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69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3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区景观设计ppt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李琼,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1 水的特征和寓意1.2 水与生存环境1.3 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与前沿课题,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1水的特征和寓意,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1水的特征和寓意,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1水的特征和寓意,中国传统风水上认为水为财,靠山面水是较好的场地;水的不同气势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境;在某种宗教意义上,水被看作生命的源泉;水能寄托人的情怀,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2水与生存环境,城市选址多以江河湖等淡水资源丰富区域作为首选

2、水绕城的防御体系水乡之城苏州水利工程都江堰,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工业革命之前的滨水空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地带,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工业革命后的滨水空间,伴随着城市化进城,被码头、工厂、仓储等占据,成为生产性场所,逐渐远离了城市公共生活。,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运动的高涨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滨水地区的复兴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课题。,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滨水环境研究

3、的前沿课题(1)历史遗迹保护和改造(2)进行用地功能重组(3)滨水地区的交通线路组织(4)场地特征的塑造(5)生态恢复,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伦敦“码头区”水岸复兴规划设想上明显融入保护历史人文环境的思想,通过建筑改造、功能更替和环境重构,努力打造富有生机的文化艺术产业区,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天津海河两岸景观-海河滨水空间规划结合两岸历史性建筑和街道,使得滨水空间环境充满文化氛围,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里斯本码头区改造以原有旧码头的货仓改建而成

4、各种休闲娱乐商业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适合参与公共生活的场所,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巴塞罗那滨海景观针对狭长的滨海公园地带,利用现有建筑物,可以打造不同特点的区段环境,避免出现雷同和单调,第一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基本环境形态特征,1.3滨水环境设计理论发展轨迹,威尼斯优美的运河景观-几百年来威尼斯始终坚持原有的船行和步行并行的交通方式,严格保护建筑的风格、道路的、尺度和城市色彩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1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2.2 滨水景观设计范畴2.3 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2.4 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2.5 滨

5、水景观的设计步骤,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1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城市肌理:(1)城市水网肌理(2)城市肌理的延续,威尼斯的城市水网肌理直接演化成城市的主体格局,水网肌理即成为城市肌理。 在这样水网密集、空间狭小的城市格局中,如何解决水涨水落的市区安全问题,以及获取较大的公告活动空间和关爽水景的开敞面是很重要的规划设计课题。,威尼斯城市水网肌理的航拍图,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1 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城市肌理:(1)城市水网肌理(2)城市肌理的延续,很多情况下,河流、湖泊穿越城市或者位于城市边缘地点,因此滨水空间都与固有的城市肌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摩川的自然景观

6、特征明显,众多宗教和以及沿河展开,整个地区地形北高南低,形成面向河道的围合形分布的地形特点。因此,延展的城市街道与多摩川垂直分布,将河道景致通过借景的方式导入城市空间,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地标。,东京世田谷区多磨川北城市肌理关系图,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3 滨水景观的设计原则,2.3.1 保护与开发平衡的原则2.3.2 突出滨水空间公共性的原则2.3.3 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的原则2.3.4 延续和挖掘深层的地域文化涵义的原则,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4 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2.4.1 视觉形态法2.4.2 城市设计法2.4.3 场地文脉法2.4.4 功能设计法2.4.

7、5 生态设计法2.4.6 综合设计法,第二章 滨水景观设计的范畴和方法,2.5 滨水景观的设计步骤,2.5.1 设计核心目标2.5.2 环境对象描述2.5.3 既往研究与相关设计案例收集分析2.5.4 场地分析与评估2.5.5 策划与概念形成2.5.6 设计深化2.5.7 设计结果的预测2.5.8 设计修正,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2.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2.4 采用可再生能源2.5 生态教育,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水污染主要是浮游物以及有机物、

8、氮和磷等营养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毒物质等水中溶解质造成的。这些浮游物和水中溶解质会使水中动植物的生活及水体性质本身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水污染。在进行滨水生态保护与设计时,水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节约和利用也是重点考虑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3.1.1 水质污染的检测和评价需要有关部门专业人员配合进行,如果水质未达标,则进行下一步水质污染处理。3.1.2 截污进行水质污染处理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截污。对排入水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进行截污,将这些污水首先收集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同时,应保留自然排水通道,以保护水资源和调节排水,并运用植物缓冲带或其他水质管理技术。,第三章 滨

