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43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6.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ppt课件.ppt(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矿物岩石风化与土壤形成,第一节 矿物与岩石的风化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第三节 土壤剖面,第一节 矿物与岩石的风化,一、风化作用1、概念: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驱动机理: 任何事物只是处于它生存的环境时才能稳定,矿物岩石所处环境发生改变,稳定性破坏而发生变化。1)物理风化: 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又叫机械崩解作用。,2)化学风化 :主要化学风化作用的类型有4个:溶解作用: 矿物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水化作用: 矿物与水相结合。如赤铁矿变成褐铁矿。水解作用: 矿物与水相遇,引起矿物分解并形成

2、新矿物。如正长石水解后释放出钾离子,变成了高岭石。氧化作用: 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使许多矿物和岩石表面染成红褐色。,3)生物风化: 生物作用使岩石就地引起的破坏。 主要因素: 根系的压力和根系分泌物 10-15磅/cm2 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酸等。,二、岩石风化的产物,包括三部分:1、可溶性盐 :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氯化物等2、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铁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残余的碎屑:难风化的矿物和各种岩屑。,三、 风化产物母质类型,1、母质: 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与

3、土壤的本质区别是不含生物体。2、类型: 根据搬运方式和沉积特点将 分为定积母质和运积母质。1)定积母质: 又叫残积母质,就地风化而未经搬运的岩石风化物。母质特点为:颗粒粗,厚度薄,母质疏松,通透性好。,2)运积母质,(1)坡积母质:山坡上部的风化物,在雨水的冲刷下,其中一些较细小的碎屑发生搬运,并在山坡的中下部发生堆积,形成坡积母质。母质特点:颗粒粗细不匀,其中石砾含量较高,矿物成分不稳定。 (2)洪积母质: 又叫洪积物或洪积扇,主要是由于洪水搬运沉积。母质特点:粗细混杂,分选性差,在山口处以砾石、粗砂为主,向外逐渐为细砂和粘土,土层薄,易透水。 (3)冲积母质或冲积物 这种母质是由于风化物在

4、河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母质特点:有明显的层理,而且各层中的颗粒粗细均匀。 此外还有风积母质、海水沉积母质、湖积母质等,洪 积 物(洪积扇),河积物 (甘孜道孚县),湖泊沉积, 湖积物 湖积物指原湖泊底部的沉积物质,以后由于湖水位的下降或陆地上升而出露的一种母质。,各种海岸地貌,浅海沉积,浅海沉积物 浅海沉积物指河流携带泥沙,在海岸边沉积的物质。,3)第四纪沉积物,第四纪距今一百万年左右。在第四纪有多次的冰川活动。沉积物包括黄土、次生黄土、红土和冰碛物 黄土: 黄色风积沉积物,由风力搬运、堆积形成,以粉砂为主,质地均一,垂直节理显著,是没有被固结的黄色堆积物。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

5、,宁夏,河南,河北等。次生黄土: 黄土经流水搬运后的沉积物,常带有砾石,称次生黄土。红土: 在第四纪间冰期形成。矿物岩石强烈风化,富含铁、铝的红色粘土。质地粘重,通透性差,常呈酸性反应。冰碛物:冰川携带的物质沉积形成。,3)第四纪沉积物,3)第四纪沉积物,海螺沟冰川沉积物,四、成土母质形成的阶段性(地球化学类型)风化壳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根据元素的迁移情况,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1碎屑阶段 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以机械破碎为主,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

6、一致。,风化后的碎屑物质,2钙积阶段 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停留在这一阶段.,中国北方的黑钙土,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 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黄棕壤,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 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7、,黄壤,红壤,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简表,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一、土壤形成因素分析二、土壤形成过程分析,一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道库恰耶夫(1881年) 首次建立了 f(, , , ) 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发生关系。式中:表示土壤;, , , 分别表示气候、生物、母质和时间因素。他还提出土壤是一个独立自然体,成为现代土壤科学及土壤地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Jenny H) 对土壤与成土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于1941年发表Factors of Soil Formation,提出S = f ( Cl, O, R, P, T, ) 简称clorpt函数式,成为土壤形成的通用公式

