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442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PPT 页数:180 大小:16.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未修改)ppt课件.ppt(1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1、栽培技术2、虫害3、螨害4、病害,棉花栽培技术,棉花栽培技术要点,一、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三、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五、棉花的需肥规律 六、棉花的需水规律 七、棉花的产量结构、生育进程和种植密度 八、生理特性,一、棉花生长发育时期,(一)生育期 :生育时期长短,因品种、气候及栽培条件的不同而异,一般约130一150天。在优越的生产条件下,可促使棉花生长加快,发育提前。因此,创造适宜条件,满足棉花生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就能促进棉花早发,延长有效结铃期,从而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二)生育时期 在棉花整个生育过程中,共经历五

2、个生育期; 1、播种出苗期(1015天) 2苗期 (4045天 )3蕾期 (2530天 )4花铃期(5060天 ) 5吐絮期 (3070天不等 ),(三)棉花栽培时间 苗期:4月下或5月初5月下或6月初 蕾期:5月下或6月初6月下或7月初 花铃期:6月下或7月初8月下 成熟期:8月下10月中下旬,二、棉花的生长发育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棉子发芽一般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吸水膨胀过程;二是贮藏物质分解分化过程;三是胚细胞生长、分化过程。棉子发芽出苗需要的条件 温度棉花是喜温作物,棉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5一 12,适宜温度为2830,最高温度为4045。在临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芽越快。

3、在昼夜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发芽。 (二)根及其生长 棉花的根系为直根系,由主根、侧根、支根和根毛组成。棉花根系生长的条件是:土壤温度1825,土壤 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一70,土壤酸碱度(pH值)65 85,土层深厚,土壤质地疏松,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三)茎、枝及其生长 棉花的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着生叶片的地方叫做节,节与节之间叫节间。节间的长短是衡量棉株生长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生长稳健的棉株,节间较短,徒长的棉株节间较长。,(四)叶及其生长 子叶(子叶两片,呈茧形,对生在子叶节上 )是棉花出现真叶前,制造有机养分的主要器官。 (五)现蕾 当棉株第一果校上出现荞麦粒

4、大小(长、宽约3毫米)的三角形花蕾时叫做现蕾。棉花的花蕾是由果枝的顶芽分化发育而成的;日平均气温多在25以上,所以棉株 生长旺盛,现蕾数最多。蕾期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待水量的 60一70为宜,如果低于55时和高于80以上,都会不利于棉株正常生育,影响增蕾保蕾。 (六)开花、授粉与受精 棉花现蕾后约经25天左右开花。棉花授粉、受精,一般以天气晴朗微风,空气湿度60一 70和温度2530时最为适宜。开花时遇雨,花粉粒吸水 膨胀破裂,丧失生活力。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也会使花粉粒的生活力降低,阻碍受精。没有受精的子房就会脱落。,(七) 棉铃、种子和纤维的生长发育 棉铃是由受精的子房发育而成。棉铃按结

5、铃时间,可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总称为三桃。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成铃(棉铃直径达2厘米)为伏前桃;7月16日一8月15日所结的成铃为伏桃;8月16日以后所结的成铃为秋桃。 根据棉铃吐絮时间早晚,可分为霜前花和霜。后花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伸长期、加厚期和扭曲期三个时期。 伸长期:棉花开花后第2天纤维初生细胞开始伸长,受精后5一15天伸长最快,2530天纤维达最后长度。一般开花后3天内开始伸长的可发育成长纤维,3天后开始伸长的只能形成覆盖种子表面的短绒。影响纤维伸长的速度和长度,除品种等因素外,水分是主要因素。,三、棉花的生长发育特性 (一)无限生长习性 棉花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主茎能向上持

6、续生长,不断地生长果枝,果枝又可不断地横向增生果节,蕾铃能不断增加。 (二)棉花是喜温、好光 、喜温作物,一生都需要较高的温度。据研究,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三)生长并进时间长 棉花从现蕾开始,即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一直到吐絮,一般长达7080天。在这段时间内,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在营养物质分配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需要上存在着矛盾,如果处理不当,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或是生长不良,都会引起蕾铃脱落,达不到多现蕾、多结铃、结大铃的目 的。 (四)再生能力强 棉株的每个叶腋里都生有腋芽,当棉株遭受风、雹、虫等自然灾害后,只要时间充裕,采取措施创造适宜条件,就可以长出新枝条,获得

7、一定的产量。,四、棉花的蕾铃脱落与保蕾保铃的途径 (一)蕾铃脱落的一般规律 不同棉种和品种间蕾铃脱落的差异 ,蕾铃脱落率差异较大,相差高达35左右。7月下旬一8月上旬开花结铃盛期的脱落数约占总脱落数的56左右。 (二)蕾铃脱落的原因 (l)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 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合时,棉株生长瘦弱或徒长,引起棉株体内有机养料不足或分配不当,使蕾铃得不到充足的有机养料而脱落。在外界环境条件中,对生理脱落影响最大的是肥、水、光、温等因素。 (2)没有受精 未受精的幼铃,由于生长代谢强度弱,吸收养分能力差,必然导致脱落。影响受精的原因很多,开花时遇到降雨、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

