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00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碳纳米管ppt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第三章 碳纳米管,引言纯碳原子可以构成sp3杂化的金刚石晶体结构和层状sp2杂化的石墨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结构,石墨晶体结构,第三章 碳纳米管,新近科学家又发现介于sp2和sp3杂化之间一些列笼状分子结构家族,称为富勒烯(Fullerene),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碳纳米球(C60)、碳纳米管和富勒烯碳洋葱(C240和C540)。,C60晶体结构,第三章 碳纳米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维材料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研究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准一维纳米材料在介观领域和纳米器件研制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它们可用作扫描隧道显

2、微镜(STM)的针尖、纳米器件和超大集成电路(ULSIC)中的连线、光导纤维、微电子学方面的微型钻头、复合材料的增强剂等。因此,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管、纳米丝、纳米棒等)的研制受到广泛的重视。,第三章 碳纳米管,新型碳基纳米材料,第三章 碳纳米管,一、碳纳米管的发现1970年,法国奥林大学(University of Orleans)的Endo首次用气相生长技术制成了直径为7纳米的碳纤维,遗憾的是,他没有对这些碳纤维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表征,因此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对C60和C70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有无限种近石墨结构可能形成。直到1991年,美国海军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提交了一篇理论性文

3、章,预计了一种纳米管的电子结构,但当时认为,近期内不可能合成碳纳米管,因此,文章未能发表。,第三章 碳纳米管,同年1月,日本筑波的NEC实验室的饭岛(Iijima),首次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到了碳纳米管,这些碳纳米管是多层同轴管,也叫巴基管(Bucky tube)。几乎与此同时,莫斯科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独立的发现了碳纳米管和纳米管束,但是这些碳纳米管的纵横比很小。,第三章 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是有美国加利福尼亚的IBM Almaden公司实验室的Bethune等人首次发现的。1996年,美国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Smalley等合成了成行排列的单壁碳纳米管束,每一束中含有许多碳纳米管,这些碳

4、纳米管的直径分布很窄。我国中科院物理所的解思深等人实现了碳纳米管的定向生长,并成功合成了超长(毫米级)的碳纳米管。,第三章 碳纳米管,二、碳纳米管的分类按照管子的层数不同: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 管子的半径方向非常细,只有纳米尺度,几万根碳纳米管合并起来也只有一根头发丝宽,碳纳米管的名称也因此而来,而在轴向则可长达数十到数百微米甚至毫米。,第三章 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第三章 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不总是笔直的,局

5、部可能出现凹凸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六边形结构中混杂了五边形和七边形。出现五边形的地方,由于张力的关系导致碳纳米管向外凸出。如果五边形恰好出现在碳纳米管的顶端,就形成碳纳米管的封口。出现七边形的地方碳纳米管则向内凹进。,碳纳米管分子表面的凹凸现象。凹陷是由于七元环的影响,凸出则是由于五元环的影响,第三章 碳纳米管,Prof. Yuntian Zhu of NCSUResearch ScopeSynthesis of Ultralong Individual CNTs Synthesis of Ultralong CNT Arrays High-Strength CNT Fibers Multi-f

6、unctional CNT Fibers CNT Composites,第三章 碳纳米管,由于碳纳米管独特的结构,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其独特的结构是理想的一维模型材料;巨大的长径比使其有望用作坚韧的碳纤维,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同时它还有望用作为分子导线,纳米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载体,分子吸收剂和近场发射材料等。,第三章 碳纳米管,三、碳纳米管的结构采用高分辨电镜技术对碳纳米管 结构研究证明,多层纳米碳管一般由几个到几十个单壁碳纳米管同轴构成,管间距为0.34nm左右,这相当于石墨的0002面间距。直径:零点几纳米至几十纳米长度:几十纳米至微米级

7、每个单壁管侧面由碳原子六边形组成,两端由碳原子的五边形封顶。,第三章 碳纳米管,单壁碳纳米管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的结构,分别称为单壁纳米管、锯齿形纳米管和手性型纳米管。如图所示。这些类型的碳纳米管的形成取决于碳原子的六角点阵二维石墨片是如何“卷起来”形成圆筒形的。,(a) 单壁纳米管;(b) 锯齿形纳米管;(c) 手性纳米管,第三章 碳纳米管,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上原子排列的方向的矢量的表示,第三章 碳纳米管,单层石墨面结构以及如何卷曲形成碳纳米管示意图,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石墨面卷曲而成的无缝管状结构。 图中a1和a2分别是石墨面晶格元胞基矢,O为原点。图中所示石墨面上OABB(长

