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69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部筋膜和肌肉ppt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腰部筋膜和肌肉,田兴,一、腰部筋膜(一)腰背筋膜(二)腰方肌及腰大肌筋膜二、腰脊柱伸肌(一)棘突间肌(二)骶棘肌三、腰脊柱屈肌(一)腰大肌与髂肌(二)腹直肌四、腰脊柱侧屈肌(一)横突间肌(二)腰方肌(三)背阔肌五、腰脊柱旋肌(一)横突棘肌(二)腹外斜肌及腹内斜肌六、臀肌及胭绳肌在腰椎运动上的作用,人体躯干骨骼类似多个倒立的三角形,胸腰三角最大居中(图4-1 a)。由于尖部向下,故灵活有余,稳定不足,其中受力最大的部位,是L4,5及L5及S1。为适应这种情况,肌肉则以相反的方向,互相交叉排列,既能使腰椎稳定,负重承力,又可利用最小的力,获得最大的效应,颇似帆船上的桅绳(图4-1b)。腰部的肌肉是

2、腰椎活动的动力结构,借各肌的相互配合作用,使脊柱腰段产生屈、伸、侧弯、旋转及回旋运动。在直立时,各肌肉的张力可协助韧带维持脊柱腰段处于精确的平衡状态。在脊柱腰段处于某一体位如弯腰工作时,则由可协助韧带维持腰部稳定于此一特定状态。因而不论静止或运动,肌肉的运动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解剖排列上,腰部肌肉可分为下列两组:,1直接作用于腰脊柱的肌肉 (1)背肌:浅层背阔肌、后下锯肌 深层骸棘肌、横突棘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 (2)腰肌:腰方肌 腰大肌 2间接作用于腰脊柱的肌肉 (1)腹前外侧壁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 (2)臀肌臀大肌 (3)股后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从主要功能上看,上

3、述肌肉可分为背伸肌、前屈肌、侧屈肌及旋肌。在不同的收缩组合时,各肌又可产生另外功能。 为保证肌肉充分发挥作用,腰背部尚有强大的筋膜,作为肌肉的起点和保护装置。腰部的筋膜同时亦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一、腰部筋膜 腰部筋膜可分为腰背筋膜、腰方肌筋膜和腰大肌筋膜三部分。 (一)腰背筋膜 腰背筋膜是全身最厚和最强大的筋膜之一,包绕骶棘肌形成肌鞘,并作为背阔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的起始处。通常将腰背筋膜分为浅深两层,也有将腰方肌筋膜并入,而分为前(腰方肌筋膜)、中(深层)、后(浅层)三层记述者(图4-2)。 腰背筋膜浅层较厚,起自腰椎及骼椎棘突、棘上韧带及骼嵴,有背阔肌、下后锯肌的起始腱膜与之融

4、合加强;深层起自腰椎横突,位于骶棘肌与腰方肌之间。其上部增厚形成腰肋韧带,连接于L1,横突和第12肋之间,限制第12肋的活动。浅深两层筋膜在骶棘肌外缘相接合形成宽阔的腿膜,作为腹横肌及腹内斜肌的起点。,(二)腰方肌及腰大肌筋膜 腰方肌筋膜前层位于腰方肌之前,与腹横筋膜相连续,属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后层与腰背筋膜深层相接。腰大肌筋膜为腹内筋膜所形成的单独筋膜鞘,向下与髂肌筋膜腔相连续。 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骶棘肌后,在腰背筋膜浅层下走行一段,然后穿此筋膜外缘至皮下浅筋膜中,越骼晴后形成臀上皮神经。受筋膜嵌压,可产生腰及臀部痛。二、腰脊柱伸肌 直接作用于脊柱的伸肌有棘突间肌、骶棘肌。 (一)棘突间

5、肌 腰椎棘突间肌,位于棘间韧带两侧相邻棘突间。偶可存在子T12, L1,或L5, S1,两处棘突间。受腰神经后内支供应,收缩时可固定相邻棘突并后伸腰椎。,(二)骶棘肌 此肌又名脊柱竖肌(m.erector spinae),是背肌中最强大的,特别在腰部。此肌下端起于骶骨背面、腰椎棘突、髂嵴后部和腰背筋膜,沿脊柱两侧上行,为腰背筋膜所包被,肌束上行分为三组,自外向内为髂肋肌、最长肌和棘肌(图4-3)。 1髂肋肌 此肌为外侧肌束,自下而上又分为三部:即腰髂肋肌、背髂肋肌及项髂肋肌。腰髂肋肌起自骶骨背面及髂嵴,向上外分为6-7束止于下位6一7条肋骨的肋角处。背髂肋肌及项髂肋肌以类似方式起止于上位肋骨及