8、粉受精过程。,(3) 1、植物激素平衡失调 棉株体内含有生长素、赤霉素、 细胞分裂索、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内源激素。这些激素类物质含量发生改变后,会使激素之间失去平衡状态,引起蕾铃脱落。 2. 病虫害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蕾铃脱落。虫害有盲蝽象、棉铃虫、棉蚜等;病害主要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等。 3机械损伤 棉花生长期中,田间操作管理不慎,或者遭到冰雹、暴风雨等的袭击,都会损伤枝叶或蕾铃,引起蕾铃脱落。(三)保蕾保铃的途径 1改善肥水条件 2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3用合理密植改善棉田光照条件 4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把病虫害所引起的蕾铃脱落减少到最低限度。,五、棉花的需肥规律 (一)产量

9、与需肥量的关系 棉花产量不同,需要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同(3:1:3) (二)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也不同。 (三)施肥原则 棉花需肥量大,生育期长,施肥次数多。科学、经济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的原则。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60以上),应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点, 掌握“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六、棉花的需水规律 作物的需水规律:作物一生中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要量的变化规律。作物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为临界期。 生育一生中对水分的需要量

10、大体上是生育前期和后期较少,中期因生长发育旺盛需水较多。,七、棉花的产量结构、生育进程和种植密度,(一)产量结构 皮棉产量由每亩总铃数,单铃重及衣分三个因素构成 (二)合理生育进程 (三)种植密度,八、生理特性,棉花的生理特性一1、喜硼,缺硼时容易脱落;叶柄环带是棉花缺硼的生理标志。2、喜钾,缺钾时容易早衰;红叶茎枯病是严重缺钾的后期症状;老叶发黄是早期症状。3、喜氯,缺氯时柔软易倒4、棉花一生都需要补钾,尤其是坐桃时进入需钾高峰.5、严重缺钾时会发生红叶茎枯病.6、棉花生长季节多雨水,土壤施钾易随水流失,必须叶面喷施.棉花的生理特性二1、怕35以上高温,高温时不能受精,易脱落。2、怕大风降温

11、,24小时内气温下降810 时会大量脱落,棉花栽种技术,口诀,关键技术讲解,农药推荐,一,苗期防3病(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壮苗好管理;,1、立枯病是黑杆不倒苗2、炭疽病棉苗杆皮发红梭形、圆形斑,1、立枯病用药:根腐宁、保地宁、瑞托,浸种或苗床喷雾2、炭疽病用药:安美托、银托、瑞托喷雾猝倒病用药:卡霉通、双福、上品、保地宁喷雾,棉花播种前及苗期病虫害,一、立枯病:黑根、烂根、缢缩变细二、炭疽病:黑斑、中间凹陷三、瘁倒病:茎基部变褐、凹陷、倒伏四、虫害:苗蚜、地下害虫,二,移栽防治地老虎生根坐蔸防疫病想法缩短缓苗期;,地老虎咬根造成死苗疫病:棉杆茎下部皮烂移栽棉苗主根断,发新根慢,长势慢,苗难

12、发,地老虎:宝撒、绿爽、瑞华防疫病 促新根:绿普安、上品、甲霜灵锰锌、好先收,三,活苗快施促苗肥尿素点施亩5斤喷施叶面肥,活苗是指棉苗已开始扎根发新叶,进入正常生长期棉苗的根、叶已有吸肥、水的能力,亩苗约2500株,可点施,距苗约30公分,防止烧根也可以用300-400倍尿素水叶面喷施,间隔5-7天一次,再连用三次、金施乐、氨基酸、好先收喷施,四,五、六叶现蕾开始防枯、黄萎;,进入现蕾期后是棉花枯萎病、黄矮病的发生开始期。发病后植株不长,叶片黄萎,杆内发褐干枯,用药:根腐宁、润露枯萎灵好先收+硼碘金施乐兑水淋施,株用药水30克,间隔10天一次,3次。,五,蕾半初现花(铃)再施促蕾肥沟施穴施复合

13、肥打杈抹芽搭好架;,50%棉株现蕾初花时,棉花生长进入需肥水旺盛期。以施复合肥为主,逐渐为后期丰产搭好架子。抹赘芽、打叶枝、甚至中耕促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促控结合, 。,六,铃(花)半桃已大重施花铃肥;,50%棉株开花结铃时,棉花的肥水需求进入最旺盛期,不能脱肥,否则会大量落蕾落铃,通常采用穴施或淋施,七,棉花欲封行生长势极旺要防徒长株必须想法控减少蕾铃落;,防止棉花徒长非常重要,否则也会造成严重落蕾落铃。,控徒长用药:25%缩节胺或助壮素水剂约1000倍;矮壮座桃剂15000倍。在约50公分高,有8-10朵花时均匀喷雾。,八,株高已近胸打顶正当时果枝十五、六株铃(有效铃)二十余亩过五百斤。,

