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479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38.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经方的内涵及外延 青羊区中医医院 刘 欢,2,内涵某一概念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某一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经方的定义,经方什么是经?阴阳之根本方,船也,阴阳之配伍有些人认为经方就是古人经过长期临床验证,后人经过系统总结而创立的、公认的、有效的、可重复的药物组合方剂。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金匮为代表,经方在仲景之前已存在,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4,汉书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剂,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阴阳学说是万事万物的根本理论,也是经方学的根本理

2、论。,经方的范围,年代问题 民间汉传中医经方大家 刘志杰老师遍览历代中医古籍,终自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小品方、名医别录、外台秘要、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中医著作及各种文献史料复原汉代以前中医学的本来面目。近代出了很多经方大家日本韩国对经方也十分推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经方十一家(外延),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创瘲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辅行诀)可看作汤液经的节略本神农黄帝食禁七卷,9,经方渊源汤液经法等11家

3、。现在有据可考的陶弘景的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 1.二旦六神系列-青龙白虎朱鸟玄武勾陈腾蛇 2.五脏大小补泻系列-心包肺脾肝肾,汤液经法 商.伊尹,源自马继兴敦煌医学文献辑校 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汉晋以来,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士安、支法存等,咸师式此。陶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书中有阴阳补泻示意图,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大小阳旦汤、大小阴旦汤、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鸟汤、大小玄武汤皇甫士安甲乙经.序云: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11,1、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意义,事物内在因素的总和。 2、经方的内涵已经包含了煎服法和剂量。

4、3、改变了煎服法和剂量原则上讲已不是经方! 4、仲景方是经方的典型代表。 5、桂枝汤、桂枝加桂、桂枝加芍、小承气、厚朴大黄、厚朴三物、四逆、通脉四逆说明了经方药量的不可变性!,经方的内涵阐释,12,经方内涵八字诀,方药剂量煎服证禁,13,方,1、方源原创人?原著?2、方根桂芍、柴芩夏、石膏知母、吴萸生姜3、方人桂枝体、麻黄体、柴胡体、承气体 4、方类,14,药张仲景是采药?自己药房?官药房?,1、药源道地药材?科种属?采摘时节?野生栽培?农 药化肥?杀虫剂?2、药质干药?湿药(生地黄、知母、麦冬去心、生姜、生葛、百合)?桂枝?芍药?枳实?半夏? 柴胡?术?3、炮制去皮(桂枝、厚朴)、酒洗(大黄

5、)、炙、熬、捣、汤洗、切、掰、研、炮、去皮尖4、药征?桂甘、麻甘、芍甘、姜甘、黄甘、石膏散、柴胡散5、药禁?,15,剂汤、丸、散、膏、丹量重量?容量? 长度?,剂、量,16,煎,溶媒-水、白酒、清酒、醇酒、苦酒、潦水、浆水、白饮、甘澜水、先煎去沫-麻黄、葛根去滓再煎-柴胡剂、泻心剂 汤洗-半夏、吴茱萸蜜、饴糖、粳米烊化麻沸汤火微火、文火、武火,17,服,1、顿服;(桂甘汤、姜附汤、十枣汤)2、二服;(芍甘汤、姜甘汤、小承气、四逆汤)3、三服(常规);4、五服;(当归四逆加)5、一日一夜服;(桂枝汤)6、半日许3服尽;(桂枝汤)7、少少与服之(调胃)8、昼二夜一服、昼三夜二服(黄芩汤、理中丸),

6、18,证,适应症:桂枝四证、麻黄八证、柴胡四证、理中四证但见一症脉舌病机?体质(桂枝、麻黄、柴胡、大黄),19,禁,1、桂枝禁?a 伤寒禁、b 酒客禁、c 呕吐禁2、麻黄禁 3、白虎禁吴鞠通“白虎四禁”内经:“热病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4、共性: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嗅恶5、个性:,20,将息,啜热粥(一升许)-桂枝汤、理中汤温覆(一时许)-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理中汤多饮暖水-五苓散温粉覆之-大青龙汤,21,经方药源桂枝桂心桂皮嫩枝柳桂芍药白芍赤芍枳实枳壳柴胡前胡 半夏,江油附子辽细辛怀牛膝云苓,22,道地药材,23,24,25,经方药量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

