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ppt课件.ppt(1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勘测设计,学时:46学时,第六章 选线,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路线方案选择第三节 平原区选线第四节 山岭区选线第五节 丘陵区选线第六节 特殊地区和不良地质区选线,1 道路选线,选线原则选线步骤选线方法工作程序,1.1 道路选线原则,1.1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回避不良地段,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保证线形的均衡性,1.2从行车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使路线平、纵、横三个面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1.1 道路选线原则,1.3注意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做到少占耕田,1.4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在条件许可时,应论证地选用较好的指标,以提高公路
2、的使用质量,1.1 道路选线原则,1.5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影响,1.6应注意环境保护,1.7高等级公路,合理采用上下行车到分离的形式,1.2 选线步骤,1)道路视察,初步确定路线总体布局,拟定路线的基本走向,2)踏勘测量中的选线,选定路线的有利地带,决定路线分段布局,选定轮廓线位,1.2 选线步骤,3)详细测量中的定线,最终确定路线的合理位置,按照选定的路线方案,在地面上确定道路中线的具体位置,1.3 选线方法,1)实地定线,采用手水准放坡,结合地形确定控制断面,考虑线形标准,最后拟定曲线及直线位置,确定交角点及路线的具体位置,2)纸上定线,先按路线平均纵坡拟定导向线(
3、零点线),再拟定交角点及曲线半径,具体布设路线。同时绘出导向线的纵坡线,比较研究最后确定路线方案,1.3 选线方法,3)航测选线,利用航摄照片及其镶嵌复照图,借助立体镜仪器,建立室内立体模型进行道路选线,能较好地按三维空间选定路线。路线方案拟定后,沿路线地带进行导线控制点测量,埋设标志。运用航摄大比例尺像片,通过精密立体测图仪绘出等高线地形图,即可进行纸上定线,4)电子计算机选线,利用电子计算机以数字地面模型储存的航测数据,可进行全套的路线自动化设计,1.4 工作程序,1)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政治、经济因素所确定的路线必须通过的点(包括起迄点)称为据点,自然条件或工程经济所决定的路线应穿过或避
4、开的点称为控制点,一系列的据点和控制点的组合,构成的路线方案就是路线的基本方向,1.4 工作程序,1)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明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在整个交通网系中所承担的运输任务,路线经过地区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在小比例尺(1:250001:100000)地形图上,拟定几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选定,1.4 工作程序,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条件具体选择路线通过的地带,按地形大致可分为,平原区选线,山岭区选线,丘陵区选线,1.4 工作程序,3)定 线,在路线带范围内确定公路线的确切位置,在路线带的大比例尺(1:100
5、01:2000)地形图上,找出控制路线的所有特征点。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协调,并通过试绘试算和反复修改定出路线的位置,地形图定线法,1.4 工作程序,3)定 线,在路线带范围内确定公路线的确切位置,定线人员直接到现场调查分析地形、地质情况,掌握定线带的细部情况,借助方便的仪具,凭定线者对现场的综合判断,定出路线具体位置的方法,直接定线法,2 影响道路选线的主要因素,2.1 在政治、经济、国防上的意义2.2 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作用2.3 自然条件2.4 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2.5 与沿线旅游景点的关系,2.3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土壤植物覆盖,1) 地形,决定性条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
6、准和指标,地形划分依据,地表形态,相对高差,倾斜度,平整度,1) 地形,地形形态,平原,丘陵,山岭,微丘地形,重丘地形,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2) 气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状况,泥泞期、冬季积雪和冰冻期等路面使用质量,3) 水文,水文地质情况决定,排水结构物的数量,排水结构物的大小,含水层厚度和位置,地基或边坡的稳定性,4)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决定,地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有无滑坍、碎落和崩坍,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程度,筑路材料的质量,5) 土壤,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路基形状,路基尺寸,路面类型的确定,路面结构的确定,土壤影响,6) 植
