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385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董淑湛 资本及其价值增值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资本及其价值增值,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货币与资本的区别;理解资本价值增殖的前提条件;理解资本价值增殖的过程;掌握资本价值增殖的方法;理解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从而正确认识资本的本质特征;能够运用资本价值增殖的基本方法,计算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量、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 资本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第二节资本价值增值过程第三节 资本价值增值的方法,第一节资本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一、货币和资本的区别 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用字母表示为: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公式

2、为:货币商品货币,用字母表示为: 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究竟什么是资本?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G=G+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1. GWG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 是资本总公式。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 客观要求(等价交换)相矛盾。3.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3、“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但“资本又离不开流通”:货币不进入流通进行买卖活动不会增殖。4.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三、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一)劳动力的定义: 人的劳动能力,即人体中存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1. 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法律上的自由人。2. 劳动者必须除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了普遍现象。(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

4、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1)其特殊性在于: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 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 (2)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钥匙。3. 劳动力的买和卖形式上平等的欺骗性,讨论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马克思阐明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基本上是存在的 。从市场交换角度提出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的。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就需要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而劳动力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具有

5、双重身份:一方面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企业和社会的主人,企业内只存在分工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换关系,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这就在相当大程度上使劳动力具有商品的属性。它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个人效率和社会效率。 劳动力市场是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第二节资本价值增值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一)劳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

6、的过程。1. 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2.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特殊性:(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2)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价值形成过程简单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工人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2)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3)作为抽象劳动,形成了新价值,新价值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时点,就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价值增殖,价值形成向价值增殖的转化,价值形成,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

7、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即工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2、价值增值过程(1)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超过 “一定 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 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部分劳动时间,是为私人、集体或国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

8、劳动叫做剩余劳动。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3)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简单商品 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私人价值增殖过程的 统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公 有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则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劳动力商品上的结果。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二重性示意图,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概念在资本

9、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必须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一部分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1、不变资本(C):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即它转移的价值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2、可变资本(V):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补偿的。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

10、本。,(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 两者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三)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1)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2)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3)为以后的一系列理论,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与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地租理论等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三、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一)剩余价值率,1. 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率准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此又叫剥削率。其公式是:,它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 工人的工作日可划分为必要劳动时

11、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力价值。 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3. 剩余价值率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二)剩余价值量,在一定时间内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雇佣工人的人数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如果用M表示剩余价值总量,V表示可变资本总量,则:,M = mV,四、资本的本质特征,(一)资本的一般性 资本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普遍的共同的属性。包括: 返还性 运动性 增殖性 世界银行的“新财富”=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财富持续增加可持续发展,(二)资本的特殊性1. 资本主义社会特殊性 资本

12、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体现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2.社会主义社会特殊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表现为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是由公有企业占用的能带来增殖的价值。它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资本增量中的一部分作为利税上缴国家,其余部分转化为垫支资本,构成劳动者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源泉。,四、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 产的根本目的是生产和实现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 价值范畴反映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剩余

13、 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2、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手段3、生产剩余价值支配着一切生产和非生产部门以及支配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活。 资本主义条件下,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一切主要方面,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过程都服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第三节资本价值增值的方法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含义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获取更多剩余价值 (二)生理和道德界限 (三)工人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6小时 12小时 15小时,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5-6=9小时,二、

1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便的条件下,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通过各个部门的各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个别资本家保留超额剩余价值的情况是暂时的。 由于资本家群体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15、的冲动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最终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采用先 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额外价值。,社会价值个别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 生产的辨证关系两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两者的区别在于: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两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中,这两种方法是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三、当代剩余

16、价值生产的新特点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仍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自动化机器仍是机器,是不变资本。 自动化机器代替不了人的劳动。 制造和使用自动化机器的工人劳动是复杂劳动。 率先使用自动化机器的企业获得的是超额剩余价值。,总之,生产自动化、机器人的出现,只是生产技术上的进步,剩余价值的源泉没有改变,依然是劳动者的剩余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理论。,四、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一)工资的现象和本质1、工资的假象:似乎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2、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 (1)劳动要能够当作商品来出卖,在出卖之前 必 须已经独立存

17、在 。 (2)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量。 (3)如果劳动是商品,要么违反价值规律,要么违背剩余价值规律。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二)工资的形式 1、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 2、计件工资: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如合格产品件数)支付工资的形式。 3、二战后工资形式的发展。如期权、年薪制。,(三)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1.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分析工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首先要区别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劳动者实际得到的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指用这些货币工资所能买到的

18、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数量。实际工资的高低反映着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生活资料与服务的价格和工人负担的赋税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成正比。实际工资=名义工资/(1+CPI),2.变动趋势: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名义工资总是呈现上升的趋势。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资本主义实际工资水平也是呈现上升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总的趋势是:实际工资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因为,在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实际工资增长的情况下,工人创造的财富有更大的部分被资本家所占有。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了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生存质量,就要建立起货币工资

19、与物价水平变动关系的机制,名义工资随物价水平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以确保货币工资增长幅度大于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幅度,主动使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逐年有所提升,以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本章知识要点小结1、 GWG 是资本总公式,G =G +G ,增值的货币额G就是剩余价值。 2、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是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先决条件。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看中的是这种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

20、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可以还原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者必需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只要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上,工人在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就能够从雇佣工人身上榨取到剩余价值。 6、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劳动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7、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8、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 9、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0、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综合反映。 11、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2、工资基本形式是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要考察工资的实际变化,要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