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738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3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私的基因读书报告ppt课件.ppt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书报告*,2016年7月12日,自私的基因,英 理查德 道金斯,目录,作者简介,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年3月26日),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是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 。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第一本书自私的基因中提出迷因学说。他认为演化的驱动力不是个人、全人类或各个物种,而是“复制者”,道金斯认为基因是我们的原动力:自私并且只对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感兴趣。他宣称行为和生理机能可以由基因的永久性来解释。我们只是自己基因的传播媒介,是一套“生存机器”,而这些“机器”的价值体现于是否

2、能够提高基因存活与繁衍的成功率。 道金斯还解释说即使那些看起来利他的行为都符合这个“自私”的模式。比方说,既然子女会有一半的基因和母亲的相同,如果一位母亲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她的孩子,那么她的基因就会继续存活下去。因此,她看来无私的行为实际只是基因(即“复制者”)利用生存机器确保自己的复制体更可能存活下去的一个策略。,自私的基因第1章:主要论点,本书的主要论点: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生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自私的基因第2-3章:基因,染色体,第二章:自然选择的机制

3、,使得那些能“稳定”的基因存续下来。我们正是基因的生存机器。第三章:基因间接的控制着人体的制造,影响是单向的:后天获得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基因是群居的,共同作用的。就一个基因而言,它的许多等位基因是它不共戴天的竞争者,但其余基因只是它的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多余DNA为什么存在?它们可能就是寄生虫,或者是无害也无用的乘客,在其他DNA所创造的生存机器中搭了个便车而已。进化就是指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变得多了,而另一些则变得少了的过程。,自私的基因第4章:基因机器,第四章:意识也是演化的结果。基因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以帮助其生存,而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赋予生存机器以一种学习能力。预测未来对一个最有趣的方法

4、是模拟。模拟能力的演化最终导致了主观意识的产生。基因是战略制定者,大脑是执行者。随着意识的出现,生存机器从主宰它们的主人(基因)那里解放出来,变成有执行能力的决策者。,自私的基因第5章:进犯行为,第五章:不同物种的生存机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影响,属于同一物种的生存机器往往更加直接的相互影响对方的生活。那么同一物种间为什么极少发生屠杀和同类相食的现象?因为同类相食的策略是不稳定的,只有稳定的策略才会被自然选择保存下来。,自私的基因第6章:基因种族,第六章:一个自私的基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就是试图在基因库中扩大自己的队伍。一个基因如果可以识别出含有这一基因的其他个体,则可能形成利他性,而

5、亲代对子代的利他行为如此普遍正是处于这样的理由。亲缘关系指数:表示两个亲属之间共有同一基因的机会。例如父子之间,其系数是1/2。代距:例如A是B的叔叔,则共同祖先是A的父亲,B的祖父,则A和B之间的代距是1+2=3。推广之,A和B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是1/2 * 1/2 * 1/2 1/8一个准备自我牺牲的基因必须拯救两个以上的兄弟姐妹(子女,父母)才会成功。如果一个同卵孪生双胞胎弟弟,他应该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自己的孪生哥哥。,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你,哥哥,父亲和叔叔的亲缘关系指数是2*1/2*1/21/2,你和哥哥的亲缘关系指数是2*1/2*1/2*1/2*1/21/8,你和叔

6、叔的亲缘关系指数是2*1/2*1/2*1/21/4,你和爷爷的亲缘关系指数是1/2*1/21/4,自私的基因第7章:计划生育,第七章:生育还是抚养幼儿,这是一个问题。单纯的抚养策略是不稳定的,很容易被生育策略入侵。动物的控制生育是利他性的么?自私的基因的观点:每一个自私个体对每窝孵卵数的抉择以其能最大限度地抚养的数量为准。养育幼儿是一件代价昂贵的事情。生育太多子女的个体会受到惩罚。例子:过分拥挤的鼠群在自然条件人意味着饥荒的到来那些生育少的更容易存活因而鼠群的出生率降低。,自私的基因第8章:代际之战,第八章: 亲代的策略:最理想的策略是,她能抚养多少子女就抚养多少子女,但要进行平均投资,直至她

