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468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科技概论 第五章 纳米药物与载体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纳米药物及载体,2,纳米仿生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纳米陶瓷材料用于人工骨关节、牙齿修复、耳骨修复等,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超塑性都有显著提高。新型纳米抗炎敷料,表面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面积显著增大,杀菌效果增加百倍以上。利用纳米技术的DNA复制与自我生长、自我制造机理,可研制出有生物相容性的各种人体器官和骨骼修复剂与自生长材料、人血代用品等。 可利用纳米薄层能分解有机物、抑制细菌滋生的自我清洁特性可制成各种无菌器械用于临床。在医疗保健领域,用掺入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微元化纤维及陶瓷纤维等纳米材料,可制成衣物、垫料等,有助于关节炎等病症的治疗、屏蔽电磁波能量,保障人体不受侵害。加入了纳米材

2、料的食品还可杀菌并提高胃肠吸收能力。,仿生,biomimetics, 指模仿或利用生物体结构,生化功能和生化过程的技术。目的: 获得接近或超过生物天然材料优异性能的新材料,或用天然生物合成的方法获得所需材料。 纤维:具有蜘蛛牵引丝强度 陶瓷:具有海洋贝类韧性等,制备仿生的硬组织材料,目的:替换、修复损伤的天然硬组织。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最受关注。,口腔医学纳米材料,牙釉质:天然的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构成的硬组织器官。 天然牙体中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颗粒与胶原蛋白等活性物质的复合物赋予了牙组织的特异的高强、耐磨等生理功能。,纳米化陶瓷与牙科陶瓷材料,全瓷冠桥修复系统与纳米氧化铝牙科陶瓷纳米碳与牙釉质

3、修复材料复合纳米牙科充填材料纳米复合黏结剂与防龋材料,纳米材料与口腔疾病治疗,纳米材料与口腔颌面骨缺损治疗纳米HAp:比表面大,陶瓷韧性极佳纳米HAp与聚酰胺,纳米磷酸钙/胶原复合人工骨材料,(2)纳米材料及技术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治疗 恶性肿瘤磁性纳米粒子磁导靶向化疗与热疗 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靶向纳米治疗(3)牙科麻醉剂投药和牙本质过敏的治疗 无痛麻醉,永久治疗过敏,生物分子与纳米器件,生物纳米材料 纳米:10-9 m 细胞:10-6 m 生物大分子:纳米量级 亚细胞结构:几十几百纳米 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胞器:1100nm,2. DNA纳米材料,金属DNA:新一代生物传感器和半导体导线

4、 DNA易将金属离子并入双螺旋的中心 遗传畸变探测生物传感器 鉴别混合物 筛选结合于DNA的肿瘤药物 用作微细半导体线路的导线,3. 分子马达,定义:由大分子构成,利用化学能进行机械做功的纳米系统。天然分子马达: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参与了胞质运输、DNA复制、细胞分裂、肌肉收缩等一系列重要生物活动。,分子马达不但能够为未来的分子机械提供动力,还可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具有相似结构的生命有机体,例如肌肉纤维及推动细菌运动的纺织锥形鞭毛。,在纳米技术的萌芽阶段,科学家已经制造了很多微型器件,但是缺乏驱动它们的马达,分子马达的研究成果将使纳米技术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世界

5、上最小的马达,由78个原子构成(4年的时间),美国康纳尔大学:纳米直升机 利用ATP酶为分子马达的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细胞的纳米机电设备。 生物分子组件将人体的生物燃料ATP转化为机械能量,使得金属推进器的运转速率达到每秒8圈。 有可能完成在人体细胞内发放药物等医疗任务。,7、未来的纳米药物制剂7.1 智能化的纳米药物传输系统,血糖检测及胰岛素释放系统纳米生物芯片释药系统癌细胞靶向识别释药系统,4. 纳米智能药物,适时准确地释放药物。微型药房(硬币大小,智能化传感器) 具有上千个药库的微型芯片,每个小药库里可容纳25nl不同药物。纳米智能炸弹 可识别癌细胞的化学特征,仅20nm左右,能够进入并摧毁