14、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七月中下旬通过打顶抑制顶端生长,促进果枝伸长,增加有效铃数。株有果枝十五台至二十台。亩有效铃数5-6万,亩产籽棉约500斤,皮棉200斤左右是相当理想的。(彭泽是优质棉生产地,当地棉农的棉花栽种技术非常高,籽棉亩产据说可高达700余斤),九,蕾见花(铃)28(天)花(铃)见花(絮)48(天)铃现七月中十月花丰收,棉花从蕾形成到吐絮适宜采收约要70-80天的时间。栽种措施得当,气候条件适宜,伏桃比例大,霜前花的采收率就高,既能保证棉花产量,又有良好的品质。,十,推广抗虫棉棉铃虫减轻蚜虫红蜘蛛还有绿盲蝽黑头虫大发青虫(甜菜夜蛾)偶猖獗多在七、八月要防金钢钻专钻棉杆杆。,蚜虫

15、:迅隆、爽朗、普击、瑞德丰啶虫脒红蜘蛛:黑钻、螨毕净、白威特黑头虫:黑钻、迅驰、青虫:黑钻、迅驰、瑞华、绿爽金钢钻:黑钻、甲维盐高氯,棉花病虫害防治,找病原体-确定病因如何预防-预防为主找特效药-挑选治疗药剂获得健康-赢得丰收,关键:识别病虫害,学防治方法,选择好药剂,一、棉花虫害,1、棉铃虫2、棉蚜3、棉盲蝽4、棉红铃虫5、地老虎6、蜗牛,1、棉铃虫,棉花棉铃虫,为害特点 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

16、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寄主 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梁、小麦、水稻、番茄、菜豆、豌豆、苜蓿、构把、芝麻、向日葵、烟草、花生等多种农作物。,全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黄河流域常年发生量大、为害重,是常发区。 1990年以后,棉铃虫连续大发生,特别是1992年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量为历年所罕见,据河南新乡,河北邯郸调查,在卵高峰期当日百株卵量超过1000粒,累计卵量超过10000粒,百株幼虫量一般棉田均达100多头,为害重的地块,棉株嫩顶和幼蕾被害率达90,个别地块甚至将棉叶吃光,形成光

17、杆。,棉 铃 虫,长江流域棉区为间歇性大发生。自1970年起再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如1971、1972、1978、1982、1990年,3、4代棉铃虫在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等省棉区曾大发生,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棉花产量损失,棉 铃 虫,棉铃虫体长1520毫米,前翅的颜色变化较多,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青灰色或灰绿色。,棉 铃 虫,幼虫的体色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1、体绿色,背线与亚背线绿色;2、体淡绿色, 背线与亚背线同色;3、体黄白色,背线亚背线浅绿色;4、体淡红色,背线与亚背线淡褐色,棉 铃 虫,生活史棉铃虫发生的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在为害最重的黄河流域棉区和部

18、分长江流域棉区一年发生4代。以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为例各代发生时间及为害情况如下: 以滞育蛹越冬,至4月中、下旬始见成虫, 第一代 幼虫危害盛期5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小麦、豌豆,越冬豆科绿肥:苜蓿、苕子,城镇郊区的早番茄等。5月下旬末大量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6月上旬末至6月中旬初,盛发于6月中、下旬。,棉 铃 虫,第二代幼虫危害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主要危害棉花,其它寄主还有番茄、苜蓿等。成虫始见于7月上旬末至中旬,盛发于7月中、下旬。第三代幼虫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花生、番茄等。成虫始见于8月上旬、中旬,发生期延续的时间长。第四代第4代幼虫危害的作物比第三代为害的更多,还有高粱、再生苘

19、麻、向日葵、和越冬的苜蓿等豆科绿肥。黄河流域主要以第四代滞育蛹越冬。,棉 铃 虫,气候的影响温度 适于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28,当5月平均气温20以上时,适于成虫产卵活动。 5月上中旬有寒流侵袭,可使第一代发生量少,第二代发生时间晚。810月间低温来临早,秋季种群数量和越冬基数小,雨量影响土壤中蛹的存活率和田间卵量。 土壤处于浸水状态能造成蛹大量死亡,蛹期降水超过100毫米的,下代发生量低。暴雨和大雨的冲刷作用可使当时田间卵量显著下降,但雨后成虫仍能继续产卵使虫口密度回升。,棉 铃 虫,天敌的影响棉铃虫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各个生育阶段都有天敌寄生或捕食。主要寄生天敌 。寄生卵的赤眼蜂, 。

20、寄生低龄幼虫的齿唇姬蜂 。寄生大龄幼虫的甘蓝夜蛾拟瘦姬蜂和寄生蝇 主要捕食天敌 。姬猎蝽类、花蝽类,瓢虫类,蜘蛛类、草蛉类、胡蜂类。 棉铃虫24代自然消亡90以上, 幼虫期主要是由于天敌的寄生和捕食(卵期主要受大风和骤雨影响)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1代棉铃虫的寄生率较高,常年小麦田内的寄生率为15 20。捕食性天敌中除胡蜂类外,一般捕食低龄幼虫,棉铃虫2、3、4代一龄幼虫消亡总数中捕食性天敌吃掉的占51,61,54,棉 铃 虫,棉铃虫常发区,黄河流域春棉田棉铃虫的防治对策第一代 绝大多数在麦田为害,为害期是小麦穗期,对小麦产量没有多大影响。1992年棉铃虫特大发生,使小麦减产也不到4。麦田防治对小

