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44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及其本土化分析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工作伦理,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第一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4,一、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价值观影响我们的态度与行为。 是一种期望某些事务的概念,会影响决定应该如何行动以及行动的目的。社会工作源于对特定价值观的坚信不疑。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同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一道工作。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冲突出现时要优先考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5,二、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1.戈登2.比斯台克3.柏伊姆4.泰彻5.NASW6.香港7.总结,6,三、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一般概括,1.服务2.利他3.社会公平与正义4.人的价值与尊严5.平等

2、与尊重6.合作7.敬业,7,四、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关注服务对象个人,从个人层面找原因关注社会环境,从社会层面找原因,8,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冲突与矛盾,1967年,美国学者麦克里德和梅耶提出了十组相互冲突的价值:1.个人价值对制度目标2.个人自由对社会控制3.团体责任对个人责任4.安全保障对艰苦奋斗5.相对论、实用论对绝对论、神圣论,9,五、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在矛盾与冲突,6.革新变迁对传统主义7.异质性对同质性8.文化决定论对个人本能论9.相互依赖对个人自治10.个性化对模式化,10,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外在矛盾与冲突,1.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2.社会工作价值观与社会工作

3、者的个人价值观3.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与服务对象的价值观,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12,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 价值观的本土化,(一)什么是本土化?本土化就是本土与非本土事物的不同元素和成分被采纳、结合和排斥的混合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价值观理论技巧,(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基本原则1.内生因素:中国传统文化2.外生因素: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利他主义,14,二、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文化基础,(一)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西方价值观的基础(1)基督教哲学(2)人文主义思想(3)民主思想(4)社会主义(5)福利主义,15,2.中国价值观的基础,(1)儒家文化(2)道家文化(3)

4、佛教文化,16,三、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差异,1.社会福利观念、宗教慈善思想方面的差异2.个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差异3.中国传统人际关系特征与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3、社会福利思想,1、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儒家思想中的“和”,追求的是人与人间的和谐;道家思想核心的“道”,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提倡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对冲突,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协调关系,最终达到和谐圆满。,2、追求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孔子“仁者爱人”;庄子“物无贵贱”;国家管理“民者,君之本也”;佛教众生平等观念。,3、社会福利思想孔子

5、的大同理想;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非攻观念;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乐善好施、积极参与的福利取向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中提到的社会工作目标有着高度的一致。,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的诸多方面相冲突。2、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人本主义相去甚远。3、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异较大。,1、佛教的因缘果报理念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冲突,宿命观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必受乐,恶必受苦,这是支配人生命运的法则。 人们常常无视自己的权利被践踏和剥夺,认为自己要承担的惩罚是命中注定的,对于外界的帮助持怀疑和拒接态度,设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常常遇到阻力。,案例

6、,联合国估计,全球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其中,中国超过700万。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表明,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据公开的数字显示,广东超过60万人患有自闭症,当中约15万人为儿童。自闭症目前的发病率为1/150。比寻常父母付出多百倍、千倍的自闭症孩子父母,却鲜被关注。这样的状况,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过。他们除了承受孩子不幸带来的巨大压力外,还要背负世俗别样的目光。事实上,当孩子被诊断为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家长才是更需要帮助的。因为孩子不了解这一纸诊断的含义,他们不会因此而痛苦,真正痛苦的是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会从“我做错了什么”和“因果报应”等主观臆想上来折磨自己。,2、

7、儒家的仁道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人本主义相去甚远,与人本主义的个人自由意志可以决定命运相反,强调压抑、忍让、服从,是要节制自已,遵从社会规范;强调“知足常乐”,对自己的遭遇要隐忍。 与“个体的独立性”相悖,注重家庭人伦关系,强调个人应配合家族或集体的利益而行动,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利益与权利。,案例,政治婚姻,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爱情)基础,因单方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西汉王昭君出塞,大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清朝乾隆时期的香妃;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宋庆龄,蒋介石与宋美龄婚姻都存在一定的政治婚姻因素。到了现在,父母包办的婚姻都统称为政治婚姻了。,3

8、、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体系差异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信仰,而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的价值基础是新教伦理、人文民主主义和社会福利思想。社会工作强烈的西方文化特点与共产主义信仰的差距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道德观,而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则坚持“人的独立性”原则。,1、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使之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2、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相通融的部分,使之发扬光大,1、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使之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1)案主自决原则:将选择权交给

