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09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3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七下册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复习).ppt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期末复习战 Round 1,GO!,学习目标,1. 掌握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兴亡更替和政治制度发展。2.掌握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具体表现。3.掌握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民族政策发展史实。4.掌握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发展史实。5.了解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建筑方面的成就。,专题复习,一、政治制度发展史 第1、2、6、11、14、20课二、经济发展史 第1、3、9、14、19课三、民族关系史 第3、7、8、11、18课四、对外关系史 第4、13、15、20课五、科技文化史 第3、12、13、16、21课,自学教材:,要求:学生自主精读教材1、2、6、11、

2、14、20课,认真思考导纲中的问题, 发现疑惑标记出来。不交流、不提问、动笔勾画教材中重点,难点,识记基本知识。时间15分钟,1.检索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朝代的兴亡交替史。2.什么是三省六部制?唐朝有哪些盛世局面?著名君主的措施是什么?3.什么是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是什么?4.北宋加强皇权的措施有哪些?5.元朝采取什么样的制度管理全国?6.明朝是如何强化皇权的?7. 清朝如何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史,朝代顺序,夏,商,周(西周),春秋战国(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间,建立者,大事件,,时间,建立者,各盛世,,实质,趋势,建立者,集权

3、措施,经济繁荣,建立者,地方制度,边疆措施,建立者,集权措施,对外关系,建立者,集权措施,边疆措施,专题一 历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焚书坑儒,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削相权,将地方行政、财、军权收归中央,重文轻武,专题一 历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设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行省制度, 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废丞相,撤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厂卫制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八股取士,军机处(雍),大兴文字狱,1.(2016湖南)秦朝设丞相,宋朝增加丞相人数,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

4、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丞相制度的改革 D.地方权力的增大,B,2.(2013安徽)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7.(2015湖北恩施)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

5、弟。摘自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四: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任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二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

6、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自学教材:,要求:学生自主精读教材3、7、8、18课,认真思考导纲中的问题, 发现疑惑标记出来。不交流、不提问、动笔勾画教材中重点,难点,识记基本知识。时间15分钟,1.隋唐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启示?3.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4.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专题二 经济史,专题二 经济史,表现,专题二 经济史,时间:唐朝中期开始、南宋时候完成原因:经济、政治、自然、政策启示:(略)表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苏湖熟、天下足”,经济重心的南移,1.

7、(2017扬州)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A.从海河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B.从黄河流域转移到淮河流域C.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D.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2.(2016山东)汉书中提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历来关乎国计民生。宋朝时产量居首位的粮食作物时( )A.小麦 B.粟 C.水稻 D.茶叶,3.(2015山东)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时( )A.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族人民之间的长期交往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8、。自古以来,北方地区就有“中原”之 称。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白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材料四:“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这首周杰伦的青花瓷唱出了了浓浓的中国风。材料五:李东阳归乡后,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给家里添置了上百台织机,雇人织绸,按天计算工资材料六:根据十九大的指示,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生产工具的革新,是造成材料二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清列举出这一时期两个典型农业工具。2.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四中瓷器是哪个朝代出现的?这一时期的制瓷中心是哪里?4

9、.材料五中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何意义?5.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变化历程,给我们经济建设的今天,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专题三 历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文成公主(唐太宗)、金城公主(唐中宗)入藏,与吐蕃和亲,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册封达赖(顺)册封班禅(康)设驻藏大臣(雍)颁布法律,专题三 民族关系史,孙权派人率船队到夷洲,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北庭都护府(武则天),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乾)

10、,1.(2016浙江)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驻藏大臣2.(2013湖南)我国不光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不能体现出“开明的民族政策”A.文成公主入藏 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C.玄奘西行 D.册封达赖和班禅3.(2017湖南)小茗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那么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国家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材料

11、一: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统领大宛以及其东诸国,颁行朝廷诏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材料二:在中央设宣政院,执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实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材料三: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材料四:“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1.结合材料一集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2.材料二的内容是哪个朝代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确立了什么制度?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措施?4.材料四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其后清朝又有什么措施?5.综上所述,说说历朝历代对西藏、新

12、疆等地的管辖有何历史意义?,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据玄奘口述,其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海外贸易,市舶司,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指南针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外传为欧洲的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增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地区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P72,基本解除东南沿海的倭患,“闭关锁国” 政策,郑成功收复台湾,积: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 到一定的

13、自卫作用,消:限制了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 P103,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专题四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上朝代对外关系及其影响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呢?,开放则国强,闭关则国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1.唐朝时的哪一本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资治通鉴,2.(2016山东)“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14、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文成公主 玄奘 鉴真 郑和A. B. C. D.,3.(2017湖北)下列史实,不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材料二:据考证,“华光1号”当时是从福建泉州港出发,船货均为南宋外销瓷器,最终在西沙群岛沉没。这意味着这艘船但是航行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是宋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海洋)十万余里.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5、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请再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中,“光华1号”出国交易之前,需要在哪个机构进行登记?3.材料三中,其中心人物是谁?最远到达哪里?如何评价这次远航?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机构叫什么名称?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5.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新时期的对外交流有什么看法?,专题五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一)科技,1.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战国:司南北宋:开始应用航海南宋:广泛运用于航海, 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唐朝:发明火药宋元:广泛运用于战争, 于13

16、、14世纪传 入阿拉伯和欧洲,专题五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2.医学,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3.农业,明朝: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 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 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4.手工业,明朝:宋应星著天工开物, 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5.建筑,唐朝: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明朝:修长城 修建北京城,专题五 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二)文学,“诗仙”,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关汉卿,牡丹亭,长生殿,孔尚任,三国演义,施耐庵(元末明初),西游记,曹雪芹、高鹗(清朝),专题五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技文化,(三)艺术,1.书法,唐朝,颜真卿,欧阳询,2.绘画,

17、唐朝,北宋,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2017四川)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本草纲目这一书 ( )A.成为17世界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一部空前规模的药物学著作C.是中国系统介绍西医的著作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2.(2014山东)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应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2315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