21、麦保产作用不大。 黄河流域麦田面积是棉田的410倍,麦田防治对压低棉田虫源效果不大。 所以一代棉铃虫麦田防治不合算。 麦田第一代,应以搞好预测为主,以预报棉田第二代发生情况。,棉 铃 虫,第二代 主要为害棉茎顶端、棉蕾和嫩叶。气温偏低时,为害顶尖生长点,使棉花变成减产严重的“公棉花”。这是棉铃虫对花最大的危害。 二代棉铃虫发生期春播棉有较强的补偿力,基部较早棉蕾受害脱落,可在中部长更多的蕾来补偿。 所以二代棉铃虫的防治主要是保护顶尖不受害,保蕾是其次的,只要棉铃虫得到控制,棉蕾受害不致于减产。,棉 铃 虫,第三代 主要为害蕾和早期幼铃。这时气温较高主茎生长很少受害;果枝已基本定形,群尖受害没有

22、危害性。 但此时棉花已基本没有能力补偿棉蕾,受害蕾的损失量几乎就是棉桃的损失量。 所以三代棉铃虫为害期主要任务是保护棉蕾不受虫害。 2 第四代 集中蛀食棉铃。 此时防治重点是保护棉铃。,棉 铃 虫,农业防治提倡冬耕冬灌,压低越冬基数 棉花收完后,及时拔除棉柴,大力推行棉田冬耕深翻。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翻入深土中的蛹 不能羽化,翻到地表的易冻死。有灌溉条件的可进行冬灌。冬耕冬灌田的棉铃虫死亡率达6090。 棉铃虫可在多种作物田中越冬,条件允许的冬耕冬灌可扩大到玉米、花生、高粱等农田。 种植早熟小麦品种 第一代棉铃虫主要取食小麦,种植早熟小麦使小麦收获期提前510天,部分一代棉铃虫来不及化蛹,

23、 又没有了食物不能存活。,棉 铃 虫,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 麦田第一代幼虫老熟后,在土表层化蛹。蛹期是棉铃虫的薄弱环节。在小麦收割后成虫羽化前中耕松 土灭茬对降低成虫羽化率效果显著。 据河南汤阴调查:灭茬后每平方米虫蛹减少77。 调整作物布局 棉花与小麦、玉米、油菜等间作套作或插花种植。,棉 铃 虫,加强棉田管理,推广促早栽培 不论棉花的哪一种种植方式,都要求促早栽培。 在棉花生长进程上,北方棉区要求8月底到9月初完成目标产量构成指标,后期棉花生长下降, 枝叶老化,使第四代棉铃虫没有食料,完不成发育历期而死亡。 技术上 :要避免用春棉品种进行麦田晚栽晚种; 不宜推广麦后直播夏棉 ;推广春棉地膜覆

24、盖栽培 ;麦棉套种要育苗移栽 8月中旬去无效蕾,9月上旬棉田不见无效花 加强后期整枝修棉,避免8月下旬以后再长出嫩尖、嫩芽、幼蕾 对贪青晚熟或后期长势旺的棉田,9月中旬提早喷施低浓度的乙烯利催黄 9月底、10月初用乙烯利催熟,棉 铃 虫,诱 杀种植植物诱集带棉铃虫羽化的当晚及次日夜间,成虫需要到蜜源植物上取食以保证生殖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棉铃虫具有趋向花期与羽化期相对吻合植物的习性。常用的诱集植物有芹莱、洋葱、胡萝卜等及可诱集棉铃虫产卵的玉米、高粱等作物。,棉 铃 虫,杨树枝把诱蛾棉铃虫具有趋化性,可利用半枯萎的杨,枫杨等树枝诱捕成虫。利用杨树枝把诱捕棉铃虫对于那些偏远、缺电不宜用灯的地方不

25、失为防治成虫的一个好办法。在第二、三代棉铃虫羽化盛期, 取1015支两年生杨树枝(长6070厘米)捆成一束,竖立在田间地头, 高出棉株1530厘米,每亩设710把。 每天日出之前用网袋套住枝把捕捉棉铃虫。 树枝每67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较强的诱虫效果。,棉 铃 虫,性诱剂诱杀用性诱剂防治,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性诱剂对雄娥强烈的引诱作用捕杀雄蛾,这种方法称诱捕法另一途径是利用性信息素挥发的气体弥漫于棉田来迷 惑雄蛾,使它不能正确找到田间雌蛾的位置。这种方法称为干扰交配法或称迷向防治。雄蛾的死亡或迷向,都会减少雌蛾交配率,抑制下代种群数量。,棉 铃 虫,使用方法 第一至三代棉铃虫羽化初期将性诱剂

26、用于田间。放置时, 用3根棍子支成三角架,上面放上水盆,穿有诱芯的细铁丝绷紧在盆中央。 盆高于作物3厘米,每3-4亩设1盆十天换1次诱芯,盆中放有足够的水并加入少量的洗衣粉, 以防成虫落水后仍能脱逃。 水距诱芯1-2厘米,每天捞出死蛾。连片最小使用面积不少于2万亩。这是因为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如果诱捕区面积较小,外面的雄棉铃虫便会飞进诱捕区,和诱捕区的雌蛾交配,就不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棉 铃 虫,保护利用天敌保护麦田天敌 广大麦区的麦田是多种天敌的越冬场所和早春增殖基地,是棉田天敌的主要发源地,如果麦田的天敌得不到保护,在棉田采取的天敌保护措施是无效的。因为天敌没有来源。 改进农事操

