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51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史纲要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南昌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南昌大学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一、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1、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处在清朝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在经济结构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的地位;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一、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在政治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结构上,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中国封建

2、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清王朝在经过“康乾盛世”之后,迅速由盛转衰,潜伏着严重的危机:政治上,贪污成风,吏制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尽头,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一个独

3、立的封建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及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英国军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签订的马关条件,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出现亡国灭种的危险。,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正式形成,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向北京进发,第一,在军事上,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

4、么?,(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第二,在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 ;扶植、收买代理人。,第三,在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第四,在文化上,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2)如何正确分析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谈到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说,不列颠人是第一批文明程度高于印度因而不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征服者。尽管他们的行为是受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这种行为是既残忍又愚蠢,但是他们的蒸气机和科学

5、还是在印度摧毁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摧毁了农村公社的经济基础,由此在亚洲造成了“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则谈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因为伴随其而来的是资本主义文明,这种文明高于东方国家的封建主义,因此会对它产生影响。在人类历史上,落后文明常常要接受先进文明的影响,“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

6、所征服”(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如果征服者文明高于被征服者,结果就相反。这是一条规律。,第一,殖民主义统治为什么会对被统治国社会起改造作用?,被侵略国家往往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根基比较牢固,生产力发展受到束缚。西方殖民者把这些亚洲国家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摧残亚洲国家现有的文明、财富的同时,会瓦解这些国家的自然经济的根基,迫使这种桎梏经济发展的旧结构解体。“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这就是破坏性使命的含义。,第二,如何理解破坏性使命?,殖民地宗主国家侵略落后国家之后,为了开拓市场、掠夺原料产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往往会在被侵略国家投资办工业和交通

7、、电讯事业,这就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等带到了被侵略国家,使这些国家产生了工厂、铁路马克思称此作用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第三,如何理解建设性使命?,第四,无论是“破坏性使命”还是“建设性使命”,都不是西方殖民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它的部分行为和政策措施的客观效果,所以马克思特别强调西方殖民者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又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依附性的畸形、片面的发展,单一产品制,出口加工,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还扶殖和保护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使落后国家的经济呈现先进工业与落后农业共存的二元结构状况,使

8、被侵略国家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地发展壮大,这又是不发达国家现代化困难重重的根本原因之一。,第五,从后果和影响来看:,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对落后国家的侵略,促使那里封建经济结构解体,刺激了那里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打破了这些国家封闭落后的社会结构,为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帝国主义控制着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战争赔款清政府大举外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财政收入,到1911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布机。几十个外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垄断着中国的金融事业。,(3)为什么资本帝国主义不但不能帮助中

9、国实现现代化,反而会阻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赫德,第二,在半殖民地中国,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据统计,外国在华资本总额的比重:1894年为60.7%,1913年为80.3%,1920年为70.4%,1936年为78.4%,,20世纪30年代,上海棉纺织资本家发出了呼号:“究竟中国纱厂的致命伤是什么?”他们自己回答道:“痛痛快快地说,中国纱厂的唯一致命伤,在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纱厂一业的复兴与繁荣,必然在现状变化以后。”,申新纱厂老板荣德生,申新纱厂人钟牌商标,据统计,中国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1920年为4.9%,1936年为10.8%,1949年为17%。这

10、个数字表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艰难的、缓慢的。在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9年里,我国才积累17%的近代工业经济,而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了83%。小农经济如同汪洋大海,而近代工业不过是这个大海中的几个孤岛。,第三,帝国主义还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中国的反动统治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存在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总之,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变化;同时,又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对外

11、贸易和国内市场,掠夺了中国大量原料和廉价劳动力,掠取了巨额货币资本。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在一头为其自身积聚了资本,在另一头为中国人民带来了贫困。其结果,是小农经济虽然分化但终因贫困化而未能彻底瓦解旧的经济结构;资本主义虽然产生但又终因市场、原料、资本的种种困难而难以迅速发展。,3、中国社会的半殖地半封建性质,(1)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意义,首先,正确认识社会性质是认识近代中国国情的出发点和依据。只准确把握了这一性质,才能制定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其次,只有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性质问题,才能更好地学习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

12、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是我们把握和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一把钥匙。,(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第二,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己自足的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又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

13、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从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第三,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战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一、第二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14、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第四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点。,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

15、处于不统一状态。,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三座大山”),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第五、第六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特点。,4、近代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动,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出现了官僚地主、城居地主和高利贷地主。,农民阶级:由于土地兼并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破产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它的来源主要是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中国工人阶级人

16、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安源路矿工人,的三重压迫,具有强烈的革命性;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掌握着国家政权,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者在斗争中保持中立,但

17、是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又必须认识到两大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时,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列强改变侵华手段与方式,使用经济、政治而非军事的手段,以华治华实行间接殖民统治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突出。,当国内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帝国主义与封

18、建阶级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任务解决生产力问题。两个任务的关系是,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也就是说,中华民族如果不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不革命,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扫清障碍,就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的富裕,不能实现现代化。,为什么说革命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第

19、一,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旧上海,第二,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第三,不经过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富裕。,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20、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太平军曾多次重创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台湾人民与总兵刘永福所率领的黑旗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义和团及部分清军反抗八国联军侵略。,义和团,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在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关天培,陈化成,邓世昌,聂士成,反侵略战争的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第二,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激励

21、中国人民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瓜分中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计划。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的图谋更加露骨。,欧美报刊纷纷公开讨论如何瓜分中国,有的国家中甚至还成立了所谓“和平瓜分中国会”等团体。,西方报纸的漫画,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议中认为 :“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当时辱华宣传画,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22、,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其原因何在?,当时日俄战争漫画,第二,最根本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为阻止八国联军进北京而破坏铁路,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因此,他得出结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此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诚然,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存在着许

23、多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孙中山后来说过: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这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1、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失败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最根本的原因。,靖逆将军奕山认为:“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防民甚于防寇”。为了报功邀赏,奕山于5月21日,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了一次对英军的“夜袭

24、”,结果到天明方知,原来“夜间所袭全是民船”。奕山信任愚昧顽固的杨芳,同意“以邪制邪”的“妙计”,命令地方保甲遍搜民间马桶,载于木筏之上,以“克邪”制胜敌军。,在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60寿辰庆典,除要求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11月7日慈禧太后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皇帝与大臣们陪坐听戏3日,不问国事。,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年9月17日,

25、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比,小农经济非常落后,生产力低下。,大沽口炮台的守军与侵略军激战,清军与义和团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包围了侵略军,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主要还是使用冷兵器作战,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2、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

26、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成四洲志一书,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魏源,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王韬,马建忠,郑观应,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的觉醒。,近代以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27、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不过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甲午战争失败后,面对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梁启超,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严复,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