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1951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34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四章 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本章要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要维度。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 文化具有超生理性、超个人性、象征性、全括性、整体性、传递性与变迁性特征。 文化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之分。文化包括象征符号、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物质文化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从文化分层角度,可将文化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四个层次。 在对文化模式的评价上存在着 “文化中心主义”与 “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倾向。 在比较

2、不同文化时,“文化震惊”和 “边际文化”是两个重要社会学分析视角。 文化具有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和教育与教化功能。,本章要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统的特征,是考察和理,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关键概念: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文化堕距象征符号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震惊边际文化文化涵化文化为人类社会所特有。在理解人类社会的时候,人们曾经尝试着用各种不同特征定义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群体的差异性,其实,人类社会最为整体的、系 统的特征就是文化现象。虽然其他动物也会有群居的“社会”现象,但是,其他动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仅

3、仅是自然的、生理的、本能的现象,而只有人类社会创造、传递和演习着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使用“人类社会文化”这一概念,简称“文化”。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最重要维度之一,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关键概念:,第四章 目录,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第三节 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第四章 目录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及特性,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英文为“ culture”,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耕耘”“耕作”,其最初含义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联系。 文化

4、现象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诸多学者都试图阐释文化的基本含义,关于文化的定义也数不胜数。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文化是人类代代相传的全部社会生活的结晶,社会的存在不可以须臾失去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英文为“ culture”,来源于,二、文化的特征,第一,文化具有超生理性。第二,文化具有超个人性。超个人性也被称为文化的共享性。第三,文化具有象征性。第四,文化具有全括性。第五,文化具有整体性。第六,文化的传递性与变迁性。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文化的变迁。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二、文化的特征第一,文化

5、具有超生理性。,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第二节 文化的类型,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在我国的文 化建设中,非物质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

6、的类别:()民族亚文化,指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从发展变迁的角度看,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三、主文化与反文化,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反文化的性质取决于所反对的文化的性质。例如,20世纪六

7、七十年代,在西方社会青年人中兴起的“嬉皮士”运动,就是一种否定当时西方主导价值观的反文化。,三、主文化与反文化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非评比性文化,也可称作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化。属于非评比性文化的有:庆典方式、拜访方式、赠礼方式、玩笑方式、哀悼方式以及礼 仪、禁忌、姿态、发式等。例如,我们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有人 说刀叉容易使用,有人说筷子有益于人脑发展。其实,它们是中性文化,并无严格的好坏之分。,四、评比性文化

8、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第三节 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三节 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一)象征符号象征符号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象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象征符号要素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基础,人类的所有社会行为均依赖于象征符号的使用。譬如在语言、 文字、艺术、宗教、科学技术中,均包含着丰富的象征符号。例如,在中国汉族的婚姻礼俗中所使用的枣子,就是一种谐音象征的运用, 人们用这种物质表达一种对婚姻的祝福,祝福新婚夫妇早早生子。,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一)象征符号,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二)价值观价值观指社会成员对于人或事物价值的判断

9、,即对于人或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它也是人们判断是非曲直的基本标准。价值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代相传。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成员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价值观与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学理论中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价值观决定行动者的态度和行动;其二,认为人们的行动创造和建构了价值观。,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二)价值观,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三)社会规范规范或社会规范是文化的制度要素。社会规范是在既定社会背景下指导、制约人们行动的标准或准则。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出现的,违反了会受到惩罚。非正式规范主要有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等。社会习俗是一种无形的规范系

10、统,其引导性或约束力来自大众的压力。,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三)社会规范,一、从文化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四)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的文化形式,其内容极其广泛。物质文化也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与语言、艺术、价值观、规范等非物质文化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人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引导下创造物质 的;另一方面,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规范。例如,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物质的出现,正改变着社会互动和交往的方式,改 变着人们的观念,同时也需要我们建构新的规范来适应这种新的互动方式。,一、从文化

11、要素角度理解文化构成(四)物质文化,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社会学从文化分层角度,将文化分为四个层次: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区域、文化模式。(一)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一个社会的文化内容就是各种文化特质的总和。文化特质可以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非物质文化的形式。文化特质的特点是,每种特质都可以独自成一个单位,有它的特殊历史和特殊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社会学从文化分层角度,将文化分,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二)文化丛文化丛亦称文化特质丛 ,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例如,迎宾活动可以看成一个文化丛

12、,这个文化丛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诸如检阅仪仗队、奏国歌、鸣放礼炮等。(三)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指在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中分布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即可以说,文化丛是有其空间地理分布的,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发现集中地、成片地分布着的某些文化丛。(四)文化模式所谓文化模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从理论上最先提出文化模式概念的是人类学家威斯勒。后来,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出版了文化模式一书,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理论影响。,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二)文化丛,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四)文化模式所谓文化模

13、式就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从理论上最先提出文化模式概念的是人类学家威斯勒。后来,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出版了文化模式一书,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理论影响。,二、从文化分层角度理解文化构成(四)文化模式,三、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文化相对主义则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和比较的,因为从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4、,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三、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心主义,亦称种族中心主义,四、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一)文化震惊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例如1978年以来,我们结束了过去多年的封闭政策,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当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时,国外的服装、生活方式、高消费、高收入等都曾在国内引起了文化震惊。 文化震惊是一种客观现象,并没有善恶之分,但是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四、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一)文化震惊,四、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二)边际文化边际文化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一

15、般说来,一种文化的中心地带,往往位于该文化的起源地域附近,具有比较稳定的、最能代表本文化特色的文化特征。该文化的力量在中心地带最强,因而它接受外来文化或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较弱。然而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四、文化震惊与边际文化(二)边际文化,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一、认同功能,所谓认同功能,指文化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同的可以交流的符号基础、心理基础,他们相互认可,认定自己属于同一种文化。,一、认同功能所谓认同功能,指文化使得社会群体、社会成员有了共,二、规范功能,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

16、定着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与行为方式。第一,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基础,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第二,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范本,告诉社会成员做事情的规矩、规则是什么。有了文化,人们便有了行为标准。第三,文化给一个社会提供了最为原始的素材、材料,人们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都只能取材于文化。 第四,文化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使社会运行得以持续。,二、规范功能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影响、指导、规定着,三、整合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这一点被称作文化的整合功能,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从文化整合的观点出发,一个社会的各种机构都从不同侧面维持着社会的团 结。由于文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的各

17、构成部分相互依存,因而,如果文化的某一个部分出现解体,就可能威胁到整个文化体系,并进而导致社会 团结、社会整合的瓦解。,三、整合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这一点被称作文化的,四、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人是怎样从一个生物人演变成一个社会人的呢?最主要的就是一步一步地接受文化熏陶,掌握文化规则,并按这些规则行事,这样才能被社会或他人接纳。在人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最大。在文化对人的“涵化”过程中,虽然正式的教育、正式的教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文化对人的教化,特别是在一个人的儿童时期、青少年时期,更 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发挥作用的。,四、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人是怎样从一个生

18、物人演变成一个社会人的呢,思考题,. 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什么是文化的基本特性?怎样理解文化的构成? 文化分析有哪些视角?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思考题. 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阅读书目,.威斯勒人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墨菲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阅读书目.威斯勒人与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