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296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物流行病学(三)Pharmaco-epidemiology,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原则,一、正确设计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所针对的总体人群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用药特点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性研究:分析确定某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由药物引起实验性研究:比较新老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坚持代表性、可靠性、可比性、显著性原则研究对象能够代表一般人群各种诊断、测量方法准确、可靠对比组之间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方面具有可比性保证足够的样本量设计方案一经确定,中途不得随意更改,二、明确定义药物暴露所研究的药物必须按服用时间、剂量和疗程给予明确的规定:日剂量,

2、处方药总剂量等;应当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加以描述;出示药品包装,查阅病历及原始处方;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药物暴露的程度。,三、明确定义异常结局疾病发生的时间明确定义:确定药源性疾病才能作为不良反应研究的结局;考虑研究结局的时间窗,对不良反应的研究集中在药物治疗后的重点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用药后数秒至数年不等。研究对象中要排除明显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病例:研究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应排除急性肝炎患者;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研究降压药是否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应当分析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四、注意控制混杂因素和偏倚药物暴露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经常受年龄、性别、其他疾病和合并用药等因素的影

3、响,有时甚至歪曲了真实的关系,因此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必须对这类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处理偏倚也是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五、正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均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选用的统计方法不恰当或对变量的定义、分组不正确,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六、谨慎解说研究结果观察性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性,这些研究中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有益作用必须遵循病因推断的原则合理地解读,以免引发错误结论和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混乱。例如:2000年10月PPA(苯丙醇胺)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苯丙醇胺与岀血性脑卒中关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示,PPA可增加出血性

4、脑卒中发生的风险。11月16日SFDA紧急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停止审批含有PPA的药品。,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药物流行病学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使用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常用的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尤其在上市后监测和重大药害事件的调查中,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确定药物与不良结局的关系。评价时应当遵循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的准则,同时要充分注意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特殊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设计类型分类,一、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方面的分布信息,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常可通过对疾病和健康状

5、态的基本分布特征的描述,获得有关病因假设的启示。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按时间、地区、人群各种分布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描述;描述可疑病因因子分布特征;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提供线索或是建立病因假设,为早期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分类:个例调查或病例报告生态学研究现况调查,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个例调查或病例报告1.个例调查(case investigation):对个别发生的病例或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的:调查该患者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从而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或减少类似病例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核实诊断并进行护

6、理指导;掌握当地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资料。内容:一般的人口学资料、核实诊断,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进行确认,追查发病原因。个例调查一般无对照,因而在病因研究方面无很大作用。,一、描述性研究,举例 1859年冬季,德国。医师Zenker。 患者女性,20岁,旅馆服务员。圣诞节发病,1月20日就医,一周后不治身亡。尸检发现肌肉里有许多旋毛虫。旅馆调查发现老板娘几乎同时发病。全面详细询问得知,12月21日该店曾宰杀过一头猪。猪肉取样检查,发现许多旋毛虫囊。进一步调查发现,老板和屠宰者后来也发生了同样的疾病。 Zenker医师从一个病例的调查开始,通过

7、流行病学实践,首先发现了人是怎样感染上旋毛虫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常常先发现的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个例,但可能由此发现重要信号。,服务员老板娘宰杀的猪老板和屠宰者发现旋毛虫病,一、描述性研究,2. 病例报告(case report):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能激发人们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目的和用途:(1)病例报告往往是识别一种新的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第一个线索:孕妇服用沙立度胺(thalidomide)新生儿先天畸形;氯霉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避孕药静脉血栓栓塞;氯化乙烯肝血管肉瘤:1974年氯化乙烯工厂男性工人发现3例肝血管肉瘤(一个工厂的小人群中);

