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47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7.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学——肘和前臂运动学ppt课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肘和前臂运动学,要求:,掌握的肘部和前臂的结构,包括关节类型,关节的形状及周围的组织;描述发生在肘部关节的运动,包括生理及附属运动,肌肉活动,影响肘关节运动的因素;理解肘复合体的稳定机制和损伤的可能机制。,一、肘和前臂的功能,肘关节的功能是:通过以下方式增加手在空间的运动:缩短和/或延长手臂旋转前臂上述两种的结合提供控制和稳定为熟练的手部动作为强有力的上肢运动,二、肘和前臂的关节结构,肘和前臂由三块骨,四个关节组成;肱尺关节(HUJ);肱桡关节(HRJ);桡尺近端关节(RUJ)桡尺远端关节。,同一个关节囊,(一)肱尺关节(HUJ),近端部分:肱骨沙漏形滑车;鹰嘴窝;冠突窝;,远端部分:尺骨尺骨

2、滑车切迹鹰嘴冠突,关节类型屈戍关节(铰链或修改后的铰链);注:肘复合体包括肱尺和肱桡两个关节,被认为是完整的,因此被视为滑车-屈戍关节。(Jazrawi LM等,2001),自由度=1休息位置:肘关节屈曲70和前臂旋后10紧密位置:全肘关节伸直,运动:骨:肘关节屈曲/伸展关节面运动:屈肘时,尺骨滑车切迹在肱骨滑车上向前滑动;伸肘时,尺骨滑车切迹在肱骨滑车上向后滑动。,(二)肱桡关节,近端部分:肱骨肱骨小头(球形小头)远端组件:桡骨小头(凹),浅窝状关节类型:球窝关节,运动:骨: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关节面运动肘关节屈/伸伴随桡骨小头在肱骨小头向前/向后滑行;前臂旋前/旋后伴随桡骨头内侧

3、旋转/外侧旋转;,自由度= 2静止位置: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三)桡尺近侧关节,近端部分:尺骨桡切迹-凹;远端部分:桡骨小头凸缘-凸;,桡骨头通过纤维-骨性环与尺骨近端结合;该环75%环状韧带,25%尺骨桡切迹构成。环状韧带包绕桡骨头;环状韧带的外面覆盖关节囊、桡侧副韧带、旋后肌。,关节类型:车轴关节。运动:骨:前臂旋前/旋后;关节面运动前臂旋前/旋后,伴随桡骨小头向后/向前的滑动,自由度= 1休息位置:屈肘70,前臂旋后35注意:在结构上,桡尺远侧关节从肘复合体中分离出来,但是其运动与桡尺近侧关节作为一个功能单位。,近端部分:尺骨头-凸远端部分:桡骨尺切迹-凹注意:桡腕关节有不同的滑膜

4、囊,(四)桡尺远侧关节,关节类型:车轴关节运动:前臂旋前:桡骨尺切迹向前滑;前臂旋后:桡骨尺切迹向后滑;自由度=1,提携角,同义词:肘角,尺骨角,前臂角正常情况下,肘完全伸展,前臂完全旋后,肱骨和尺骨轴线微外翻,在男性形成1015角,在女性成2025角称为提携角肘部完全伸展,前臂旋前时,提携角消失;肘关节屈曲时,减少;,提携角,异常肘外翻:即肘角15,导致前臂偏向外;肘内翻:导致前臂偏向中线。,原因:肱骨滑车比桡骨小头延伸更远。滑车外唇比内唇延伸的更远。(结果是轴线不在水平线上)结果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不在矢状面上。,三、肘和前臂关节运动学,肘关节屈伸旋转,(一)屈伸,参与关节肱尺关节(主要)肱桡

5、关节运动平面近似矢状面,旋转轴不是一个固定点近似于穿过滑车和小头中心的一条线不垂直于肱骨纵轴(4-8外翻)触诊:肱骨内上髁和外上髁之间连线的稍远侧。,骨运动学运动范围(ROM)屈:0-145伸:有点过伸,特别是在女性功能范围:30-130,闭链运动:当手固定并且肘关节运动时,闭链运动发生。引体向上俯卧撑,关节面运动(凹凸关节)尺骨到肱骨:分离/压缩屈肘时尺骨在肱骨上向前滑行,尤其是在最后的5-10,伸肘时尺骨在肱骨上向后滑行,尤其是在最后的5-10,影响屈伸因素屈时肱骨前面软组织相互逼近。(最重要的)冠突进入冠突窝桡骨小头进入桡骨窝三头肌被动牵拉肘后关节囊的紧张,伸时鹰嘴进入鹰嘴窝(最重要的过

