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2266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划分句子成分》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划分句子成分: 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3、船长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 4、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5、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6、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7、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句子成分分析,构成句子的六种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C、提高产量靠采用先进技术。 D、发光的不都是金子。,充当主语的主要是:名

2、词、代词,也可以是词组等。,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 A、明天晴天。,B、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名词,动词,C、树叶黄了。,形容词性,充当谓语的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例1、这就叫做信息。 2、我很尊敬他。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跟主语一样,充当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也可以是词组。,定语定语放在名词(中心语)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的,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冬天里的)春天。 (浅浅的)

3、月光泻进了屋子。 我敬了他(三杯)酒。 (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状语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的,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状态、方式、或程度等。,他 晚上 学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咱们 北京 见。他 以他的机智 战胜了对手。,。,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语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补语补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后面,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等的。,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他回到了家里

4、。,小结:,“的”是定语的标志词“地”是状语的标志词“得”是补语的标志词,顺口溜:,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修饰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牢牢记住别忘记!,五句子成分分析实例,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 同学 都 做 完 了 语法 作业注意: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六修饰成分的排序,1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动词短语+形容词+名词。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2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l多层状语的一般次

5、序: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l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划分句子成分: 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3、船长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 4、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 5、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6、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7、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1、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2、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总理那高大的)形象总是浮现。,3、船长已经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4、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在死海附近的山坡上。,船长已经

6、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话。,经过多少世纪的风雨,她仍然立。,5、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6、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7、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一)搭配不当 (二)成分残缺 (三)语序不当 (四)前后矛盾(五)结构混乱 (六)重复多余(七)理解歧义(八)用词不当,一、病句的类型,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修改: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主谓搭配不当),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修改:一部分

7、同学端正了学习态度。(动宾搭配不当),(一)搭配不当 是指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不 符合语言习惯,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修改:听了校长的报告,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主语),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修改: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缺宾语),(二)成分残缺指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例: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修改:博物馆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 前的文物。,(三)语序不当是指句子语序错乱,造成病句。,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修改:今年过节除了脑白金之外就不收礼。(前后矛盾)

8、,2、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多锻炼。,修改:能否有健康的身体,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多锻炼。(两面与一面不呼应),(四)前后矛盾是指句子表述违背常理,造成前后矛盾的情况或者前后分句不对应的情况。,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结果。,修改:古往今来,凡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五)结构混乱 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顺的现象。,例: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修改:王总和李经理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六)重复多余 是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多余。,1、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修改:记者到

9、学校里采访到张老师许多的事迹。,2、我要炒肉丝。,修改:我要炒肉丝吃。(我要吃炒肉丝),(七)理解歧义 指一个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种意思,表意不明,使听者误解。,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修改: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贬词误用),2、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修改:因为我们没有解决好班委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工作才无法真正开展起来。(关联词使用不当),(八)用词不当 句子中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或关联词误用而造成的病句。,二、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准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

10、子原意为原则。,三、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 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 二提: 主干提取。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 词) 三改: 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 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四、特别注意,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 不能呼应就出错。 2、容易的重复词语 “目的是为了” “约左右” “更加变本加厉” “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 “一气呵成地写就”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11、 “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3、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4、经过下-经过;在下 5、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7、有组成-有;由组成 8、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9、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0、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杂糅格式小汇总,1、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

12、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3、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4、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5、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五、实 战 演 练抢答题,6、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7、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8、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移到“讨论”前,“地”改为“的 ”),9、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10、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