8、。,1、气候,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能量源泉。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水分和热量的交换,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土壤中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并决定着母岩风化与土壤形成过程的方向和强度。,图1 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相关分析图式(据沃洛布耶夫,1958),图2 北京大兴通量观测站点,图3 不同地带土壤中苜蓿碎屑分解速率的实验模拟(据Jenny,1983),图4 土壤剖面发育与气候湿润度的关系图,2 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生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变为化学能引入成土过程,并合成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生活着有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的生理代谢过程构成了地表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使得养分在土壤中保持与富集,

9、从而促使了土壤的发生与发展,如图,图9 生物小循环,1)生物小循环 生物吸收 生 死 淋溶 物 亡 搬运 吸 收 矿质化 腐质化 微生物分解,岩石碎屑与可溶性物质,土壤发生和发展,活有机物,松散堆积物,可溶和难溶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有机残体,腐殖质,图10 生物群落及其对成土过程的作用图式,图12 不同植物作用下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垂直分布比较,2)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可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利用光能制造有机体;土壤动物的生命活动和机械扰动,参加物质与能量转化、转换过程,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微生物促进生理生化活动的进行,导致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累积。

10、,3 母质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母质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年轻土壤的某些性质主要是继承母质的。1)母质的质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母质质地直接决定土壤的颗粒组成,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 母质质地影响土壤发育的速度和程度。2)母质层理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上砂下粘蒙金土;上粘下砂漏风土3)母质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关系 母质组成决定土壤,4 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地形是影响土壤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它对物质和气候条件的再分配影响土壤的形成。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一般地,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水分条件好。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重力导致土壤

11、物质运移; 水分淋洗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土壤盐化。,图13 地形对水分运动的影响(据John Gerrard,2000),5 时间因素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土壤发育速度取决于成土条件 有利的土壤发育条件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森林植被、低石灰含量的松散母质、排水良好的平地;阻碍条件是干冷的气候、草原植被、高石灰含量且通透性差、紧实的母质和陡峭的地形。2)土壤发育的主要阶段 随着时间的进展,土壤发育经历幼年、成熟和老年等阶段。,图16 不同地带土壤剖面发育与成土年龄相关示意图(据Gerrard,2000),3)时间作为成土因素则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水文和地形等对成

12、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图17 在稳定条件下土壤发育的时间序列示意图,6 人为活动对土壤发展的影响,1)人为活动的特点: 人为活动具有快速性; 人为影响建立在自然因素基础上; 人为活动具有两重性; 人为活动具有目的性2)影响途径: 一是通过改变成土条件, 二是通过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简答: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及其机理(150字),二 土壤形成过程分析(soil forming process)(本部分为了解内容),土壤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质与能量迁移和转化过程的总体.主导过程: 母质与生物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基本动力: 母质与气候之间辐射能和水分之间的交换;实在内容:

13、 土体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物质迁移与转化,土壤形成过程中能量转换示意图,(一) 基本成土过程,基本成土过程可概括为: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添加到土壤中(addition)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loss) ;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translocation);在土壤内部物质或能量的转化(transformation).,1 淋溶与淀积过程:,淋溶(eluvation): 下渗水将土壤剖面上部的可溶性盐溶解,向下运移的过程的过程;淀积(illuvation): 溶解的物质在土壤剖面下层沉淀积累的过程。,2 淋洗过程(Leaching),淋洗: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出

14、土体的过程。 前苏联学者波洛诺夫列举部分土壤成分的相对活性表: Cl- 100 SO42- 57 Ca2+ 3.00 Na+ 2.40 Mg2+ 1.30 K+ 1.25 SiO2 0.20 Fe2O3 0.04 Al2O3 0.02,3 枯枝落叶堆积过程(littering): 植物残体在矿质土表面累积的过程;4分解(decomposition)与合成(synthesis):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与新矿物和新有机物的形成过程。,5 棕化(braunification)、红棕化(rubification)与铁化(ferrugination) 从极地到赤道,土壤存在逐渐红化的趋势6 还原

15、过程: 土体下部,因土壤处于还原状态而产生低价态物质如二价的铁、锰,形成蓝灰或青灰的还原土层,称为潜育层,此过程也成为潜育化过程(gleization)7 熟化过程(ripening) 还原性土壤中有机物质在排水条件下发生的分解反应过程。,8 疏松(loosening)与紧实(hardening)过程: 即土壤孔隙变化的过程。9 土壤混合过程:动物的混合作用;植物的混合作用;冻融作用引起的土壤混合;泥流引起的土壤混合。,(二) 形成土壤发生层的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formation of primordial soil) 在冰雪复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