6、程)肘屈肌被动紧张侧副韧带被动紧张前部关节囊的紧张,(二)前臂旋前/旋后,参与关节桡尺近端关节桡尺远端关节肱桡关节,运动平面:水平面旋转轴穿过桡骨-尺骨两个头的中心与前臂的长轴线不平行,骨运动运动:桡骨头在肱骨头上旋转;桡骨头在尺骨环状韧带内旋转;桡骨尺切迹在尺骨头上旋转。,运动范围(ROM)旋前:0-70旋后:0-85注意:肘部保持在90屈曲发生时,纯肘运动形式出现。如果伸展肘部,前臂旋转时同时发生肩旋转。功能范围:旋前50旋后50闭链运动开门旋钮打开一罐头盖,关节面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凸对凹)前臂旋后:桡骨在尺骨上向前内侧滑动;前臂旋前:桡骨在尺骨上向后外侧滑动;,肱桡关节(凹对凸)前臂旋后

7、/旋前:桡骨在肱骨上旋转;桡尺远侧关节(凹对凸)前臂旋前,桡骨在尺骨上向前滑动;前臂旋后,桡骨在尺骨上向后滑动,影响旋转的因素,影响前臂旋前的因素尺骨半径方形韧带尺桡韧带后部斜线,影响前臂旋后的因素尺桡韧带前部方形韧带斜线前臂骨间膜,四、运动肘关节的肌群,屈伸肌群旋转肌群,二、肘关节的局部解剖,(一)肱骨(骨性标志)肱骨小头肱骨外上髁肱骨外上髁嵴鹰嘴肱骨内上髁肱骨内上髁嵴桡骨头桡骨粗隆,肱骨小头,触诊:屈曲肘关可使肱骨小头的后部和下部暴露,如图所示,肱骨小头光滑地显现在检查者的手指下。,肘关节触诊(骨性标志),肱骨外上髁、嵴,肱骨外上髁位于肱骨小头的上外侧。在手指下表现为较粗糙的骨性突起。桡侧

8、副韧带的附着处肘肌、挠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和旋后肌。,肱骨外上髁上嵴,位于外上髁上方的皮下,与内侧髁上嵴相比它更明显。此嵴向近侧端与肱骨外侧缘(很容易触诊)相延续,并一直延伸到三角肌粗隆。,肱骨内上髁、嵴肱骨内上髁位于肱骨滑车内上方,是肱骨体内侧缘远侧端。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附着处。内上髁下缘是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的附着处。,首先肘关节屈曲90,检查者的拇、示指触摸到肱骨小头,然后紧贴着皮肤向远侧端移动。当触摸到肱桡关节的间隙以后,拇、示指科捏住绕骨头,要求被检查者前臂旋前、旋后运动。,桡骨头,桡骨头,桡骨颈,检查者用拇、示指触摸到挠骨头后,沿

9、着桡骨头向远侧端下移大约一横指,能发现一个狭窄处,即是桡骨颈。,桡骨粗隆,检查者放置拇指于肘窝外侧沟底,拇指能接触到肱二头肌肌腱的远侧端和外侧,此肌键的附着处即是桡骨粗隆;被检查者的前臂应该由旋前位变为旋后位;肱二头肌肌健附着于它的后面。,尺骨鹰嘴,肌群共性,起于:肩胛骨、肱骨止于:桡骨、尺骨功能:使前臂屈、伸、旋转,(一)参与屈肘肌群,原动肌-屈肘肌肱二头肌肱桡肌肱肌旋前圆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拮抗肌-伸肘肌肱三头肌等,1.肱二头肌,位置:上臂前面皮下起点:长头-盂上结节,双关节肌(肩伸且旋后时,充分拉伸);短头-喙突,单关节肌肉;止点:桡骨粗隆、前臂筋膜,功能:屈上臂;屈前臂

