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497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菌性痢疾患者的护理,教学要求掌握: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 熟悉:细菌性痢疾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发病机制、 实验室检查、治疗要 点。,一、概 述,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内经的素问中最早描述了该病。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亦有记载。国外有关痢疾的记述始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公元前5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医学著作中陆续记载此病。 1899年,日本人志贺氏首先发现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为纪念志贺氏的发现,把痢疾杆菌统称为志贺氏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概述: 定义: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流行于夏秋季。主要表现: 急性起

2、病 发热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2002年中国前10位传染病发病数,病毒性肝炎 结核病 菌痢淋病麻疹伤寒梅毒疟疾肾综合征出血热猩红热,658 185500 181454 595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14 369,2002年中国卫生统计报告,1 2 3 4 5 6 7 8 910,传染病,每年发病数,一.病原学1.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菌2.按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痢疾杆菌分为: 4群40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毒力强 福氏志贺菌:多见 鲍氏志贺菌:国内少见 宋内志贺菌

3、:多见3.中国流行的痢疾杆菌优势株: 福氏和宋内志贺菌,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病人 带菌者(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水、食物、生活用品、手等 苍蝇、蟑螂传播,(三)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普遍易感 免疫不持久 流行于夏秋季 学龄前儿童及青壮年期为发病高峰,(四).产生毒素内毒素: 引起全身毒血症状见于各型痢疾杆菌 发热、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外毒素(由痢疾志贺菌产生称志贺毒素: 神经毒、细胞毒、肠毒素) 严重临床表现 志贺氏菌产生内毒素及外毒素(五).抵抗力较强 : 瓜果、蔬菜等存活1-3周,但对消毒剂敏感.,三.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一)发病机制志贺菌进入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3要素:1.细菌数量

4、2.致病力:志贺氏菌进入10-100个细菌可致病3.人体抵抗力,痢疾杆菌 胃 胃酸消灭大部分 小部份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繁殖 肠粘膜炎症和固有层小血管痉挛及细胞毒素作 用导致上皮细胞缺血、缺氧、变性坏死 ,肠粘膜炎症、坏死、溃疡 腹痛、腹泻、脓血便,(二)病理变化: 1、病变部位: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最显著 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2、病理变化:(1)急性期基本病变: 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炎症,(2)慢性期:肠粘膜水肿与肠壁增厚溃疡不断形成与修复引起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并可导致肠腔狭窄,(3)中毒型菌痢:突出病变为:全身多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或通透性增加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

5、性及点状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上腺皮质出血及萎缩:见于部分病例结肠局部病变很轻,仅有充血水肿,很少有溃疡形成,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4d(数小时-7d)病情: 志贺氏菌感染常最重 福氏菌次之,易变慢性菌痢 宋内氏菌感染较轻,易误诊,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一)急性期:急性菌痢分4型: 1.普通型(典型) (1)全身中毒症状:内毒素所致 急起 畏寒、发热 头痛、乏力、纳差 全身不适,(2)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3)大便: 一日数次至数十次 开始黄色稀便,少数黄色水样便 1-2日后转为典型粘液脓血便 (4) 体征: 全腹压痛 以左下腹为重 肠鸣音亢进,2.轻型:主要为腹

6、泻大便一日数次,有粘液稀便低热,无脓血, 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轻或缺如。大便培养可阳性。可于3-7d痊愈,也可变慢菌痢,3.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善不良患者 急起发热 腹泻:30次/天以上,甚至大便失禁 排稀水脓血便 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严重腹胀及中毒性麻痹 呕吐常见 部分:中毒性休克 少数:心、肾功能不全,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成人少见肠道症状轻甚至开始无腹痛及腹泻症状发病24h内可出现腹泻及痢疾样大便,(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多见 感染性休克: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血压明显下降甚至为0 脉博细速到测不到 呼吸急促紫绀、皮肤湿冷、花纹, 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出现

7、心、肾功能不全,(2)脑型(呼吸衰竭型):较严重,病死率高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 血压偏高 嗜睡、昏迷、抽搐 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可出现呼吸衰竭表现: 呼吸节律不齐 深浅不匀 叹息样呼吸原因 由于脑血管痉挛 脑缺血、缺氧、 脑水肿及颅内压高,严重者可出现脑疝。,(3)混合型:以上两种表现同时出现,病情凶险。,(二)慢性期: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 发生机制: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耐药菌株感染,福氏2 型感染易导致慢性;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低下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状态原有慢性病如慢性肠道疾病、慢性胆囊炎、肠寄生虫病等。,慢性菌痢分型: 慢性迁延型:最多见 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一

8、年内有痢疾史,五.实验室检查(一)一般检查 1.血象: 急性期:WBC (10-20)109/L,N 慢性期:轻度贫血 正 常 值:显微镜计数法、自动血球仪法: 成人:4-10109/L 儿童:11-20109/L 新生儿:15-20109/L,2.粪便检查(1)粪便外观: 粘液脓血便、无粪质、不臭。(2)镜下:大量白细胞(15个/高倍) 脓细胞 红细胞:大量 巨噬细胞有助于诊断,(二)病原学检查: 1.细菌培养 大便培养+药敏:确诊 2.特异性核酸检查 (1)核酸杂交 (2)PCR:粪便中痢疾杆菌核酸(三)免疫学检测 优点:早期、快速 缺点:易出假阳性,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1.流行

