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40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润滑剂ppt课件.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润滑剂,1,t课件,概述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润滑剂各论 润滑剂性能的评价和测试 润滑剂的应用,2,t课件,在机械运行或材料加工过程中,存在着金属与金属之间、加工材料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力。如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时,存在者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表面间的摩擦,它可能导致聚合物熔体粘附在加工设备和其他接触材料表面上。由此会影响制品从模具中脱出,严重时会使制品表面非常粗糙,无光泽,甚至产生流纹。 为了减少各种摩擦造成的严重磨损,产品质量差,生产效率低等一些列问题,生产上广泛使用润滑剂。 润滑剂是一种能够在表面与表面之间形成隔离层或修复不平滑表面的物质。,8.1概述,3,t课件,根据应用对象的不同

2、,可分为: 机械运行用润滑剂 载荷添加剂 塑料成型用润滑剂 材料加工用润滑剂 纤维加工用油剂 纺织纤维用油剂结构特点:由亲水性官能团和疏水性烷基链组成。润滑油是在基础油中添加润滑添加剂而得,而润滑添加剂是合成的,具有降低摩擦作用的有机化合物。,4,t课件,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时,存在着熔融聚合物分子间的摩擦和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表面间的摩擦,前者称为内摩擦,后者称为外摩擦。 内摩擦会增大聚合物的熔融流动粘度,降低其流动性,严重时会导致材料的过热、老化;外摩擦则使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及其他接触材料表面间发生粘附,随温度升高,摩擦系数显著增大。,5,t课件,为了减少这两类摩擦,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

3、,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的粘附现象,保证制品表面光洁度而加入的物质称为润滑剂。 若材料本身具有自润滑作用,如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加工时可不加润滑剂;而聚氯乙烯,特别是硬质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ABS树脂等,则必须加入润滑剂才能很好加工。,6,t课件,根据摩擦类型的不同,所需的润滑剂又分: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两种。 内润滑剂:在塑料加工前的配料中,加入与聚合物有一定相容性的润滑剂,并使其均匀地分散到材料中,能使树脂分子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而起润滑作用。,7,t课件,外润滑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时,将润滑剂涂布在加工设备的表面上,让其在加工温度下熔化,并在金属

4、表面形成一“薄膜层”,将塑料熔体与加工设备隔离开来,不致粘附在设备上,易于脱膜或离辊; 另一种是将与聚合物相容性很小,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从聚合物内部迁移到表面上,从而形成隔离层的物质,在加工前配料时加入,使其分散到塑料中,而在加工过程中迁移到表面,起到润滑作用。,8,t课件,外润滑与内润滑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大多数的润滑剂兼其两种作用,只是相对强弱不同。 就一种润滑剂而言,它的作用可能随聚合物种类、加工设备和加工条件,以及其他助剂的种类和用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很难确定它属于哪一类。,9,t课件,不管是内润滑剂还是外润滑剂,其作用是: 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防止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机械的

5、粘连,降低聚合物加工温度,提高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加工速率。 因此,润滑剂是塑料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助剂。,10,t课件,一般情况下,润滑剂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长链的非极性基和极性基两部分,它们在不同聚合物中表现不同的相容性,从而显示不同的内外润滑作用。也有些润滑剂如聚乙烯蜡是非极性的,它们与非极性树脂的相容性好,主要起内润滑作用。 按照化学组成,常用的润滑剂可分为如下几类:脂肪酸及其酯类、脂肪酰胺、金属皂、烃类、醇类、复合润滑剂等。,11,t课件,不同的应用对润滑剂有着不同的要求,理想的润滑剂应满足如下要求: 1、润滑效能高而持久。 2、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适中,内外润滑作用平衡,不喷霜、不

6、易结垢。 3、表面张力小,粘度小。 4、不降低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及其他的性能。 5、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高温加工中不分解、不挥发、不与其他助剂发生反应。 6、不腐蚀设备,不污染制品,无毒。,12,t课件,市场上提供的润滑剂品种繁多,主要见下表。,13,t课件,8.2 润滑剂的作用机理,关于润滑剂的作用机理比较为人们接受的是塑化机理、界面润滑和涂布隔离机理。 1内润滑塑化机理 为了降低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摩擦(内摩擦),需加入与聚合物有一定相容性的润滑剂,称之为内润滑剂,其结构及其在聚合物中的状态类似于增塑剂,所不同的是润滑剂分子中,一般碳链较长、极性较低。,14,t课件,以聚氯乙烯为例,润滑剂和