10、(屈肘80-100且前臂旋后时,屈肌最有效);旋后;肱二头肌是强力的旋后肌在旋后位时,该肌的力量充分利用。,肱二头肌长头,检查姿势屈肘关节;连续做屈伸肘关节动作,使肱二头肌“收缩放松”。,短头肌腹、长头肌腱,检查姿势前臂处于旋后位(解剖位置),施加轻微压力对抗屈肘关节运动,屈伸肘部使肱二头肌连续“收缩一放松”,则有助于寻找到此沟。,肱二头肌短头,检查者将被检查者的前臂放在自己的胸廓和上肢之间,并支撑其上肢,然后开始触诊;检查者的双手把肱二头肌短头(1)与肱二头肌长头(2)和喙肱肌(3)分开,检查者的右手拇指位于喙肱肌之上。,肱二头肌肌腱,前臂旋后(解剖位置),对抗阻力地屈曲肘关节。,肱二头肌腱

11、膜,前臂旋后、屈曲肘关节,检查者只要放小指于肘内侧部接触到肱二头肌肌腱,就能感觉到肱二头肌腱膜脱离了同名肌键的前内侧缘。与附着于肱骨内上髁的肌肉的腱膜融为一体。,2.肱肌,类型:单关节肌(不受前臂或肩膀位置影响)位置: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深层羽状型扁平肌起点:肱骨下半段的前面止点:尺骨冠突及尺骨粗隆,功能:屈肘关节,肱肌是屈肘的主要作用肌。活动:参与所有屈肘活动,臂部下1/3的肱肌肌腹,检查姿势:前臂预先旋前、屈曲肘部以对杭检查者的阻力。检查者用拇、示指指置于内外侧、肱二头肌的后方,整体捏起上臂部下1/3的肱肌肌腹。,肘窝处肱二头肌外侧沟的肱肌,肱肌位于肱桡肌(1)和肱二头肌(2)之间,肱桡肌在

12、其外侧,肱二头肌在其内前方。被检查者对抗阻力屈肘部,即可显示出此两肌的肌性突起。在两肌之间移动拇指。并向肱二头肌外侧沟的深处滑动,即能接触到肱肌。放置一个或数个手指触摸肱二头肌肌腱(图4.6)的后方,能更好地触诊肱肌。,肘窝处肱二头肌内侧沟的肱肌,被检查者前臂的位置和要求如上图所述,同样的方法,肱肌可以在外侧的肱二头肌(1)和内侧的旋前圆肌(2)之间被触摸到。,3.肱桡肌,位置:位于前臂前面桡侧皮下;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止点:桡骨茎突;,功能:肘关节屈,前臂位于旋内位时,使前臂旋外,前臂位于旋外位时,内旋前臂肱桡肌在下列情况下激活需要稳定肘关节时增加前屈运动的速度前臂旋前,肱挠肌的近侧部,检

13、查姿势:前臂预先置于旋前-旋后的中间位,于桡骨远侧1/3处施加压力,对抗阻力屈曲肘关节。桡侧腕长伸肌肱骨附着处上方约3cm处。,肱挠肌的肌腹,检查者的示指指示的这块收缩的肌性突起,即是肱桡肌的肌腹。在肱挠肌下行的途径中,它的肌腹覆盖了斜行的桡侧腕长伸肌和烧侧腕短伸肌、也覆盖了旋前圆肌的远侧端。,肱挠肌的远侧端附着处,姿势同前,肱挠肌通过一个扁平的肌腱附着于桡骨茎突的底部。如图中检查者的示指所指示的即是肱挠肌的远侧端附着处。,4.旋前圆肌,位置:斜位于肘关节前面,肌束从内上斜向下方平行排列;起点: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功能:近固定时前臂旋前, 辅助屈前臂,5.尺侧腕屈肌,起点

14、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6.桡侧腕屈肌,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止点第二掌骨底。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旋前。,7.掌长肌,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止点:经腕横韧带表面连接于掌腱膜。功能:近固定曲腕并拉紧掌腱膜,辅助屈曲前臂。,肘关节屈曲力量屈曲65时,产生最大等长收缩力屈肘产生的力量,前臂旋后前臂中立位前臂旋前,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肘位置:力臂和肌肉长度肩部位置:仅仅长头受影响,(二)参与伸肘关节的肌群,原动肌-伸肱三头肌肘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拮

15、抗肌-屈,1.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起点:长头起自盂下结节,肩胛骨外侧缘,双关节肌,肩屈时,最活跃(激活);外侧头起自绕神经沟外上方骨面;内侧起自绕神经沟下方的骨面;单关节肌:肱骨背侧面。,止点:鹰嘴。功能:伸肩关节,伸肘关节。,肘肌,位置:位于肘关节后面皮下,呈三角形;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后方;止点:止于尺骨上部后面及肘关节囊;功能:使肘关节伸,屈肘90时,产生最大等长收缩力在前臂旋前,旋后时,稳定肘关节,对外翻应力。,桡侧腕长伸肌,起点肱骨外上髁止点第二掌骨底作用伸腕关节:手桡偏,桡侧腕短伸肌,起点肱骨外上髁止点第三掌骨底作用伸腕关节:手桡偏,尺侧腕伸肌,起点肱骨