8、方形)可以通过O与A(O和A为两个等价位),B与B(B和B 为两个等价位)卷曲重合而形成纳米管。这样形成的碳纳米管轴的方向平行于OB,圆周长大小为OA。 得到的碳纳米管可以用连接O点与A点的矢量Ch表示: Ch = na1 + ma2 ,记为(n,m)这样,通过一对整数(n,m) 就可以表征碳纳米管的结构,矢量Ch表示碳纳米管上原子排列的方向,Ch与a1之间的夹角为。,第三章 碳纳米管,不同的碳纳米管具有不同的n,m值和值。当n=m, =30时,形成单壁纳米管;当n或者m为0, =0时,形成锯齿形纳米管;处于0和30之间,形成手性纳米管。,第三章 碳纳米管,四、碳纳米管的合成 常用的碳纳米管制

9、备方法: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碳氢气体热解法),固相热解法、辉光放电法、气体燃烧法、聚合反应合成法。,第三章 碳纳米管,(1)电弧放电法 此法是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方法。1991年日本物理学家饭岛澄男就是从电弧放电法生产的碳纤维中首次发现碳纳米管的。电弧放电法的具体过程:将石墨电极置于充满氦气或氩气的反应容器中,在两极之间激发出电弧,此时温度可以达到4000左右。在这种条件下,石墨会蒸发,生成的产物有富勒烯(C60)、无定型碳和单壁或多壁的碳纳米管。通过控制催化剂和容器中的氢气含量,可以调节几种产物的相对产量。,第三章 碳纳米管,特点:技术比较简单但生成的碳纳米管与C60等产物

10、混杂在一起,很难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得到的往往都是多层碳纳米管,而实际研究中人们往往需要的是单层的碳纳米管反应消耗能量太大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发现,如果采用熔融的氯化锂作为阳极,可以有效地降低反应中消耗的能量,产物纯化也比较容易。,第三章 碳纳米管,(2)化学气相沉积法 或称为碳氢气体热解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电弧放电法的缺陷。制备过程:让气态烃通过附着有催化剂微粒的模板,在800-1200的条件下,气态烃可以分解生成碳纳米管。突出的优点:残余反应物为气体,可以离开反应体系,得到纯度较高的碳纳米管,温度也不需要很高,节省了能量。,第三章 碳纳米管,缺点:制得的碳纳米管管径不整齐,形状不规则,并

11、且在制备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催化剂。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通过控制模板上催化剂的排列方式来控制生成的碳纳米管的结构,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第三章 碳纳米管,(3)激光烧蚀法制备过程:在一长条石英管中间放置一根金属催化剂/石墨混合的石墨靶,该管则置于加热炉内。当炉温升至一定温度时,将惰性气体冲入管内,并将一束激光聚焦于石墨靶上。在激光照射下生成气态碳,这些气态碳和催化剂粒子被气流从高温区带向低温区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长成CNTs。优点:产率可达70%,产物主要是单壁碳纳米管,改变反应温度可以控制管的直径。缺点:需要昂贵的激光器,耗费大,第三章 碳纳米管,(4)固相热解法原理:使常规含碳亚稳固体

12、在高温下热解而生长碳纳米管优点:过程比较稳定,不需要催化剂,并且是原位生长。缺点:受到原料的限制,生产不能规模化和连续化。 除以上方法外,还有离子或激光溅射法。此方法虽易于连续生产,但由于设备的原因限制了它的规模。,第三章 碳纳米管,五、碳纳米管的提纯由于CNTs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都会同时生成富勒烯、石墨微粒、无定形碳和其它形式的碳纳米颗粒。这些杂质与碳纳米管混杂在一起,且化学性质相近,用一般的方法很难进行分离,给碳纳米管更深入的性质表征和应用研究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而一般都需要采取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对制备所得的碳纳米管初产品进行纯化,得到纯度更高的CNTs。,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管的提纯主要