7、材料的相容性较增塑剂低很多,因而仅有少量的润滑剂分子能象增塑剂一样,穿插于聚氯乙烯分子链之间,略为削弱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如下图所示。 在聚合物变形时,分子链间能够相互滑移和旋转,从而分子间的内摩擦减小,熔体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加,易于塑化。但润滑剂不会过分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和强度等,这是与增塑剂作用的不同之处。,15,t课件,16,t课件,2外润滑界面润滑机理 外润滑剂主要特点是它和聚合物的相容性很小,甚至不相容。在加工过程中,在压力作用下很容易从混合物料中挤出,移析到表面或在混合物料和加工机械的界面处,润滑剂分子取向排列,极性基团向着金属表面,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形成一个润滑剂分子

8、层。在熔融聚合物和加工设备、模具间形成润滑界面,对聚合物熔体和加工设备起到隔离作用,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摩擦,使材料不粘附在设备上。 如果润滑剂形成一层隔离膜,彻底消除混合物料和设备壁之间的粘附,这种过于润滑作用并不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混合物料和设备之间会出现打滑现象,混合物料得不到塑化应有的剪切应力。,17,t课件,润滑界面膜的粘度大小,会影响它在金属加工设备和聚合物上的附着力。适当大的粘度,可产生较大的附着力,形成的界面膜好,隔离效果和润滑效率高。 润滑界面膜的粘度和润滑效率,取决于润滑剂的熔点和加工温度。一般润滑剂的分子链愈长,愈能使两个摩擦面远离,润滑效果愈大,润滑效率愈高。,18,t课

9、件,19,t课件,如果所加工的制品表面要进行喷涂丙烯酸涂料的第二次加工,那么在选用外润滑剂时还应注意到润滑剂和二次加工是否有矛盾,如用有机硅油,如果硅油停留在塑料制品如电视机外壳的表面,那么电视机塑壳为了美观而喷涂丙烯酸涂料时,就很难喷涂上去。,20,t课件,3外润滑涂布隔离机理 对加工模具和被加工材料完全保持化学惰性的物质称为脱模剂。 将其涂布在加工设备的表面上,当其中加入待成型聚合物时,脱模剂便在模具与聚合物的表面间形成连续的薄膜,从而达到完全隔离的目的,由此减少了聚合物熔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摩擦,避免聚合物熔体对加工设备的粘附,而易于脱模、离辊,从而可提高加工效率和保证质量。,21,t课件

10、,脱模剂和防粘剂(开口剂)等均可视为润滑剂的特殊应用。 脱模剂一般用于注塑时使制品能顺利从模具中被顶出的场合。其作用是减少脱模力(粘附力),一般分为外涂脱模剂(把一种与塑料相容性极小的物质涂覆在模具表面,例如硅油类)及润滑剂兼内脱模剂。随着生产强度不断加大,现代化连续生产的要求,一般均采用润滑剂兼脱模剂。,22,t课件,与树脂不相容(或相容度极小)的物质均可作脱模剂。如硬脂酸锌及酰胺类,是聚氯乙烯很好的脱模剂。脱模剂在冷的模具中,冷凝在模具表面,虽然有利于减少脱模力,但亦有可能影响二次加工性,如印刷性、粘接性等性能。,23,t课件,24,t课件,一种好的脱模剂应该满足如下要求: (1)表面张力

11、小,易于在被隔离材料的表面均匀铺展; (2)热稳定性好,不会因温度升高而失去防粘性质; (3)挥发性小,沸点高,不会在较高温度下因挥发而失去作用; (4)粘度要尽可能高,涂布一次可用于多次脱模;同时在脱模后较多粘附在模具上而不是在制品上。有机硅的表面张力小,一般二甲基硅油表面张力为0.200.21Nm-1,沸点为150250,故经常作为脱模剂使用,具有优良的脱模性能。,25,t课件,8.3 润滑剂各论,通常,润滑剂按其化学成分和结构,分为无机润滑剂和有机润滑剂。 无机润滑剂是由滑石粉、云母粉,陶土、白粘土等为主要组分配制而成的复合物,它们主要用作橡胶加工中胶片和半成品防粘用的隔离剂。 在实际生