7、物,植物影响,暴雨迳流,水土流失程度,路线的布设,3 路线方案的选择,1)收集资料,地形图、卫星像片、航摄像片、以往勘测资料,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的调查资料,相邻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路线及交通量、设计和施工、运营资料,路线行经地区自然条件资料,路线行经地区土地规划资料,3 路线方案的选择,2)确定路线总方向和公路等级,在小比例尺(1:250001:100000)地形图上,初步研究路线走向,自然条件为研究重点,进行多方案比选,3 路线方案的选择,3)进行实地调查,落实各据点的具体位置,对路线、大桥、隧道均应提出推荐方案,分段提出采用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3 路线方案的选择,3)进行实地调查,选定路
8、线的控制点,提出具体布局,分段估算工程量,其他沿线情况调查,筑路材料调查,4)分项整理调查结果,编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 平原区,4.1 地形特征,1)指一般平原、山间盆地、高原等,2)地表平坦、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3以内,3)平原地区除泥沼、盐渍上、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外,一般多为耕地,且分布有各种建筑设施,居民点较密,4)在天然河网湖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又多等特点,4 平原区,4.2 选线原则,1)地形制约小,2)路线平、纵、横易达到较高的技术标准,3)避免采用长直线和小偏角,4)避让局部障碍物时注意线形的连续顺适,5)易受当地自然条件和地物的障碍,6)合理确定路基
9、高度,4 平原区,4.3 选线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平原区新建公路要占用一些农田,要尽量做到少占和不占高产田,路线应与农田水利建设相配合,路线靠近河边低洼的村庄或田地通过时,应争取靠何岸布线,利用公路的防护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基本原则,过境公路:靠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连接公路:选择适当位置与城市道路连接或穿越城镇,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国防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应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工矿区及较密集的居民点,一般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公路,经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镇,但应有足够的路
10、基宽和行车视距,以保证行人、行车的安全,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路线应尽量避开重要的电力、电讯设施。当必须靠近或穿越时,应保持足够的距离和净空,尽量不拆或少拆各种电力,电讯设施,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指定的特大桥是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大桥原则是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一般情况下,桥位中线应尽可能与洪水的主流流向正交,桥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线上,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高地布
11、线,应尽可能沿接近分水岭的地势较高处布线,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当路线遇到面积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时,一般应绕避,如需要穿越时,应选择最窄最浅和基底坡面较平缓的地方通过,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路基的确定,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旧路改建为一级、二级公路,尽量利用旧路,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4 平原区,4.3选线要点,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平原地区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线应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产地,以减少施工,养护材料运输费用,4 平原区选线,5 山岭区选线,山岭区指山脊、陡峻山坡、悬崖、峭壁、峡谷、深沟等,地形变化复杂、地面自然坡