13、有两个过程:催化剂的去除;石墨微粒、无定形碳和其它形式碳纳米颗粒的去除1、浓酸法(1)去除催化剂由于催化剂一般都是过渡金属或者镧系金属的氧化物,而载体一般都是Al2O3、MgO等。所以通常是用过量的酸与制备所得CNTs初产物充分反应,然后经过过滤、干燥等步骤,去除催化剂。缺点:需要很长时间,且会在碳管侧壁上修饰上一些由浓酸引入的基团,长时间处理也会导致部分碳管的损坏。,第三章 碳纳米管,(2)去除石墨微粒、无定形碳和其它形式的碳纳米颗粒方法:采用合适的氧化剂将附着在管壁四周的碳纳米颗粒氧化除掉,从而只剩下CNTs。机理:利用氧化剂对CNTs和碳纳米颗粒两者的氧化速率不一致完成的。CNTs的管壁

14、由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 (即六元环 )组成,六元环与五元环、七元环相比,没有悬挂键,因而比较稳定。在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有较多悬挂键的五元环和七元环优先被氧化,而无悬挂键的六元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被氧化,CNTs的封口被破坏后,由六元环组成的管壁被氧化的速度十分缓慢,而碳纳米颗粒则被一层一层氧化。,第三章 碳纳米管,可供选择的氧化剂:空气或氧气流、高锰酸钾、硝酸等等。在空气流下氧化是最为简便的常用方法。SWCNTs由于只有一层管壁,因此其热稳定性相对MWCNTs要差,在碳纳米颗粒的氧化过程中也氧化的比较厉害。,第三章 碳纳米管,2、微波辅助法利用微波辅助在稀酸溶液中进行纯化优点:处理时间短(20分

15、钟),而且在碳纳米管的侧壁上没有引入官能团,同时可基本去除无定型碳。微波辅助方法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得到高纯度的碳纳米管,从而为制备纯化碳纳米管提供了一条简单快速的途径。,第三章 碳纳米管,六、碳纳米管的性质 碳纳米管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由于巨大的长径比(径向尺寸在纳米量级,轴向尺寸在微米量级),碳纳米管表现为典型的一维量子材料,它的电子波函数在管的圆周方向具有周期性,在轴向则具有平移不变性,大大纯化了理论工作,并做出了一些预言。理论预言,碳纳米管具有超常的强度、热导率、磁阻,且性质会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可由绝缘体转变为半导体、由半导体变为金属;具有金属导电性的碳纳米管通过的

16、磁通量是量子化的,表现出阿哈诺夫波姆效应(A-B效应)。,第三章 碳纳米管,1、力学性能由于碳纳米管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相比SP3杂化,SP2杂化中S轨道成分比较大,使碳纳米管具有高模量、高强度。 碳纳米管的硬度与金刚石相当,却拥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以拉伸。工业上常用的增强型纤维中,决定强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长径比,目前材料工程师希望得到的长径比至少是20:1,而碳纳米管的长径比一般在1000:1以上,是理想的高强度纤维材料。2000年10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称,碳纳米管的强度比同体积钢的强度高100倍,重量却只有后者的1/6到1/7。碳纳米管因而被称“超级纤维”。,第三章 碳纳米管

17、,莫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将碳纳米管置于1011 MPa的水压下(相当于水下10000米深的压强),由于巨大的压力,碳纳米管被压扁。撤去压力后,碳纳米管像弹簧一样立即恢复了形状,表现出良好的韧性。这启示人们可以利用碳纳米管制造轻薄的弹簧,用在汽车、火车上作为减震装置,能够大大减轻重量。 此外,碳纳米管的熔点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高的(预计3652-3697)。,第三章 碳纳米管,2、导电性能碳纳米管上碳原子的P电子形成大范围的离域键,由于共轭效应显著,碳纳米管具有一些特殊的电学性质。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与石墨的片层结构相同,所以具有很好的电学性能。理论预测其导电性能取决于