12、产中,广泛使用有机润滑剂,它们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脂肪酸,脂肪酸酯,脂肪酸酰胺,脂肪醇,烃类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等。,26,t课件,1. 脂肪酸酰胺 用作润滑剂的脂肪酸酰胺主要是高级脂肪酸酰胺,其结构和物性列于下表中。,27,t课件,酰胺类润滑剂由脂肪酸与氨直接反应制备,产物大多同时具有外润滑和内润滑作用,其中硬脂酰胺、油酰胺的外润滑性质优良,多用作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的润滑剂和脱模剂,以及聚烯烃的爽滑剂和薄膜抗粘结剂等。 乙二胺双硬脂酰胺在多种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以及橡胶加工中,作为润滑剂和脱模剂使用。,28,t课件,脂肪酰胺具有特殊的界面润滑作用,外部润滑效果优良,特别是与其他润滑剂并用

13、时有十分显著的协同效果,同时能改善着色剂、炭黑等的分散性。 在聚烯烃中可作为润滑剂和防粘剂(又称作“爽滑剂”)使用,在高温下虽然和聚烯烃有相容性,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容性也将大幅度下降,所以应用时应注意。 成型温度较低的聚氯乙烯宜用油酸酰胺,而成型温度较高的聚丙烯则宜用芥酸酰胺。,29,t课件,脂肪酸酰胺在塑料加工中,可起爽滑剂和屏蔽剂的作用,用作PVC、ABS、PS和其他塑料的润滑剂,乙撑双硬脂酰胺和乙撑双油酸酰胺主要起加工润滑剂作用。芥酸酰胺和油酸酰胺可以赋予PE和PP滑动性能。 具有高熔点的取代酰胺,能使工程热塑性塑料在加工期间具有滑动性,改善其加工性。,30,t课件,用于PVC系列的润滑

14、剂乙撑双硬脂酰胺(EBS)是最重要的产品。它可看成是既有内润滑作用,又有外润滑作用的润滑剂,但倾向于外润滑剂。EBS是一种能促进流动并析出金属的助剂。 由于EBS使用方便,易于加工,因此它广泛用作异型材的生产,在要求高透明性的情况下,不能使用EBS。,31,t课件,2脂肪酸酯 作为润滑剂的酯类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的一元醇酯和多元醇单酯。包括脂肪酸的低级醇酯、酯蜡等。 酯基均具有极性,所以对PVC分子有很强的亲和力,和PVC的相容性良好,具有内润滑作用。这类润滑剂可由脂肪酸与醇直接反应,或油脂与醇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32,t课件,一些具有代表性化合物的结构和物性如下表所示。,33,t课件,在脂肪酸

15、的低级醇酯中,硬脂酸、软脂酸以及其他饱和脂肪酸的酯应用最广。 其代表产品是硬脂酸丁酯,由硬脂酸和丁醇酯化而成,熔点1722.5,广泛用作硬质PVC 制品的内润滑剂。用量为0.52.0phr,在挤出加工中,初期润滑性好,但后期较差,若同硬脂酸并用效果更好。,34,t课件,酯蜡,是指含有C24以上的高级脂肪酸和含有C2632高级脂肪醇的酯类。主要成分是褐煤蜡,巴西棕榈蜡和石蜡等。 在这类润滑剂中含有12个极性基,又含有两个非极性的长链烷基,所以具有内润滑和外润滑双重作用,是硬质PVC的高级润滑剂,由于它的耐温性高,又是许多复合润滑剂的主要原料。,35,t课件,从褐煤蜡制得的酯蜡,有E蜡、EG蜡和皂

16、化蜡,如O蜡和OP蜡。由褐煤经铬酸硫酸氧化漂白,使树脂部分全部破坏,得到S蜡和L蜡,它的物化性质见下表中。,36,t课件,37,t课件,E蜡、OP蜡之类,它们与PVC相容性良好,高温持续润滑性优良,是硬质PVC的优良润滑剂。 用量一般为0.10.3phr,如果用量超过0.5phr则会影响制品的透明度。,38,t课件,3脂肪酸 脂肪酸类润滑剂包括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等,最主要的还是高级饱和脂肪酸。应用最广泛的是碳原子数在12以上的硬脂酸。 C2832的高级饱和脂肪酸,可直接作为润滑剂使用,有良好的外润滑作用。但它们的主要作用还是进一步制取酯蜡和皂化蜡等更高级的润滑剂。,39,t课