6、单个癌细胞。,c. 人造红血球 一微米大小的金刚石氧气容器,内部有1000个大气压,泵浦动力来自血清葡萄糖。它输送氧的能力是同等体积天然红细胞的236倍,并维持生物碳活性。 贫血症的局部治疗、人工呼吸、肺功能丧失和体育运动需要的额外耗氧等。,d. 纳米微粒药物输送技术 缩小药物颗粒尺寸,提高药物溶解速率,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药效。不溶的药物被悬浮在安全的稳定剂和赋形剂的悬浮液中,就适合口服或注射了。e. 纳米陷阱:捕获病毒 使用超小分子,在病毒进入细胞致病前即与病毒结合,是病毒丧失致病的能力。 已捕获病毒:流感病毒 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疾病诊断,制成特殊药物或新型抗体进行局部定向治疗等。,5

7、. 细胞视紫红质,紫膜:生长在极端嗜盐菌原生质膜上的一种物质。细菌视紫红质:在嗜盐菌紫膜中含有与视觉中的视紫红质相类似的蛋白质,并且紫膜中只有这种唯一的蛋白质。 可利用光能合成腺苷三磷酸ATP,类似光合作用。也可在无光情况下进行氧化磷酸化,进行细菌的生长繁殖。应用:光能转换机理研究,作为纳米生物材料。 每公斤近1亿美元,相当于黄金的1万倍。,6. 细胞器纳米微型机器,尺寸小于10纳米的超细微粒可以在血管中自由移动。微型医用机器人:多层聚合物 外型类似人的手臂,希望能在血液、尿液和细胞介质中工作,可捕捉和移动单个细胞。 机器人进行全身健康检查和治疗,包括疏通脑血管中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脂肪沉积物

8、等,还可以吞噬病毒,杀死癌细胞。,7. 生物分子纳米技术与器件,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因此利用反胶束、单分子膜、自组装等方法制备纳米颗粒,以表面活性剂等使颗粒稳定。活的半导体:能嗅出生物站所用的毒气。纳米传感器:探测单个活细胞。,第一节 纳米药物的分类,药剂学纳米粒: 纳米药物,纳米载体药物:溶解或分散有药物的各种纳米粒,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纳米颗粒药物:直接由原料药加工成的纳米粒,11000 nm,纳 米 药 物 把不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或食品,如维生素等作成纳米粉或纳米粉的悬浮液极易被吸收。如果把纳米药物做成膏药贴在患处,药物可以通过皮肤直接被吸收,而无须注射,省去了注射的

9、感染。,药物制剂中的纳米技术,纳米体系/亚微米体系应用目的: 难溶性药物 难吸收药物 不稳定药物,纳米微粒载体 脂质体 脂质微粒 纳米囊和纳米球 聚合物胶束纳米(药物) 混悬剂 片 剂 胶囊剂,一、纳米载体的类型 纳米脂质体,主要材料: 磷脂、胆固醇等应用: 静脉、口服、透皮、粘膜等途径给药,纳米载体的类型 脂质纳米粒,主要材料:脂肪酸、脂肪醇、磷脂等应用:静脉、局部注射、缓释药物,纳米载体的类型 聚合物纳米囊和纳米球,主要材料:聚乳酸、壳聚糖、明胶、卡波姆、丙烯酸树脂应用:静脉、肌肉、皮下、局部注射以及口服、粘膜等多种给药途径,纳米载体的类型 聚合物胶束,主要材料:两亲性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如聚

