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176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2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晶体中的原子借助于无规热涨落现象在晶格中的输运过程称为扩散。发生在晶体中的扩散有两类,一类是外来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扩散;另一类是纯基体中基质原子的扩散,我们称之为自扩散。晶体中的许多现象,如结晶、相变、固相反应、成核、范性形变、离子导电等都与扩散有关。,6.2.1 扩散的宏观实验规律,实验显示,在扩散物质浓度不大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量,称为扩散流密度j。它与扩散物质的浓度n梯度成正比:,(6.2.1),此方程式称为费克(Fick)第一定律。,式中的负号表示扩散的方向是从浓度高处向低处进行的。系数D称为扩散系数,它与晶体结构、扩散物质浓度以及

2、温度有关。由于晶向对扩散有重要影响,因而D一般是二阶张量。对各向同性固体,如立方晶系晶体,D是标量。为简单计,我们只讨论D为标量时的情形。另外,在扩散物质浓度很低时,可认为D与浓度n无关。,把式(6.2.1)取散度,并代入连续性方程,并认为D与n无关,即可得到扩散定律常用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此方程称为费克第二定律。此式加上适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即可对任意时刻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作出推断。,(6.2.2),作为一个例子,现介绍所谓的“限定源扩散”:一沿x方向半无限长柱体,一定量N的粒子由晶体表面向内部扩散。这是一个一维半无限空间的定解问题。设柱体表面在x=0处,其初始、边界条件可表示为,即,与之

3、相应的方程(6.2.2)的解为,(6.2.3),实验上,通常使用放射性示踪原子来研究扩散规律。把含有示踪原子的扩散物由固体表面向内部扩散,通过逐次去层法测量放射强度即可测定 ;把测定的 与式(6.2.3)对比,就可求得扩散系数 。,实验表明,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式中, 是个常数,称为频率因子, 称为扩散激活能,是一个与扩散过程有关的量。,由式(6.2.4)做 的关系曲线,应得到一条直线,由它的斜率 可得到激活能 。,测量温度,6.2.2自扩散的微观机制,现在从微观角度讨论晶体中的扩散。从微观看,是在无外场作用下,扩散时原子无规则布朗运动的结果。而在纯基体中基质原子的布朗运动是以晶体中存在缺

4、陷为前提的,完整的晶体不会发生迁移。设想一正常格点处的原子由于涨落脱离格点,就产生肖脱基缺陷或夫伦克尔缺陷。其留下的空位为四周的邻近原子的迁移提供了空间。其邻近原子可能填补这个空位而留下另一个空位,从而使空位移动一步。对填隙原子也是如此。伴随着缺陷的无规则运动,基质原子就可能不断的从一处向另一处作布朗运动。因此扩散是缺陷运动的直接结果。,1. 空位机制,显然,其倒数即为空位每跳跃一步所需的时间,有,(6.2.9),把式(6.2.9)及式(6.1.10)代入式(6.2.7),即可得到空位机制的扩散系数 与温度的关系,有,(6.2.10),式中, 代表扩散激活能。若 小,则空位数目多,扩散原子邻近

5、出现空位机会多,有利于扩散的进行;若 小,则空位跳跃一步就较容易。两者都小,则扩散速度较大,D也较大。如果 和 都大,则 就小。,2. 填隙原子机制,图6.2.3 间隙原子扩散机制中跨一大步的示意图,若这之间经历了 小步,则有,以及,由于从一个正常格点出发,填隙原子平均要跳 小步,才能遇到空位,即 ,而每一小步的距离就是晶格常数 ,即 ,所以,填隙原子的平均布朗行程,(6.2.11),(6.2.12),式中, 是填隙原子的振动周期, 是填隙原子之间的势垒高度,如图6.2.4所示。,图 6.2. 4 间隙原子运动势场示意图(EI 是势垒高度),即填隙原子平均跳f= 步,将遇到危险点而被复合。由于

6、填隙原子每跳一步的时间为 ,因此一个填隙原子的平均寿命是 ,其倒数 就是单位时间的复合几率。,所以单位时间复合掉的填隙原子数为 ,平衡时,产生填隙原子数目与复合率相等,由此得到,由正常格点形成填隙原子的几率 ,即单位时间形成填隙原子的平均次数为,其倒数 即为从正常格点成为填隙原子所需要的时间,(6.2.13),由于缺陷形成能 比 大,故比较式(6.3.13)及式(6.3.12)后,可知 。因此在布朗行程时间 中,可忽略 ,则,(6.2.14),把式(6.2.14)及式(6.2.11)代入式(6.2.4)中得填隙原子机制的扩散系数 为,(6.2.15),式中,,一般说来,形成填隙原子所需要能量

7、比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要能量 大,而 与 差不多相等。所以比较式(6.2.15)和式(6.2.10)可知,在相同温度下, 要比 大得多。,6.2.3 杂质原子的扩散,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扩散机制与前面讨论过的自扩散机制基本类似。但是由于杂质原子和基体原子的差别,如原子的大小不同等,将造成杂质缺陷周围的晶格畸变。这将大大影响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迁移运动,因而杂质的扩散系数和晶体的自扩散系数有数量级上的差别。,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存在方式,可以是处于晶格中的间隙位置,也可以是替代原来的基质原子,而占据晶格位置。实验表明,如果杂质原子的半径比基质原子要小得多,则它们总是以填隙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否则,它们将以替

8、代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如果杂质原子是以填隙方式存在于晶体中,那么它本身就是填隙原子,并通过填隙原子迁移方式在晶体中扩散,如氢、硼、碳等在铁中扩散。其扩散系数,式中, 为间隙位置间的势垒高度, 为杂质原子在间隙位置的振动频率。因为杂质本来是以填隙方式存在的,所以上式中不包括形成填隙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故晶体中杂质的扩散系数要比一般自扩散系数大得多。,如果杂质原子是以替代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则其扩散方式与前面的自扩散相似,空位机制和填隙机制都可能存在。但实验表明,其扩散系数也要比自扩散系数大。这是因为,外来原子和晶体基质原子大小不同,当它们替代了基质原子后,便引起周围畸变,从而导致邻近出现空位的几率增大,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杂质原子的扩散速率。,另外,晶体中的其他缺陷,如后面将要讨论的位错、晶粒边界等的存在,也都影响着杂质原子的扩散行为。由此可见,杂质原子的扩散现象所牵涉的问题往往较为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