17、件,硬脂酸不仅是应用最广泛的润滑剂,而且也是生产脂肪酸衍生物类润滑剂的主要原料。 作为润滑剂使用时,希望其碘值和酯值较低为好,这样不会影响塑料制品的耐候性和耐热性。它的外润滑性优越,还有防止压析的作用。 一般用量为0.20.3phr即可获得很好的润滑效果。用量过大,则会影响制品的透明性,也容易产生喷霜析出现象。和硬脂酸丁酯等并用,可改善PVC的凝胶化速度。,40,t课件,在挤出加工中,硬脂酸、软脂酸、肉豆蔻酸、花生酸等都具有中期到后期润滑效果,当初期润滑性或后期润滑性不足时,可分别与少量硬脂酸丁酯或酯蜡等并用以改善加工性。 作为润滑剂使用的羟基脂肪酸有蓖麻油酸、羟基硬脂酸等,它们的挥发性比硬脂

18、酸低,和PVC相容性好,具有内润滑作用,但热稳定性较差。,41,t课件,直链脂肪酸如硬脂酸CH3(CH2)16COOH和月桂酸CH3(CH2)COOH常作为润滑剂使用,它们均为白色固体,无毒,主要由油脂水解而得;除作润滑剂外,还兼具软化剂和硫化活性剂等多种功能。 由于其对金属导线有腐蚀作用,一般不用于电缆等塑料制品。,42,t课件,4、脂肪酸金属皂 金属皂既作润滑剂使用,又可作辅助热稳定剂使用,它们包括钙、锌、铅、镉、钡等。 常用作润滑剂的脂肪酸金属皂主要是硬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硬脂酸铅和硬脂酸钠等。 前三个品种均是由硬脂酸钠与相应的金属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而制得。,43,t课件,硬脂

19、酸钙是该类中最通用的一种,只要透明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它可广泛应用于硬质PVC的挤出、压延、注塑和吹塑等。其安全性已得到FDA的承认。 尽管传统的硬脂酸钙归类为内润滑剂,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硬脂酸钙还起辅助稳定剂、适度的外润滑剂、加工助剂或熔化促进剂等作用。,44,t课件,硬脂酸钙的用途极为广泛,如它能促进制品产生高的内部剪切力,并且赋予其良好物性;它具有反应性,在加工期间吸收可能形成的少量HCl;它具有外润滑剂的功能,关键取决于加工温度、适量的填料,以及特殊树脂使用的配方。 在硬质PVC加工中,硬脂酸钙的作用是:改变熔体粘性;增加析出金属。,45,t课件,硬脂酸钙可用于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

20、混料的挤塑、压延和注塑加工,在聚丙烯生产中,作为润滑剂和金属清除剂使用。 硬脂酸锌呈白色粉末状,是兼具内润滑和外润滑性的润滑剂,可保持透明聚氯乙烯制品的透明度和初始色泽;在橡胶中兼具硫化活性剂、润滑剂、脱模剂和软化剂等功能。,46,t课件,硬脂酸铅经常与硬脂酸钙复合使用,作为硬质聚氯乙烯混料的润滑剂和共稳定剂;但因铅盐有毒,近年来用量在逐渐减少。 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的复合物在聚乙烯、聚丙烯挤压和模塑加工中作润滑剂和脱模剂,还适用于不饱和树脂的预制整体模塑料和片状成型料。硬脂酸钠则用作高抗冲聚苯乙烯、聚丙烯和聚碳酸酯塑料的润滑剂,具有优良的耐热褪色性能,且软化点较高。,47,t课件,5脂肪醇 作

21、为润滑剂使用的醇类,主要是含有十六个碳原子以上的饱和脂肪醇,如硬脂醇(C18)和软脂醇(C16)等。 高级脂肪醇具有初期和中期润滑性效果,与其他润滑剂混合性良好,能改善其他润滑剂的分散性,故经常作为复合润滑剂的基本组成之一。,48,t课件,高级醇与聚氯乙烯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内部润滑作用;与金属皂类、硫醇类及有机锡稳定剂并用效果良好;此外,由于高级醇类透明性好,故也作为聚苯乙烯的润滑剂。 多元醇的热稳定性略次于高级醇,在硬质聚氯乙烯辊压加工时,如与其他外用润滑剂并用,也有一定的润滑效果。,49,t课件,6烃类 烃类润滑剂包括石蜡、天然石蜡、微晶石蜡、聚乙烯蜡、卤代烃等。 它们的润滑性较好,具有