8、,一、描述性研究,艾滋病的发现:1980.101981.5,洛杉矶既往健康年轻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了5例卡氏囊虫肺炎(以往只在免疫系统受抑制的老年癌症患者中发生,通常是化疗的结果,男女发病机会均等)。CDC研究,证实了同性恋者中有发生这种综合症的高度危险,以后病例报告有提示经血传播,发现艾滋病的特殊危险因素,证实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艾滋病的作用。(2)可用于阐明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麻醉药氟烷肝炎:一名使用氟烷进行麻醉的麻醉师反复发作肝炎并已肝硬化,总是在麻醉工作后几小时内发作,暴露于小剂量氟烷时肝炎便可复发,再加上临床观察、生化检验和肝组织学等方面的证据,证明了氟烷可引起肝

9、炎。,一、描述性研究,目的和用途:(3)揭示已知疾病的特殊性:通过对个别病例的记录和形象描述,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形象的内容,给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便于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局限性:病例数少,且有高度选择性,故易发生偏倚。所以不可轻易确定某种疾病或表现就是药物不良反应。有时临床疾病的表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难以鉴别,不应该以病例报告作为改变临床诊断、治疗等依据。,一、描述性研究,(二)生态学研究主要是描述患有某种疾病和具有某种特征者(例如服用某种药物者)在不同人群、时间和地区中所占的比例,并从这些群体数据分析某种疾病的发生是否与服用某种药物有关,为进一步确定不良反应的原因提

10、供研究线索。以人群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分布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进行暴露因素(如服用某种药品或接触某因子等)与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用于调查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时,能够快速、经济地完成,并且常可利用现有的资料:人口学、各种产品、疾病发生和死亡、卫生资源利用情况以及监测规划和疾病登记的资料。,一、描述性研究,分类: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生态比较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别,了解这些人群中某些因素的发生率,并同疾病的发病率对比观察是否一致,从而为探索病因而找到线索。举例:男性患不育症产棉区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产棉区

11、:棉花生产不育症棉籽油消耗量与不育症发生率成正比:棉籽成分不育症棉酚男性不育症,一、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生态趋势研究连续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群中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暴露增加或降低)和某疾病的发病率变化,探讨两者的关系。举例:反应停从上市,销售量达到高峰,直到从市场上撤除,两年中的销售曲线与短肢畸形发病及其消长情况相一致,并且二者刚好相隔一个孕期,因此提示反应停可能是导致短肢畸形的原因。,图1 反应停与短肢畸形的生态趋势研究,描述性研究是粗线条的:生态学研究只是分析群体的平均药物暴露率水平与人群总的发病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并不知道每个个体的药物暴露与疾病状况,也无法控制各种可能的混杂因素。

12、在结果解读时必须慎重。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果:生态学上某疾病与药物暴露的分布一致,可能是该药物与疾病之间确有联系,但也可能在个体水平上两者毫无关系。举例:美国20世纪70年代,随着口服避孕药的增加,同期育龄妇女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生态学分析提示口服避孕药与致死性冠心病之间有负的关联,但大量以个体资料为基础的分析性研究否定了这一结论。可见,生态学研究只是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因果关系的确定必须采用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一、描述性研究,(三)现况调查(prevalence survey) :研究在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人群中的药物与相关事件的关系;研究人群暴露于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分布

13、状态,如老年人群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药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了解某人群药物使用的特点,研究医生处方习惯的药物利用回顾研究等。药物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药物利用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药政管理研究等。现况调查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横断面调查(cross-sectional survey)。现况调查可以对多个断面的现况调查作动态分析。例如我国先后6次进行的人口普查。,1. 现况调查的目的和用途(1)可以查明当前某地区某种疾病的流行强度和患病人群特征及地区分布的特点,以便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与哪些环境因素(包括药物)、人群特征以及防病措

14、施有关,以供采取防治措施和制定政策。发病率(incidence rate)现患率(prevalence rate),又称患病率死亡率(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累积率(cumulative rate):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一、描述性研究,(2)现况分析的结果可提供某病的病因线索,供流行病学研究,还可用于提供某些职业中疾病发生或其他健康结局的信息。适宜于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如血型、肤