16、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之为原始成土过程。包括:)“岩漆”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南极洲基岩表面地衣着生与土壤的发生景观,、腐质化过程(humification),土壤中的粗有机物质,如根、茎、叶等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土壤腐殖质化过程示意图(据于天仁等,1990年资料改编),2 粘化过程(clayization),粘化过程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若粘化发生在B层,则形成粘化层Bt层。粘化过程的类型主要有残积粘化和即移积粘化两种。,图13.4 由土壤粘化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示意图,1、残积粘化过程(residual clayizati

17、on):它指在温暖的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进行土内风化形成粘粒并聚集B层,形成粘化层Bt层的过程。2、粘粒淋移淀积(eluvial clayization):也称移积粘化、淀积粘化,它是指在湿润和半湿润的温暖地带,土体上层风化的粘粒分散与土壤水中形成悬液,并随渗漏水活动而在土体内迁移,一般也称为悬迁作用或粘粒的机械淋洗。,3 钙化过程,特指土壤剖面中碳酸盐的淋溶和淀积过程,其一般反应式为:CaCO3+H2O+CO2 Ca(HCO3)2 脱钙(decalcification)作用被认为发生于水和CO2存在的情况下,反应式向右移动,形成可溶的重碳酸盐,并随水分淋溶出某一土层或土体; 钙积(ca

18、lcification)发生于土壤脱水CO2或分压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的重碳酸盐转化为难溶的碳酸盐在土壤中淀积下来。,4 盐化过程,盐化过程(salinization) 多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情况下,地下水中的盐分被上行水携带到土体表层聚集的过程; 脱盐(de-) 指由于淋洗,可溶盐从某一土层或从整个土壤剖面中移去的过程。,5 碱化过程(solonization),指土壤吸收性复合体为钠离子饱和的过程,又称钠质化过程。 Na2CO3 + Ca+- 2Na+ +CaCO3 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值9.0,土壤粘粒被高度分散,造成湿时泥泞,干时坚硬,土体内闭结,少大空隙,物理

19、性状极差。碱土的表层就会积滞碱性反应的水分,使土壤腐殖质扩散于碱液而被淋溶,并在下层形成柱状的不透水的碱化层。,6 灰化过程(podzolization),灰化过程指在土体上部二氧化硅的富集,在土体下部三、二氧化物相对富集的过程。 寒湿气候,郁闭的针叶林内,有机酸溶液在下渗过程中,使矿物中的硅铝酸盐蚀变并析出铝、铁、锰等离子,并与有机酸络合后随下渗水淋溶(cheluviated leaching), 在土体下部遇到高盐基状态或水分被土壤吸收而淀积。 于土体下部形成三、二氧化物合腐殖质富集的红棕色淀积层,称灰化淀积层(Spodic horizon); 土体上部,蚀变分解的硅铝酸盐留下二氧化硅,形

20、成一个富集层次,成为漂白层(Albic horizon),7 富铝化过程(fersialitization),富铁铝化过程是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desilicif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也称为富铝化作用(allitic enrichment allitization)。,第一阶段: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原生硅铝酸盐矿物发生强烈水解,形成大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使风化溶液呈中性到微碱性,形成所谓的硅酸碱性淋溶; 第二阶段:风化盐基进一步淋溶,土体上部酸化,从而铁、铝胶体开始活动,即脱硅富铝化; 第三阶段:土壤干旱期形成赤铁矿,使土壤颗粒变红,即红化过程;而粘土矿

21、物进一步破坏形成三水铝石。,8 水成土壤过程,在潜水位较高的影响下,在底土中进行的以还原或以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为主的成土过程。 包括潜育化、潴育化过程、泥碳化,1) 潜育化过程(gleization),在渍水还原的环境和有机物还原影响下,土壤矿物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可产生磷铁矿、菱铁矿等次生矿物,从而使土体染成灰蓝色或青灰色,形成潜育层,潴育化过程(redoxing),假潜育过程。它是指渍水经常处于变动状况下,土体中干湿变化、氧化还原交替比较明显,由于这个特点,土壤中变价的铁锰物质,淋溶与淀积交替而使土体出现锈纹斑、黑色铁锰斑或结核、红色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形成潴育层。这些现象在半