22、内外润滑剂的特性,但和PVC的相容性较差。,50,t课件,(1)石蜡 主要成分为直链烷烃,仅含少量支链,广泛用作各种塑料的润滑剂和脱模剂,外润滑作用强,能使制品表面具有光泽。 其碳链有长短,支链越多,润滑效果越差。因为支链的存在,使石蜡失去一些结晶性。,51,t课件,石蜡在硬质聚氯乙烯挤出制品中使用最多,因其用量对制品强度有影响,如下图所示,为了保证制品强度,推荐用量为0.51.5份(wt)/100份物料。 石蜡的缺点是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差,热稳定性低,且易影响制品的透明度。,52,t课件,53,t课件,(2)微晶石蜡 主要由支链烃、环烷烃和一些直链烷烃组成,分子量大约为5001000,即为C

23、35C70烷烃。 可作为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外润滑剂,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优于一般石蜡,无毒。其缺点是凝胶速度慢,影响制品的透明性。为了补偿初期和后期润滑性的不足,通常和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等并用。,54,t课件,(3)液体石蜡 液体石蜡也称“白油”,其种类较多,凝固点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用途。 作为润滑剂使用的液体石蜡凝固点一般在-1535范围内,适用于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的内润滑剂,润滑效果较高,热稳定性好,无毒,适用于注射、挤出成型等。 但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故用量不宜过多。如果过量会产生压析和发粘现象。,55,t课件,(4)天然石蜡 天然石蜡常温下为固体,熔点为5763,其脱模性好,润滑效

24、果大,和PVC分散性差,相容性和热稳定性也较差。所以用量不超过0.3phr,否则会出现润滑过剩影响树脂的透明性。,56,t课件,(5)聚乙烯蜡 又称低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为l5005000。由聚乙烯加温裂解而成,其特点是熔点较高,一般为100以上,是很好的外部润滑剂,由于分子量较高,在高温加工条件下比石蜡有效。 当PE在其链端处或不饱和的晶格点和支化点处被氧化时,将在氧化点上形成极性的相容基团,氧化程度是由酸值或羧酸基团的数目来表示,酸值范围:1550。,57,t课件,典型的产品是低密度的PE稍经氧化(酸值1220)的润滑剂。凡分子量较低、酸值较高的氧化聚乙烯,与PVC的相容性大,即PE氧化变

25、酸性物,氧化程度越深,酸值越大,则与PVC相容性越好,起内润滑作用。否则氧化程度越浅,酸值小,主要起外润滑作用。,58,t课件,聚乙烯蜡应用于硬质PVC、软质PVC加工中。当应用于硬质挤塑成型时,添加量为0.3phr,注塑成型时添加量为1phr,软质、半硬质加工时,添加量为0.5phr。 由于PE有促进流动性,除应用于PVC加工外,还可应用于其它热塑性塑料的加工。,59,t课件,(6)氯化石蜡 由石蜡氯化而成,根据其含氯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含氯量在70%以上,可用作阻燃剂。50%左右用作增塑剂,低含氯量的氯化石蜡主要用作润滑剂。 因其分子中含有Cl,所以和PVC相容性好,为了改善其初期和后期

26、润滑性不足,最好和硬脂酸类润滑剂并用,一般用量在0.3phr以下。,60,t课件,7. 有机硅氧烷 有机硅氧烷俗称“硅油”,是低分子量含硅聚合物,因其很低的表面张力,较高的沸点和对加工模具及材料的惰性,常作为脱模剂使用。 (1)聚二甲基硅氧烷 亦称二甲基硅油或硅油,为无色、无味的透明粘稠液体,不挥发,无毒。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水解成相应的醇,同时加入少量的三烷基硅醇作为封闭剂,一起进行缩聚而成的。,61,t课件,62,t课件,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透光性能,电性能,防水、防潮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用作塑料等多种材料的脱模剂,特别适用于酚醛、不饱和聚酯等大规模的脱模。 在食品工业

27、中,常用作食品脱模剂、食品用防沫剂及水溶液消泡剂等。,63,t课件,(2)聚甲基苯基硅氧烷 亦称为甲基苯基硅油,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粘稠液体,不挥发。合成反应同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制备,只是将原料二甲基二氯硅烷改为甲基苯基二氯硅烷即可,产品的化学结构式为:,64,t课件,聚甲基苯基硅氧烷是一种耐高、低温,粘度系数小的塑料脱模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和电性能,表面张力小、耐化学腐蚀,能与矿物润滑油互溶。 若在苯环上引入氯原子,得到氯苯基甲基硅氧烷,除适用于塑料加工用的脱模剂之外,还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用于抗摩擦机械、滚压机械、往复式机械、缓冲器和减震装置中。,65,t课件,8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是一种适