18、其管径和管壁的螺旋角。当CNTs的管径大于6nm时,导电性能下降;当管径小于6nm时,CNTs可以被看成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一维量子导线。有报道说Huang通过计算认为直径为0.7nm的碳纳米管具有超导性,尽管其超导转变温度只有1.510-4K,但是预示着碳纳米管在超导领域的应用前景。,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能与(n,m)密切相关。对于一个给定(n,m)的纳米管:如果有2n+m=3q (q为整数),则这个方向上表现出金属性,是良好的导体,否则表现为半导体。对于n=m的方向,碳纳米管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电导率通常可达铜的1万倍。,第三章 碳纳米管,3、传热性能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19、,CNTs具有非常大的长径比,因而其沿着长度方向的热交换性能很高,相对的其垂直方向的热交换性能较低,通过合适的取向,碳纳米管可以合成高各向异性的热传导材料。另外,碳纳米管有着较高的热导率,只要在复合材料中掺杂微量的碳纳米管 ,该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会可能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三章 碳纳米管,4、其他性能碳纳米管还具有储氢和光学等其他良好的性能,正是这些优良的性质使得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理想的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1)储氢性能氢气吸附位置:碳管表面、单壁碳纳米管的中空管腔和管束内的间隙孔、多壁碳纳米管中空管及其层间孔和堆积孔吸附方式:物理吸附为主,也存在化学吸附特点:安全、成本低、吸放氢条件温和,纯净的

20、单壁碳纳米管的质量储氢量为8%左右,第三章 碳纳米管,(2)光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卓越的发光性质,特别是稳定的发射光谱,很高的发光强度以及优秀的波长转换功能电致发光方面具有低压、节能、稳定等优点碳纳米管在可见光区的发光性质处于起步阶段,第三章 碳纳米管,七、碳纳米管的应用(1)储氢容器氢气被很多人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但是氢气本身密度低,压缩成液体储存又十分不方便。碳纳米管自身重量轻,具有中空的结构,可以作为储存氢气的优良容器,储存的氢气密度甚至比液态或固态氢气的密度还高。适当加热,氢气就可以慢慢释放出来。研究人员正在试图用碳纳米管制作轻便的可携带式的储氢容器。,第三章 碳纳米管,(2)模具在碳纳

21、米管的内部可以填充金属、氧化物等物质,这样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模具,首先用金属等物质灌满碳纳米管,再把碳层腐蚀掉,就可以制备出最细的纳米尺度的导线,或者全新的一维材料,在未来的分子电子学器件或纳米电子学器件中得到应用。有些碳纳米管本身还可以作为纳米尺度的导线。这样利用碳纳米管或者相关技术制备的微型导线可以置于硅芯片上,用来生产更加复杂的电路。,第三章 碳纳米管,(3)纳米网电路由无数碳纳米管随机重叠在一张鱼网似结构上形成的电路。纳米管随机排列,并像微型针似地彼此重叠。如果纳米网的区域足够大,重叠的金属纳米管最终会形成漫天的细丝,横越整个晶体管,从而导致短路。但如果将纳米网切成一定的条状,金属纳米管

22、的漫天路径就被切断,,普渡大学和伊利诺斯州大学研制的2张碳纳米管柔软电路,其细丝也被彼此分开,从而避免短路。科学家通过数学模型和模拟结果精确地得知此条状要多大才能充分切断金属纳米管的路径但又能让碳纳米管形成完整的电路。,第三章 碳纳米管,(4)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利用碳纳米管的性质可以制作出很多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例如用碳纳米管材料增强的塑料力学性能优良、导电性好、耐腐蚀、屏蔽无线电波。使用水泥做基体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耐冲击性好、防静电、耐磨损、稳定性高,不易对环境造成影响。,第三章 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复合材料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碳纳米管上由于存在五元环的缺陷,增强了反应活性。在高温和其

23、他物质存在的条件下,碳纳米管容易在端面处打开,形成一个管子,极易被金属浸润、和金属形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这样的材料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热膨胀系数小、抵抗热变性能强。,第三章 碳纳米管,(5)最细的毛细管碳纳米管还给物理学家提供了研究毛细现象机理最细的毛细管,给化学家提供了进行纳米化学反应最细的试管。(6)微纳米器件纳米秤:碳纳米管上极小的微粒可以引起碳纳米管在电流中的摆动频率发生变化,利用这一点,1999年,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精度在10-17kg精度的“纳米秤”,能够称量单个病毒的质量。随后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的“纳米秤”。,第三章 碳纳米管,朗讯公司和牛津大学: 纳米镊子、碳

