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295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指社会性的人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 动的人, 有意识地从事同自然进行物质交换而组成社会 的人, 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人,地: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自然界与有机 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崇拜自然”天命论”或 “宿命论”,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被动适应环境,环境强大的制约力,举例:图腾崇拜的产生,狼图腾,朝拜太阳神,2.农业文明时期

2、的改造自然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主导性产业活动 :栽培作物,驯养家畜主要技术手段: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 人类行为表现: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古代农耕狩猎图,阅读 案例1 “玛雅文明的消失”,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 玛雅文明的特点: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2、 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

3、。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思考: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先把树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

4、,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刀耕火种)。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举例:鲧禹治水的故事,鲧治水:鲧用的是共工氏修筑堤防,“堙”、“障”等堵塞围截的方法,并逐年加高加厚的办法,而不疏导河道,导致水无归宿。所以鲧虽经九年的努力,但终因“功用不成,水

5、害不息”,治水最后以失败告终!禹治水:禹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要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鲧过去“堵塞”的办法为“疏导”来根治水患。,农业文明人地关系思想的 科学萌芽,“以人合天,而绝非以天合人。”即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绝非以人胜天,道德经,贾思勰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产生的后果:环境问题成为公害,主要技术手段: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人类行为表现:人类掠夺式开发资源,人地矛盾激化,人地思想:征服自然,自然的主宰,城市 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得最为

6、深刻的地方,工业文明,矿山开采,高峡出平湖,现代都市,以上三种人类活动隐藏着什么环境问题?为什么?,(1)矿山开采: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2)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对水坝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 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3)现代都市:首先是环境污染,其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以上两种不同的生产活动对土地利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分别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为种植准备的小块土地,1824年的英国早期工

7、业中心,(1)分别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2)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活学巧用大冲关,1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 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 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

8、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 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 问题得到解决,D,B,环 境,环 境,人类社会,物质和能量,废弃物,人类影响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活动,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二、直面环境问题,读“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1)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2)通过什么方式扩大耕地面积?(3)这些方法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吗?,(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

9、高,不储蓄额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总量。,(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毁林开荒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2.环境问题,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1)类型及产生原因,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10、,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的自净能力:,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上千人发生胸疼、咳嗽、流泪、咽痛、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死亡。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使6 000人突然发生眼痛、咽喉痛、流鼻涕、头痛、胸闷等不适,其中20人很快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 :仅四天时间内死亡了4 000多人,在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又有8 000人陆续死亡。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因呼吸系统衰竭死亡的人数达到400多人 。 日本水俣病事件 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 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日

11、本米糠油事件,污染的形成,环境污染是怎样形成的?,思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2)危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乡村地区的土地退化,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和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以生态破坏为主,(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活学巧用大冲关,2图甲为“北极地区景观图”,图

12、乙为“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甲中的景观反映了图乙中的环境问题是() AB C D(2)节约能源,降低能耗,能有效减缓() A B C D,A,B,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2)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处理好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持适度规模,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

13、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课本97页“活题” 参考答案,第1题参考答案:不同的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下的定义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第2问参考答案:有必要。人类在森林区内修筑公路,已经侵占和破坏了蛇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对蛇的迁移进行保护,蛇数量的减少以至灭绝将不可避免。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3.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衡量标准,对下列观点作出评价。(1)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答:

14、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自然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来发展经济,而不应当被闲置。,答:不正确。对可再生资源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3)如果砍伐森林是当地人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砍伐森林的做法是合理的。,答:不正确。可以砍,但要砍、育结合才能持续发展。,(4)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答:正确。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5)保护自然很重要,因为它为我们提供食品、药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答:正确。,(6)即使绝大多数人从不光顾,保护野生自然区域也是重要的。,答:正

15、确。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7)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同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对立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答:正确。用可持续发展系统来解释,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环境属于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后工业文明,高,与自然协调,渐趋缓和,走向人地协调,采猎文明,低,崇拜自然,微弱,人地基本协调,农业文明,提高,改造自然,局部环境遭到破坏,工业文明,较高,征服自然,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矛盾激化,小结: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活学巧用大冲关,3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 基础是_持续发展, 条件是_持续发展, 目的是_持续发展。(2)实行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_原则。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_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_原则。,社会,生态,经济,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