9、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3.1.3 水资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包括水循环利用和水资源收集两方面的内容。 在水循环利用方面,小型水体应尽可能利用大型水体进行循环净化,也可利用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处理水作为净化水体。 在水资源收集方面,应尽可能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和雨水纳入水资源的利用体系中。在滨水地带,可结合集雨绿地、生态渗透池和人工湿地等形式进行暴雨控制和雨水收集。同时,这些水资源设施所在地在进行收集雨水和暴雨管理的同时,还能够塑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且提供开放空间场所。,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a:浅沼泽型雨水湿地b:池塘

10、或湿地型雨水 湿地c:扩展滞留型雨水湿地d:小型雨水湿地,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1 保护水质和处理水污染,利用水资源,3.1.4 污水处理在滨水生态保护与设计中,对于难以截污的少量污水(如部分农业用污水和雨水等)需要利用生态方法进行净化过滤处理,使污水通过人工或者自然的方法被处理成中水,从而作为灌溉用水或者观景用水使用。建议在部分水道和小河道设置净化设施,例如种植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或者采用作为“接触过滤材料”的石头、塑料制品、纤维状制品等。人工湿地系统采用自然处理的方法进行污水处理的目前较高效的做法。其特点是:建设量、投资量小,几乎不需要养护资金,并且生态教育和景观效

11、果好,同时可以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和一定的开放空间场地。运用自然净化水体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在污水量较大的区域,建议采用封闭的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即采用一系列的构筑物、设备和相关设施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这种处理方式效率更高,但是建设量、投资量和养护成本都相对较高,对景观的影响也相对较大。,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人工湿地的工作示意图自然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自然净化能力也很有限。人工湿地通过模仿自然净化的过程,提高水体自我更新的能力。,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在进行滨水生态保护与设计时,需要进行现状动植物物种调查,并了解各个物种之间的关

12、系,以便保护盒建立完善的滨水生态体系。3.2.1 建立水岸植被缓冲带植被缓冲带是指水陆之间并能够受到水体影响的植被区。植被缓冲带的建立对滨水区环境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保证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有效控制水源污染。,滨水植被缓冲带示意图在水边际、防洪防潮等缓冲区多以低矮的灌木、草本类为主,保护区或者城市缓冲带内多种植高大乔木。,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3.2.1 建立水岸植被缓冲带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植被。尽量避免在水边进行纯观赏性绿化,而应参照原有自然植被群落进行适地适树的搭配。水岸植被缓冲带一般设置在水边到水边的交界带上,地表径流需

13、经过植被缓冲带最终流入水体中,从而使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的拦截,其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由各种相关指标综合决定。,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2 保护和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3.2.2 湿地保护和建设根据1971年订立的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湿地具有较广泛的含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静水、流水、淡水、微咸或咸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但起到景观美化的作用,还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既容纳了一定的洪水量,又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保障,营造了多类型的动植物栖息地。,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2 保护和

14、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3.2.2 湿地保护和建设湿地系统的保育和恢复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滨水区除保持水体的自然形态之外,还应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小型的蓄水池和间歇性湿地,收集雨水和收纳洪水,从而增强景观的丰富性和滨水景观抵抗洪水的能力,对景观和生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恢复保护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保护与游赏之间的关系。,滨水空间的多样形态结构图在洪水位设防线内水体、湿地、植被、人工生态公园等自然生态为主,洪水位设防线外可以结合滨水公园、城市防护带等融入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体系,为公众提供休闲、运动、娱乐的场所。,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3.3.1

15、天然材料的使用建议多采用天然环保材料,主要指天然石材和木材等。其中天然石材包括如卵石和石块等。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多采用多空的并具有结构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土和石材(干砌),这些材料能够为特定的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空间。不提倡使用孔隙度小的混凝土材料。此外,还应尽可能利用场地现场的土壤,保护现有土壤表层并加以利用。有生命的材料也属于天然材料的范畴,主要指运用植物作为滨水景观的组成材料的做法。,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3.3.1 天然材料的使用,砌石驳岸天然石材是常见的人工驳岸的砌筑材料。天然石材能够很好的融入环境之中,同时经过日晒雨淋,其斑驳的印迹更能体