27、作 棉田灌水要尽量采用沟灌,避免漫灌。 棉田施肥多施农家肥,保持和改良土壤结构,利于天敌繁殖和栖息。 杨树把诱蛾也能诱到多种天敌,捕杀害虫时尽量不要伤害天敌 整枝打杈时注意保护枝叶上的天敌,棉 铃 虫,应用生物农药棉花上大量应用的微生物制剂有两种:苏云金杆菌(B.t乳剂)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含810亿活孢子的B.t乳剂,每亩200250克,兑水稀释200倍,在棉铃虫孵化盛期常规喷雾。防治效果7795,且可保护天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每亩40克,常规喷雾。杀虫效果90以上,可兼治其他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病毒可在害虫间传染,长期有效。注意:生物农药在蚕桑区禁止使用。,棉 铃 虫,田间调查

28、天敌调查害虫调查 对第二代棉铃虫,当黑光灯或杨树枝把诱到蛾后开始调查。 各类代表田5点取样,每点20株(第三代每点调查10株)。每3天调查1次。 调查时先查记天敌成虫数量,以免成虫惊飞,计算不准。 调查时从上到下逐叶、逐枝查找。第二代棉铃虫调查时要仔细检查棉花的嫩顶、嫩叶、幼蕾上的幼虫和卵。 调查结束,计算百株卵量和百株幼虫数,计算百株天敌数,计算益害比例。,棉 铃 虫,防治指标 6月份第二代棉铃虫发生期间为: 一类棉田百株卵量200粒以上,低龄幼虫35头以上,一般棉田百株卵量80100粒,低龄幼虫达1015头立即施药。 第三代:卵量突然上升或百株虫量达8头。 第四代:百株幼虫10头。卵501

29、00粒。 益害比在l:2.5左右,暂不用药,特别百株幼虫数不超过防治指标,不要喷药,继续加强调查。 若用对棉铃虫作用慢的微生物制剂和选择性农药防治,则施药时间要掌握在卵高峰期。,棉 铃 虫,棉铃虫及其防治,棉铃虫的习性:四月中下旬一代棉铃虫在小麦豆类上产卵;六月中下旬二代棉铃虫为害棉花嫩头、嫩叶;七月中下旬三代棉铃虫产卵嫩叶、顶芯、苞叶、 嫩蕾;二、三代世代重叠 幼虫分6龄:3龄前为害叶、花、蕾 3龄后为害茎、铃、大蕾,棉铃虫的防治,农业、生物、化学防治结合一、农业防治:1、间种小玉米引诱产卵2、摘除产卵多的病叶3、杨树枝诱杀:十枝一把,每亩五把 二、生物防治:放赤眼蜂 选用生物农药:Bt、,

30、棉铃虫的防治药剂,三、化学防治:孵化盛期至二龄盛二、代嫩茎嫩叶上喷匀,三代芯叶、蕾铃棉尖上喷匀选用药剂:黑钻、迅驰、瑞华,2、棉 蚜,棉花棉蚜,为害特点 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叶卷缩,开花结铃期推迟;成株期受害,上部叶片卷缩,中部叶片现出油光,下位叶片枯黄脱落,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易诱发霉菌滋生。蕾铃受害,易落蕾,影响棉株发育。,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2)、药剂拌种 (3)、药液滴心 (4)、药剂防治,我国已发现的为害棉花的有五种:1、苜蓿蚜;2、棉长管蚜;3、菜豆根蚜;4、拐枣蚜;5、棉蚜。除新疆外各棉区均以棉蚜为主要为害种。新疆的主要是棉长管

31、蚜、苜蓿蚜、拐枣 蚜、菜豆根蚜。 棉蚜的发生以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 西北的陕西、甘肃棉区为害重,长江流域为害次之,华南棉区干旱年份发生较重,一般年份发生轻。,棉 蚜,棉蚜以刺吸式口器在棉叶背面和嫩头部分吸食汁液,使棉叶 畸形生长,向背面卷缩。棉蚜为害主要在幼苗期和蕾铃期, 幼苗期为害的棉蚜称为苗蚜, 一般为害推迟棉苗发育,造成晚熟 减产,严重为害时使棉苗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 蕾铃期为害的棉蚜称为伏蚜, 使蕾铃脱落,有的造成落叶而减产; 棉花吐絮期有时还有棉蚜为害称秋蚜, 污染棉絮,降低棉花品质。棉蚜群集棉叶背为害状,为害识别,形态识别,棉蚜是多型性的,生活在越冬寄主和侨居寄主上以及不同季节

32、里的棉蚜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别如果你已经知道棉蚜的发生规律你就会知道:棉蚜有卵、干母、无翅胎生雌蚜、有翅胎生雌蚜、无翅产卵雌蚜,有翅雄蚜、无翅若蚜、有翅若蚜等虫态。并且在不同的季节有苗蚜和伏蚜之分, 苗蚜是棉花苗期发生,个体大,深绿色,适应低温。伏蚜即夏型蚜,黄绿色,体形小,适应高温。,棉蚜在整个一年的生育周期里发生10 30代,但产卵的只有性蚜,性蚜是两性生殖的蚜虫,要雌雄交配然后产卵,性蚜是由秋季从棉田迁飞出来的性母胎生产生的。棉蚜是以性蚜产的卵越冬。棉 蚜调整栽培措施,充分发挥天敌作用,尽量减少田间喷药,形态识别,苗蚜,一、蚜虫苗期叫苗蚜,成株期叫伏蚜为害症状:上部叶向背卷曲, 中部叶污染