10、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应用:静脉、肌肉注射、口服等,纳米载体的类型 纳米混悬剂,主要材料:难溶性、大剂量药物应用:静脉、肌肉、皮下、局部注射以及口服给药等,2. 纳米药物与制剂,纳粒具有最大的溶解度,控制纳粒的大小及粒度分布可以达到控制药物释放速率提高功效和药物有效利用率。 如:具有生物活性的各类肽类药物,如治疗Paget和血钙过多病的降钙素、防止手术接枝排斥提高免疫性的Cyclosporin A、治疗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胰岛素等。,非水溶性的药物 稳定的水悬浊液皮下注射,随血液循环 颗粒纳米化,不会滞塞或阻塞血液循环系统。气溶胶喷雾类药剂 如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其颗粒大小是决定功效的关键因素,目前

11、颗粒只达到微米级。,药物纳米化的主要优势: (1) 减小粒径、控制粒径分布等可提高药物的溶解性,使药物易于吸收; (2) 可生物降解; (3) 靶向输运; (4) 可控释放; (5) 根据具体用药的情况而具有如易于透皮吸收、易于穿过血脑屏障等优点。,纳米药物的应用,抗肿瘤药物的载体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的载体口服药物的载体眼用药物的载体靶向脑部给药的载体靶向骨髓给药的载体基因药物或蛋白质药物的载体,2.1 简单纳米药物裸纳米粒子 适于口服、注射、经皮给药途径,提高吸收和靶向性。2.2 纳米囊和纳米球纳米粒 粒径100 nm 的聚合物胶体给药系统,根据药物微粒的制备方法可分为:,载体:聚合物 PL

12、A ,PLGA ,Chitosan ,Gelatin 等,包载 亲水性或疏水性药物。 适于静脉、肌肉、皮下注射缓控释作用,以及非降解性材料制备的口服给药。,2.3 聚合物胶束载药系统(Micelle) 嵌段或接枝聚合物(亲水性疏水性)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增溶和包裹药物。 如:PLA-PEG,以及壳聚糖衍生物等聚合物胶束。 特点:适合携带不同性质药物,适于静脉注射给药途径,可增溶并提高吸收。,Micelles(胶束),临界胶束浓度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亦称胶团。表面活性剂分子:一

13、端亲水(hydrophilic),一端亲油(疏水)(hydrophobic);谓之双亲性(amphiphilic)。,一定温度下,不同表面活性剂的CMC不同,形成胶束的分子缔合数不同,见下表,CMC越高,胶束经稀释后越易解缔合;CMC越低,胶束越稳定。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比低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低的CMC,作为药物载体更稳定。,胶束:水溶液体系反胶束:非水溶液体系,CMC不确定,缔合数 10,混合胶束:由多种表面活性剂组成如:由A、B两种表面活性剂得混合胶束的CMC计算式:,式中xA、xB为A、B的摩尔分数xA+xB=1,各种胶束形态:,临界胶束浓度下的物理性质变化,胶束增溶机理:,聚合物胶束药物

14、载体系统的制备方法,2.4 纳米脂质体(liposome)脂质体(liposome):脂类化合物悬浮在水中形成的具有双层封闭结构的泡囊结构。 粒径100 nm ,由磷脂及附加剂制备亲脂部分:脂肪酸基亲水部分:含羟基的含氮化合物,如:胆碱、乙醇胺等,PEG表面修饰:延长循环,立体稳定。 特点:适于静脉注射,口服及透皮给药途径,载药特点:,脂质体类型:单室脂质体(SUV:粒径小于100nm; LUV:粒径在100-1000nm),稳定性:SUVLUV包封率:SUVLUV,多室(层)脂质体(MLV):,多相脂质体: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乳液,以单室或多室为主及少量O/W或W/O/W乳剂共混悬在水相的多分散

15、体系多功能脂质体:pH敏感、温度敏感、多糖脂质体及免疫脂质体等中性、正电性、负电性脂质体,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薄膜法逆相蒸发法复乳法熔融法注入法冷冻干燥法pH梯度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SLN: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类脂如磷脂、甘油三酯、长饱和脂肪酸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粒径约为50nm1000nm的固体胶粒给药系统成分:脂类(熔点高,常温固态) 乳化剂及共乳化剂 水,2.5 固体脂质纳米粒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 SLN),制备方法: (1)热融分散法 (2)高压乳化法 (3)超声分散法 (4)微乳稀释法 (5)溶剂乳化法 (6)乳剂溶剂 / 蒸发法