7、光和2年闰2月23日(公元 179年,正是张仲景在世的年代)按汉代权的量级程序,当是十二斤权,实测为2996g, 一斤为249.7g ,约等于250g被认为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据此标准:汉代1斤等于250g。1两等于15.625g,1铢等于0.65g 汉代的容量:上海博物馆藏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光和二年制-公元179年),实容小米20390 ml,据此可知,汉代一升=200ml。斛=10斗=100升=1000合。 一尺大约23cm。,26,梧桐子大 = 黄豆大蜀椒一升 = 50 克葶苈子一升 = 60 克吴茱萸一升 = 50 克五味子一升 = 50 克半夏一升 = 130 克虻虫一升 = 1

8、6 克附子大者1 枚 = 20-30 克附子中者1 枚 = 15 克,27,强乌头1 枚小者 = 3 克强乌头1 枚大者 = 5-6 克杏仁大者10 枚 = 4 克栀子10 枚平均15 克瓜蒌大小平均1 枚 = 46 克枳实1 枚约14.4 克石膏鸡蛋大1 枚约40 克厚朴1 尺约30 克竹叶一握约12 克,28,神农本草经,麻黄 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 茨胡 味苦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生川谷。石膏 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

9、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 大黄 味苦寒有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29,神农本草经,附子 味辛温有毒。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堅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生山谷。 干姜 味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川谷。箘桂 味辛温。主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娉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止*山谷。(肉桂、官桂)牡桂 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10、。生山谷。 (桂枝),30,伤寒论方-(仲景是传方之人?还是创方之人?)晋皇甫谧曰:“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张仲景从五脏补泻方证中,选取了21首,即一半的方证撰进伤寒杂病论。大小二旦六神方证共计是17个,张仲景把17个方证全都撰入了伤寒。,辅行决 弘景曰: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32,青龙白

11、虎朱雀玄武- 中国传统四大神兽,33,34,35,36,1.正阳旦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饴糖 小阳旦汤-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大阳旦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饴糖、人参 小阴旦汤-黄芩、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大阴旦汤-柴胡、黄芩、芍药、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甘草,37,小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小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大白虎汤-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甘草、粳米、生姜。在伤寒:去生姜,加人参,称竹叶石膏汤,38,小朱鸟汤-黄连、阿胶、鸡子黄 、芍药、黄芩 大朱鸟汤-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

12、芩、人参、干姜、苦酒 小玄武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 大玄武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生姜、人参、甘草。在伤寒论去甘草、生姜,称附子汤,39,1.小勾陈汤-干姜、人参、大枣、甘草。在伤寒去人参、大枣称甘草干姜汤。2.大勾陈汤-半夏、黄连、黄芩、人参、生姜、大枣、甘草。在伤寒:加干姜,称生姜泻心汤。3.小腾蛇汤-枳实、厚朴、芒硝、甘草。在伤寒:去甘草,加大黄,称大承气汤。 大腾蛇汤-枳实、厚朴、芒硝、大黄、葶苈子、甘草、生姜(一作大枣)。,40,陶弘景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为方亦三百六十首。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

13、汤液经法之节略本。“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悯民疾苦,造福含灵。”,41,为什么要学习伤寒论方-众方之祖!医家之宗! 经方之冠首! 治疗之极则! 学医所必由也。,42,医圣仲景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43,医圣仲景(经方的典型代表!)1.张仲景简介(为什么汉书无传?)2.时代背景-公元150219年3.伤寒杂病论是怎样写成的? A:方药的来源汤液经法 B:六经的来源素问.热论,刘志杰老师提出的,六纲实质:即六纲病的(病