12、度大多在20以上,5.1山岭区特征,地面横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变化复杂,1)地形方面,路线在平纵横三方面都受到约束,5.1 山岭区特征,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质构造变化复杂,2)地质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3)气候方面,5.2 山岭区选线原则,路线平、纵、横面大部分受地形限制,桥、隧、涵及防护支挡构造物增多,工程数量及造价明显增加,5.3 山岭区选线基本方案,山岭地区往往是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但山脉水系分明,这就基本上决定了山区路线方向选择的两种可能的方案,1)顺山沿水,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2)横越河谷和山岭,山腰线,5.4 沿河(溪)线,5.4.1定义沿
13、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5.4.2适用条件路线主要控制点在山谷一侧相对高程不大,5.4 沿河(溪)线,5.4.3自然条件特点山区河流,谷底一般不宽,两岸台地较窄河流多具有弯曲的特点河谷地质情况复杂山区河流易出现洪水流量,5.4.4 沿河线河岸选择,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地形、地质条件,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阳坡和迎风的一岸,积雪和冰冻地区的选岸,5.4.4 沿河线河岸选择,除国防公路外,一般路线应尽可能选择村镇较多、人口较密的一岸,其他如对革命史迹、历史文物、风景区等要创造便于联系的条件,城镇及居民点的分布,5.4.4 沿河
14、线河岸选择,5.4.5 沿河线跨河换岸地点,慎重选择桥位处理好桥头与桥头路线的关系,5.4.6 沿河线路线高度,线位高低的选定沿河(溪)线的线位高低,是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准和工程经济来选定的,1)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0.5m以上),2)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1)沿河线路线-低线,优点路基土石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便于在沟口直跨支流。缺点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低线,2)沿河线路线-高线,优点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缺点由于高线一般位于
15、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大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高线,5.4.6 沿河线路线高度,综合评价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5.4.7 沿河线特殊路段,临河陡崖,突出山嘴,水库地区,悬崖峭壁,5.5 越岭线,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爬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关键问题克服高差,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均由纵坡控制,控制因素路线纵坡度,5.5 越岭线,主要应解决的问题,垭口选择,过岭标高选择,垭口两侧路线展线,5.5.1 越岭线
16、-垭口选择,基本符合路线走向,1)垭口位置选择,标高较低的垭口,2)垭口标高选择,两侧有利于展线,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5.5.1 越岭线-垭口选择,可通过:软弱层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的垭口,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5.5.1 越岭线-垭口选择,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可通过:软弱层型、构造型和松软土侵蚀型的垭口 应避开:断层破碎带型及断层陷落型垭口,5.5.2 越岭线-过岭标高,过岭地段山坡平缓,哑口宽而厚的地形,1)浅挖低填,垭口比较瘦削时,2)深挖垭口,当垭口挖深在2025m以上,特别是垭口瘦薄时,3)隧道穿越,5.5.3 垭口两侧展线方案,1)定义展
17、线是在两控制点间采用某种方式延长路线长度,以减小纵坡度的过程,2)展线方式,自然展线是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咀、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自然展线,2)展线方式,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进行展线,回头展线,回头曲线:偏角等于或大于180,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旱桥、隧道跨线,螺旋展线,在峡谷内,路线就地迂回,利用高架桥跨沟跨线,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
18、山沟或山坳,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山沟或山坳,回头曲线布置不理想,恶劣地形的路线,恶劣地形的路线,垭口两侧螺旋展线,垭口两侧螺旋展线,利用山谷进行螺旋展线,西安汉中高速,垭口两侧展线方案,利用山谷展线,垭口两侧展线方案,利用山谷展线,垭口两侧展线方案,利用山脊展线,垭口两侧展线方案,利用山坡展线,5.6 山脊线,定义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特点土石方工程量小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构造物较少山脊线线位较高,一般远离居民点,不便于为沿线工农业生产服务有时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曾加施工困难 地势较高,易积雪、结冰对行车和养护不利,5.6 山脊线,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