28、用于各种介质的通用型润滑性粉末,可快速涂抹形成干膜,以用作石墨、铂和其他无机润滑剂的代用品,适于热塑性和热固性聚合物的脱模剂,承载能力优良;此外在弹性体和橡胶工业中也广泛使用。,66,t课件,9、复合润滑剂 复合润滑剂由上述几类润滑剂相互搭配调制而成。其内润滑和外润滑作用比较平衡,且在挤出加工中初期润滑效果、中期和后期润滑效果也比较平衡。 常用的复合润滑剂有以下几类: 石蜡烃类复合润滑剂;金属皂和石蜡烃复合润滑剂;脂肪酰胺与其它润滑剂复合物;以褐煤蜡型为主体的复合润滑剂;稳定剂与润滑剂复合体系。,67,t课件,8.4 载荷添加剂,在机械运行过程中为提高润滑油的应用性能,加入的可以减少磨擦和磨损

29、,防止烧结的各种添加剂,统称为载荷添加剂。按其作用性质分为:(1)油性添加剂 减少摩擦和磨损为目的,提高油 膜强度的一类物质。动植物油脂、脂肪酸、胺等(2)抗磨损添加剂(中等极压剂) 中等负荷及速度下添加的。含非活性硫的、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金属盐等(3)极压添加剂 防止烧结为目的载荷添加剂主要是随着齿轮、尤其是双曲线齿轮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68,t课件,8.4.1 作用机理1、油性剂的作用机理在金属没有接触的区域润滑油膜起润滑作用,金属接触区域产生摩擦,使表面温度升高,油膜被破坏,润滑油起不到减少摩擦作用。油性剂即为能够提高油膜强度的一类物质,为极性分子,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与金属之间形

30、成极性端在内,非极性链在外的牢固的化学键或皂膜 ,使摩擦系数降低,减少磨损。加有脂肪酸的润滑油在使用时,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存在,一般在金属的某些凸出部位,温度条件具备时才能生成金属皂,由物理吸附转变成化学吸附。,69,t课件,通常使用的油性剂有动植物脂肪油、脂肪酸及酯、高级醇、高级胺和酰胺等。,70,t课件,2、抗磨损剂的作用原理在苛刻的操作条件下,摩擦表面温度很高,即使含有油性剂的润滑油也不能维持半流体润滑,而出现边界润滑,此时,需加入抗磨损添加剂,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在摩擦面上形成有机化学反应膜,在苛刻的条件下保护金属表面。化学反应膜不同于化学吸附膜。化学 吸附时,添加剂分子和金属

31、分子间形 成化学键,但金属原子不离开晶格, 在热的作用下会发生脱附。,71,t课件,化学反应时,接触部位温度高,化学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抗磨损添加剂发生分解,产物与金属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金属原子脱离原来的晶格,形成牢固的化学反应膜,起到隔离金属直接接触的作用。,72,t课件,3、极压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在极苛刻的操作条件下,摩擦面上即没有相对厚的流体膜存在,也没有薄的半流体膜存在,表面隔离是由分子大小的薄膜来维持的,出现极端边界润滑,这时化学反应膜也不能很好地起到隔离金属的作用,必须采用含有高活性硫、磷、氯的化合物以及金属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即为极压添加剂。 由化学反应生成的极压无机 润滑膜熔

32、点低,起到减小摩擦 系数,防止烧结和擦伤的作用。,73,t课件,8.4.2 油性剂的特性与合成,目前使用的油性剂主要有脂肪酸、酯、醇、胺及长链脂肪酸酯的硫化物等。按官能团的结构和是否含硫元素分: 含极性基团的油性剂和含硫油性剂。1、含极性基团的油性剂 包括长链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及酰胺,它们的非极性链部分至少含十个以上碳原子。2、含硫油性剂 主要品种硫化鲸鱼油及其替代品。参看P234。,74,t课件,8.4.3 极压抗磨剂的特性与合成,作为极压抗磨损剂使用的化合物有: 非活性硫化物 磷酸酯、铅皂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极压剂指的是含硫、磷、氯等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高温、高负荷下和金属表面反应生成

33、无机润滑膜,从而防止烧结和磨损。,75,t课件,1、硫系极压抗磨剂在摩擦面的极压润滑条件下,内于局部温度上升,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含硫化合物与金属急剧反应,生成极压膜,同时还生成Fe2O3、Fe3O4、FeSO4等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形成微孔,使润滑油分子能够渗入而起作用。有机硫化物极压作用,不仅与硫化金属膜降低剪切应力的作用有关,而且与氧化物的生成有关,故认为硫化物是通过“抑制性的腐蚀反应”而起作用的。,76,t课件,(1)硫系极压抗磨剂的结构与性能分子中的含有S-S键和C-S键,前者键能低,在混合润滑条件下首先断裂,形成硫醇铁覆盖膜,起抗磨作用;在极压润滑条件下,硫醇铁膜起不到保护金属表面作用,