14、位、病态、病性 )太阳病实质:表、实、热,少阴病实质:表、虚、寒,阳明病实质:里、实、热,太阴病实质:里、虚、寒,少阳病实质: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偏热厥阴病实质:半表里、半虚实、半寒热,偏寒,45,仲景单方,甘草汤(诸方之主) 桔梗汤桂枝甘草汤 芍甘汤麻黄甘草汤 柴胡甘草汤(许叔微)石膏甘草汤(石膏粳米汤)大黄甘草汤(下方之主)干姜甘草汤(温中方之主)附子甘草汤乌梅甘草汤,46,六经达药六经中的关键药物,麻、桂太阳达药石膏、硝黄阳明达药柴少阳达药术、姜太阴达药附子少阴达药吴茱萸、乌梅厥阴达药,47,麻黄(开太阳之药),+桂:麻黄汤、各半汤类、续命汤类。治痛、治痹、无汗、阴寒凝聚+ 杏仁:麻

15、黄汤、三拗汤、麻杏石甘 治喘+ 石膏:越卑汤类。 治热饮、热喘、热水、热痹+ 附子:两感证+乌头、+连翘、+薏苡仁、+苍术、+五味子,48,桂枝(太阳、太阴之药),+ 芍药:外和营卫、内调阴阳+ 麻黄:通阳+ 桂甘系列+ 附子:太少两感+石膏:温虐+ 柴胡:太少合病+ 茯苓、+白术、+乌头、+黄芪、+当归、+桃仁、大黄,49,葛根(阳明之药),+ 桂枝+麻黄+芍药+芩连+花粉,50,柴胡(少阳枢机之药),+芩夏+ 桂+大黄+ 芒硝+ 龙牡+ 枳芍+ 桂姜,51,石膏(阳明之药),知母人参桂枝大黄,52,大黄(阳明之药),+ 芒硝+ 枳朴+ 桂枝 + 柴胡+ 附子+ 干姜+ 桃仁+ 茵陈、+ 葶

16、苈子、+ 芩连、+甘遂,53,干姜(温太阴之药),+ 附子+ 白术+ 桂枝+ 乌梅+ 半夏+ 芩连、山栀子+ 茯苓,54,附子(少阴救命之药),+干姜+麝香+ 白术+茯苓+芍药、+山萸肉 、+龙牡+人参+吴茱萸、肉桂+桂枝、+麻黄、+葱白+大黄、+败酱、+薏苡仁、+阿胶、+地黄,55,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厥阴之药,+附子+干姜+细辛+川椒+桂+ 人参、+当归+ 黄连、黄柏、,56,细辛,+ 麻黄、附子:交通阴阳+ 大黄、附子:调和阴阳+ 当归四逆汤:通阳+ 小青龙汤:通阳化饮,57,龙牡,+ 桂枝+ 柴胡+ 大黄+ 干姜+ 附子,58,太阳经药量: 桂枝532芍药6432麻黄6432杏仁7

17、0枚40枚葛根84,59,阳明经药量:石膏168鸡子大知母64栀子14枚,60,大黄642芒硝53合枳实53厚朴84,61,少阳经药量柴胡84黄芩 3半夏210.5升,62,三阴经用药,63,附子1大1,64,干姜31.5党参3茯苓8432白术3,65,乌梅,66,经方药征,67,经方方证桂枝汤葛根汤真武汤麻黄汤白虎汤附子汤 麻杏甘石汤承气汤吴茱萸汤大青龙汤柴胡汤泻心汤小青龙汤理中汤黄芩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五苓散麻黄附子甘草汤乌梅汤猪苓汤,68,经方拆方,方外有方伤寒论类方、类聚方(区别何在?)桂枝汤类方栀子豉汤类方方内有方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理中汤,69,小柴胡汤(方内之方),加减法:若胸

18、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70,理中汤(方内之方),加减法: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19、,71,通脉四逆汤,面色赤者,加葱九茎。咽痛者,加桔梗一两。腹中痛者,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利止脉不出者,加人参二两。,72,经方类方-桂枝汤类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73,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附子汤新加汤 桂枝加葛根汤小建中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苓桂枣甘汤,74,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75,麻黄汤类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76,葛根汤类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芩连汤,77,柴胡汤类 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芒硝汤