16、现一种文化的沉淀。,水生植物覆盖形成的水边际茂盛的水生植物往往可以覆盖水边际,形成一道绿色的驳岸。,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3.3.2 柔性水工结构的使用在城市化进程中,有许多自然河道被改造成混凝土结构,这种容器式的单一结构严重破坏了滨水环境的丰富性,特别是栖息地的多样性。当然,柔性水工结构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多被采纳和使用。所谓柔性水工结构,是与刚性水工结构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即采用一种相对容许变化,同时又对水体及驳岸没有严重影响的结构进行滨水区域的建设,也是一种生态的并且最小程度破坏自然的水工结构。越是更少程度破坏滨水区域原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是柔性

17、的,而且是生态的。,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3 运用天然环保材料和做法,3.3.2 柔性水工结构的使用当前,提倡采用分离式柔性水工结构。这种结构是指水工结构与滨水区域的原有生态系统完全分离的祖发,由此,在不破坏原有滨水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在其上方架设一个完全可以剥离开的另一个系统,从而保证将人工干预降低到最小程度。,葡萄牙波尔图市的滨水步道架空的木栈道等自然柔性材料的运用,缓解干预自然的作用,并且为人们提供休闲开放空间。,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4 采用可再生能源,在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设计中,建筑系统、照明系统、景观设施系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

18、,如风能和太阳能,主要将其转换为电能,从而运用于照明、灌溉和水景运行中等。,风能发电设施形成景观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并且发电支架和风轮创造了独特人工景观效果。,第三章 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3.5 生态教育,在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当将生态教育融入其中。最为有效的做法是将观赏路线与生态体验结合为一体,从而使有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切身体验到生态系统的相关原理知识和所对应的外在表现,提高自身的生态意识和认识。,自然生态的科普宣传教育,在观赏凄然水景的同时,切身观察、体验水体的流动、净化的过程,以及水生动植物的生活状态,可以提高公众爱护自然的意识。,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

19、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2 亲水设施的规划4.3 亲水设施设计4.4 滨水空间和亲水设施安全管理,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1 亲水的意义亲水活动可以定义为:维持人类自身生存、获取食物以外的亲近河流、湖泊、大海等水体的各项活动,其目的是改善人们生理机能,使其获得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愉悦。亲水设施是指满足相关亲水活动的设施,如运动场地、散步道、钓鱼露台等。亲水设施的设置需要尊重水体的自然特性,着重考虑丰水期和枯水期,以及可能发生事情时的安全性。,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2 亲水活动的分类(1)从亲水活动

20、性质分类,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2 亲水活动的分类(1)从亲水活动性质分类,观赏型亲水活动利用水边观赏自然风光、游戏玩耍活动。,休闲型亲水活动 利用滨水空间的特点,边喝咖啡边谈话聊天、水边散步等,放松心情,享受自然风光,运动型亲水活动水上的各种游船、漂流活动、进行游泳、垂钓、跑步、散步等体育运动,临时聚会型亲水活动水边临时聚会、艺术展览活动等,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参与亲水活动的积极性,烘托环境氛围,其他类型的亲水活动一些传统生活方式也促使滨水空间充满地域风味和情调,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3 亲水活动

21、的空间范围,滨水空间的剖面结构各个区域承担的空间功能不同,应区别对待,特别是要考虑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与亲水活动间的关系,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3 亲水活动的空间范围(1)水面:河面宽阔,水体较深的水面可从事水上运动、游泳、泛舟等活动;(2)水边际:拥有丰富的自然形态,是人与水亲密接触的区域,对于水面开阔、水质较好、水流较好的地方,可以设立阶梯状亲水驳岸,如亲水台和木质栈道;(3)防洪防浪保护区:是滨水空间中最具有价值的区域,根据防洪防浪保护区的宽幅,设置体育运动设施、儿童游戏设施、散步道、休息闲谈等;(4)堤岸:一般堤岸断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状

22、,可以利用堤岸顶部设置自行车道、跑步道路和应急道路;(5)堤岸外缘区:可以设置一定宽幅的生态保护区,也可根据需要,修建停车场、小型商业设施等。,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3 亲水活动的空间范围,防洪设防示意图滨水空间规划以安全优先为原则,亲水设施设置必须考虑安全因素,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1 亲水的概念和内容,4.1.3 亲水场地设施(1)必要设施 包括散步道(木栈道)、踏步、缓坡、廊桥亭等构筑物,座椅、饮水装置、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自行车道等。设置时,需要考虑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与水体、植物等景观元素之间的关系。(2)功能区域

