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44043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基础护理常规.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基础护理常规第一节儿科住院护理常规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病室开窗通风,每日2次,10Am、4Pm各1次。2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3 .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护理,沐浴更衣,测量体重、体温,6岁以上患儿测量血压并记录。4 .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心理状况,安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进餐,使其安心治疗。5 .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与休息,每日122Pm及9Pm后为患儿唾眠时间,保持病室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6 .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晨

2、晚间护理,婴幼儿及新生儿每日沐浴更衣,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沐浴1次,更衣2次,每周剪指甲1次,更换床单1次。保持患儿单位清洁、整齐。7 .认真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8 .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对患儿全面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对危重患儿制定护理计划,并记特护记录。9 .一般患儿每日测量体温3次,体温不升、发热及发热待查患儿至少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10 .每周测量体重1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要测量体重。IL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除交病情外,每班要清点病人数。12 .定时巡视病房,

3、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13 .患儿出院前,要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卫生宣教。14 .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单位进行终末消毒。第二节患儿安全护理患儿安全在儿科护理中极为重要。因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事物尚无识别能力,易发生意外。医护人员除做好治疗护理外,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患儿安全。护理措施:1 .患儿居住病室内的窗纱及门要加锁,防止患儿由窗户跌下或私自外出。2 .患儿睡在有床挡的床上,离开患儿时关好床挡,必要时适当约束,严防坠床。3 .暖气、电源不宜离床过近,必要时加防护罩。为避免烫伤,暖水瓶集中摆放,或者有家长陪住时,可放在患儿处。常备凉开水供患儿饮用,严禁患

4、儿自己倒开水,不可进配膳室。患儿用热水袋温度为50,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后灌入,外面用布包好。4 .哺喂婴儿时,应将婴儿抱起。不宜抱起者取头高侧卧位,防止呛咳或呕吐。5 .禁止给婴儿豆类、瓜子、花生及带刺的食物,喂饭时切勿逗笑或哭闹,以防误吸造成气管内异物。6 .3岁以下或不合作患儿测量体温时,应在床边守护,以手扶持,防止体温表折断而伤害患儿皮肤。7 .凡接触患儿的玻璃用具,如滴管、饮水管等应加橡皮套头。8 .一切锐利的物品及玻璃用品,不可放在患儿床上,如针头、注射器、刀、剪、别针等,以防刺伤患儿。9 .做治疗和检查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10 .为患儿做治疗、注射时应

5、有人扶持,必要时适当约束,避免患儿挣扎发生意外。IL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根据气温变化随时为患儿增减衣服,勿使患儿受寒或过热,勿使盖被堵住患儿口鼻,以防窒息。第三节患儿皮肤护理小儿皮肤柔嫩,血管丰富,尤其新生儿皮肤粘膜防御能力差,易感染。应注意隔离,避免损伤,以防感染。护理措施:1.患儿每日沐浴更衣,沐浴时室温应保持在2426C,水温应在4244C,严防烫伤。沐浴时动作轻柔、敏捷,注意保暖,防止受寒,特别是皮肤皱褶处,如颈下、腋下、腹股沟处要洗净擦干。2 .预防臀红,每次便后温水清洗,勤换尿布,如有尿布疹每次清洗后擦干涂少许护臀霜或糅酸软膏。3 .沐浴时用婴儿沐浴露或婴儿香皂,注意用清水

6、冲洗干净,避免刺激皮肤。4 .患儿衣服宜用柔软的棉布制做,衣服要稍宽大,经常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第四节小儿口腔护理婴幼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小儿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较干燥,利于微生物繁殖,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口腔炎,还应教育儿童注意口腔卫生,预防踽齿,护理措施:1.婴幼儿口腔不宜擦拭,应勤喂温开水以保持口腔湿润。奶瓶每餐清洁消毒,以防感染。2 .小儿3岁以后开始培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糖果的好习惯。3 .发热或有口腔炎、鹅口疮的患儿,每次喂奶或进食后再喂少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局部涂制霉菌素甘油(甘油Iom1+制霉菌素50万U),每日23次,口唇干裂者涂甘油保护。4 .不能由口进食

7、的患儿每日做口腔护理24次,新生儿以生理盐水棉棍涂擦口腔粘膜,注意动作轻柔,勿损伤粘膜。第五节新生儿恢复室护理常规小儿自出生至生后28日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初离母体,生理功能发育尚未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加强护理极为重要。护理措施:1 .工作人员入病室前更换清洁工作服、鞋,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隔离制度,每护理1个新生儿前后应洗手,工作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非工作人员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以防交叉感染。2 .保持病室清洁,用湿法清扫,墩布专用,室内地面家具等每日用5%。洗消净溶液擦拭。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3 .患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应分