24、纳米管 “秤”,称量一个病毒的重量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纳米秤”,第三章 碳纳米管,纳米马达:最成功的例子是用双壁碳纳米管制作世界上最小的纳米马达,不过这类研究还停留在实验阶段,离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碳纳米管提供的可能性吸引了大量科学家,相信离实际应用不远了。,左上图中a为纳米马达,b为纳米风车,红色的内部碳纳米管基于电子风旋转。纳米马达与金电极接触,扮演电子存储器的作用,与此同时纳米风车一端与汞电极接触。,第三章 碳纳米管,八、纳米棒、纳米丝和纳米线准一维实心的纳米材料是指在二维方向上为纳米尺度,长度比上述二维方向上的尺度大得多,甚至为宏观量级的新型纳米材料。纵横比(长度与直径的比率)小的称

25、为纳米棒,纵横比大的称为纳米丝。至今,关于纳米棒与纳米丝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把长度小于1m的纳米丝称为纳米棒,长度大于1m的称为纳米丝或纳米线。半导体和金属纳米线通常称为量子线。,第三章 碳纳米管,实心的纳米棒、纳米线、量子线,第三章 碳纳米管,SiO2纳米线,第三章 碳纳米管,1、纳米丝和纳米棒的合成方法(1)纳米碳管 模板法近年来,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已成功的采用纳米碳管为模板合成了多种碳化物和氮化物的纳米丝和纳米棒。Example 1: 1994年2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Zhou等,首次用碳纳米管作为先驱体,在流动氩气(Ar)保护下让其与SiO气体于1700反应

26、,合成了长度和直径均比碳纳米管相应尺度大一个数量级的实心、针状碳化硅(SiC)晶须,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2C(S) + SiO(V) SiC(S) + CO(V)其中S代表固态,V代表蒸汽。,第三章 碳纳米管,分析表明,在没有金催化剂的条件下,用碳纳米管先驱体之所以能合成出实心的SiC晶须,是因为碳纳米管自身高的活性和它的几何构型对晶须的形成和生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章 碳纳米管,Example 2: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的戴宏杰(H. J. Dai)将碳纳米管与具有较高蒸汽压的氧化物或卤化物反应,成功合成了直径为2-30nm,长度达20m的碳化物(TiC,SiC,NbC,Fe3C

27、,BCx)实心纳米丝,下图为普适的反应模式:,MO表示易挥发金属或非金属氧化物MX4表示易挥发金属或非金属卤化物,第三章 碳纳米管,Example 3: 1997年,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韩伟强等在用碳纳米管与Si-SiO2的混合物反应制备SiC纳米丝时发现,反应物碳纳米管的直径为13-16nm、管壁厚度为4-6nm,合成的SiC纳米丝的直径却为3-40nm,这远远偏离了先驱体碳纳米管的起始直径,在经过深入理论分析和计算后,指出反应过程中,首先是固态Si和SiO2反应生成SiO气体: Si (S) +SiO2 (S) 2SiO (V) (1)然后,生成的SiO气体与碳纳米管反应生成纳米丝:SiO

28、(V) + 2C (纳米管) SiC (纳米丝) + CO (V) (2),第三章 碳纳米管,但是,固态的碳纳米管不能直接提供生长SiC纳米丝所需要的全部碳源,即在反应过程中,SiC中的碳除了来源于碳纳米管外,另一部分来源于反应式(2)右边的生成物CO气体,即上述反应进行的同时,伴随着反应:SiO (V) +CO (V) SiC (S) +CO2 (V) (3)这些新生成的SiC沉积在反应(2)生成的SiC丝上,导致这些SiC丝变粗。若反应(3)生成的CO2气体扩散到未反应的碳纳米管表面,则又发生如下反应:C (纳米管) + CO2 (V) 2CO (V) (4)这就导致了尚未反应的碳纳米管的

