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400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2 前馈 反馈控制系统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馈控制系统,第5章,5.2.1 前馈控制系统提出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 5.2.3 前馈控制系统的实施过程 5.2.4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 5.2.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5.2.1 前馈控制系统的提出,反馈控制系统:按偏差大小进行控制。 共同点:对象受到干扰作用后,必须在被控量出现偏差时,控制器才产生控制作用以补偿干扰对被控量的影响。 缺 点:无法将干扰克服在被控量偏离设定值之前。 原 因:由于对象总是存在一定的纯滞后和容量滞后,从干扰产生到被控量发生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从偏差产生到控制器产生控制作用,以及操纵量改变到被控量发生变化需要时间。,前馈控制系统: 干扰发生后,被控量

2、还未显示出变化之前,控制器就产生了控制作用,这在理论上就可以把偏差彻底消除。特 点:比反馈控制系统控制及时。,1. 反馈控制的特点:,开方器: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参数,目前仍广泛使用孔板测量流量,在这种测量方法中:差压和流量的开方成正比;差压变送器输出的电流信号和差压成正比。这样只有对差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作开方运算,其运算结果才和流量成正比。这有利于控制和显示。, 表示扰动将引起出口温度的变化; 表示前馈作用对出口温度的影响; 表示是补偿后出口温度的实际值。前馈控制实现了全补偿扰动。,5.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前馈控制的特点,5.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

3、比较,前馈完全补偿的条件:,Wm(s)为前馈控制器的传递函数;Wf(s)为过程扰动通道传递函数;Wo(s)为过程控制通道传递函数;F(s)为扰动;Y(s)为被控参数。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若F(s) 0,Y(s)=0, 则,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静态前馈控制;动态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1.静态前馈控制 所谓静态前馈控制,是指前馈调节器的输出量仅仅是其输入量的函数与时间因子无关。前馈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具有比例特性,其大小可根据过程扰动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和过程控制通道的静态放大系数来决定。 静态前馈控制只考虑最终稳态时的校正,所以

4、只能使被控参数最终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不考虑由于过程扰动通道的时间常数和控制通道的时间常数不同,在过渡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偏差。,例如:如图所示,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中,主物料流量F与进料量温度为主要干扰,忽略热损失。则热量平衡式为:,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hs-蒸汽汽化潜热;Fs-加热蒸汽量;F、Cp-被加热物料的量、定压比热容;T1、T2-被加热物料的入、出口温度。,若物料入口温度不变,扰动管通道的放大系数:,对象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 被加热物料扰动引起出口温度响应; 前馈控制下加热蒸汽变化引起的出口温度响应; 补偿后的真实温度曲线。误差分析:由于对象干扰通道和调节通道的动

5、态特性不同所引起的动态偏差,这种偏差是静态前馈控制无法避免的。,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2动态前馈控制系统 静态前馈控制存在问题:只能保证被控参数的静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而不能保证被控参数的动态偏差接近或等于零。 动态前馈控制器设计思想: 使干扰信号经过前馈控制器至被控量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复制对象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使它们的符号相反,从而实现对干扰信号进行完全补偿的目标。 不仅保证了静态偏差等于零或接近于零,而且又保证了动态偏差等于零或接近于零。例如:对于换热器,设计动态前馈控制器。进料量为干扰. 干扰通道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当对干扰量 完全补偿时,有:,若实际系统的

6、,则动态前馈控制器为,如果 ,则,显然,当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动态特性完全相同时,动态前馈补偿器的补偿作用相当于一个静态放大系统。实际上,静态前馈控制是动态前馈控制的一种特殊情况。,通常动态前馈控制与静态前馈控制是结合在一道使用的,可更好提高其控制品质。但是动态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系统的运行和参数整定亦较复杂,而且需要一套专用的控制装置。所以,当工艺要求控制品质很高时,才使用动态前馈控制方案。,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单纯前馈控制的存在问题:(1)单纯前馈不存在被控变量的反馈,补偿效果没有检验的手段,前馈作用并没有最后消除偏差时,系统无法得知

7、这一信息而作进一步的校正。(2)由于工业对象存在多个干扰,势必要设置多个前馈控制通道,因而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维护工作量。(3)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也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对象特性要受到负荷和工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漂移,导致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和控制通道的传递函数的变化。,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反馈控制:在稳态时,使系统在稳态时能准确地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 前馈控制:在动态时,依靠前馈控制能有效地减少被控量的动态偏差,从而提高控制质量。 在过程控制中这是一种较理想的控制方案.,3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下图a为换热器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当物料(生产负荷)发生变化时,前馈调节器及时发出控制命令,补

8、偿冷物料量变化对换热器出口温度的影响。同时对于未引入前馈的物料温度、蒸汽压力等扰动对出口温度的影响,则由PID反馈调节器来克服。前馈作用加反馈作用,使得换热器的出口温度较快地稳定在给定值上,获得更加理想的控制效果,图b为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由图可求得输入x(s)、F(s)对输出Y(s)的影响为,前馈反馈控制系统框图,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优点:,(1) 由于增加了反馈回路,大大简化了原有前馈控制系统,只需对主要的干扰进行前馈补偿,其它干扰可由反馈控制予以校正;(2) 反馈回路的存在,降低了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为工程上实现比较简单的通用模型创造了条件;(3)

9、负荷变化时,模型特性也要变化,可由反馈控制加以补偿,因此具有一定自适应能力。,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5.2.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局限性: (1) 前馈控制器的输出与反馈控制器的输出相叠加后送至控制阀,这实际上将所要求的物料流量与加热蒸气流量对应关系转化为物料流量与控制阀膜头压力间的关系。这样为了保证前馈补偿的精度,对控制阀提出了严格要求,希望它灵敏、线性及尽可能小的滞环区。(2) 必须要求控制阀前后压差恒定,否则无法实现精确的校正。 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前馈与串级相结合构成前馈串级控制系统。,5.2.2 前馈控制系统结构形式,4. 前馈-串级控制系统,5.2