15、色、种族、性别等研究;适宜于对能发挥长期、慢性累积影响的暴露因素的研究,如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关系、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等。(3)可以早期发现患者,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利用普查、筛选等手段,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采取治疗措施。,一、描述性研究,(4)可用于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如果定期地在某一人群中进行现况研究,收集有关暴露与疾病的资料,将现况调查的结果与同一地区几年以前或几年以后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则可评价某些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5)可以进行疾病监测。在某一特定的人群中长期进行疾病监测,可以对所监测疾病的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

16、况;用于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用于区域卫生规划的制订与评估;进行参数估计,用于有关卫生或检验标准的制订;为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描述性研究,2. 现况调查的特点及局限性特点:不设对照组,利用大样本优势,根据事件(疾病或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率提示某种可能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举例:处方监测事件。如样本量大,数千例用药者在用药期间都发生某种效应(如血尿),则提示该药有导致该效应(血尿)的可能,为深入调研提供了线索;若样本太少,此种研究的意义将受到明显影响。弱点:由于现况调查是在同一时间点评价暴露和疾病状况(横向研究),很多情况下难以判断两者之间的发生顺序及因果关系。因此只能为病因

17、研究提供线索,而不能得出有关疾病因果关系的结论。主要用于慢性病,而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的研究。举例:低社会阶层的人比高社会阶层的人精神错乱患病率高。低社会阶层的人易患精神疾病?还是患精神疾病的人易于落入第社会阶层?,一、描述性研究,3. 现况调查的研究设计要点(1)明确调查目的考察药物预防、治疗措施;探索病因或危险因子;描述疾病的分布;药物上市后的情况(2)掌握有关的背景资料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向专家咨询、总结经验等。(3)确定研究人群(4)暴露的测量暴露即所研究的因素,是指个体或群体接触药物的情况,并用定量或半定量尺度和客观指标进行描述。用调查表、记录、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手段来测量暴露,确定暴

18、露于这些因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暴露是最重要的。(5)疾病发生的测量:尽量采用简单、易行的技术和灵敏度高的方法;建立严格的诊断标准;尽可能确定疾病症状首次发作的时间;对有恶化期或缓解期的疾病,要询问是否有过症状,并区别对待。,一、描述性研究,(6)拟定调查表主要内容一般性项目或称识别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出生地、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工作单位、现住址等。调查研究项目。编写原则:措辞准确、简练、通俗易懂、易于回答;严格确定与调查有关的项目;问题按逻辑顺序和心里反应排列,先易后难,先一般后隐私,不要遗漏可能的答案;尽量获取客观和定量的指示,如服用过何种药,剂量、疗程等。问题的形式开放式:

19、不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如年龄、出生日期、吸烟支数等不能明确限定答案尺度的问题;封闭式:提出问题时给出若干个可能的备选答案供选择作答。,一、描述性研究,(7)对调查员的要求基本要求: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一定文化水平,但并非医学水平越高的人越适于做调查工作。有医学知识的人易于掺入自己的假设和看法,调查是易于诱导性地提问而产生信息上的偏倚。,一、描述性研究,4. 现况调查的种类(1)普查和筛选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一般较短)、特定范围(某个地区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内进行全面调查。不适用于发生率很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注意普查的成本和收益问题。筛选(

20、screening):为了早期发现可疑患者,以便能进一步确诊,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是普查过程中一个较早的组成部分。,一、描述性研究,(2)抽样调查基本原则: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量必须足够大。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或抽样框架(sampling frame):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样本人群或研究人群(study population):按统计学原理从总体人群中抽取的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现患率:样本人群/目标人群优点:比普查费用少、速度快、覆盖面大、准确率高。缺点:不适用于患病率低的疾病,不适用于个体间变异过大的资料,并且设计、实施和资料的分析均较复杂。,一、描述性研究,抽样方