23、场地根据滨水空间范围尺度的大小,可以设置过各种运动、休憩、集会、应急等功能场地,如高尔夫球场、沙滩排球、儿童游乐场、野营烧烤场地、野外剧场、水上或的器械存储场地、应急避难场地等。(3)附属设施根据购物、餐饮、停车等需求设置一定数量的附属设施。附属设施应考虑到防洪防浪的要求,在防洪防浪区内不应大量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和硬质铺装,可以结合堤岸的顶部高出设置餐饮和购物设施,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也可以在堤岸外缘的保护区域内设置小规模的停车场。,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2 亲水设施的规划,4.2.1 规划的步骤(1)调查研究发掘滨水空间的魅力价值河川、湖泊、滨海的自然环境和所在区域历史人

24、文环境特征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的使用意识调查当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动植物、生态环境、历史等个领域专家的调查咨询调查分析上位规划的控制性条件,比如绿地景观规划,水利防洪规划、城市应急避难体系规划等咨询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民间团体的意见,考虑对今后维护管理方面的利弊,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2 亲水设施的规划,4.2.1 规划的步骤(2)亲水活动概念的提出在滨水空间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整理,提出亲水设施规划的核心规划概念明确亲水活动类型与活动场所位置亲水设施规划原则: 充分尊重原有滨水空间的生态环境特征,兼顾环境保护与亲水活动的原则;亲水设施规划设计具备一定的自由度,兼顾常态和临时亲

25、水活动需求的原则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原则重视防洪安全和避难状态应急的原则,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2 亲水设施的规划,4.2.1 规划的步骤(3)亲水设施总平面规划,规划示意图(平面图)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路径组织、功能区域、各种设施位置关系、植物等各种因素,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2 亲水设施的规划,规划示意图(剖面图)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位置的坡度状况画出剖面图,分析和设定高程,4.2.1 规划的步骤(3)亲水设施总平面规划,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2 亲水设施的规划,4.2.1 规划的步骤(4)公开征集民众的意见(5)相应管

26、理维护方式的建议,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1 水边际设计(1)亲水驳岸形式根据滨河、湖滨、滨海和亲水活动的不同特性,选择缓坡面、阶梯状和台地状亲水驳岸,获取浅水的、安全舒适的亲水场所,并尊重滨水边际自然属性,避免破坏自然环境系统的平衡。,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1 水边际设计(2)各种亲水设施间的联系散步道、踏步、亭子、休息区、商店等彼此关联,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亲水设施的使用效益场所(3)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设置栏杆、扶手、安全警示标识、安全救急设备等。,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

27、施设计,4.3.2 运动设施设计(1)设置于防洪防浪保护区内或者堤岸外缘的保护隔离区内,根据场地实际尺度,综合考虑设置的位置和数量;(2)一般情况下,运动场地以露天平整的空间为主,尽可能减少树立支架、屋顶、围栏等的设置。(3)在滨水边际至堤岸小于5米时,一般不考虑设置运用设施和集会场地,但是可以考虑一些散步道、自行车道等简易设施。,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3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1)休息区间距250m左右(2)座椅应考虑设置的位置和数量,以获得较好的观景视野,可以和亭子、廊架、栈道等结合,可避风遮雨,提高休息闲谈时的舒适性和通达性。,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

28、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4 信息情报标识设计(1)导示系统应该分级设置,一般主入口处为一级导示,涵盖区域内各个分区位置、功能、使用要求等;二级导示位于重要节点,指示前方功能区、功能设施使用方式等;三级导示是某个或附近几个功能设施的入口附近,涉及设施的具体位置和使用方式等。,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步行者导视系统等级分布示意图-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公园步行者导视系统分布示意图。主要控制节点分为综合节点、大集中点、中集中点和小集中点,各级集中点承载的信息。,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4 信息情报标识

29、设计(2)信息栏、宣传栏等记载滨水空间规划理念,历史文化、安全教育、临时活动宣传等各种信息。设置在出入口、休息区、停车场等显著位置,不遮挡观景视线。,第四章 滨水景观的亲水设施规划与设计,4.3 亲水设施设计,4.3.4 信息情报标识设计(3)警示牌一般设置于有危险的地方,如陡坎、深水地段、水草茂盛不适宜游泳地段等处的显眼位置。,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3 植物造景,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恢复自然的边际驳岸是水体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有足够的滞洪区来容纳洪水,要特别注意常水位、洪水位以及防洪要求之间的关系和具体量化数值;