10、.2 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5.2.3 前馈控制规律,1.控制规律 根据不变性原理,前馈调节器的特性由过程的扰动通道和控制通道特性确定。从工业应用来看,为力求设计、运行和维修方便,使前馈调节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多数化工过程和热工过程,其特性可用一阶或二阶加纯时延来近似描述。若过程控制通道的特性为,5.2.3 前馈控制规律,当a1,T1T2, 前馈补偿器具有滞后性,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小于干扰通道的场合;当a1,T1T2, 前馈补偿器具有超前性,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大于干扰通道的场合。,+,+,-,常规仪表实现时,由一个正微分器、反微分器及比值器串联而成。正微分器的传递函数:,反微分器的传递函数:

11、,比值器:,则有:,采用该种前馈模型的较少。,在DDZ-型仪表和组装仪表中,上述前馈模型都有相应的硬件模块。为前馈-反馈控制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3.数字仪表实施,经过整理可得前馈控制差分算式:,Ts:采用周期。,5.2.4 前馈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第一种:前馈-反馈系统整定法,在整定好闭环PID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闭合开关S,得到闭合试验过程曲线。,a) PID控制过程;,b) Kf过小的欠补偿过程;,c) Kf较大的过补偿过程;,e) Kf合适的补偿过程,d) Kf过大的过补偿过程;,与a曲线相比,分析: b曲线Kf太小,不能显著的改变系统的质量,为欠补偿过程; c、d曲线Kf大,虽然可以明

12、显的降低第一个峰值,但静态前馈输出过大,相当于 对反馈控制系统又施加了一个扰动,造成下半周期的严重过调, 致使过度过程长时间不能恢复。Kf过大时也会影响控制品质。e曲线Kf合适:只有Kf取合适时,过程品质才能得到显著改善。 由于有反馈控制存在,对实际生产影响较小,应用较广泛。,a) PID控制过程;,b) Kf过小的欠补偿过程;,c) Kf较大的过补偿过程;,e) Kf合适的补偿过程,d) Kf过大的过补偿过程;,整定过程需要注意两点:1)反馈控制器必须具有积分作用,否则在干扰作用下无法消除被控变量的余差;2)要求工况稳定,以免其他干扰的影响。,第二种方法:利用反馈系数整定Kf。 系统正常运行

13、后,断开S,继续稳态运行,则整定步骤如下:,3. T1、T2值整定 动态参数较静态参数整定复杂得多,在事先未经动态测定求取这两个时间常数时,至今尚无完整的工程整定法和定量计算公式,主要还是经验的或定性的分析来确定。 动态参数T、T2值决定了动态补偿的程度。,T1过小或T2过大时,产生欠补偿现象,未能有效地发挥前馈补偿的功能。Tl过大或T2过小时,则会产生过补偿现象,所得的控制过程甚至较纯粹的反馈控制系统品质还差。Tl、T2分别接近或等于对象控制通道和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时,过程的控制品质最佳,此时补偿合适。,过补偿的前馈控制系统,会破坏控制过程,甚至达到不能允许的地步。欠补偿却是寻求合理的前馈动

14、态参数的途径。欠补偿的结果总比反馈过程好一些,它倾向安全的一边。 因此在动态参数的整定过程中,应从欠补偿开始,逐步强化前馈作用,即增大T1或减小T2,直到出现过补偿的趋势,再略减弱前馈作用,便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制过程。首先确定T1、T2哪个参数大。根据下图确定过程如下:,a为纯粹的反馈控制运行的曲线,b、c为静态的前馈反馈控制的曲线。,当静态前馈反馈控制过程的超调方向与反馈控制相同时,表明干扰通道的滞后时间小于控制通道,则前馈动态参数TlT2,如图319中的b曲线。,当静态前馈反馈控制过程的超调方向与反馈控制相反时,表明系统分别在反馈控制下干扰扰通道的滞后时间大于控制通道,故前馈动态参数TIT2

15、,即图319中c曲线所示。,初次整定时,若T1T2(超前),取Tl=2T2; 若 TlT2(滞后),取T=0.5T2。 系统置于单纯前馈控制下运行施加阶跃干扰,视被控变量的影响曲线,对Tl、T2值进行调整,直至获得满意的数值。,第一步:不加扰动补偿,观察曲线;第二步:加扰动,观察T1、T2施加后,曲线的上下部分的面积;第三步:调整T1、T2差值,使上下部分面积接近;第四步:保证差值不变,调整获取较为平坦的响应曲线。,5.2.5前馈控制系统选用原则,(1)当系统中存在变化频率高、幅值大、可测而不可控的干扰时,反馈控制难以克服此类干扰对被控参数的显著影响,而工艺生产对被控参数的要求又十分严格,为了改善和提高系统的控制品质,可以引入前馈控制。 (2)当过程控制通道滞后大,其时间常数又比干扰通道的时间常数大,反馈控制又不及时,控制质量差,此时可以选用前馈控制,以提高控制质量。 (3)当主要干扰无法用串级控制方案使其包含在副回路内或者副回路滞后过大时,串级控制系统克服干扰的能力就比较差,此时选用前馈控制能获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4)经济性原则。通常动态前馈的投资高于静态前馈。所以,若静态前馈能够达到工艺要求时,就选用静态前馈而不选用动态前馈。,被控参数:温度偏差,被控参数:出口温度,被控参数:液位,5.2.6 前馈控制系统应用实例,进料,5.1.4 其他说明,3,4,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