19、以及控制垭口平均高度之间的关系,山脊线,5.7 桥位选择,按路线与河流的关系跨主流(跨河换岸)跨支流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1)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1)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在河弯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1)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1)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
20、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2)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从支河(沟)口直跨绕进支沟上游跨越,5.8 开阔河谷选线,沿河岸、 靠山脚、直穿田间(一般不宜采用),5.8开阔河谷选线,沿河岸、 靠山脚、直穿田间(一般不宜采用),5.9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选线,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取直路线:遇河弯,则两次跨河或改移河道,5.9河道弯曲狭窄的河谷选线,沿河岸自然地形,绕山咀、河弯布线取直路线:遇山咀,平用隧道或深路堑通过,5.10 陡崖峭壁河段选线,绕避的方法: 越岭线方案,5.10 陡崖峭壁河段选线,直穿峡谷的路线: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5.10 陡崖峭壁河段选线,直穿峡谷的路线:与河争路,侵占
21、部分河床,5.10 陡崖峭壁河段选线,直穿峡谷的路线:硬开石壁,5.11 河床纵坡陡峻的河段选线,利用下游支沟或平缓的山坡展线下降,6 丘陵区选线,6.1特 点,岭低脊宽,山丘连绵,分水岭较多,垭口不高,在基本方向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有较多的局部方案可供选择,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取方向顺直,工程量少的方案,6.2 丘陵区选线原则,1)微丘地形,起伏不大的丘陵,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布线一般不受地形限制,河湾顺适、地形开阔且有连续宽台地的河谷地形,河床坡度多在5以下,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下,按平原区掌握,注意利用地形协调平、
22、纵的组合,6.2 丘陵区选线原则,2)重丘地形,连续起伏的山丘,且有深谷和较高的分水岭,地面自然坡度一般在20以上,路线平、纵面大多受地形限制,高原地带的深浸蚀沟,以及有明显分水线的绵延较长的高地,地面自然坡度在20以上,按山岭区处理,注意横向填挖平衡,平、纵、横综合考虑,冲沟地区注意公路等级,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线为主体,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丘陵区路线一般可最大限度地做到平、纵、横三面协调,平、纵线形舒顺且配合得当,横断面布置合理,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在这样的地形特点下进行公路
23、选线,在基本方向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有较多的局部方案可供选择。选线时应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取方向顺直,工程量少的方案,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丘陵地形是介于平原和山岭之间的地形,它具有平缓的外形和连绵不断的丘岗,地面起伏,但高差不大,不致引起高度的气候变化,其主要特征是:脉络和水系都不如山岭区那样明显。,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路线线形和平原区比较,平面上迂回转折,有较小半径的弯道,纵面上起伏和偶尔有较陡的坡道。由于受地形限制小,所经路线的可能方案较多。,其中微丘地形近似于平原;重丘则近似于山岭。在技术标准方面,微丘比平原区稍紧一点
24、,各项技术指标与平原区相同;重丘则比山岭区稍松一点,各项技术指标与山岭区相同。,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在丘陵区布线,首先要因地制宜,掌握好线形技术指标。一般是微丘地形按平原区掌握,而重丘区则按山岭区方式处理。等级高的路要强调线形的平顺,路线只和地形大致相适应,不迁就微小地形的变化;等级低的则较多考虑微小地形,以节省工程投资。,6 丘陵区选线,6.3选线要点,各级路线都要避免不顾纵坡起伏,片面追求长直线,或不顾平面过于弯曲,片面追求平缓纵坡的倾向;都应注意平、纵、横三方面协调,考虑驾驶员和乘客的视觉和心理反应。,6.4 丘陵区路线布设方式,1)平坦地带直线,按平原区以方向为主导,注意利