6、椎骨,最后止于第4一6颈椎横突后结节。 2最长肌 该肌位于髂肋肌内侧及深侧,纤维较长,也分为三部:背最长肌、颈最长肌及头最长肌。以背最长肌最为发达。3棘肌 该肌居最内侧,起止于第1-2腰椎及胸椎棘突。骶棘肌受腰神经后支供应,从形态结构及位置上,此肌两侧皆收缩时,可背伸脊柱,单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向同侧倾斜。,三、腰脊柱屈肌 直接作用于腰部脊柱屈肌为腰大肌和髂肌,间接作用于腰部的屈肌为腹直肌,后者因处于远离腰推的前腹壁,力臂长,因而功效大。 (一)腰大肌与髂肌 腰大肌位于腰椎侧面,以肌纤维起于T12:下缘到L5上缘的相邻椎体及椎间盘纤维环,跨越椎体中部的膜状弓(此弓容纳椎体间腰血管通过)以及L1-

7、5横突前下缘,肌纤维内外聚合,跨骼岭及髓骼关节之前,在髂凹处与起自髂凹的髂肌相接合。形成骼腰肌穿越腹股沟韧带下、髓关节前方,向内下止于小转子及其下方2 cm的股骨干。髂腰肌在越过骨盆缘及髓关节时,其深面为腱组织与髋关节及盆缘间形成恒定滑液囊。其浅面构成股三角底的一部分。腰大肌在上端起点处前面为隔肌内侧腰肋弓所越过,内侧与腰椎体之间有交感神经链。后方与腰方肌间上有肋下神经、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向外下方其外缘至腹肌。中有股外侧皮神经出其外缘,越髂肌至髂前上棘内侧至腹前外侧。再下有股神经沿其外缘出腹股沟韧带在髂肌表面髂筋膜下分出肌支至股四头肌。股生殖神经常在其浅面下至精索。骶丛则自其后内侧人骨盆。

8、 在约40的人有起自T12下缘和L1,上缘的部分纤维独自成束,在腰大肌之间下行,形成一薄腱止于骨盆的髂耻隆凸及弓状线。 腰大肌 主要由L2-4神经的前支分支支配,也可有L1,或L5神经纤维参与。 骼腰肌 为一强大的屈髋肌,并有内收髋和外旋髋的作用,如下肢固定,则可拉动骨盆前倾以增加弯腰的作用,与其他肌肉合作可稳定髋关节,从而使躯干稳定。,(二)腹直肌 腹直肌位于前腹壁中线两侧。上起于第5-7肋软骨及剑突,下端止于耻骨结节,全长为腹直肌鞘所包被。其前面与肌鞘间有3-4个横腱划相连,以增加其收缩能力。受下位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除保护腹部脏器外,可自前方拉动胸廓前倾,从而有力地使腰椎前屈。四、腰脊柱

9、侧屈肌 拉腰部侧屈的肌肉,自背中线向外有:横突间肌、腰方肌及背阔肌。,(一)横突间肌 腰部横突间肌较发达,位于相邻两横突间,分为内小、外大两肌束。外侧肌束起于相邻两横突间,内侧肌束上起于横突基部的副突,下止于下位椎骨上关节突旁的乳突(图4-2)。脊神经后支自两肌束间穿过,分支供应内侧肌束。外侧肌束由前支供应。单侧收缩时,两横突靠近,从而侧屈腰椎,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固定。 (二)腰方肌 该肌位于脊柱两旁,略呈长方形,下端较宽,起于髂腰韧带及髂嵴内缘后部。向上内斜行止于第12肋内半的下缘,部分纤维止于L1-4横突。有时在此之前另有肌纤维起自L2-5横突,向上止于肋骨下缘。该肌后方以腰背筋膜深层与

10、骶棘肌相隔,前方以筋膜与腰大肌相隔。在腰方肌与腰大肌间有肋下神经,髂腹下及髂腹股沟神经自内斜向外下穿过。 腰方肌接受T12及L1-2神经前支纤维支配,收缩时可使第12肋下降并固定隔肌脚以利吸气。对脊柱的作用,在一侧收缩则可使躯干向同侧倾斜,两侧收缩时可稳定躯干。,(三)背阔肌 背阔肌为一三角形阔肌,以薄腱膜与腰背筋膜浅层相接合,起于骸椎、腰椎、下6个胸椎及棘突及棘间韧带和髂嵴后部。肌纤维还起于骸棘肌外的髂嵴外缘和下位的3-4个肋骨。上述腱膜及肌纤维向上聚合为肌束,绕大圆肌下缘至其前面,以扁腱止于脓骨结节间沟。在经肩脚骨下角时,可有滑液囊间隔。背阔肌受臂丛后束的胸背神经支配,神经纤维来自C6-8