29、直径小于起始直径。再由这些小直径的碳纳米管反应生成的SiC纳米丝的直径必然要小一些。这就是为什么生成物SiC丝的直径偏离先驱物碳纳米管起始直径的原因。,第三章 碳纳米管,这一发现意味着气相活性基团有可能在碳纳米管内独立的进行反应生长,从而有可能合成非碳化物一维纳米线。基于上述分析,他们成功合成了一维氮化物纳米丝。具体过程:将Si-SiO2混合粉末放入位于石英管中部的坩埚底部,坩埚中放一多孔隔板将混合粉末与其上端的碳纳米管隔开,随后在石英管中通入N2气,加热炉将坩埚区加热到1673K。在碳纳米管层的内部,由下而上SiO气体(由坩埚底部的Si和SiO2反应得到)与由上而下的N2气在碳纳米管层中反应

30、,在碳纳米管的空间限制作用下,合成了直径为4-40nm,长度达几个微米的-Si3N4,-Si3N4和Si2N2O纳米丝混合物。,第三章 碳纳米管,以上反应的反应式为:3SiO (V) + 3C (纳米管) + 2N2 (V) Si3N4 (纳米丝) + 3CO (V) 2SiO (V) + C (纳米管) + N2 (V) Si2N2O (纳米丝) + CO (V)反应装置示意图如下:,第三章 碳纳米管,生长机理:先驱体碳纳米管的纳米空间为上述气相化学反应提供了特殊的环境,为气相的成核剂核的长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碳纳米管的作用就像一个特殊的“试管”,一方面它在反应过程中提供所需的碳源,消耗自身

31、,另一方面,提供了形核场所,同时,又限制了生成物的生长方向。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碳纳米管内的合成反应与管外的反应是不同的。纳米尺寸 限制将会使一些常态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在纳米空间可以进行。这为成功制备一维实心纳米线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可望用此法制备多种材料 的一维纳米线。,第三章 碳纳米管,2. 晶体的气-固(vaper-solid,VS)生长法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的Yang等用改进的晶体气-固生长法制备了定向排列的MgO纳米丝。方法:用1:3重量比混合的MgO粉(200目)与碳粉(300目)作为原材料,放入管式炉中部的石墨舟内,在高纯流动Ar气的保护下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约1200,则生成的Mg

32、蒸汽被流动的Ar气传输到远离混合粉末的纳米丝生长区。在生长区放置了提供纳米丝生长的MgO(001)衬底材料,该MgO(001)衬底材料预先经过用0.5mol/L的NiCl2溶液1-30min的处理,在其表面上形成了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或蚀丘。,第三章 碳纳米管,Mg蒸汽被输运到这里后,首先在纳米级的凹坑或蚀丘上形核,在按晶体的气-固生长机制在衬底上垂直于表面生长,形成了直径7-40nm、高度达1-3m的MgO纳米丝“微型森林”。凹坑或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形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MgO纳米丝的临界形核直径,从而使MgO生长成直径为纳米级的丝。,第三章 碳纳米管,3. 高温激光蒸发法制备硅纳米线1

33、998年,北京大学俞大鹏等采用准分子脉冲激光蒸镀的方法,使用波长248纳米的准分子脉冲激光束对Si粉(含有杂质Fe)与Ni,Co粉的混合粉末靶进行轰击,获得了直径为153nm,长度几十微米到上百微米的Si纳米线,高分辨电镜分析表明,这种Si纳米线中含有大量的微孪晶、堆垛层错以及小角晶界,这些缺陷的存在对Si纳米线的形成期重要作用。,第三章 碳纳米管,4. 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利用自催化法,在Si(100)、(111)衬底上成功生长了InP纳米线。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表面,在Si(100)、(111)衬底上生长的纳米线形貌相似,纳米线面密度不同。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纳米线的生长取向和晶体结构,结果显示纳米线具有闪锌矿结构,生长方向111,并且具有层状孪晶结构。,第三章 碳纳米管,第三章 碳纳米管,纳米线制备方法较多,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以外,还有:选择电沉积法、激光烧蚀与晶体的气-液-固生长法相结合、简单物理蒸发法、高温气相反应合成法、纳米尺度液滴外延法、溶胶-凝胶与碳热还原法等,可以制备不同种类的纳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