8、室居住,腹泻、脓疱疹等患儿行单位隔离,发生传染病时应严格进行隔离,必要时病房进行检疫消毒。4 .室温应保持在22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55%60%,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通风2次,晨10时1次,下午4时1次,注意避免对流风。患儿体温低于正常应给予保暖,可使用热水袋或暖箱。5 .新生儿因病住院,有条件者给予母乳,如无母乳时给予母乳化奶粉为宜,每隔34小时1次,两次喂奶之间喂水。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6 .喂奶时将患儿抱起或抬高头部,喂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以防止溢乳或呕吐,造成窒息。禁食或鼻饲患儿每口做口腔护理23次,有鹅口疮患儿遵医嘱每日用制霉菌素涂口腔23次。7 .加强皮肤护

9、理,每日沐浴更衣,沐浴时室温保持在2628,水温以4042的流动水为宜。每日测量体重1次,每周更换被服1次。保持皮肤清洁。8 .注意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清洗、沾干,涂护臀霜保护皮肤,预防臀红。遇有臀红患儿应增加更换尿布次数,局部可涂鱼肝油,必要时烤灯治疗。烤灯时注意专人守护,勿烫伤患儿。9 .严格掌握补液速度,有条件的可使用输液泵。观察输液部位有无异常变化,出现渗液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10 .新生儿呼吸表浅,不规则,要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IL每日测量体温3次,发热、体温不升及入暖箱患儿,根据病情增加测体温次数。新生儿发热时,可打开

10、包裹散热,或用冷水袋降温,不宜用退热药及冰袋。12 .经常巡视患儿,观察体温、呼吸、心率及皮肤颜色,注意脐部、尿便、哭声等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师。13 .患儿出院时,主动向家属介绍如何护理、保暖、喂养和预防感染等知识。14 .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37日脐带脱落。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因脐带胶质适合细菌生长,护理不当易引起脐炎,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对脐部护理应予足够重视。(1)脐带未脱落前,沐浴时勿使其潮湿,沐浴后用75%酒精涂擦局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2)及时更换尿布,勿使湿尿布污染脐部而致感染。(3)每日观察脐部,局部发红或有脓性分泌物时,要报告医师,并用3%

11、过氧化氢清洗后以75%酒精涂擦脐部,每日23次。(4)脐带脱落后,如有肉芽组织,可用5%10%硝酸银烧灼。第六节早产儿护理常规早产儿是指胎龄V37周,出生体重V2500g,身长V47cm的活产新生儿。早产儿各器官生理功能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需加强护理,应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富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工作,做到精心护理,细致观察其细微变化,及早发现异常,给予相应处理。护理措施:1 .按新生儿护理要点护理,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动作轻柔。2 .严格执行保护性隔离,早产儿室与新生儿室分开,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进早产儿室穿隔离衣,戴口罩,护理每个患儿前后要洗手。3 .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

12、湿度在55%65%,晨间护理时室温提高到2728,如患儿体重V2OOOg或体温低于36,应放入暖箱或远红外辐射热保暖床。暖箱温度按照日龄及不同体重的中性环境温度调节,暖箱湿度55%65%。检查操作集中进行,减少受寒机会。4 .早产儿生后无呕吐者,应尽早哺喂。无母乳喂养条件时,可选择质地柔软的小孔奶头喂养母乳化奶粉,3小时喂1次。5 .无吸吮能力或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喂养或鼻饲,注意温度,奶量要准确,体重在1500g以下者每2小时喂奶1次,并详细记录出入量。6 .加强皮肤护理,体重1000-I500g的患儿,每日擦油浴1次,体重2OOOg以上者可作水浴。每日测量体重并记录。7 .早产儿缺氧时,应及时给氧气吸入,氧浓度30%40%为宜,如果喂奶时发绢,可于喂奶前后给予氧气吸入15分钟。8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断脐带后,应保持安静4小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每23小时更换体位1次,随时注意有无呕吐,以防窒息。9 .经常巡视,注意患儿面色、反应能力、体温、呼吸、心率、哭声、皮肤有无发组、黄疸、出血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10 .出院时向家属介绍喂养患儿方法及预防感染等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