21、法: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基本原则:每个抽样单元被抽中选入样本的机会相等。利用随机数字表。优点:简便易行。缺点:抽样范围较大时,工作量太大;抽样比例较小而样本含量较小时,所得样本代表性差。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ing):按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进入样本。比如:拟选5%的样本(抽样比1/20),从120随机选一个数为起点,每次加20,得一个系列的入选数据。代表性好;但必须事先对总体结构有所了解才能恰当地应用。,一、描述性研究,抽样方法: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从分布不均匀的研究人群中抽取

22、有代表性样本的方法。按照某些特征或标志(如年龄、性别、住址、职业、教育程度、民族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组(统计学成为层),然后从没层抽取一个随机样本。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各层内抽样比例相同;最优分配分层随机抽样:各层抽样比例不同,内部变异小的层抽样比例小,变异大的比例大,此时获得的样本均数或样本率的方差最小。分层抽样要求层内变异越小越好,层间变异越大越好。,一、描述性研究,抽样方法: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抽样单位是群体,如居民区、班级、连队、乡、村、工厂、学校等。然后用其他方法从相同类型的群体中随机抽样。抽到的样本包括若干个群体,对群体内所有个体均加以调查。群内个体

23、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优点:易为群众接受,抽样和调查均比较方便,可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适用于大规模调查。要求群内的变异越小越好,否则抽样误差较大,不能提供总体的可靠信息。,一、描述性研究,抽样方法:两级或多级抽样(two-stage or multi-stage sampling):大型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二级抽样: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成为一级抽样单元(如县、市),再从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区、街道)。多级抽样:在上述抽样后,依次在抽取范围更小的单元。常与其他抽样方法结合使用。,一、描述性研究,样本量的确定: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较大,样本量要大

24、些,如其间均衡性教好,则可小些;调查要求的精确度高,样本量就要大,反之不必过大;现患率低,则样本量要大,反之可小些;调查项目和任务的要求;不同的抽样方法,抽样误差有差异。,一、描述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分析性研究用于筛选危险因素、形成并检验病因假说。研究结果可提示疾病预防、控制的可能方向。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分析性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1. 概念:选择一组患有研究疾病的患者与一组无此病的个体进行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

25、系。适合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举例:如孕妇服用沙利度胺与婴儿短肢畸形;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与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母亲早孕期服用雌激素与少女阴道癌等。,二、分析性研究,2. 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某种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以未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以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二、分析性研究,3. 病例与对照选择的基本原则(1)代表性:选择的病例要足以代表总体的病例。(2)可比性: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主要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

26、。4. 分析方法及统计指标(1)描述性统计1)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人数及各种特征的构成,如性别、年龄、职业、出生地、居住地、疾病类型的分布等。2)均衡性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某些基本特征是否相似或齐同,目的是检验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二、分析性研究,4. 分析方法及统计指标(2)统计性推断:比值比(odds ratio, OR):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比值(odds):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率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或发病的概率之比。OR1,

27、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OR1,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减少,暴露于疾病之间为“负”关联;OR=ad/bc,二、分析性研究,5. 病例-对照研究的分类(1)群组病例-对照研究(groups case control study)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群体为单位进行比较,有探索研究的作用,适用于广泛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1)群组病例-对照研究未分层资料的组间比较: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暴露史的关系OR=ad/bc=(108159)/(8029)=7.1 X2=69.86 P0.01, 95%可信区间-4.611.8。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史具有显著性差异。,二、分析性研究,2)群

28、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层资料的组间比较:为了控制混杂因素,需要按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性别和年龄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分层资料归纳模式(i代表每层的数据),二、分析性研究,3)群组病例-对照研究暴露史分级资料分析:为了易于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往往在调查时将暴露因子划分成不同等级暴露量,目的是通过分级分析判断暴露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病例对照暴露史分级资料归纳表,二、分析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groups case control study)1)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需按成对资料进行归纳,不宜拆开。,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归纳

