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755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电子课本ppt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全册教材安排, 有余数的除法 认数 加法 减法 乘法,“数与代数”领域,“空间与图形”领域, 分米和毫米 认识方向 认识角, 统计,“统计与概率”领域, 测定方向 你能跳多远,“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 除法; 第二段,有余数除法的简单计算; 第三段,练习一。,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P.1,(1)分组操作,填表。 (2)观察表格,分类。 (3)介绍“有余数除法

2、” “余数”和算式读法。 (4)尝试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要恰当把握“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P.2,(1)借助操作或看图写算式。(2)关注求每份数和剩余数的操作。(3)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3.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1)联系数量关系,具体思考算法。(2)分析竖式,加深对算法的理解。,P.3,(3)学会试商,提升思考水平。,P.3,4.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导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1)在对计算过程的比较中归纳。(2)在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中理解。,(3)在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中巩固认识。,P.6, = 4 1 = 4 2 = 4 3 = 4 4, 中能填什么数?,(4)在完成

3、算式的练习中加深理解。,5.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P.7,第二单元认 数,小松鼠课件站,更多精彩课件请到,下载,一、教学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七段安排:第一段,认、读、写整百数和一千,口算整 百数加减整百数;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 几十及相应的减法;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第四段,练习二;第五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第六段,练习三;第七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1)方块表示的数。(2)算珠表示的数。(3)认、读、写。,P.11,2.重视数(sh)数在认数中的作用。,P.14,P.11,P.8,

4、3.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1)日常生活素材。,P.9,(2)环保素材。,P.12,(3)自然奇观。,P.24,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口算方法,通过口算巩固对数的理解。,P.13,P.9,5.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1)不出大小比 较的法则,在交 流中掌握方法。,P.19,(2)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P.20,(1)结合数的认识进行估计。,P.17,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2)结合数的大小比较进行估计。,P.20,(3)结合简单推理进行估计。,P.22,7.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P.18,P.

5、10,第三单元 分米和毫米,一、教学内容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认识分米、毫升,初步建立1分 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第二段,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P.26,2.合理确定教学要求。(1)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和毫升的实际长短。(2)合理选择长度单位进行交流。(3)会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表述测量结果。,3.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P.27,4.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追求准确表达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第四单元 加法,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

6、: 第一段,不进位的加法,加法的验算, “比多” “比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段,进位加; 第三段,连加,加法估算; 第四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1) 让学生产生主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愿望。(2) 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计算过程。(3) 通过分析计算错误,促进对算法的反思。(4) 在交流中逐步优化算法。,2.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 (1) 让学生感觉到验算是有必要的。(2) 允许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验算。,3.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P.41,P. 40,4.通过操作,理解“比多” “比少”的数量关系。,第五单元 认识方向,一、教学

7、内容 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用学过 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材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认识; 第二段,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 路线; 第三段,测定方向。,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的教材编写思路。(1)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和距离极坐标。(2)第几排第几个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1)现实场景与平面图。(2)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3)位置关系的相对性。,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重点在描述。(1)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句式。,(2)说说按原路返回怎么走。

8、,P.48,(3)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4.“测定方向”的重点是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场景图与通常平面图不同。,P.50,(2)让学生在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观测并记录。(3)在交流中加深体会。,第六单元减 法,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三段,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的笔算;第四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1)鼓励自主探索算法。(2)启发解释算法。(3)在比较中体会加、减法笔算的相同点。,2.帮助学生理解

9、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1)提出:把得到的差与减数相加,你能发现 什么?(2)追问:是不是其他减法题也有这样的规律?(3)概括结论。,3.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1)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 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2)把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 验适当类化。,(3)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 行解答。,P.57,4.采取有效的方法理解“隔位退位”的算理与算法。,(1)借助计数 器的操作理解 计算过程。(2)用通俗的 比喻化解难点。(3)用多样化 的算法验证。,P.58,第七单元认识角,一、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角的初步认

10、识,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第二段,直角的初步认识,辨认直角、锐角 和钝角。,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1)选取典型的物 体让学生观察。(2)及时呈现图形, 明确特征。,P.64,(3)规范指角的方法。(4)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P.64,(1)准备必要的操作材料。(2)给学生适当的提示。(3)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1)知道角是有 大小的。(2)体会角的大 小决定于两条边 叉开的程度。,P.65,P.66,4.通过丰富的活动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1)从

11、典型物体上抽象出直角的图形。(2)找直角以丰富感知。(3)在动手折中体会特征。(4)知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5)想办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1)观察三个钟 面,找出直角。(2)比较剩下的 角,看看哪个比 直角大,哪个比 直角小。(3)揭示钝角、 锐角的含义。,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P.67,(4)判断练习。(5)排序。,P.68,6.瞻前顾后,在练习中拓展已有知识,并为后续学习服务。,P.68,第八单元乘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材分五段安排:第一段,整十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 数乘一位数;第二段,倍的认识以及有关倍的简单实际 问题;第三段,

12、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 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四段,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 步计算实际问题;第五段,复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P.69,2.利用具体的数量关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呈现问题,列式。(2)尝试计算。(3)呈现竖式,理解计算过程。(4)呈现竖式,掌握算法。,1 4 2 8 2 0 2 8 ,1 4 2 2 8 ,3.通过竖式两种写法的比较,理解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想办法算出结果。(2)比较竖式和竖式。,4 8 21 6 8 0 9 6 ,4 8 29 6 ,4.通过动手操作,理

13、解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数量关系。(1)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比较,引入倍的认识。(2)在操作中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 的几倍”。(3)自主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 多少”。,5.借助生活经验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1)弄清问题情境中的事理。(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已知信息的理解。(3)适当解释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九单元 统计,一、教学内容 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教材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 第二段,你能跳多远。,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1) 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P.94,(2)结合数据特点,推敲怎样分更合适。,P.97,2.组织好实际调查,进一步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1) 明确要调查什么。(2) 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3) 强调分工合作。,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P.96,4.进一步体会实验、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1)提出问题,引发猜想。(2)分组实验,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P.98-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