33、叶面 下部叶变黄脱落盛发期:5月中旬- 5月中旬,苗虫的防治方法,一、种籽处理;二、选用不伤天敌的药剂滴芯或喷雾或在红绿交界处涂抹:金吡1500-2500倍迅隆3000-5000倍金地乐15002000倍爽朗20002500倍,农业防治在黄河流域南部棉区实行棉麦轮作,利用小麦屏障作用阻止有翅蚜向棉田迁飞,又便于麦株的天敌向棉株转移,加强了棉田的调节自控作用。套作麦田比平作麦田苗蚜发生晚510天,蚜量少80,一般年份麦收前不必用药治蚜。长江流域实行稻棉轮作。,防 治,利用天敌一熟棉区播种时用呋喃丹处理棉种,可保护棉苗在5月20日以前不受蚜害,此时,麦田、油菜田的天敌(瓢虫为主)陆续迁往棉田,发挥

34、控制棉蚜的作用,到麦收时更有大批瓢虫和其他天敌进入棉田,将棉蚜数量控制到极低的水平。麦田治蚜时用不杀伤天敌的选择性杀虫剂,如吡虫啉,以保护天敌向棉苗转移。棉田插种高粱,招引天敌,可以很好地控制伏蚜。7月中旬棉花封行以后,如连续降雨56天,雨后气温上升到26以上,蚜霉菌可流行,消灭伏蚜为害。保护利用天敌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用药,瓢蚜比在1:150以下就不要施药。,防 治,药剂防治麦棉套作的棉田要注意麦收后用涂茎的方法挑治卷叶株。 麦棉连作或油棉连作的,如果出苗盛期仍在苗蚜为害期内,应在播种前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种。加强棉蚜调查和天敌调查以便根据 防治指标进行药剂防治。,防 治,药剂防治当虫口达到防治

35、指标时,可用药剂有:金吡15002000倍液喷雾。迅隆2000-3000倍液喷雾。瑞德丰啶虫脒1500-2000倍液喷雾,防 治,3、棉盲蝽,盲蝽蟓,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幼芽受害形成仅剩两片肥厚子叶的“公”棉花。叶片受害形成具大量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破叶累累似扫帚苗。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黑点满布,僵化落铃。寄主 棉花、桑、麻类、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苜蓿、药用植物、花卉、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绿盲蝽,三点盲蝽,黑盲蝽,防治方法 (1)早春越冬卵孵化前,清除棉田及附近杂草,当卵已孵化则应在越冬虫源寄

36、主 上喷洒威格、黑钻,可减少越冬虫源。 (2)从棉花苗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若虫12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可用爽朗、黑钻,可有效防治多种盲熔、蚜虫及叶螨,且不伤害天敌昆虫。 (3)成株期喷洒威格或爽朗、金吡、格猛、螨毕净、瑞华等。,瑞华轻松杀虫好功夫,主要成份:2.5%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产品特点:1、采用纳米技术新剂型,兑水不发白、增效百分百2、高效含氟杀虫剂,亲和力强,快速击倒。3、药液添加有机硅快速穿透昆虫体表,达到胃毒、触杀。4、可防治多种害虫,杀虫谱广。防治对象: 棉盲蝽、蚜虫、棉蚜、叶蝉、蓟马、食心虫、棉铃虫、蝽蟓、卷叶蛾、菜青虫、跳甲等,4、棉红铃虫,棉花棉红铃虫,为害特

37、点 以幼虫为害棉花蕾、花、铃、棉籽,引起落花、落蕾、落铃或烂铃、僵瓣。红铃虫为害蕾,蕾的上部有蛀孔,蛀孔很小,似针尖状黑褐色,蕾外无虫粪,蕾内有绿色细屑状粪便,小蕾花芯吃光后不能开放而脱落,大蕾一般不脱落,花开放不正常,发育不良,花冠短小。红铃虫为害铃,在铃的下部或铃室联缝处或在铃的顶部有蛀孔,蛀孔似受害蕾,黑褐色,羽化孔25mm,铃内、外无虫粪,在铃壳内壁上有黄褐色至水青色虫道和芝麻大小的虫瘤。为害棉籽,蛀食虫粪在棉籽内,小铃脱落,雨水多时大铃常腐烂,v雨水少时呈僵瓣花,有时把两粒被害棉籽缀连在一起,叫双连籽。,棉红铃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北纬40度以南的各产棉国家。我国除新疆、甘肃