16、,优点: 1)性质稳定,制备简单,可进行大规模化生 产,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2)适于难溶性药物:如阿霉素和环孢霉素的包裹。 3)可静脉注射或局部给药,靶向定位,控释作用。,缺点: 1)载药量低,贮存不稳定,如:凝胶化、 粒径增大、药物泄漏等 2)存在多种胶体结构 3)呈现爆发释放模式,由智能材料(smart)载体和药物组成,通过对温度、pH值以及光、电、磁等的改变来控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 进而控制药物的释放。,2.6 智能化纳米药物传输系统,PH控制温度控制磁性控制光控制,智能控制载体系统:,PH控制载体,壳聚糖结构图:,壳聚糖: 含有-NH2基团,经过戊二醛或三聚磷酸盐交联后 可形成水凝胶

17、。 PH7 :(-NH2)有氢键、疏水链相互作用力, 凝聚收缩,药物包埋其中不释放。 PH7 :( - NH3 )高分子链互相排斥而溶胀于水中成凝胶状,药物通过扩散释放出。,靶向位置:?,胃部, pH=?,高分子链上含有-COOH PH7时,以 -COO 存在,高分子链间相互排斥,以溶解或凝胶状存在,药物经扩散释放出。PH7时,以 -COOH 存在,高分子链疏水相互作用及链内氢键生成而凝聚收缩,药物包括其中不释放。,聚-甲基丙烯酸或聚-乙基丙烯酸类:,靶向位置:,肠部,pH=?,LCST: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 (线型) Lower Critic

18、al Swollen Temperature(交联型),温度控制载体,交联型,线型,如:聚N-取代基丙烯酰胺类,Ref.: H. Y. Liu, X. X. Zhu,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s of N-substituted acrylamide copolymers in aqueous solutions”, Polymer, 1990, 40, 6985-6990,表5-3 聚N-取代基丙烯酰胺LCST值,磁性控制系统,如:R . Langer 等 微小磁球+药物+乙烯-醋酸乙稀酯共聚物 将胰岛素等药物包埋其中,通过 磁场变化使聚合物内

19、部空隙变化, 提高药物释放速率 饭前释加磁场, 提高胰岛素释放量, 控制饭后血糖含量,如下图所示:,图1-4 磁性聚合物X-射线照片,运送药物的“导弹”,把药物制成纳米颗粒或者把药物放入磁性纳米颗粒的内部。这些颗粒可以自由地在血管和人体组织内运动,如果在人体外部加以导向,使药物集中到患病的组织中,那么药物治疗的效果会大大提高。,Fe3O4磁性纳米粒子:靶向药物(生物导弹),近来发现C60的结构能够迅速地与爱滋病毒结合,而将爱滋病毒的毒性减低,故可发展C60的衍生药物来阻止病毒的扩散。亦有报导指出,C60球内可填充金属元素,未来可利用其中空构造来携带药物。当这些纳米药物导弹进入人体到达患病处时,

20、释放其内部的药物以破坏病毒体内的基因蛋白机制,达到准确歼灭目标的作用。,热融分散法:即将热的0/W微乳分散于冷水中,Marengo等将Epikuron 200和热水加入到融化的硬脂酸中,制备温度(702)。将助乳化剂牛胆酸钠盐加入到上述热混合物中,在(702)下搅拌,形成热乳剂,用新研制的设备形成SLN。,其原理是用高压推动液体通过狭缝,高速切变效应和空化作用使液体分散为亚微米级的液滴,此法是制备SLN的可靠技术,包括热乳匀法和冷乳匀法。热乳匀法是在高于脂质熔点温度以上制备SLN,载药熔融脂质和相同温度的水、乳化剂的初乳可以用高剪切混合设备制备,再在脂质熔点以上温度进行初乳的高压乳匀,其初级产

