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45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ppt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东 风,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

2、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共十八大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报告中说: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要注重“四个着力”和坚持“四化同步” 发展。,“四化同步”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报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增长速度曾经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今后将更加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呢?可以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都可以

4、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如:-1.按要素投入划分: 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2.按增长主体功能作用划分: 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 -3.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 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 -4.按需求要素划分: 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5.按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划分: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现代经济辞典: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效益)提高的方法和模式。它是经济发展形态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法,既包括生产要素配置、投入和使用方式,也涵盖需求、产业、

5、城乡、区域和资源环境的状况。,区别与联系,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离开经济数量增加而谈经济结构优化是不现实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规模的增长,但它是短期的增加和增长,主要是GDP的增长。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初期必然的现象、必然的要求、必然的追求。,一般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仅追求GDP 的增长,而且注重教育、医疗、休闲、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等,经济发展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投资驱动型,出口带动型,技术密

6、集型,市场导向型,内需驱动型,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外延粗放型,内涵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促使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转化,就是由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从低级经济结构到高级、优化的经济结构,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转变。 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外延粗放型的。现代的、新的发展方式: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历史地看,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发展方式只是一种相对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非是孤立和对

7、立的,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的关系,相应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1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量上的变化,更是结构上的变化、质上的变化;不仅是产出的变化,还包括技术的进步、体制的变革、结构的调整、甚至包括社会层面的变化;要顾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等。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强调人的发展,要有利于人的发展。,“转 什 么”?一是转速度: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转变。二是转需求:从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三是转支撑: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四是转资源:从资源支撑型经济向资源

8、节约型经济转变。五是转结构:从生产能力提高型经济向产业结构优化型转变。,我国从经济增长到经济方式转变的简要回顾,建国后,对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经济处于又多又快增长(粗放型增长)阶段。其标志是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个总路线把“多与快”放在“好与省”的前边,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总量扩张。总路线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另一方面它强调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就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宣

9、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曾提出“一天等于20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实际上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犯了“左”倾错误。 1987年,党的十三大就提出了我国的经济建设要从以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向以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第二个阶段:从1995年到2007年10月,处于经济又快又好增长方式阶段(既注重速度,又注重效益)。标志是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1997

10、年,党的十五大又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高经济质量,但是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提高资源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追求数量扩张,并没有特别强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更没有要求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三个阶段:2007年10月后,进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标志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7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研讨班上第一次提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于同年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强调着力

1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任务。2012年,党的十八大郑重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会议中说: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

12、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2010年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2010年2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强调,发展社会事业和

13、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要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0年3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与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江苏团代表亲切交谈,指出要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十八大与十七大报告对比,说明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念,经历了一个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过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十七大将党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又推进了一步

14、,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并被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更加成熟。十八大更加明确地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十七大报告中: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八大报告中: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一)从国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15、通行经 验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一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资源约束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当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重要杠杆。 把中国的经济放在世界经济中考虑,把世界经济放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进中考虑,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当时我们的产品不愁卖;第二,当时的资源环境可以承受;第三,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发展,而发展有时 是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为什么1995年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转变过来呢?,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入到新的阶段,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长

16、期以来我国沿袭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其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来推动经济增长。实行这种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总量较小、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比较稀缺、资源环境问题还不突出的时期有其必然性,但当我国经济达到一定规模、总量扩大、生产要素稀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资源环境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后,仍然实行这种方式,就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经济发

17、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二)从我国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1.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3年至今,中国连续多年GDP高达两位数的增长,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40%草原退化草原面积占草原面积90%,第一,我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的国家,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 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二,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农村人口大批向城市转移的阶段,加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工业带动,造成资源消耗快速增加;第三,生态环境的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承

18、载能力,环境污染通过空气、土壤、食物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从要素投入看,主要是资源消耗偏大,环境压力加大。 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多。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7%,而消耗的煤炭、粗钢、水泥占世界40%5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1月12日,中国多城区(北京三里屯)被雾霾笼罩,亚洲银行与众多专家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人均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