38、河西走廊和部分西北内陆棉区外,广泛分布于南起海南北至辽宁的产棉省区。红铃虫的为害引起的损失因地区不同而不同,中国在50年代考查时,在长江流域棉区常年因红铃虫为害的综合损失率为28%,黄河流域棉区为12%。,棉红铃虫,红铃虫成虫灰棕褐色,前翅长尖叶形,背面灰棕褐色,有4条不规则的横纹,外缘有长缘毛后翅菜刀状,银灰色,边缘有灰白色长缘。,棉红铃虫,幼虫:刚孵出来的幼虫呈淡黄色微红,四龄虫身体表面出现红斑,各节背面有4个黑斑,两侧也各有1个,黑斑周围红色,粗看全体都是红色,棉红铃虫,红铃虫以老熟幼虫越冬,第二年春季气温上升到1820时开始化蛹,气温2425左右时飞到棉田。成虫羽化大部分是在上午712

39、时,羽化后即寻找黑暗处隐蔽。羽化后23天内,在夜晚交配产卵。成虫对光有趋性对黑光灯趋性更强。幼虫有自残习性。,生长习性,无虫区:在冬季绝对低温16和月平均温度5的地方,同时在棉花生长季节内相对湿度经常处于60以下,红铃虫既不能越冬,又不能在棉花生长季节顺利繁殖。如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没有红铃虫为害。,发生世代及分布,2代区:北纬40度以北的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北部。包括辽河流域和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北部棉区,冬季温度低,红铃虫不能越冬,棉生长季节约160天,红铃虫可以繁殖的温度在20以上的时间为70天,可以完成两个世代。23代区:黄河流域棉区,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及甘肃西南部和江苏、安

40、徽北部的淮北棉区,红铃虫可以越冬,棉花生长季节约180天,高于20的红铃虫有效生育期80100天。红铃虫早发生的可以完成3代,一般一年2代。,发生世代及分布,34代区:长江流域棉区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和江苏、安徽的淮河以南棉区,红铃虫越冬数量大,棉花生长季节约200天,高于20的有120140天,红铃虫都能完成3代,部分可以完成4代。是红铃虫的主要为害区。多代区:云南、海南、两广、福建、台湾年平均温度1824,红铃虫一年可以完成5代以上。但棉花种植面积小。,发生世代及分布,越冬幼虫5月上旬起化蛹,5月下旬起羽化,6月下旬7月上旬达到羽化高峰,羽化一直拖到7月底。 第一代:卵

41、期:6天, 幼虫期:12天左右, 蛹期:910天, 大部分7月底8月初羽化。 第二代: 卵期:45天, 幼虫期:蕾内的幼虫1012天,铃内的幼虫1618天, 蛹期:10天左右。 8月下旬9月初羽化,卵与幼虫集中于青铃, 10月全部进入越冬状态。,种群消长,第一代为害花蕾,从卵孵化到幼虫侵入花蕾,存活率不足30。且红铃虫幼虫有自残习性,每个花蕾只能有一头幼虫存活,因此花蕾出现的早迟和多少成为一年中为害轻重的基数。第二代发生期棉铃形成,幼虫有较大的活动空间,而且红铃虫取食青铃发育的,产卵量增加一倍,成为增殖数量的关键。因此青铃出现早,红铃虫发生量即多。影响红铃虫发生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成虫交配产卵期

42、的雨量。雨水大,卵的冲刷损失大,幼虫卵化后也不易钻入花蕾和青铃,繁殖就会受到抑制另外是天敌,红铃虫的天敌有59种,其中寄生越冬幼虫的金小蜂可以通过人工饲养释放消灭越冬幼虫。,影响数量消长的因素,棉花是无限生长的作物,由于生长条件的制约,约有70的蕾和花不能成铃而脱落。因此,受虫害的蕾、花损失为大量生理脱落所掩盖。特别是早期蕾的损失被以后大量出现的蕾、花所补偿。据测定,红铃虫对早期蕾的全部为害不影响产量,到现蕾高峰期,蕾被害34以下时亦不影响产量,花的被害脱落在26以下亦不影响产量。但红铃虫为害棉铃直接影响棉纤维的质和量,经济损失比较明显。所以防治红铃虫的策略是压低虫源基数,控制发生数量,重点防

43、治第二、三代红铃虫,保护棉铃减轻为害。,棉红铃虫,防 治,越冬防治红铃虫难以越冬的北方地区,在收花时籽棉不进暖室,种子冷室堆放;收花结束后,彻底打扫仓库消灭仓库内的幼虫; 消灭枯铃内的幼虫;棉籽尽量在6月份之前榨油;棉籽用药剂处理,杀灭籽内幼虫。34代区是红铃虫主要为害区。越冬防治难以奏效,同时大部分棉田已采用育苗移栽,棉花生育期提早,有利于第一代红铃虫的发生,控制红铃虫为害以田间药剂防治为主。,药剂防治现行的有效防治红铃虫的农药主要是菊酯类杀虫剂。对第一代红铃虫,因直接经济损失不大,可以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对第二、三代红铃虫重点防治34次。,防 治,施药时间及次数 第一代在7月上旬防治一次

44、 第二代在8月上中旬防治一次, 第三代在8月下旬到9月中旬防治23次,间隔期1015天。 施药准确时间根据虫情调查确定,幼虫孵化集中时期用药,防治效果8090以上。,防 治,药剂品种及用量防治幼虫阿尔法,每亩3040毫升,兑水6070公斤。 瑞功每亩3550毫升,兑水5070公斤。 迅驰每亩3040毫升兑水6070公斤。,防 治,防治要点 北方棉区:以越冬防治为主,采用室外堆花,利用低温消灭越冬幼虫。 南部地区:防治2代卵高峰为重点,2代是为害造成损失最重的一代,也是3代的虫量基数,所以要狠治。,防 治,迅驰(通用型),1、杀虫活性高。是阿维菌素的几十倍。2、杀卵和杀成虫。有效压低下代害虫的发

