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25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魏彦刚检验教研室,掌握血沉的概念、影响因素掌握血沉测定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教 学 目 标,红细胞沉降率定义及影响因素 血沉测定(魏氏法)原理、 质量控制、参考值、临床意义,主 要 内 容,重点:血沉测定参考值、临床意义难点:影响血沉快慢的因素,教学重点与难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 ),指 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率。 ESR用于一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情观察;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一项常用指标之一,概念,1)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约

2、数min10min 。 2)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下降,约40min。 3)细胞堆积期:细胞堆积在试管底部。,ESR分三个时期,测定方法及评价,1. 魏氏法 : 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2.潘氏法 : 适用于儿童 临床应用少 3.血沉仪法 : 能够得到动态血沉结果,并绘出血沉曲线,有利结果分析,应用逐渐增多,、红细胞因素:1)RBC的数量:2)红细胞形态:3)红细胞的聚集状态:,影响血沉的因素,缗钱状,缗钱状,、血浆因素: 红细胞能相当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这一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这种稳定,决定于血浆中白蛋白与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比例。 纤维蛋白原、球蛋白

3、、胆固醇等可引起血沉增快。 白蛋白、糖蛋白、卵磷脂使血沉减慢。,操作,魏氏法:取静脉血1.6ml,按4:1比例与柠檬酸钠溶液(0.4ml)混匀,然后吸入清洁、干燥的标准魏氏血沉管,并调至“0”刻度处。血沉管在室温下(1825)严格垂直放置。避免阳光直照、振动和血液外溢。1h后,读出血浆凹液面底部至沉降红细胞柱顶部之间距离,即为血沉结果。,魏氏法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 020mm/h 潘氏法 成年男性: 010mm/h 成年女性: 012mm/h,参考值,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一)生理变化新生儿 红细胞含量较高而纤维蛋白含量低 ,血沉较慢 12岁以

4、下儿童 红细胞生理性低下,血沉较快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50岁以后)纤维蛋白含量逐渐增高血沉开始高于青壮年时期,女性高于男性,ESR的临床意义,(二)病理性血沉加快 各种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贫血,ESR是一项灵敏但缺乏特异性的指标,很多疾病均表现为ESR加快,但对无症状人群的筛检率很低,约48 . 故ESR不能用来诊断疾病,亦不能作为健康人群的筛检指标。,血沉检测的适应征,1.急性与慢性感染、炎症的鉴别诊断2.结核病、风湿病的病情观察3.组织损伤与坏死的鉴别4.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的鉴别,注意,血沉变化大多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变化所致,而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并不能迅速消除,因此复查血沉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至少应间隔1周以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