7、们自己开始生男育女时为止。往往一窝鸟中都有一个最弱小的,它也往往活不到成年就死去。对于母鸟而言,小个子的生命可能是母鸟打赌的赌注,如果食物多,那么多养一个;如果食物少,就让它死去。子代的策略:小猪争相抢夺母猪的母乳。小朋友明显自私的行为。自私贪婪似乎是幼儿行为的特征。布谷鸟寄生在其他鸟巢,很多布谷鸟出生时即啄死或者把其他鸟蛋摔到巢外,以独占养父母的照顾。甜蜜的笑脸和满意的叫声可以被孩子用来操纵父母,使自己获取额外的亲代投资。,感想与领悟,1、从自私的基因到人生的意义 首先没读过本书的人会被它的名字误导,作者在书的开头就说明这本书讲述的是事物是如何进化的,即在讲述基因行为上的意义,而不是主观意义

8、。作者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类只不过基因创建的生存机器。我们的存在,完全是自然选择和不断淘汰的产物,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保存和延续基因的存在。我们的饥饿、痛苦、快乐、满足感等这些感受只是基因“设计”的“程序”,让我们在这些情绪的驱动下不断回避痛苦和追求享乐,以确保基因有更多的生存机会。细想之,不无道理,但我却不完全同意。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早就表明,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反抗我们的缔造者基因。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生命没有准确的定义,但我们的意识赋予生命以目的和意义,哲学上的观点“我思故我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用书中的话说:“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

9、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见第十一章)。,2、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关于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与书本上讲的内容相似,即原始生命起源于海洋。在大约30到40亿年前,在一片汪洋大海中,一些有机物质(可能包括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在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成了一种大分子,这种大分子在海洋的各个地方漂浮,其中有一种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了。这个分子之所以非凡,因为他们具有一种特别的性质:能够自我复制。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与积累,最后生命诞生了。这些最初的简单的生命,又经过数十亿年复杂的演化,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3、从自私的基因到社会秩序的构建 该书诠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0、”这样一个进化论观点,在中国则等同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因此容易引起人们误解:似乎本书有个弦外之音既然自然规律本身如此,那么是不是要遵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规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理想社会呢?答案是否定的,本书完全没有这个意思。作者只是告诉我们,世界的面目“是怎样”,而不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怎样”。 根据作者的阐述,我得出了“人”这个概念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自然意义上的生物,“它”是一大自然中的基因生存机器之一,这种生存机器遵从生老病死等自然法则;第二是社会意义上的理性个体,与其他动物相区分,“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生物性但又尽可能挣脱生物性以获得更高尚的自由意志。社会秩序的构建

11、,本质上是用社会意义的人来约束生物意义上的人,让社会意义上的人实现真正的自由,于是就有了道德、民主、法制。而道德是通过教育实现的,民主法制则是通过人们之间建立契约来实现的。 因此,从承认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认人的自私性,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会知道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4、无法回避的哲学问题 作者是个生物学家,他只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论述基因的特性,但读下这本书不由得会联想到两个哲学问题:一是生命的起源;二是意识的起源。 对于生命的起源,虽然前面已经说了,是海洋某处一些有机物质偶然在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基因,但是这个说法我觉得有欠说服力。主要质疑来自统计

12、概率,那些能够合成复制基因的分子,为什么会碰巧聚到一起?一切真是那么偶然吗?没有什么力量的驱动吗?这说明本书在生命起源的认识还是象我们一样说不清道不明,但我们不能苛求他,他在解释进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出色了。正是由于生命起源的偶然性有无法解释的东西,所以神创论总会有生存空间。 再看意识的起源,如果说生命是柴,意识是火,那么人类意识的熊能烈火是谁点燃的?这一点,该书也尝试作了一些解释,我无法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该书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对意识的起源也并没有完全明确的认识,他说:意识的产生是“是当代生物学所面临的最不可思议的奥秘”。其实这何止是生物学的奥秘,它还是所有科学家、哲学家、宗教人士、普通人群乃至小孩都百思不解的千古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小结 关于进化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有这样几句话:理性怀疑,乐观批判。言论有分寸,思想无禁区。我想,这样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必不可少。,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