21、品是纳米乳,类脂先呈液态,冷却后形成固态粒子,由于粒径小和乳化剂的存在,类脂的重结晶缓慢,产品以过冷熔化物形式可保存数月之久;冷乳匀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和熔点低的脂类,制备的SLN具有较大的粒径和较广的粒子分布,冷乳匀技术可以克服由于高温引起的敏感性药物降解,降低乳化过程中药物在水相中的分布,同时避免纳米乳结晶步骤复杂化所引起的几种中间相的形成。,超声分散法:将药物和类脂等溶于适宜的有机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脂质薄膜,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用带有探头的超声仪进行超声分散,即可得小而均匀的SLN。本法广谱而易于操作,但产品中常混有微米级的粒子,此外还需要考虑超声仪探头的

22、金属污染。,微乳稀释法微乳是由脂质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所组成的透明澄清的溶液,需在脂质熔点以上温度制备微乳。方法:将低熔点的脂肪酸、乳化剂和水一起混合,在6570条件下搅拌形成微乳,然后在搅拌下将其稀释分散在23的冷水中,即可得到SLN的胶体溶液;稀释过程与微乳的组成密切相关,由于稀释所制备SLN的类脂含量较高压乳化法低,获得的SLN颗粒尺寸是由微乳胶粒沉淀而成而非机械搅拌所致。如以硬脂酸作为油相,磷脂作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纯化水为水相,在磁力搅拌下将热乳剂分散在冰水中,获得SLN,溶剂乳化法将脂质材料溶于有机溶液中(如环已胺、氯仿、二氯甲烷等),然后加入到含乳化剂

23、的水相中,进行乳化,最后蒸去有机溶剂得到SLN的稳定分散系统,本法相对于高压乳化法的优点是可避免引入任何热应力,缺点是难以完全除尽有机溶剂的引入,当大规模生产时,也会遇到基于溶剂挥发技术聚合物纳米粒所出现的类似问题。,乳剂溶剂/蒸发法以丙酮或甲醇为“水相”,以水不溶有机溶剂为“油相”,分散成细微液滴,在蒸发溶剂后形成固体纳米粒,纳米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目前中药的主要剂型:传统剂型(汤剂、丸剂、冲剂);现代剂型:滴丸、粉针剂和缓释剂,纳米中药的发展历史,1998年,华中科技大学徐碧辉等研究发现,当把中药牛黄加工至纳米级水平时,其理化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疗效提高并获得了一定的靶向作用。徐碧辉据此提出

24、了“纳米中药”的概念,并申请了纳米中药技术的第一个专利。 定义:指运用纳米级数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复方制剂。,纳米中药的特点,使中药制剂标准化、国际化;纳米中药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将使传统中药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性质发生变化,从而赋予传统中药一些新的药效,拓展了中药的应用范围;改善传统中药药物的溶出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量,减少中药的毒副作用,节约中药资源;,延长一些药性剧烈而药效时间较短中药的作用时间,如一些辛香走窜的药物,如,麝香、樟脑、冰片等;可使某些中药更好地通过血脑屏障;改变重要的传统给药途径和剂型;对传统中药进

25、行纳米化处理,有可能使某些重要原有的缺陷得到纠正,疗效增加,但也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产生新的药理效应或毒副作用。这种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和药效学的不确定性,将给药物质量的稳定可控留下隐患,也开辟了重要药理新的研究方向。,纳米中药的研究进展,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和纳米靶向控释系统。 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 将矿物药和某些难溶性药物制成纳米级颗粒,以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生物利用度,如纳米钙、雄黄纳米粒等。,华中科大纳米药物有限公司: 人参、鹿茸、珍珠、芦荟、淮山、千层塔、何首乌、海参、大都、胡萝卜、重质碳酸钙等,平均粒径:2060nm。深圳安信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首创新型

