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153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服饰简介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明朝服饰,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后世计当时朝廷税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晚期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很快。与此同时,中国也涌现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了总结阶段。,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

2、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服饰特点,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明朝服饰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 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 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

3、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 “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意思,四方巾象征国家太平,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元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曾经见到过钉纽扣的形式。纽

4、扣的使用也是一种变革,体现着时代的进步。,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古代留存至今的资料中,大部分是宫廷中命妇着装形象。命妇着霞帔时,在用色和图案纹饰上都有规定。一般在大红底色的大袖衫上披挂霞帔时,要用深青色绣花霞帔,品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纹饰上,如下分别列数。 一、二品命妇用蹙金绣云霞翟纹。三、四品命妇霞帔用金绣云霞孔雀纹。 五

5、品命妇霞帔用绣云霞鸳鸯纹。 六、七品命妇霞帔用绣云霞练鹊纹。 八、九品命妇霞帔用绣缠校花纹。,霞帔,明式服装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佳饰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 饰物。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叫杂佩。另有一种特别的佩饰,是在一条金链上, 以环相连挂着四件小物件:即镊子(是一种一头固定,一头张开的铁制小工具用以夹取细毛之用,人称毛镊子)、牙签(剔牙之用)、耳挖子(挖耳用的小勺) 和小刀,均是些妇女的生活实用品。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记录贵族女装用料均为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而平民女服用料则受限制,即便是礼服

6、,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并且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而禁止使用大红色、鸦青色和明黄色等浓艳的色彩。明洪武十四年还规定,商贾之家只能用绢布制装,农家可以使用紬纱和绢布。,明朝皇帝常服,凤 冠 明代凤冠以金、银、铜等金属丝网为胎,衬以罗纱,并挂有珠宝流苏,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后妃所戴的礼冠,上缀点翠凤凰、龙等装饰,龙凤嘴中常衔着珠花,下垂至肩;另一种是普通命妇所戴的彩冠,上面不缀龙凤,仅缀珠翟、花钗等,但习惯上也称它为凤冠。,龙凤珠翠冠,凤冠(湖北蕲春蕲州明刘娘井墓出土),服饰回归,明朝立国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复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与常服又得以并行了。法服大

7、体同於唐朝,祗是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不独唯此,官员的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故有明一代的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岀等级限制的严格。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且常在额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两朝,但内衣有小圆领,颈部加纽扣。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大背心)等。,朱元璋统一天下,明代开始整体上大致恢复汉人衣冠,从唐代吸收了胡人习惯以后,发展出的汉人衣冠。 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

8、衣,头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六瓣、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看起来很像剖成半边的西瓜。本来是仆役所戴的,但是因为戴起来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来。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一些浅淡的颜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四方平定巾,戴儒巾或四方平定巾、穿衫子的士人(娄东十老图局部),百褶裙,凤尾裙,乌纱帽 乌纱帽是用乌纱制成的圆顶官帽。它的式样和晚唐五代的幞头基本相同,以漆纱做成,两边展角,角长40厘米左右。皇帝日常所戴的乌纱折上巾,其样式与乌纱帽基

9、本相同,只是将左右二角向上折,竖于纱帽之后而已。,乌纱帽(上海肇家浜路潘允徵墓出土实物),单击添加标题,明万历灯笼景刺绣圆补,穿斗牛服的明邢玠夫妇像,明早期六品文官鹭鸶纹缂丝方补,明中期织锦斗牛纹补,明初编绣龙纹方补,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一书,就专门叙述到这种服饰。他说:“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这种服装所

10、采用的质料和纹样,按规定,都有一定制度。明史舆服志称:正德十三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下不与。”,戴乌纱幞头、穿织金蟒袍的官吏(明人李贞写真像),戴貂蝉笼巾、佩方心曲领、穿朝服的官吏(明人范仲淹写真像),戴展角幞头、穿织金蟒袍、系白玉腰带的官吏(明人王鏊写真像),明代襦裙,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襦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种装束。,明水田衣,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

11、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比甲 比甲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半臂,到了明代它演变成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式半长上衣,并成为青年女子日常穿着的外衣。后来到了清代又缩短衣身,称为坎肩、背心、马甲。穿比甲的妇女(燕寝怡情图册,背子 明代的背子多为合领或直领对襟的,衣长与裙齐,左右腋下开禊,衣襟敞开,两边不用钮扣,有时以绳带系连,是女子的日常服装。一般情况下,贵族女子穿合领对襟大袖的款式,而平民女子则穿直领对襟小袖的款式。,弓鞋 明代女子不仅沿袭了前代缠足的风俗,而且使之大胜。缠足后所穿的鞋叫做“弓鞋”,这是一种以香樟木制成的高底鞋。木底露在外边的叫“外高底”,有“杏 叶”、“莲子”、“荷花”等名称;木底藏在里边的一般叫“里高底”,又称“道士冠”。老年妇女大多穿平底鞋,称为“底而香”,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