30、因此,对于边际驳岸的设计,应当首先要保证其防洪功能,其次要在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其亲水性,最后还需注意的是多变性,也就是在水位不同的情况下边际驳岸的可选择的不同层次。5.1.1 堤防如果边际驳岸与水面之间的高差较大,大于1.5米以上,习惯称之为“堤防”。在防洪允许的前提下,堤防应尽可能使用缓坡;可利用堤防的高度优势塑造眺望景观,也可将堤防设计成台阶型,增加其使用的多样性。台地型的堤坝,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2 驳岸驳岸可以处理成多层断面的形式,最低层面具有较强的亲水特征,当洪水水位上升的时候,人们仍可以选择驳岸的其他层面进行活动游赏。可根据洪水线的不同设置不同

31、标高的游步道或者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在水岸边布置一些平台、台阶、栈桥、石矶等,增加亲水可能。(1)驳岸做法驳岸是滨水景观设计的重点,尽可能采用斜坡式驳岸,而避免采用垂直驳岸,从而减弱水对岸的冲击能力。同时建议采用生态软驳岸的做法,而避免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驳岸或者模仿自然驳岸做法的人工驳岸,它能够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与调节功能,具有一定的防洪抗洪强度。,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2 驳岸(1)驳岸做法目前,生态驳岸的类型主要有3种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人工自然驳岸,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

32、1.2 驳岸(1)驳岸做法自然原型驳岸坡度较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保持自然状况下的驳岸。在水流较平缓的区域,可以多采用芦苇、菖蒲、鸢尾等水生植物;在水流湍急的区段,可多采用柳树、杨树、水杉等喜水林作物。,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2 驳岸(1)驳岸做法自然型驳岸坡度较陡或冲蚀较严重的河段采用的斜坡种植的驳岸。主要有柳枝木桩法和自然石插柳法。柳枝木桩法的做法即在水岸打入成排木桩,然后用柳枝将木桩进行编织从而固定成岸。随着柳枝的生长能起到很强的固土护岸的效果;自然石插柳的做法类似,采用自然石块砌入斜坡驳岸,然后将柳枝插入石块间隙之间甚至石块背面。其他做法还有如石笼、干砌或浆

33、砌石块等,采用石材处理驳岸时,石与石之间产生缝隙,给鱼类等小动物以生息的场所,同时可以栽植柳和水生植物等,提供生境的同时美化了岸线。,68,石笼驳岸适合草本类植物生长,增加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程度,70,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2 驳岸(1)驳岸做法人工自然驳岸在防洪要求较高且腹地较小的情况下,采用相对自然的人工处理模式,将驳岸处理成既能满足基本防洪强度需要,又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生态功能的方式。建议采用竖向上的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相互渗透性以及台阶式的分层处理模式。,72,2022/11/23,73,2022/11/23,74,2022/11/23,园林系园林工程

34、与设计教研室,75,2022/11/23,76,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2 驳岸(2)驳岸材料采用天然环保材料,如石材、木材等。,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1 边际驳岸,5.1.3 滩地位于堤防和驳岸之间的地带,一般具有相对宽阔的面积,便于开发利用。水滨驳岸采用台阶式多层空间结构时,当洪水水位线提高时,一部分或者全部滩地允许被淹没,而当水位位于常水位或更低的情况时,滩地便可作为滨水开放空间使用,具有良好的亲水特征。,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1 柔性材料柔性材料主要是指砾石、粗石等松软的铺装材料。它们具有质地疏松粗糙的特点,

35、色彩以灰褐色系列为主,效果比较自然朴素。砾石、粗砂等柔性材料具有的很大的一个优点便是渗透性强,相比于混凝土等其他材料,砾石在雨天的路面径流较少;造价和维护费用较低;但是比较疏松,因此一般不宜使用在斜坡上,通常要把斜坡改造为几级平台才能使用。,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2 木材木材铺面一般采用混凝土作基层,在混凝土之上假设木龙骨,间距1米左右,木龙骨采用角钢与混凝土固定,然后用铁钉把木板固定在龙骨上,木材一般采用杉木、波罗格、南方松等。通常混凝土基层会做出排水坡度,保持木材铺面的排水通畅。铺面木板的厚度取决于木龙骨的间距,一般不低于3厘米,木板之间的留缝不少于5