34、此时C-S键断裂,形成硫化铁覆盖膜而起到极压作用。(分子中含有双键、芳环p236)硫化物在低负荷下起抗磨作用,在高负荷下起极压作用。,77,t课件,不论抗磨损性或极压性,均与硫化物分子含硫部分的活性有关。活性愈高,愈易生成硫醇铁和硫化铁膜。故硫化物极压抗磨剂的作用能力大小有如下次序:硫化物二硫化物三硫化物。但烷基多硫化物在长期贮存时会游离硫析出而产生沉淀,安定性差。多用于切削油和金属加工用油中。,78,t课件,(2) 硫系极压抗磨剂的类型与合成 硫代异丁烯 是目前用途最广的极压添加剂,可用作切削油、齿轮油、液压油、金属加工用油等的极压剂;一般含硫量为40一45wt。这类硫化物稳定性好、极压性高

35、,颜色浅。,79,t课件,80,t课件, 硫化聚丁烯用作齿轮、汽车传动和工业减速器润滑油的极压剂,添加量一般为5一8wt。 三聚异丁烯二苄基二硫化物 用于透平油和液压油,81,t课件,2、磷系极压抗磨剂磷系用的最广泛的是烷基亚磷酸酯、磷酸酯、酸性磷酸酯及其胺盐。(1)磷系极压抗磨剂的结构与性能 一般认为,磷化合物首先在铁表面吸附,然后在摩擦条件下发生C-O键断裂,生成亚磷酸铁和磷酸铁有机膜,起到抗磨损作用。在极压条件下,有机磷酸铁膜进一步反应生成无机磷酸铁膜,从而避免金属间的直接接触。,82,t课件,极压性能顺序为:次膦酸酯膦酸酯磷酸酯酸性磷酸酯亚磷酸酯 磷酸酰胺磷酸酯胺盐,83,t课件,(2

36、)亚磷酸酯类极压抗磨剂 此类添加剂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亚磷酸二正丁酯、亚磷酸三正丁酯、亚磷酸三正辛酯和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等。由相应的脂肪醇或烷基酚反应制备。,84,t课件,(3)酸性磷酸酯及其胺盐类极压抗磨剂 此类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基础油的极压性和抗磨损性。常用的酸性磷酸酯有双十八烷基酸性磷酸酯和双十二烷基酸性磷酸酯。,85,t课件,3、氯系极压抗磨剂 含氯化合物在摩擦面上热分解,打开C-Cl键,释放出原子氯或生成氯化氢。然后与金属反应生成FeCl3等易剪切的低熔点膜。 氯的位置影响活性(p240)4、有机金属极压抗磨剂 脂肪酸皂类化合物,铅皂在铁表面生成铅薄膜,与硫共存铁表面生成PbSO

37、4、PbS等低熔点共熔物,优点不牺牲摩擦面金属,无损失润滑5、硼系极压抗磨剂,86,t课件,8.4 纺织纤维用油剂,纤维在纺织过程中的摩擦,会损伤纤维表面,产生静电。造成纤维散乱、断裂,形成毛丝、废丝等,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在纤维成丝或织布过程中,使用油剂,其作用是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减小纤维间的摩擦,从而增强纤维的可纺性,提高纺织效率,保证纺织品的质量。根据油剂应用对象可分为: 合成纤维用油剂 天然纤维用油剂根据丝的形态分为: 长丝油剂 短纤维油剂为满足应用性能要求,一般纤维用油剂都是由多种物质复配而成,主要包括平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柔软剂、防锈剂、抗氧剂等。,87,t课件,8.