26、抗感染原料药:广谱速效纳米抗菌颗粒, 25nm,具有广谱、亲水、环保等多种性能,采用纯天然矿物质,不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此为原料药,开发出创可贴、溃疡贴等。西安量微生物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植物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提取,用超音速干燥技术制成纳米级包囊。,中药饮片往往是用传统的煎煮方法,而目前虽进行中药制剂改良,但只是提取中药所含的小部分成分,约占总成分的10至30,药效大受影响。使用纳米技术可充分提取中药成分,既节省中药原材料、用量少,又具有吸收快、疗效快及使用方便等优点。用纳米技术发展中药,是中药未来发展的方向。,纳米微粒载体的应用特点 小尺寸,大表面积,提高药物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27、,粒径 表面能 表面能/总能量 比表面积 nm (J.mo1-1) (m2.g-l) 2 2.04105 35.3 452 5 8.16104 14.1 181 10 4.08104 7.6 90 100 4.08103 0.8 9,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应用中的问题,稳定性:物理聚结问题有效性:高效、速效的必要性问题安全性:血液循环、代谢和毒性问题实用性:制剂加工问题,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的应用问题 稳定性:固态和液态,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的应用问题 有效性,口服后药物的吸收途径:淋巴系统、M细胞、胃肠上皮细胞膜;静脉注射给药:蛋白质竟争、微粒在血液中稳定性、肝首过效应;药理活性的改变:化学药物和中

28、药有效部位的增效及减效、复杂成分的影响,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的应用问题 安全性,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的应用问题 制剂加工,表面性质的变化:流动性和可压性体积和松密度的变化:填充性、剂型选择制剂工艺对纳米粒性质的改变:水分、溶剂、温度和压力,5、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现状和前景,1、长循环及立体稳定脂质体 阿霉素、两性霉素、柔红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2、微乳和脂质纳米粒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前列腺素E1、氟比咯芬乙氧 基乙酯 3、纳米中药,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现状和前景,4、口服纳米混悬液 bupravaquone, atovaquone5、纳米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及口服给药 多肽及蛋白质等大分子药物6、磁性

29、纳米粒对病变部位的诊断及治疗,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应用现状和前景,7、纳米粒作为载体的诱导物捕捉体内细菌和病毒、修复畸变的基因8、与“智能化”传感器结合、发挥类似于组织和器官功能的纳米药物芯片,适时和适量地释放药物,识别、进入和杀灭癌细胞,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现状和前景,9、其它相关应用高效光催化的纳米TiO2杀菌抗菌剂高效光催化的纳米TiO2的癌细胞杀灭剂有效遮蔽紫外线的纳米TiO2化妆品有效遮蔽紫外线的纳米TiO2包装材料高效固体润滑剂、助流剂,6 纳米药物制剂实例,6.1 纳米达那唑片剂,10um达那唑327g, 98g PVP k-15, 纯水664g,混合均匀珠磨机10研磨4小时混悬液喷

30、雾干燥140nm达那唑与L-HPC,乳糖、硬脂酸镁混合压片。适合于其它难溶性药物,6.2 纳米萘普生控释片,10um萘普生 93%, PVP 7%, 纯水664g,混合均匀珠磨机10研磨4小时混悬液喷雾干燥297nm萘普生。29%萘普生,30%HPMC k4M, 40%乳糖,1%硬脂酸镁混合压片。,6.3 口服RMKP22纳米水混悬液,25umRMPK22(3%),0.1%吐温80,水加至100%挤出高压均质机1500Bar, 4次循环208nm纳米混悬液加甘露醇、甘油. 粒径 溶解度 溶出度(10min) 3.64um 1.97mg/L 几无溶出 208nm 3.52mg/L 65% 适合于