9、案主,鼓励案主澄清和掌握自己的需要、情感,相信人有能力和权利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可能出现的问题:服务者认为社工不诚心、推卸责任;接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社工更倾向于照顾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提倡尊重其个体性和自主性。, 鼓励案主澄清和掌握自己的需要、情感。如果社会工作者过于强调案主自身的情绪满足或权益实现,忽视了案主与社群关系的这种文化脉络,可能会导致救助工作遭到失败。案例:李女士,47岁,初中文化。2004年,李女士随丈夫外出经营超市,期间,丈夫与某女人有不正当的性关系。丈夫对李女士经常冷言相待。虽然李女士对丈夫很失望,但李女士认为自己文化不高,加之钱都在丈夫手上,要真

10、离了,她都不知道下辈子该怎么过!,(2)专业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关系西方,基本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不能被中国的案主所接受人情味,相比较与那种不带人情味的契约关系,中国社工人员与案主之间更适合建立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讨论:你认为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3)心理辅导西方的心理辅导未必适应中国人的需要:西方所进行的心理治疗过程完全是用语言集中在自己本人和暴露个人的情况,彰显个性满足。西方人外向型的情感表达方式;中国人的情感较为内敛,不善于表达。,2、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工作伦理相通融的部分,使之发扬光大,(1)孝道的重视儒家极为推崇孝道,认为“士有百行,孝敬为先”,“治身莫先于孝

11、”, 子女应对父母进行绝对的孝。孝道观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压力作用,迫使每一个成员来遵守。它不但维护了家庭关系,解决了养老问题,也体现了一种亲情之爱,给老人以心理上的慰藉。中国的社会工作应该重视孝道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应该推行孝的理念。,案例,某街道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老年人口较多的老旧城区,户籍人口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万人。经统计区内空巢老人1727人;享受低保的经济困难老人120人。该市近期推广居家养老新型模式,使老人在家里就能享受护理、送餐、心理咨询等服务。上述街道是此次试点之一,为此,街道对60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了普查,以了解老人经济情况、居住条件、生活自理

12、情况等,以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老人们都配合填表,但调查表中“存在需求”一栏却几乎无人填写。有人说这些东西没什么用,没有老人主动要求服务。,然而现实情况怎样呢?主任告诉记者,一些老人被罩脏得不行,根本洗不出颜色,有的根本烂掉就不用被罩;有的老人家里堆满了用过的碗盆,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有的老人家里屋顶破了,晚上睡觉就用被子包着头。一对90多的老夫妇,大爷是泰国人,抗日期间来到中国,毕业于黄埔军校。大妈也曾是北京富商的千金,目前两人月收入只有1400元。“我身体好着呢。人不能坐着不动,要经常做事,不然身体就不好”,“他们帮我把被罩、衣服拿去洗,他们那儿就是用洗衣机,领子、袖子都洗不干净。这些我自己

13、都能做,以前这些我都是自己做。”还有老人家属对此不理解,认为社区提供这些服务暗示他们不孝顺,没有照顾老人。该区在推广居家养老时,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分析:居家养老工作难以推广的障碍?,居家养老工作难以推广的核心障碍是:老人对街道工作不信任,参与度极低。老年人群特点、老人以往经验居委会没有遵循社区工作和老人社会工作特点和原则。目标原则: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目标,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社区照顾模式:社工角色 老人服务原则:自决原则和个别化原则,(2)家族为核心的伦理结构在传统社会里,这种伦理关系长期调节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平衡社会秩序,已经成为一种牢固的文化传统。家族网络仍然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机

14、制。,提高和加强家族网络的功能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其一,应提高家庭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自决意识其二,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社会工作要推动家庭网络结构的发展,使之既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又能发挥家族网络的助人功能(香港)。,3、给社会工作伦理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使之体现出社会主义特性,个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是相统一的,而不应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工作伦理价值体系中的统领地位。 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讲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互爱精神。 坚持法律制度框架下的社会工作伦理价值观。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小

15、结,总之,中国的社会工作需要奉行“拿来主义”,理解和把握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知识、价值和技巧;同时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提炼出有中国特色的助人模式,为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形成、发展打下基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采借外来文化的精髓。 虽然发源于西方社会工作某些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存在差异,但是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性质决定其理念是被中国接受的。作为助人的专业,其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博爱”“仁”“慈悲”思想有共同之处,为其本土化提供条件。尊重人的价值和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帮助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讨 论:1.你认为社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2.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家本位”思想?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如何与之融合?,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