19、,2.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我国外贸长期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加上境外资本涌人,迫使中国人民银行增发基础货币,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加剧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国家财政收人和企业利润连年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初次分配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再次分配国家和企业所得偏多,居民所得偏少,造成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消费、投资、净出口,中国三部分组成严重失衡,2000年我国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不到十万亿,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47.3万亿,2012年GDP为519322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上升到世界第二位。,3.收入

20、分配差距较大,1978-2012中国GDP增长率(%)平均增长率9.8%,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 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相反,资本回报的比例却不断上扬。与此同时,企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6%。 在2000至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

21、则不到10%。,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2010年所作的调研报告给出的结论是,中国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2012年12月9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61,远高于全球0.44的平均水平,属于联合国定义的收入差距悬殊的社会。,4.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处于中等水平。 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从1979到2007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是9.6%、

22、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其贡献率大幅增加了约8个百分点,但2000年之后,又下降了约7个百分点。技术研发投资上的不足以及投资质量的问题导致技术进步贡献率下降,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低层次水平。 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较低。按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率不到20,最终形成产业的只有5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也低于印度50的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 发明专利的数量少、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更少。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和汉字输入法等领域,而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企业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少,核心竞争力差。,从

23、目前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中期阶段,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超过第三产业。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攀升到目前接近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减低到不足4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太低。巴西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60%,印度也超过50%,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高。,5.产业结构不合理,6.农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占农村总耕地面积比重不到一半,绝大多数农田仍丰收靠天。 科技对农业贡献率

24、低。据2007年12月5日农业部发布的消息称,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8%左右,虽与改革开放之初有了较大改观,但与发达国家的80%以上仍相距较远。 农村环保形势严峻。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心一直在城市,农村环境保护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弱。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各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带来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88%。 农村公益事业欠账较多,基层组织号召力弱化。,一是基尼系数已经超

25、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61,远高于全球0.44的平均水平,属于联合国定义的收入差距悬殊的社会。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0%;最富裕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之比为10.7。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扩大到3倍以上。如加上社会保障中的福利和补贴,实际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在6倍上下。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2010年同期则达到17.25倍。 五是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国企与民企。六

26、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收入最高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将接近50%,收入最低的10%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仅会维持在1%上下,80%中等收入的家庭仅占有财产总额的一半。,7.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注:2012年,中国近十年首次公布基尼系数(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超过0.4表示就收入差距较大),8.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2013年,从供求总量讲,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超过2400万人,新生劳动力将达到15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00万人,全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1200多万个,供

27、求缺口十分巨大。 由于城镇化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企业“招工难”与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状况,这些都凸显出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9.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日趋突出; 人民群众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收入差距明显; 各种利益群体的一些利益要求难以得到完全满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 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

28、成“社会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 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10.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改革 ;政府转型,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财税体制; 金融体制,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等。,(三)从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实质是对我国发展方式的冲击。 我国“资本扩张型”和“出口导向型”经济难以为继。 新

29、兴产业异军突起。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正积极增加投资,力求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低端产品出口难以为继。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将受到更大重视,我国发展的制约增加。低碳经济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四)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发展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财富的真实积累和经济福利水平的真实提高

30、,使人民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蛋糕理论”,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而改善民生也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五)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国已走出温饱阶段,正在奔向建成小康社会。 温饱社会和小康社会对经济发展要求的异同 温饱社会 小康社会 目标: 实现温饱 提高生活质量 内容:“蛋糕”做大 “蛋糕”做大做好分好 途径: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31、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3,2,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4,2,1,4,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1,(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及绩效考核体制改革:实现从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逐渐剥离政府的直接经济职能,政府主要转向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同样产出一百块钱GDP的时候,我们消耗的能源可能更多,消耗的其他方面的资源可能更多,排放的废弃物可能更多,但是我们用速度和规模掩盖住了这种状况。现在是追求质量的时候,要用“幸福指数”和“绿色GDP”取代现有的GDP作为发展目标,解除各级政府对GDP速度和