25、用地形协调平纵组合。路线转折处设长而缓的曲线,2)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沿匀坡线布线,无障碍时,路线沿匀坡线布线有障碍时,在障碍处加控制点,6.4 丘陵区路线布设方式,3)起伏地带直线与匀坡线之间,两已定控制点间包括一组起伏,较小起伏:坡度和缓,再考虑平面与横断面的关系,较大起伏:根据采用的坡度并结合挖深填高来确定路线平面位置,指出一个布线范围,不须实地放出,6.4 丘陵区路线布设方式,3)起伏地带直线与匀坡线之间,两已定控制点间包括多组起伏,每个梁顶(谷底)都定出控制点,起伏越多,路线的方案越多,通过增加控制点,保证路线在直线与匀坡线之间,6.5 丘陵区平纵线形,1)平面,不强拉长直线,尽量利用
26、长缓平曲线,2)纵断面,采用起伏坡形是缩短里程或节约工程的有效方法,6.5 丘陵区平纵线形,3)平纵面组合,长陡坡下坡尽头避免设小半径平曲线,注意行车安全和路容美观,把平曲线、竖曲线重合起来,6.5 丘陵区平纵线形,3)平纵面组合,7 特殊地区选线,7.1 水库地区,1)水库对公路的影响,水库坍岸,地下水壅升,水库淤积,2)选线原则,选线与水库配合:测绘和查明水库的影响范围,研究通过和避绕库区的合理方案,2)选线原则,路线位置在最终坍岸线外,保留安全距离,路线应避开水库淹没范围,减少水下工程,路线应避绕由于地下水壅升造成的不良地质区(湿陷、翻浆、沼泽化、滑坡、崩塌),路线跨越支沟时,应尽量离开
27、沟口,路线跨越水库时,在上游回水曲线以上,下游集中冲刷范围以下,2)选线原则,路线由坝顶通过时,坝身质量必须符合公路路基要求,有隧道时,按坍岸断面及地下水壅升曲线检查路线位置,湿陷性黄土地区,调查和推断沉陷影响,确定隧道平面位置及高程,7.2 人为坑洞地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由于人类活动所挖掘的地下洞穴,采空区,地下渠道,2)选线原则,尽量避绕人为坑洞区,埋藏浅的小型坑洞可采用挖开回填的方法,7.3 风沙地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危害程度与沙源、风力和地貌有关,风蚀,砂埋,2)选线原则,调查研究沙丘的主要特征,选择砂害较轻地带,堵塞桥涵,沙丘边缘,河流两岸,山地前缘背风地带,
28、2)选线原则,山地、丘陵地区:沙带间的丘陵地,半固定和固定山丘的局部流沙区:不通过沙丘的下风侧,路线走向与当地风向平行,路线靠近筑路材料产地和水源带,路线应尽量少设曲线,设置时:弯道外侧面对主风向,路线纵断面尽量采用适当高度路堤,7.4 多年冻土地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路基冻害主要表现为下沉和冻胀,2)选线原则,通过山坡时,在平缓、干燥和向阳地带但注意坡面的产状和风化,避绕不良地质地段,桥涵冻害主要表现为基础凸起和下沉,2)选线原则,山岳丘陵区:在融冻坡积层缓坡的上部,路线宜选在少冰冻土地带,避绕厚层冰、滑坍、冰丘、沼泽地带,路线应尽量采用填方,隧道应尽量避免穿过地下水发育的地层,大
29、中桥宜选在大河融区地段或基地为少冰冻土的河段,7.5 黄土地区选线,1) 对公路工程的影响,黄土湿陷,2)选线原则,路线尽量走黄土塬、宽谷阶地、平缓斜坡,避绕陷穴与冲沟发育的塬边和斜坡,黄土崩塌、滑坍、滑坡,黄土陷穴,黄土路堑边坡的崩塌与冲刷,2)选线原则,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选择地表排水条件好的地区通过,路线跨越黄土深沟时,应降低填土高度,选线时对深挖和隧道进行综合比较,选线时对高填和高桥进行综合比较,7.6 软土和泥沼地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具有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2)选线原则,选线时应进行全面比较。指标相差不大时应避绕,通过时应采用路堤方案,对公路建筑造成滑坍和沉陷,2)
30、选线原则,路线位置选择在淤泥较浅,沼底横坡不大,地势较高及取土条件好的地段,以修建路堤为宜,且控制路堤高。纵断面采用包线设计,注意最小填土高度,避绕排水管道边缘和湖塘边缘定线,注意避绕土质软硬差别极大的边缘地段,7.7 盐渍土地区选线,1) 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在夯实过程中,密实度随含盐量增加而减小,松散:表层0.3m内,土层疏松,足踏下陷。由于表土受昼夜温差变化引起,土体中的盐分随气候条件变化,破坏稳定性,膨胀:表层1m内,使路面拱起,2)选线原则,选在排水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低、含盐量小、通过路段短和地势较高的有利地段,内陆盐渍土地区路线宜在砾石带、沙土灌丛带通过,采用路堤通过,湿盐渍土地区应
31、避绕,冲积平原盐渍土地区路线宜远离河岸,在地下水位较深的干燥地带通过,采用抬高路堤通过,注意最小填土高度,7.8 膨胀土地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冲刷,2)选线原则,路线宜填不宜挖、尽量减少深长路堑,考虑避绕方案,剥落,溜坍,滑坡,2)选线原则,遇到垄岗时,应垂直于垄岗方向,选择垭口低薄路段通过,离开建有重要建筑物的垄岗,以免开挖后影响建筑物安全,路线跨越沟谷处,一般宜建桥并增加桥梁高度,7.9 滑坡地段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土体下滑推毁、埋没路基,修复困难,2)选线原则,大型滑坡:路线避绕中小型滑坡:下部填方或上部浅挖方,7.10 崩塌岩堆地段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岩体崩塌、修复困难,2)选线原则,陡峻山坡:路线避绕崩塌不大:清理危石岩堆:避绕或低路基方案,7.11 泥石流地段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危害,在地质不良、地形陡峻的山区,冲毁路基,2)选线原则,严重:路线避绕泥石流沟:洪积扇顶路线避免穿过沉积区,7.12 高烈度地震区选线,1) 对公路建筑的影响,高路堤、深路堑易破坏,2)选线原则,干线公路避绕避绕不良地质区路线避免高填深挖和半挖半填,谢谢观赏,主讲人:庞峻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