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弃疾《青玉案元夕》ppt课件.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思考题,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2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文中出现了几类人,主角是谁?请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3写景、写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却用十三句中的九句来写景,写别的喜欢热闹的女子,对于些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吗?)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
2、,焰火:如花树如星雨形态之美。视觉;暗喻。表达效果:形象地写出了元宵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车马:宝马雕车香满路服饰华贵,观者之盛。嗅觉;借代(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表达效果:写出了元宵夜一派奢华的景象。音乐:凤箫声动音乐美妙。听觉;暗喻。花灯(明月):玉壶光转光彩夺目。视觉;暗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而且拉近月亮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并且契合节日的氛围。)仕女: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妆扮、情态之美。嗅觉、视觉;借代。表达效果: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出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总结: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
3、。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2元宵节盛况的描写中既写景,也写人。文中出现了几类人,主角是谁?请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两类人:“笑语盈盈”的仕女;“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主角是“灯火阑珊处”的伊人。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3写景、写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却用十三句中的九句来写景,写别的喜欢热闹的女子,对于些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吗?),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反衬手法:越写灯火热闹,越见“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反衬手法
4、:她们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见“那人”的脱俗与淡泊。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是为了加强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而灯火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4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谈一谈自己的体会。,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己人格的
5、写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过着醉生梦死的奢华生活,而甘愿在这疯狂的热闹中独守着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美好品格。,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例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学问三境界)。,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这首词是写离别的痛苦。闺中
6、人一夜难眠,晨起登高,极目远眺,西风黄叶,天涯路长,想和思念的人通个音信,却因山长水阔而不知道他在何处。这句词富有哲理,王国维以此说明第一境界:高瞻远瞩,选定目标。故也称为“立志”。,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写思念一个女子,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二境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故也称为“追求”。C“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这首诗写上元之夜,灯月交辉、车马喧闹。观灯女郎,笑语幽香,飘然而过。然而意中人千寻万觅,杳无踪影,似乎已经绝望了。谁料蓦然回首,竟看见他在灯火阑珊之处。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
7、。王国维以此比喻为第三境界:豁然开朗,亲手得之。故也称为“获得”。,本词主旨,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沉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拓展延伸,对比阅读,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相同之处:都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之处: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顾过去的元宵;而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而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表现手法上,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人的对比;而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