36、毫米。所有木材均应作高温压熏蒸处理,并在表面涂抹防水剂及防腐剂。,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3 粘性材料(1)混凝土粘性材料是指细小骨料经过粘合剂的粘结而成为大面积的铺装,混凝土就是有水泥、沙和石砾及水混合凝固而成。混凝土铺装常给人以单调生硬的感觉,但是如果在造型和细节上加以设计,会起到焕然一新的感觉,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3 粘性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外观主要由色彩、质感、纹样三方面决定。色彩:一般混凝土的颜色是水泥的本色即灰色,添加色素能改变颜色,但比较容易磨耗消褪。骨料的色彩对混凝土铺面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更大一些,花岗

37、石碎石做骨料比砾石骨料效果要好;碎砖、碎瓦及其他成品材料如玻璃等,也可用作骨料,但成本较高。质感:a抹光:表面平整 b滚花和划道:在未凝固前,用滚压、锯、刷等方法做成各种纹理。 c 暴露骨料:清洗法,混凝土未凝固时,在表面刷洗和喷水,并用盐酸洗去骨料表面残留的水泥;撒布骨料,混凝土浇灌后,把骨料和水泥混合,匀速撒布在混凝土表面,再压实刮平骨料。纹样:混凝土的可塑性,可以模仿木材、花岗岩、砖等各种材料。,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3 粘性材料(2)沥青沥青由细小的砾石和石油为主要成分的沥青粘剂组成。由于沥青的柔韧性,它不需要收缩缝,施工也较简单,但需要定期养护,

38、覆盖一层沥青图层。近年来,出现了彩色沥青,可以改变大面积基础环境色彩。,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4 石料铺面(1)块石未经打磨,大小形状有一定的差异。由于表面粗糙、形状不规则,一般不会单独应用于面积较大的场地。,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4 石料铺面(2)卵石可以根据大小、色彩进行拼花设计,也可以与砖、瓦等其他材料结合。,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4 石料铺面(3)板材板材是指将岩石加工成板状,分割成正方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厚度从2厘米到十几厘米的石材。材质有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为了

39、增加板材表面的质感,通常有凿点、火烧、粗凿等方法。,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2 铺装材料和色彩,5.2.4 石料铺面(4)砖块由于砖的尺寸、色彩、润饰的多样性,砖在图案、拼缝、布局方面具有了极大的造型灵活性。透水砖铺装-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的环保铺装材料,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性,有利于水的自然循环,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3 植物造景,体现植物景观的“生态景观性”和“乡土地域性”常绿植物与落叶相结合陆生与水生植物相结合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普遍基础绿化和主要景点绿化相结合,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3 植物造景,5.3.1 乔木长江以南地区(以杭州为例)滨水景观中的常用乔木有

40、:垂柳、桃、香樟、水杉、水松、落雨杉、重阳木、无患子、玉兰、广玉兰、槭树、池杉、三角枫、悬铃木等。,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3 植物造景,5.3.2 灌木及地被长江以南地区(以杭州为例)滨水景观中的常用灌木有:南天竹、含笑、黄杨、夹竹桃、桂花、八角金盘、杜鹃、西洋凤仙、海桐、扶桑、凤尾兰、一品红、红背桂、月季、蔷薇、八仙花等。长江以南地区(以杭州为例)滨水景观中的地被植物有:杜鹃、火棘、大花栀子、吉祥草、扶芳藤、富贵草、薛荔、络石、虎耳草、麦冬、南天竹、十大功劳、常春藤等;其中常见草种有:天鹅绒、高羊茅、百慕大、马尼拉、沿阶草,其他草本植物有:水仙类、鸢尾类、菖蒲类、菲白竹、铺地柏、葱

41、兰、羽衣甘蓝、苍兰、石蒜等。,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5.3 植物造景,5.3.2 水生及湿生植物漂浮植物:芡实、莼菜、睡莲、菱、水禾、水鳖、中华萍蓬草等挺水植物:香蒲、慈菇、水葱、千屈菜、灯芯草、芦竹、芦苇、美人蕉、茭白、水仙、席草、海芋、水芹、鸢尾、菖蒲、玉带草、斑茅、大花萱草等。,第六章 滨水景观的优秀设计案例分析,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3 滨海规划与设计6.4 湿地规划与设计6.5 城市水系规划与设计,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1 天津海河易道公司该方案结合天津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用现代的语言阐述海河的自然历史和时代精神