22、水成土中经常出现,它也是良水型水稻土构型的特色。,图13.9 由土壤的潴育化过程所形成的模式土层示意图,3)泥碳化过程(paludification),主要发生在地表有积水、生长有湿生植物的沼泽地段,8 熟化过程(mellow effect ripening),人为干预下,土壤在自然因素和认为因素综合作用下进行的土壤发育过程。 具有快速、定向的特征; 分为旱耕熟化和水耕熟化。,水耕熟化,第三节 土壤剖面,3.1 土壤剖面 3.2 土壤剖面调查 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 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土壤学,第三节,Company Logo,3.1 土壤剖面,概念: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凋落物向下挖掘

23、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根据调查目的,土壤剖面深度可能会有差异。,土壤学,3.1,Company Logo,3.1 土壤剖面,应用:,土壤学,3.1,Company Logo,3.1 土壤剖面,应用:,土壤学,2)农林业生产,3)实习,3.1,Company Logo,3.2 土壤剖面调查,关键是代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地面景观上具有代表性 2)避免人为扰动 3)自然断面可作参考,但不能作正式的土壤剖面 4)山地应平行于等高线,无林地应使观察面向阳,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土壤学,3.2,Company Logo,3.2 土壤剖面调查,规格: 宽1.01.5m,

24、长2m左右, 为便于观察时上下,需挖成逐级台阶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学,3.2,Company Logo,土壤学,3.2 土壤剖面调查,3.2,Company Logo,土壤学,3.2 土壤剖面调查,3.2,Company Logo,平地土壤剖面,山地土壤剖面,3.2 土壤剖面调查,3.2,Company Logo,3.2 土壤剖面调查,注意事项: 剖面必须垂直 表土与底土分别堆放于土坑两侧 一旦选定剖面,观察面上方禁止扰动 观察完成后需回填,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学,3.2,Company Logo,3.2 土壤剖面调查,3.2,土壤学,Company Logo,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

25、3.3,土壤学,(二) 典型土壤剖面的构造,1、土壤剖面构造: 指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一般情况下,这些土层在颜色、结构、紧实度和其他形态特征上是不同的。,Company Logo,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3.3,土壤学,O层:据分解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层。 L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H层: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其原 有植物组织形态。,Company Logo,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3.3,土壤学,A1层:可分为两个亚层。A11层:聚积过程占优势(当然也有淋溶作用)、颜色较深的腐殖质层。A12层:颜色较浅的腐殖质层。,Com

26、pany Logo,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3.3,土壤学,3)A2层:灰化层,主要通过淋溶作用形成4)AB层: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过渡层。 5)B层:淀积层,里面含有由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所以一般较坚实。据发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B1、B2、B3等亚层。,Company Logo,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3.3,土壤学,BC层:淀积层和母质层的过渡层。G层:潜育层。C层:母质层。据盐的不同有: CC层:母质层中有碳酸盐的聚积层; CS层:母质层中有硫酸盐的聚积层。D(R)层:母岩层。,Company Logo,暗棕壤,3.3,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土壤学,Company Logo,暗棕壤,

27、3.3,3.3 自然土壤剖面层次,土壤学,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1)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应由下向上逐层采集, 每层土壤纳采1kg左右。 装入布袋,并应填写一式三份标签。,3.4,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1)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3.4,北京西山样品采集,山西吉县样品采集,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2)环刀样品的采集,3.3,山西吉县样品采集,1 逐层采集;2 自上而下;3 居中采集。,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3) 土盒标本的采集目的: 一般展示和作土壤剖面的对比。方法: 逐层采集

28、、中间部位。 分装于相应各层, 不要用力按压。,3.3,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3) 土盒标本的采集,3.3,Company Logo,3.4 土壤剖面样品采集,3.5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湿度分4级记载: 湿 用手挤压土壤出水; 潮 挤压土壤成面团状,但不出水; 润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凉爽的感觉;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无湿润的感觉。,土壤坚实度分5级: 很坚实 用锤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坚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几毫米; 紧实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紧实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几厘米; 稍松 轻轻一压,土即散开。,植物根,根的多少分为4级(1)很多 土层内根密集成网状,交织得很紧(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织(3)少 土层内只有较少的根(4)极少 土层内有个别的留根根的粗细分4级(1)极粗 根的直径大于10毫米(2)粗 根的直径310毫米(3)细 根的直径0.63毫米(4)极细 根的直径小于0.6毫米记载时注意分辨根的性质(禾本科、肉质、纤维、根茎),根的形状(自由生长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强弱等。,1,DO Remember: Soil Profile,Never Forget: A B C of So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