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3839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了凡四训》ppt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读了凡四训,袁了凡先生略传,袁了凡先生,原名黄,字坤仪,学海,后改名为了凡,江南吴江人。博学多才,精通“河图”、“洛书”之理数、星命之学、堪舆之道、律吕音乐、数学算数、水利、兵备无不获有心得,并留有著作甚多。了凡四训即其戒子之文。明朝隆庆四年为举人,万历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宝坻县长、兵部职方司主事、军前参赞、督兵等职。享年七十四岁。,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 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 佛陀教育基金会如是说: “了凡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

2、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举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 种德立命,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第一篇 立命之学,立命之学之相信命运,当了凡遇见孔先生,相信命运是定数,县考府考提学考第几名,何时出贡皆算准,短命:53岁-74岁无子:有子袁天启小官:县

3、令-兵部职方司主事,督兵,为什么说他是凡夫,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难道命运可以改变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为什么“求则得之”,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耳。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了凡反省为什么

4、少禄无子,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做人做官之“六戒”) 余好洁;余善怒;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多言耗气;喜饮铄精;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不能生子的原因),人生要做到“六想六思”,“六想”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j)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六思”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

5、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改造命运的秘诀是什么,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四个务要)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加深了袁改变命运 的信心,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立命之学之云谷教导,遇云谷禅师得指点,解释为何他是凡夫,解释了凡疑惑命运能否改变,解释孟子说法,依凡过失解释改造命运的秘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根据,了凡开始建立改造命运 的信心,了凡决心,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

6、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了凡精神状态有什么变化,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 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积德行善的变化),第一愿实现,到明年(西元1570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开始行善过程中有何烦恼,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但还不够彻底) 自己巳岁(西元1569年)发愿,直至己卯岁(西元1579年),历十馀年,而三

7、千善行始完。,第二、三愿实现,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西元1581年),生男天启。 至癸未(西元1583年)八月,三千之数已满。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 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西元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什么情况下可以一善抵万善,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寿命有什么变化,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立命之学之实践立志,礼部考试取得第一名,生子天启,进士及第,69岁健在(卒于74岁),相信命运有变数,自身的因缘果报说明了什么,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

8、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立命之学之如何教子,正反两面,遇孔先生,相信了命运是定数,遇云谷禅师,有了改造命运信心,实践了命由己造、福自我求的真谛,以自身因缘果报教育孩子,立命之学,孔子说:过则勿惮改。,第二篇 改过之法,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改过的原因是什么,厚道的人有福

9、报能够损已帮助别人这是厚道。对自己刻薄一点,对别人要好一点,这种人有福,一定有后福。,改过之法之改过之因,懂得舍的人就能得 你能舍才能得,不能舍什么都得不到,求呢?求也有助于得也。怎么求?舍了就得了,你所求的都能得到。 首先要把妄想执著舍掉。至诚合天是从根本上舍,舍自私自利。将利益自己的念头舍得干干净净,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大众、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人后福自然无穷。,改过之法之改过之因,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改过的基础是什么,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 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

10、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为什么要有羞耻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 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 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 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 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

11、。乌得不畏?,为什么要有畏惧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为什么要有勇猛心,三心关系:知耻心、敬畏心、勇猛心。 知耻是自觉,惭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惭愧,才产生出勇猛心来改过。 由此可知,过失为什么改不掉?原因就是没有耻心与畏心,没有力量产生勇猛心。 勇猛心是从知耻、敬畏里生出的。 人不知耻也不怕别人笑话他,就没有办法修善了。,改过之法之改过基础,三心具足则如春冰遇日,改过之法之改过基础,从事相改,改过之法之改过方法,从理上改,改过之法之改过方法,从心上改,改过之法之改过方法,改过 方法,从事相上改,从明理上改,从心地上改,改过之法之改过方法,改过之效验,反

12、面: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无事常烦恼,施惠而人反怨,,正面:心神恬旷,智慧顿开,处冗沓而触念皆通,,蕖泊玉,改过的效验有什么,改过之法,改过之因,改过 基础,改过方法,改过效验,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 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并且可以证明它的效验!,第三篇 积善之方,积善之方之为什么行善,孔子的外公嫁女的故事,积善之方之为什么行善,率先垂范,杨自惩为犯人求情,家贫且能舍,难舍是大善,积善之方之为什么行善,坚持做好事,莆田林氏老母施粉团救人的故事,应尚书卖田伪书成人之美,做好事积阴德鬼神都加害不了,积善之方之为什么行善,屠康僖公替有冤情的犯人减刑的故事,功

13、成而弗居,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真假,纯粹是救世济人的心,是爱人的心,是尊敬他人的心,就是端。如果曲意逢迎,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就是曲,,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端曲,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阴阳,夫圣

14、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是非,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为正中偏 以恶心而行善事者,为偏中正,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偏正,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半满,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大小,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积善之方之善的辨别,何为难易,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

15、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积善之方之做何善,与人为善,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积善之方之做何善,爱敬存心,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 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

16、务使成立而后已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积善之方之做何善,成人之美,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 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症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 失言失人,当反吾智。,积善之方之做何善,劝人为善,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积善之方之做何善,救人危急,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

17、;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积善之方之做何善,兴建大利,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积善之方之做何善,舍财做福,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积善之方之做何善,护持正法,

18、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积善之方之做何善,敬重尊长,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积善之方之做何善,爱惜物命,积善之方,为什么要积善,什么

19、是善,做什么善,善有区别,善的定义,举10例,10种,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第四篇 谦德之效,易曰: 天道亏盈而益谦; 地道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谦德之效之为什么要谦虚,1 丁敬宇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及开榜,丁果中式。 2 冯开之幼年时锋芒毕露,年轻气盛,今虚怀若谷,神情庄重,友人真谏而 平和接受,如了凡所料当年登第。 3赵光远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4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

20、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5自恃有才,傲气,因气愤榜上无名而大骂考官,却受到道人的教化,明白了问题在于自己的不谦虚,最终改过积德后中举。,谦德之效之谦虚得福,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 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

21、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谦德之效,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就是闻到善言他能够深信,这就是大善根,大福德,他遇到云谷这是因缘,佛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条件具足,命运怎么会不转。 闻善言而起敬信者,是为福德之相,故曰信为福母。,袁了凡能够改造命运,关键在什么?,相信相信的力量,生命是一种回声心念变了,德行就变了;德行变了,气场就变了;气场变了,风水就变了;风水变了,运气就变了;运气变了,命运就变了。,好“命”(通俗的有福而贵的幸福人生) 幸福的秘诀:好德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中庸: 大德者, 必得其位, 必得其禄, 必得其名, 必得其寿。 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道 (规律),德(规范),长寿: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安详而自在地离开人间。, 人生是算总账的过程,应追求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五福临门”,命,口令,人一叩,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拜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利避祸凶人恶:人怕,天不怕,终了,因恶身败名裂人善:人欺,天不欺,最后,因善名垂青史,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