16、外上髁、前臂筋膜止点第五掌骨底作用伸腕关节,(三)使肘关节(前臂)旋前的肌群,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线前、内侧,有: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旋前圆肌,位置:斜位于肘关节前面,肌束从内上斜向下方平行排列;起点:肱骨内上髁、尺骨冠突;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功能:近固定时前臂旋前, 辅助屈前臂,旋前圆肌,功能:近固定时前臂旋前,辅助屈前臂在快速内旋或抗阻力内旋时激活。固定近侧桡尺近侧关节使肱桡关节接近肘位置不影响旋前肌的活动,旋前方肌,位置:旋前方肌是一块四边形肌,位于前臂掌侧深层。前臂前部极远策末端,旋前方肌的肌纤维走向从近侧端到远侧有所倾斜。最具活力且在所有内旋活动

17、时激活,(四)使肘关节旋外肌群,肌拉力线跨越前臂桡尺近侧和桡尺远侧关节中心连结的后外侧,有:肱二头肌在肘快速旋后伴屈曲或抗阻旋后而不论肘关节的位置。旋后肌(最重要)桡侧腕伸肌肱桡肌拇长伸肌,旋后肌,位置:位于前臂背面上1/3深层,短而扁的肌肉;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和尺骨上端,肌束由内上斜向外下止点:止于桡骨上1/3处的前面;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前臂旋后。,肘的稳定性,肘关节稳定机制,肘关节的稳定依赖于静力性稳定骨性结构、周围关节囊、韧带动力性稳定。关节周围肌肉,一、骨性结构,肘关节肱骨下端的滑车与尺骨上端的滑车切迹肱骨小头与桡骨上端的桡骨头组成,1.维持肘关节前后向稳定的骨性结构肱骨小头和桡

18、骨头尺骨鹰嘴、冠突和肱骨滑车之间的骨性阻挡;2.肘关节的侧方稳定在肘屈曲小于20和大于120时,骨性结构对肘关节稳定发挥主要作用。20120?,绝大多数的上肢运动是在肘关节屈曲20120范围内完成的主要依赖于肘关节的侧副韧带维持关节的侧方稳定性。骨性结构对肘关节的侧方稳定作用很小。,二、韧带,包括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一)内侧副韧带复合体由前束、后束和横束等三部分组成前束起自肱骨内上髁下缘,向前下附着与尺骨冠突基底;,后束起于前束后方,扇形向下止于尺骨滑车切迹的后内侧缘;横束自鹰嘴尖至冠突,与关节囊结合紧密;,在肘关节屈曲20120范围内,前束是对抗外翻应力的主要稳定因素,桡骨头

19、-肱骨小头的骨性阻挡为次要稳定机制前束在肘关节整个屈伸活动中均处于紧张状态后束仅在肘屈曲超过90时起作用,(二)肘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桡侧副韧带环状韧带副侧韧带外侧尺副韧带,环状韧带包绕桡骨头,附着于尺骨桡切迹的前后缘。桡侧副韧带自肱骨外上髁扇状走行附着于环状韧带。,尺副韧带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尺骨内侧的旋后肌嵴。副侧韧带连接桡侧副韧带和尺副韧带下方的止点部分外侧尺副韧带在对抗肘后外侧移位中起显著作用,伸肘的时候对抗外翻张力的阻力由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关节囊和关节连结各分担一半;肘关节连接主要提供内翻阻力,前关节囊随其后。,屈肘的时候主要由内侧副韧带复合体阻抗外翻张力肘关节连接仍然是主要的内翻

20、张力的阻力。分别通过前囊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提供(LCL),LCL复合体仅占9%的阻力,前囊和MCL复合体前束是主要的限制屈肘的因素,限制被动屈的结构有:关节囊、三头肌、尺骨冠突、桡骨头;限制肘伸的结构有:鹰嘴突、内侧副韧带复合体前束。,旋前-旋后的被动阻力很大程度上由拮抗肌群对抗拉伸,而不是靠韧带结构。前臂骨间膜和三角纤维软骨提供前臂纵向稳定性。,三、关节囊,肘关节囊结构上较为薄弱,有研究发现仅伸肘位时,前方关节囊在对抗内翻或外展应力时有一定作用。,四、肌肉肌腱,动力性稳定对抗肘外翻肘内侧的屈曲-旋前肌群对抗肘外翻肘后外侧移位肘后外侧的肘伸-旋后肌群,主要的屈肘肌:肱肌肱桡肌肱二头肌桡侧腕伸肌