45、生量。3、杀虫能力与众不同。4、渗透性强,残效期长。5、加入高效助剂(消抗剂、增效剂、抗光解剂)6、安全性好,无药害及环境残留。7、杀虫谱广。,5、地老虎,地老虎及其防治,地老虎习性:播种前产卵于杂草,播种后偷吃棉籽苗出土后咬断茎杆三龄前昼伏夜出,地老虎的防治,一、清除田边杂草二、二龄前喷药和撒颗粒剂三、高龄后人工扑捉选用药剂 甲好清、宝撒、绿爽,6、蜗牛,棉花同型巴蜗牛,为害特点: 用齿舌甜食嫩叶、嫩茎及果实. 寄主 : 棉、麦、草莓、柑桔等。,形态特征 : 成虫体形与颜色多变,扁球形 .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成贝在冬作物土中或作物秸秆堆下或以幼贝在冬作物根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 于34

46、月份施用冠达颗粒剂每667m2 667g,对棉田蜗牛具很强吸引力。也可用撒爽颗粒剂每亩地23包。,二、螨类,红蜘蛛、白蜘蛛(黄蜘蛛),螨类(红、白蜘蛛)及其防治,螨类的习性:六月下旬七月下旬,25-30度高温底湿季节大发生, 白蜘蛛发生更快防治方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挑治为主,点面结合,螨类(红、白蜘蛛)及其防治,选用药剂:螨毕净、白威特、,白威特,阿维菌素柴油EC 规格: 200*20 北方知名品牌产品全国品牌产品,认知度高 配方优良,安全持效,使用对象:苹果、棉花等防治对象:红蜘蛛,三、棉花病害, 易解决病害: 1、立枯病;2、炭疽病; 3、猝倒病;4、黑斑病 难解决病害: 5、 枯萎、黄

47、萎病 前期预防为主(药剂:枯萎灵25g根腐宁50g、润露30ml硼碘金施乐25ml好先收15ml),棉花病害概论,棉花播种前及苗期防治策略,1、种籽处理:“三开一凉” 70度 温水浸种种籽和水2:32、药剂浸种:金吡+安美托500倍浸种可防蚜虫和早期病害,+,=,消灭苗期病虫害,棉花播种前及苗期防治策略,3、出苗后喷药一、立枯病:根腐宁、枯萎灵800倍二、炭疽病:安美托、瑞托三、瘁倒病:卡霉通、双福,4、黄萎病和枯萎病,特点: 枯萎病,半边黄,萎蔫病,维管束深褐色黄萎病,土传病害,维管束深褐色选用药剂:根腐宁、润露枯萎灵+硼碘金施乐好先收,1、棉苗病害,棉苗病害中危害最大的有三种:立枯病、炭疽

48、病和为害棉叶的黑斑病。炭疽病是我国棉区普遍发生的一种苗期病害,长江流域棉区的发生尤为严重,一般苗期发病率2070,严重时可达90。,棉苗病害,立枯病经常发生、分布广泛。我国各大棉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立枯病了生严重是病苗率可达90以上,死苗率3040。黑斑病又叫轮纹叶斑病,是棉花苗期叶部病害中分布最广、流行面积最大、流行频率最高的病害,阴湿多雨年份往往猖獗流行,给棉花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棉苗病害,棉苗立枯病棉籽萌发尚未出土前就能受害,造成烂种、烂芽。棉苗出土后,靠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开始出现黄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凹陷,严重的围绕茎四周扩展,凹陷较深,常成缢缩状,颜色变为黑褐色腐烂,终致萎倒枯

49、死。子叶受害一般在上中部出现不规则的黄褐斑,后病斑破裂脱落成穿孔。,棉苗病害,棉花棉苗立枯病,症状 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腰折病。主要为害棉苗。侵染幼茎茎基部初现纵褐条纹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出现茎基腐或根腐。棉苗失水较快,一般不倒伏。死苗易从土中拔出,其基部或根系上可见稀疏的丝状物及粘附在其上的小土粒。侵染种子引起烂种或烂芽,病种子多呈褐色软腐状,挤压时流出共黄褐色粘液。侵染子叶及幼嫩真形成不规则褐色坏死斑,后干枯穿孔。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稀疏白色菌丝体,并有褐色的小菌核粘附其上。,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较少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但收

50、花前遇低温多雨年份棉铃染病时,病菌侵入铃内,造成种子带菌,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棉田病菌多集中在6cm以内的表土层,可存活2-3年。也可从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及菌肥。 (3)提倡采用脱绒包衣棉种,棉花棉苗炭疽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染病发芽后出苗前受害可造成烂种;出苗后茎基部发生红褐色绷裂条斑,扩展缢缩造成幼苗死亡。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桔红色粘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子叶边缘出现圆或半圆形黄褐斑,后干燥脱落使子叶边缘残缺不全。棉铃染病初期呈暗红色小点,扩展后呈褐色病斑,病部凹陷,内有桔红色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严重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