38、4.1 作用机理p2438.4.2 合成纤维油剂,88,t课件,1、短纤维油剂短纤维油剂的主要作用是赋予纤维抗静电性,以消除纺织加工中产生的静电,改进纤维的平滑性,保证纤维顺利加工。其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单一表面活性剂很难满足所有方面的要求,故多为几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通常配制成稀溶液或乳液使用,要求配得的油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低泡、对设备无腐蚀。为了避免重金属盐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沉淀作用,应使用去离子水配制。,89,t课件,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磷酸酯脂肪醇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90,t课件,91,t课件,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盐,甲基三羟乙基季铵甲基

39、硫酸酯,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92,t课件,(3)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酯,93,t课件,94,t课件, 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及其聚氧乙烯醚 脂肪酸醇酰胺2、长丝油剂(P253),95,t课件,8.4.3 天然纤维纺织用油剂,1、防毛油剂应用于羊毛纺纱过程中的油剂的作用是减少摩擦力,提高纤维的润滑性和抱合力,也称为和毛油,其基本要求是 : 在水中易成乳液,在各种浓度下稳定; 容易用水洗净除去; 不使羊毛变色发臭。 防毛油剂中的平滑成分主要是锭子油和水化白油。它们以乳液形式加到纤维上,所用乳化剂有阴离子型的和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40、,96,t课件,防毛油剂的典型配方如下: 蓖麻油酸甲酯 35% 锭子油 40% 土耳其红油 10% 油酸聚乙二醇酯 3%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5% 山梨醇单油酸酯 2% 油醇 5%,97,t课件,2、丝用油剂为改善蚕丝的柔软性、平滑性、吸湿性,增强丝的抱合力,提高丝的光泽,在络丝之前需经过浸渍软化处理,所用的浸渍液即为丝用油剂。它由表面活性剂、蜡、油脂、柔软剂、抗静电剂和水组成。在表面活性剂的帮助下,油脂进入丝胶中软化、润滑丝条并在丝条外表形成一层油膜。从而增加了丝条的光滑性、耐磨性和抗静电性。对丝用油剂的要求,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和润滑性外,还应耐硬水、化学性质稳定,不损伤纤维,不使丝条产生色斑

41、、泛黄、发脆等问题。,98,t课件,3、织布用油剂4、浆纱用油剂在棉织品的织造过程中,纱线,特别是经纱要经受很强的拉力和张力,工业生产上是采用上浆的方法,以增强纱线的强力和平滑性,减少纱线间、纱丝与机械间的摩擦,并避免静电产生。该过程所用浆料即砂浆用油剂,由天然及合成浆料、平滑剂和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砂浆油剂一般呈乳化状态,乳化较差时,浆纱的润滑性较好;熔点高的油脂比低熔点的液体油脂润滑效果好。,99,t课件,8.5 润滑剂的应用,8.5.1 在PVC上的应用 润滑剂在PVC上的用量最大,其中又以硬质制品用量占多数,通常情况下,使用量为1%左右,在特殊情况下,用量高达4%,而软质PVC制品一般

42、润滑剂加入量为0.5%左右。 因为有些增塑剂如氯化石蜡、液体甘油酯等本身就具有润滑剂的功能。,100,t课件,8.5.2 在PS类聚合物中的应用 PS类聚合物常用的内润滑剂有硬脂酸丁酯、石蜡油、液体聚丁烯;常用的外润滑剂主要为酰胺蜡、硬脂酸锌。用于ABS塑料的润滑剂为聚乙烯蜡,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等。PS及其共聚物本身有一定自润滑性,添加润滑剂量较少,一般为0.10.5%左右。,101,t课件,8.5.3 在聚烯烃中的应用 PE塑料本身有较好的自润滑性,使用润滑剂较少。生产PE包装薄膜时,为了便于塑料袋开口,常添加油酸酰胺、芥酸酰胺、硬脂酸酰胺之类润滑剂。PP合金发展很快,在配方中必须添加润滑剂。

43、 PE和PP, 如果使其热裂解将分子量降至10002000时,便成为一种优良的润滑剂。它们和塑料的相容性好,熔点又比较高。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各种色母粒,其中都添加一定量的低分子量PE或氧化PE、氧化PP作为载体。,102,t课件,8.5.4 在其它塑料中的应用 一些工程塑料的流动性较低,在配方中必须添加润滑剂。工程塑料的加工温度较高,必须选用高熔点的润滑剂。常用的有金属皂类,乙撑双硬脂酸酰胺、硬脂酸等。 用于纺丝的PBT和PET树脂,添加的润滑剂最好是聚合型的,如添加对苯双硬脂酸酰胺,在PBT或PET树脂聚合后期加入,以减少润滑剂在高温下被破坏。,103,t课件,改进聚酰胺纺丝流动性,常添加癸二酸二辛酯等,其用量一般为0.1%左右。 用于PC的润滑剂,有硬脂酸十八烷酯、硬脂酸钙等,添加量为0.11.2%。 用于聚甲醛塑料的润滑剂有酰胺蜡等,用量约为0.5%左右。,104,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