20、柴胡桂枝干姜汤,78,栀子汤类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栀子厚朴枳实汤 枳实栀子汤 栀子柏皮汤,79,白虎汤证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80,承气陷胸汤类大承气汤十枣汤小承气汤大陷胸汤(丸)调胃承气汤三物白散桃仁承气汤麻仁丸抵挡汤(丸),81,理中汤证理中丸真武汤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苓桂术甘汤桂枝人参汤,82,真武汤证,83,五苓散类 五苓散猪苓汤茯苓甘草汤,84,泻心汤类生姜泻心汤黄连汤干姜芩连人参汤黄芩汤旋复代赭汤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半夏泻心汤,85,四逆汤证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

21、汤,86,厥阴病乌梅丸证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白头翁汤四逆散,87,复方(合方)桂麻各半汤桂二麻一汤桂二越一汤柴胡桂枝汤附子理中汤,88,经方剂型:汤、丸、散、丹 以汤剂为主,89,孙思邈千金要方,诸经方用药,所有熬炼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凡煮汤,用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此为率。凡服汤法,大约皆分为三服,取三升,然後乘病人谷气强进,一服最须多,次一服渐少,後一服最须少。,90,经方煎服法 以桂枝汤为代表 右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

22、,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91,仲景方汤剂只煮1次有实验证明,煮1次只能提取有效成份的45左右。如果不把药液倒出,即使延长煮沸时间,有效成份也不能继续析出,这是由于药液浓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缘故。今天一般中药都煮两次,将第一煎得药液倒出,加入清水再煮,还可以从药渣中将30 35的有效成份提取出来。,92,梁代陶弘景曰:,“其水依方,大约二十两(300g)用水一斗(2000ml),煮取四升(

23、800ml),以为准。”,93,经方服法:1234,94,仲景方汤剂只煮1次有实验证明,煮1次只能提取有效成份的45左右。如果不把药液倒出,即使延长煮沸时间,有效成份也不能继续析出,这是由于药液浓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缘故。今天一般中药都煮两次,将第一煎得药液倒出,加入清水再煮,还可以从药渣中将30 35的有效成份提取出来。,95,广东省中医院煎药室,96,药罐消毒,97,煎 药 浸 泡 要 求,98,煎 药 时 间,99,一 般 煎 煮 2 次,100,1、用仲景六经方药治一切病证!(伤寒、杂病)2、剂量煎服,师法仲景,为用量上最接近仲景的医家!3、在几乎所有仲景方药上按:一两=15.625克

24、一升=200毫升换算用药。,李可的学术渊源-仲景学说,101,仲景经方药量问题?!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2年闰2月23日(公元 179年,正是张仲景在世的年代)按汉代权的量级程序,当是十二斤权,实测为2996g, 一斤为249.7g ,约等于250g被认为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据此标准:汉代1斤等于250g。1两等于15.625g,1铢等于0.65g 汉代的容量:上海博物馆藏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光和二年制-公元179年),实容小米20390 ml,据此可知,汉代一升=200ml。斛=10斗=100升=1000合。 一尺大约23cm。,102,李可470方用药剂量分析,10

25、3,李可老学术思想的核心,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虚(阳衰)和阳郁,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寒湿为害,十占八九。,104,李老学术思想的核心,105,李老学术思想的内涵,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附子万岁!,106,107,高血压治疗思路温氏奔豚汤加味(厥阴),108,糖尿病治疗思路从三阴论治,109,太阴不化,少阴阳浮,110,高血脂太阴不化,111,乳岩从六经论治,112,太阴寒湿,113,太阴寒湿,114,少阴阳浮,115,少阴阳欲脱,116,厥阴经寒,117,厥阴脏寒,118,三阴同病,119,三阴危证,120,思考几个问题!,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是什么?(疗效?四部?)伤寒论最精粹的部分是什么?(六经?方药?)伤寒论方药的源头是什么?(神农?汤液?)伤寒论类方?(徐灵胎、吉益东洞的类聚方),121,跟师李可,122,展望,1.开展经方药源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药源标准。2.开展经方药量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药量标准。3.开展经方煎服法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煎服法标准。,赠言:寒热之间精确的变化,是我们掌握阴阳大道的法宝和钥匙。,124,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