42、,旨在提升海河这条城市走廊两岸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形象。易道在规划设计中对海河进行了区域差异化定位,将其分为4个功能区:历史文化风貌区、都会消费娱乐区、中央商贸金融区和智慧城。,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1 天津海河易道公司海河规划力求使海河成为城市的开放空间,拉近海河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规划在主要道路与河道之间建起富有人性尺度的滨河散步道,使人们能够非常便利的从城市进入滨水空间。,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1 天津海河易道公司海河滨水空间设计为市民提供了环境宜人的滨水休闲活动场所,垂钓、书法、散步、溜冰、慢跑等休闲运动为海河提升

43、了活力。,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1 天津海河易道公司海河滨水空间的设计采用多层级设计,能够在不同水位高度的情况下满足滨水空间的亲水性。,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铁锚公园位于瑞典马尔默的一个国际领先的范例城市居住区中,丹麦设计师安德松的设计体现出强烈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海岸线、密林、草地。,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采用开放式的雨水排放系统,通过延长水在地表的停留,滋养植物。公园驳岸用混凝土做成,贴切的象征了曲折的海岸线。,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

44、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混凝土驳岸上的类似于井盖的设施实际上为折射天光的装置,冬季北欧地区白天短,黑夜长,这种装置能有效的延长天光,符合当地的生态特征。,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混凝土平台上设计了呼应圆形装置的金属坐凳和灯具以及原木坐凳等,景观设计一体化。,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被称为“臭虫”的梭形带支脚的黑色金属栈道一会儿如水中,一会儿又穿梭到茂密的生境群落中,充满了探险的意趣。,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1 滨河规划与设计,6.1.2 铁锚公园设计师在铁锚公园中使用了多种材料,如混凝

45、土、石材、木材、钢、橡胶和各种植物,形成色彩和质地的丰富变化,同时也是作为对基址历史的一种隐喻作为港口,这里曾是各种原材料的集散地。,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2.1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2002年左右,SWA景观设计公司主持了占地1平方公里的杭州西湖湖滨地区规划,并进行了湖滨地区商贸旅游特色街区一期工程的设计。从交通整治入手,将原有的4车道湖滨路改为多功能步行街,形成了650米长,40米宽的林荫公园、滨水开放空间和步行街。,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2.1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根据原有东西方向的道路,理顺湖滨地区进入滨湖绿带的步行通道,并将

46、部分通道扩大为节点广场,增加西湖和湖滨街区的视线通廊。,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2.1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东坡广场具有通往西湖景区的过渡前庭的作用。,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2.1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湖滨区块各个街区多为商业、旅游服务用地,整治规划把用地进一步分割,用地尺度减小,各种功能混杂糅合,大尺度的建筑也被填充进不同类型的使用方式。游客和市民可以比较自由的穿越湖滨绿带和湖滨商业、服务区块。,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2 滨湖规划与设计,6.2.1 杭州西湖湖滨规划SWA景观设计团队另一个重要的设计便是把西湖湖水引入湖滨地区

47、而设计的城市溪流。,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4 湿地规划与设计,6.4.1 西溪湿地公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曾经是一片原生态的低洼湿地,经历了前年的鱼耕开发,随着杭州城市的扩张,西溪用地逐渐被侵蚀,农村聚落日益膨胀,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超出了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出现了富营养化的水质问题,生物栖息也受到严重影响。2003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始进行。,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4 湿地规划与设计,6.4.1 西溪湿地公园水系统保护是湿地恢复的关键。规划首先保障西溪湿地水资源总量,其次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包括恢复和保持水体的生态属性,例如利用竖向和水闸等保持水体流动和高低水位周期性变化以及滞洪过程。,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4 湿地规划与设计,6.4.1 西溪湿地公园恢复和保持现有池塘、河道水陆边界的生态属性,例如滨水岸线处理、护岸以及滨水植被等;,第五章 滨水景观的细部设计,6.4 湿地规划与设计,完善西溪水生和陆生植被等。再次是降低地区居民数量、改善土地利用和农业经营方式等。最后是限制通航。,河北迁安三里河生态廊道视频三里河生态廊道实景俞孔坚和他的大脚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