29、表,注:表格内a、b、c、d的数值分别代表匹配病例和对照的对子数,二、分析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groups case control study)2)1:M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在病例-对照匹配的研究中,如病例罕见,而对照较易选择,为提高分析效率可采用一个病例匹配多个对照,即1:M匹配。,1:M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归纳表,二、分析性研究,6. 病例-对照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1)病例的选择要排除已知病因者(2)由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都很低,若选新发患者可能需要多年才能收集足够数量的病例,因此现病例对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更合适。(3)选择对照时应注意患者不应当有增加怀疑药物使用

30、机会的疾病。(4)为了增加研究的把握度,最好增加对照人数,如采用1:21:4的研究。(5)应当将已知的危险因素进行对照匹配,但要尽量避免潜在的相关因素。(6)分析、控制各种偏倚。(7)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二、分析性研究,(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1. 定义: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主要用于检验病因假设,但它比病例-对照研究更直接、更有力地检验疾病病因假设和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前瞻性的队列研究对不常见或罕见、

31、迟发的不良反应,需要很长时间、观察很大的人群才能获得结局资料,此法不是很适用;如果已经高度怀疑某种药物可能有害,还是采用此法,违背了伦理学原则。回顾性的队列研究,比较适用于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二、分析性研究,2. 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这是与实验性研究的重要区别。(2)设立对照组: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人群。(3)由“因”及“果”:一开始(疾病发生之前)就确立了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而后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4)能确定暴露于结局的因果联系。,二、分析性研究,3. 队列研究的优点(1)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差(2)

32、直接计算出RR等反映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3)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强,可证实病因联系(4)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5)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二、分析性研究,4. 队列研究的缺点(1)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2)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访偏倚(3)研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其组织 与后勤工作亦相当艰巨。(4)由于消耗太大,故对研究设计的要求更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暴露人年的计算较繁重。(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收到影响,是分析复杂化。,二、分析性研究,4. 举例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和上消化道出

33、血(UGIB)的关系。,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X2=10.85,P0.001, RR=33万/22万=1.5。AR(绝对危险度)=33/万-22/万=11/万; AR%=(33-22)/33100%= 33.33%,三、实验性研究基本特征:(1)前瞻性研究: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2)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疫苗、药物或其他干预措施。(3)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三、实验性研究,三、实验性研究,1. 临

34、床试验随机化临床试验举例(1)目的(2)病例选择(3)病例分组(4)治疗方法(5)疗效及安全性评价(6)统计学方法(7)结果,三、实验性研究,1)临床疗效评价,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2)细菌学的疗效比较,P0.05,两组细菌学的疗效比较,3)纸片法药敏实验结果比较,5中抗生素对99株细菌的纸片法药敏结果(例),4)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52例中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5.4%。对照组:51例中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13.7%。两组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一般在用药后23天出现,约45天减轻或消失,均不需要停药和处理。5)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结

35、果均正常。(8)研究结论XX沙星对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其痊愈率和有效率与XX沙星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 现场试验主要用于预防和干预试验,常用于评价在健康人群中推行预防接种、药物预防等措施的效果或用于对发病广泛或危害严重的疾病进行预防性研究。与临床试验不用的是,实验不是在临床而是在现场或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对象是尚未患病的个体现场试验在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备受瞩目,其原因在于药物、疫苗或干预措施的效果考核评价,均需通过现场人群调查研究才能予以解决。举例:国产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9年效果评价。,3. 社区试验是以一个完整的社区或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以人群作为整体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考核或评价所进行的实验观察,是现场实验的一种扩展。根据需要,其范围大小可以是村、乡镇、街道、县、城市、地区、甚至某个国家;还可有特殊社区如学校、工作单位、工厂的车间、医院等。在地方病防治研究中曾经有过大量科学设计、严密组织的换粮、改水、补硒、食盐加碘等现场防治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