz),风格特征:古典主义园林艺术没有根本动摇,“英中式园林”仍然借鉴勒诺特尔的某些优秀设计法则。英中式园林往往以法国风景画家的反映自然风格的作品为蓝本。英国式的草坪花

22、坛取代了色彩艳丽的花坛方案,在整齐的草坪边缘装饰一些花卉,显得朴素、自然。园林中出现了塔、亭、假山,并设置石碑、陵墓或纪念性建筑物,在学习中国园林艺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是受英国理性主义的影响,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倡导人之一的卢梭大力提倡“回归大自然”,并具体提出自然风景式园林的构思设想,后在峨麦农维尔园林设计建造中得到体现。,此图是建有卢梭墓的白杨树岛,是法国风景园林的代表做之一,峨麦农维尔园,该园位于亨利四世(1586-1610)的城堡周围,1763年归吉拉丁侯爵(Marquis de Girardin)所有。其特点为:1.园主支持自然风景式园林。2.总体布局为自然风

23、景式。全园由大林苑、小林苑、偏僻之地三部分组成。3.水面中心有一著名的小岛。种植挺拔的白杨树,还建有卢梭墓。4.偏僻之地十分自然,有丘陵、岩石、树林和灌木丛林等。5.园主将景观欣赏与音乐鉴赏相结合。,峨麦农维尔(Ermenonville)园城堡前的景观,英国风景园林对德国园林的影响,英国自然式园林影响到德国,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一些哲学家、诗人、造园家倡导崇尚自然,在18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和席勒进一步在推崇自然风景式园林。代表作:沃利兹园,位于德绍(Dessau),建于18世纪下半叶,完成于19世纪初,为公爵佛朗西斯(Duke Francis)所有。,自然景色图,该园的特点有:1.

24、总体布局为自然风景式。2.重点建大岛。“极乐净土”。3.小岛仿“卢梭白杨树岛”。体现受英国园林影响之处。4.为建筑园林。5.表现田园风光。,俄罗斯风景园,俄罗斯风景园受英国和中国园林的影响,风景园林热潮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同时俄罗斯本国著名园艺学家安得勒.季莫菲也维奇.波拉托夫提出结合本国气候特点,创造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自然风景园林。俄罗斯风景园分为浪漫主义风景园林和现实主义风景园林两种。代表作是彼得堡郊外的巴甫洛夫园林(Pavlov Park),浪漫主义园林是俄罗斯风景园林的第一阶段。园林中景点多以风景画家的艺术作品为蓝本,同时人为创造一些野草丛生的废墟、名人墓地等表现出浪漫情调和意境。现实主义园林是第二阶段。园林中景观不只是重视建筑和山水,也开始主义植物本身。俄罗斯风景园中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往往有空地,种植形成俄罗斯园林特有风光的树种如白桦、云杉、冷杉等。,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