32、规模的片面追求。国有企业改革:投资效率低、垄断型国企员工收入分配高、国企红利上缴的比例问题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扩大内需首先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需要做好社会保障,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需要创新体系。本应该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但现在很多创新是由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做出的创新,但是这些创新本身的生产转换率又非常低。投资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里既要靠内需也要靠投资,还要靠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利用民间投资本身的这种主动的选择产业的机制,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财税、银行业,证券业、融资体系。十八次代表

33、大会确定了要推进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这是我们改革的突破方向,可以说,市场化改革推行到位的话,很多改革都迎刃而解。,(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集聚要素、整合资源、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重要作用,培育更多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力争在特色优势产业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

34、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注重突破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资源高效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建设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科技人员为主力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完善的体制推进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例如:两个小孩子考试,一个小孩用很科学的办法,他平常就是学习8个小时,平时好好玩,锻炼身体,很轻松的考了80分。另一

35、个小孩,父母给上了很多辅导班,从来不让玩,每天学习到两点以后,早晨6点以后起床,结果也考了80分,那么这两个经济增长,哪个好?很显然用科学办法的那个好。,提高创新能力 达到最大产出,(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推进城镇化。,必须按照“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的总体思路,坚定不移地不断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实施教育优先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加快高技术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注重投人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

36、方向发展,注重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更新和设备改造,大力开发和使用经济上合理、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态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使技术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用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如交通运输、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1,02,03,04,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

37、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目标方向: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注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对不是一场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

38、需要在方向明确、制度科学、安排合理和的情况下,艰苦卓绝的奋斗!,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四、展望未来,坚定信心,一 、引 言,党的十六大制定的宏伟目标提出,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经济具有长期增长的潜力,有经济学家预言,尽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经历了30多年,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多挑战,如果我们在社会发展和政治上不出重

39、大问题,在经济上也没有重大失误,那么中国在未来20年中维持8%的GDP增长率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这个预测是对的,那么10到2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决定了中国必须扮演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 也有学者认为,20到30年后,中国将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将与美国和欧洲并列成为世界强国。,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存在劳动力的长期国际比较优势以及国内城镇化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李克强2012年12月19日表示要把城镇化这一“最大潜力”与改革这一“最大红利”结合起来。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比例高、需要长时间的转型,成为国际上我国劳动力长期比较优势的来源。 目前,劳动力成本

40、的国际间横向比较,中国:191.73,日本:2518.71,韩国:2712.95,墨西哥:407.03,新加坡:2359.15。 包括住房、交通、服务业的继续发展和新城市建设的推进,将成为国内未来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国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制度改革将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相当的空间。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也有相当的空间。,我国世界地位未来将会显著提高,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 麦迪森:2007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对两千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线索作了科学的分析。他预测了中国在未来四分之

41、一世纪将能达到的经济水平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麦迪森的结论是:中国可能在2015年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而恢复其在1840年之前所享有的世界经济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会增加到23%(1978年是5%,2003年是15%)。,中国经济地位日益提高,GDP占世界份额变化: 1820年33% 1900年 6 % 1978年5 % 2008年15% 2030年23%,中、印、俄、美、日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的比较,2007年12月,英国专家马丁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横空出世,现在书还未写完就已被西方媒体炒作得“轰动全球”。 他预测中国GDP在2027年赶上美国,2050年将是

42、美国的4倍。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中国文化统治世界。“如果说英国曾经是海上霸权,美国是空中和经济霸权,那么中国将是一个文化霸权。”,2009年9月27日,马丁雅克先生做客暨南大学 系统的讲解了所著书籍当中国统治世界中的观点: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崛起改变的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彻底动摇人类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比如人们所认为的世界金融中心将由纽约转变为北京,人民币将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中国电影将在国际市场中流行开来等。,坚定信心和决心 勇于肩负历史责任,我们要坚信,我国再经过510年的调结构、转方式,科学发展,必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再经过1015年的科学发展,将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那时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真正实现了伟大复兴! 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勇于肩负历史责任,刻苦学习,努力塑造与大国风范相适应的应有素质!,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