21、肱肌起主要的作用。,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起点;起于外上髁、桡骨、尺骨背面;止于:掌骨指骨背面,桡侧腕伸肌,旋前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不考虑位置的话,旋前方肌是主要的作用肌,快速旋前或旋前阻抑时,旋前圆肌是第二旋前肌。,肘伸肌三头肌、肘肌、尺侧腕屈肌;三头肌为主要的伸肘肌。尤其是三头肌的内侧头,其他两头是备用。肘肌:起于肱骨远端后外侧面,止于尺骨近端后外侧面。开始时活跃,并维持伸展。,前臂旋后的肌肉:旋后肌、二头肌、外上髁腕伸肌和指伸肌。主要是旋后肌和二头肌。前臂旋后或中立位时,肱二头肌屈肌很活跃。快速屈曲和提起重物的慢速屈肘动作时此肌活跃。旋后力量比旋前力量大20%-30%,肘关节不稳的分

22、类,对肘关节不稳的明确诊断和合理分类,需要对损伤进行综合评估:区分急性、慢性或复发性关节不稳关节不稳的部位,肱尺桡关节和/或近侧尺桡关节关节不稳的方向,前后向或侧方判断关节不稳的程度,轻度不稳、半脱位或完全脱位有无并发的骨折,一、前方不稳,肘关节的前方不稳少见多继发于急性尺骨鹰嘴骨折和内外侧副韧带撕裂后的肘关节急性前脱位治疗主要是针对骨折的处理,很少继发慢性前方不稳。,二、后外侧旋转不稳,肘关节急性后脱位是肘关节不稳中最常见到,本质上是后外向的旋转脱位单纯肘关节后脱位的常见损伤机制为跌倒时肘伸直位撑地,在轴向应力作用下肘关节外侧的尺副韧带及相关韧带断裂,尺桡骨向肱骨外后方脱位急性损伤后的治疗不

23、当或延迟,会导致“尺副韧带”不愈合,发展成为慢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三、外翻不稳,肘关节内侧副韧带的前束(AMCL)在肘外翻稳定上起主要作用急性外翻损伤可以导致AMCL断裂,普通人群中AMCL急性损伤后多数可自然愈合,很少导致复发性肘关节不稳投掷类运动员的急性AMCL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则难以愈合,会发展成为慢性肘外翻不稳。外翻不稳常继发于AMCL的反复劳损伤。,四、内翻不稳,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的断裂可以导致肘内翻不稳,但由于肘关节存在向外的提携角,大多数情况下多承受外翻应力,因此外侧韧带复合体断裂后出现内翻不稳少见,多以肘后外侧不稳为主要表现。除非是需要依靠上肢承受体重的特殊人群,

24、如下肢瘫痪使用双拐者,可以表现为肘内翻不稳。,在上述各种类型的关节不稳中,最为常见的是因慢性劳损引起的肘外翻不稳和继发于肘关节急性后脱位的肘后外侧旋转不稳。,肘关节屈伸及受限因素,肘关节的屈伸同时发生在肱尺及肱桡关节上,肘关节伸展受限的三个因素鹰嘴在鹰嘴窝内冲击碰撞;关节前韧带的张力;屈肌(肱二头肌)的阻挡;,如过伸必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鹰嘴骨折;关节囊撕裂;肘关节后脱位,屈曲受限的因素主动受限:上臂及前臂前方的肌肉相互挤压;关节囊韧带的后方张力;相对骨面的接触;被动屈曲受限肌肉的紧密接触,冠突抵止冠突窝,后关节韧带张力,桡骨头紧贴在桡骨窝,肱三头肌产生的被动张力。,6、肘部常见损伤,直接压力纵向压缩应力引起桡骨小头、冠突、鹰嘴和髁上骨折;牵张应力引起护士肘(拉肘,桡骨头脱臼;)向后应力致肘关节后脱位;,反复压力伴随前臂旋前的反复手腕运动致反复拉伸的应力伸腕radilais的短 引起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重复手腕动作如前臂旋后致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反复的张应力,引起高尔夫球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