31、油混悬液,6.4 静注用纳米混悬液(苄唑交沙霉素),Staurosporin衍生物2.0g, Pluronic F68 10g, 豆磷脂 2.0g, 甘油30g, 70%山梨醇21g, 96%乙醇 35g。豆磷脂溶于乙醇,加入Pluronic混合,依次加入药物、甘油、山梨醇溶液,搅拌至澄明,除菌过滤,无菌分装或冻干。25nm200nm,6.5 注射用派酰硫烷纳米混悬液,300mg派酰硫烷,0.33%吐温80与0.67%司盘80溶液30ml,珠磨机4天240nm纳米粒,10mg/mL。毒性下降,存留时间延长,6.6 表面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包有聚苯乙烯 骨髓癌细胞 的磁性纳米粒 正常细胞 与抗小鼠

32、Fc抗 体(羊)结合 抗神经母细胞单 克隆抗体(小鼠) 磁性粒子结合 后分离,6.7 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乳剂蒸发法),棕榈酸三甘酯/磷脂溶于环已烷或氯仿加至甘胆酸钠水溶液初乳高压均质器冰浴冷却减压蒸发溶剂纳米粒,处方 O/W比 乳滴大小 纳米粒大小,7 未来的纳米药物制剂,生物医药方面的新一代传感器、探测器和操作超微原件,用于医疗、临床诊断和定位治疗;进入细胞水平的纳米微粒载体和纳米药物,99,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趋势,生物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已逐步转向复合型杂化型功能型:指在生理环境下表现为特殊功能的材料,形状记忆材料,组织引导再生(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材

33、料。 智能型:指能模仿生命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驱动双重功能的材料。感知、反馈和响应是该材料的三大要素。将高新技术、传感器和执行元件与传统材料结合在一起,赋予材料新的性能,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越来越多的生物特性。当前国内外生物医学材料开发研究的主要趋势,是致力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致力于开发生物相容性好、更能适应人体生理需要的新材料。,纳米生物医药材料的发展方向,纳米生物医用材料“部件”与纳米医用无机材料及晶体结构“部件”相结合,由纳米微电子控制的纳米机器人。尺寸比人体红细胞小;药物可以制成纳米尺寸,直接注射到病变部位,大大提高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而药物的器官靶向化,药物的细胞内靶向化将会成为

34、最热门的课题;,3.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将会使介入个性诊断和治疗向微型,微量,微创或无创,快速,功能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4. 纳米生物医药材料作为药物的控释系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在基因工程迅速发展的今天,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将是今后很长时间的研究重点;5. 模拟人体组织成分,结构与力学性能的纳米生物活性仿生医用复合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102,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生物医学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指采用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被检材料对受体的毒副作用,从而预测该材料在医学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包括对局部组织、血液与整体反应及对受体的遗传效应。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安全性

35、”是相对的概念。根据材料与制品使用目的的不同制定各种安全性评价程序。 ASTM(美国材料试验标准 )。,纳米材料可能对人体有害,纳米材料体积非常小,同样质量下纳米颗粒将比微米颗粒的数量多得多,与细胞发生反应的机会更大,更易引起病变。纳米材料很小,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进入细胞,从而有可能进入人的神经系统,影响人的大脑,导致一些更严重的疾病和后果。,潜在危险易爆炸。纳米材料具有反常特性,原本物质不具有的性能,小颗粒会具有。有些原来不易燃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也可能导致爆炸。,现有纳米技术大多数是安全的现在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颗粒上,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铁之类,其它如碳黑、催化剂。 化妆品和防晒剂。防晒霜含纳米TiO2或ZnO;口红含纳米FeO. 欧洲规定,口红产品中的氧化铁直径必须大于100纳米。报告声明,化妆品中的纳米材料对人体基本没有危害。,复合材料和涂层材料。汽车车胎加入纳米碳黑、用纳米防水抗污布料等。如果纳米材料被固定得很好,还是比较安全的。 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纳米材料在大规模生产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毒性和环境方面的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