11、,且有其伴随血管。 背阔肌下部纤维斜向外上,可拉动肪骨向下,当肪骨固定时,一侧收缩拉脊柱向同侧弯曲;两侧收缩时,则提躯干向上。,五、腰脊柱旋肌 旋转腰部脊柱的肌肉有紧贴脊柱的横突棘肌和远离腰椎的腹内斜肌。 (一)横突棘肌 该肌位于横突和棘突间椎板后面的凹中。肌纤维起于横突,向内上斜行止于棘突。根据肌纤维长短和止点远近,又可分为三组。纤维向上跨1-2个椎板止于棘突者,称回旋肌包括短旋肌及长旋肌(图4-2);跨2-4个椎板者称多裂肌;跨4-6个椎板者,称半棘肌,但三组间并无明确界限。半棘肌在颈及头较发达,腰部缺如,腰部仅有裂孔及回旋肌。横突棘肌单侧收缩时,拉动腰椎向对侧旋转,双侧收缩,有固定脊柱及

12、少许背伸作用。,(二)腹外斜肌及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以肌齿起于下位的8个肋骨外面,纤维斜向前下,后部纤维止于髂嵴,中部前部移行为腱膜,构成腹直肌前鞘,在中线与对侧相交织,腹内斜肌居其深面,后部纤维起于腰背筋膜外缘、髂嵴及腹股沟韧带外侧部。纤维成扇形斜向内上,部分止于第10-12肋下缘,其余向前延伸为腿膜,参与腹直肌鞘构成。两肌受下位6对肋间神经和L1,神经支配。一侧腹外斜肌和对侧腹内斜肌收缩,可使脊柱旋向对侧,双侧腹内外斜肌同时收缩,则拉腰椎向前弯,同侧腹内外斜肌收缩,则拉脊柱倾向同侧。 腹内外斜肌连同腹横肌及腹直肌在脊柱运动上起重要作用,当屏气及各腹壁肌同时收缩时,则腰部躯干形成一个总的圆柱体

13、,此时重力中心前移,大大减轻脊柱包括椎间盘的压力,特别在弯腰搬物时,腹肌收缩可从前面支持脊柱,在后面拉紧腰背筋膜,使竖脊肌更好的发挥作用。,六、臀肌及guo绳肌在腰椎运动上的作用 臀肌中与脊柱活动关系较大的为臀大肌。此肌在人类由于直立姿势的影响最发达,呈方形,起于髂骨翼外面、骶骨和尾骨后面以及骶结节韧带。肌纤维斜向外下,上半纤维越过大转子以腱膜连续于骼胫束。下半以腿板止于大转子下的臀肌粗隆。臀大肌受骶丛的臀下神经支配,纤维来自L5与S1,2神经前支。主要功能后伸及外旋下肢。当下肢固定时,可防躯干过屈;弯腰位时则拉动骨盆后伸,协助腰部由前屈变为直立。 股后肌主要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统称为

14、胭绳肌。股二头肌长头起自坐骨结节,与短头合并后止于排骨小头;半腿肌、半膜肌上端均起于坐骨结节,半腿肌下端以长腿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上端为长的腿膜,居半腿肌之后,下端肌腿分三束止于胫骨内面、guo肌筋膜及guo斜韧带。三肌均由坐骨神经支配,神经纤维来自L。及S1-2神经前支。收缩时可后伸大腿、屈小腿,当下肢站立固定时,该肌拉骨盆由前屈位至直立位,以协助竖起躯干。 上述各肌群在脊柱维持姿势和完成动作上起着互相协调作用。,腰椎在安静站立状态时,靠关节传导重力,靠韧带紧张维持姿势。根据肌电图研究,此时只有少量骨髂肌肌活动。但站立的静止不是绝对的,人体经常处于少许的摆动状态,借助髂腰肌、臀肌、股后肌

15、及背部短肌的经常短暂调整来维持站立姿势川。 腰椎前屈时,虽由腹部肌发动但主要由背深肌控制其活动,使前屈适度。只有在过伸位前屈或抗阻力前屈时和仰卧起坐时,腹直肌才起较大作用。过度屈曲后背肌即不再收缩,此时姿势靠椎间盘及韧带来维持。腰部由屈位变直或后伸时,主要由背深肌作绞链式牵引,但阻力大或持重物时则隔肌固定腹肌收缩,以辅助背肌,同时臀肌及股后肌拉动骨盆旋转,使躯干直立。在腰部过伸时,腹肌收缩协助维持位置及防止过伸。侧倾时,同侧腹壁肌及腰方肌收缩,对侧逐渐放松,臀中肌亦协助维持姿势。转身时则靠一侧腹外斜肌及另一侧腹内斜肌共同作用;而回旋运动是各组肌肉协同运动的总作用。因此腰椎的运动有赖于有关肌群的功能完整,否则将使运动完成不全或使某些组织受到较大程度的劳损,甚至脊柱的变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