9、病学资料:夏秋季进食不洁食物史在外就餐或与菌痢病人有接触史也可有一同就餐者集体发病,2.临床资料: (1)急性期: 发热 痉挛性腹痛 腹泻、里急后重、 粘液脓血便 左下腹压痛 有些病人伴有恶心呕吐,(2)慢性期:,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而未治愈者,(3)中毒型菌痢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循环、呼吸衰竭胃肠道症状轻微甚至无腹痛、腹泻直肠试子采便或生理盐水灌肠液镜检: 白细胞、红细胞,3.实验室检查:,(1)大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2)大便培养:痢疾杆菌(+),中毒性痢疾患儿,(二)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病原体:阿米巴原虫,散发性全身症状:多不发热,少有毒血症症状

10、胃肠道症状:腹痛轻,多无里急后重,腹泻每日数次,多为右下腹疼痛,粪便:量多,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有腥臭,镜检:白细胞少,红细胞多,有夏雷-结晶体,有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乙状结肠镜检:肠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溃疡边缘深切周围有红晕,2.慢性菌痢:要鉴别的疾病有:结肠癌及直肠癌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 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 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克罗恩病在整个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 生,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主要症状, 腹痛、腹泻、肠梗阻 发热 营养障碍等 病程多迁延,常有反复,不易根治。,3.中毒型菌痢:

11、(1)休克型:应与败血症、休克型流脑鉴别 (2)脑型:与乙脑鉴别,七.治疗(一)急性菌痢 1.一般治疗: (1)休息 (2)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3次阴性,可解除隔离 (3)饮食:流质或半流饮食,少渣易消化,(4)补液: 口服:ORS(口服补液盐) 静脉补液: 葡萄糖 NS 5%碳酸氢钠,2.病原治疗(1)喹诺酮类:首选,疗程:5-7d(书中3-5天)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旋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注意: 可影响骨骺发育,故孕妇、儿童及哺乳期妇女不能用。,3.对症治疗; 降温:药物降温、物理降温 止痛: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解痉 氢化可的松:用于毒血症状较重者,(二)中毒型菌痢 1.病原治疗:

12、治程:57天 喹诺酮类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噻甲羧肟 氨基甙类和氨苄西林等,2.对症治疗,高热、惊厥: 物理降温加药物降温 必要时采用冬眠疗法 氯丙嗪+异丙嗪,3.休克型:抗休克五大程序(1)扩容:、低右(2)纠酸:碳酸氢钠(3)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等(4)强心:西地兰(5)肾上腺皮质激素,4.脑型: 脱水 解痉:山莨菪碱等 激素 防治呼衰,(三)慢性菌痢 1.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疗程足:天联合2-3个疗程大便培养3次阴性方可停药,2.局部用药: 0.5%黄连素 5%大蒜素液 抗菌素 小量强的松(增加其渗透作用) 保留灌肠 1014天一疗程,3

13、.增强机体抵抗力 生活规律适当锻炼避免过劳与紧张进食营养丰富食物少渣无刺激食物,八.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消化道隔离至粪便培养阴性:3次培养 有关人员定期检查粪便: 从事饮食行业人员 托幼工作人员 自来水厂工作人员,(二)切断传播途径:三管一灭(三)疫苗口服可免疫6-12个月 但与其他菌型无交叉免疫,九.护理措施1、发热的护理2、腹泻护理3、腹痛护理4、饮食护理:中毒型禁食,急性期低脂流质,少量多餐,好转改为半流质,粪便正常后逐渐恢复正常。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5、观察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病案分析 患儿女,6岁。因高热、惊厥12小时,神志不清3小时入院。病人于12小时前突然发热,体温38

14、.8-40.2,伴有阵发性四肢抽搐,两眼上翻,凝视发作3次,每次2-3分钟。给予降温处理无效于3小时前发现患儿呼之不应,神志不 清,2005年8月30日急诊入院。,查体:体温40.2,脉搏134次/min,血压为0。患儿神志不清,四肢凉,皮肤发花,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和少量瘀班瞳孔左3mm,右2.5mm,颈软,无抵抗,心律齐,与脉律一致,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脑膜刺激征()。,化验:WBC19109/L,N0.9,腰穿脑脊液细胞数6106/L,其余正常。思考题:1.还应做哪些检查?2.考虑什么病?3.患者身上出血点如何解释?,案例分析该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惊厥和昏迷,而

15、腹泻症状缺如,结合其发病在夏秋季,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乙脑。但乙脑的呼吸衰竭常先于循环衰竭,前驱期比中毒性痢疾稍长,很少发生出血点和瘀斑,脑脊液应出现病毒感染样改变。又因患儿有高热、昏迷、休克和DIC的表现,也容易使人想到流脑的可能,但流脑的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因此可除外流脑和乙脑的诊断。,中毒性痢疾多发于儿童,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惊厥、休克或/和昏迷起病,而腹泻的症状可缺如需依据肛拭或灌肠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培养而确诊。患儿的出血点和瘀斑应考虑为中毒性痢疾的休克引起的DIC,中毒性痢疾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因此其脑膜刺激征常为()。脑脊液检查可

16、正常。,细菌性痢疾作业:一.选择题:A型题 2岁儿童,突然畏寒、高热、抽搐、昏迷6小时于8月10日入院。查体:T40.5,P130次/min,BP8.6/6.2kpa(65/47mmHg),浅昏迷。压眶有反应,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未见瘀点、瘀斑,四肢厥冷,脉搏细弱,心、肺()。腹软,颈软,克、布氏征()。 血象:Hb140g/L,WBC15109/L,N 0.80,L0.20,1.最可能的诊断: A.中毒性菌痢 B.败血症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流行性出血热,2.对患者的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A.脑脊液检查 B.大便培养C.血培养 D.肛拭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镜检E.血液生化检查,3、为提高菌痢大便培养的阳性率,应注意下列各项,除外:A、尽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进行B、标本应新鲜C、取脓血及粘液部分D、连续多次培养E、可与小便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