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469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5.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ppt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一 课时,品读释疑,清 明,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韩翃寒食。,韩翃(719-788) 字君平,唐代诗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走近作者,相关资料,寒食节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割大腿上的肉给国君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2、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吃冷食,习 俗,学习目标,1.会写2个生字。(重点)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3.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难点),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

3、你有什么发现?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寒食】【春城】【御柳】【汉宫】【传蜡烛】【五侯】,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指春天的京城。,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官。,宫,侯,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王宫,书写指导: “宀”的横要长,上边的“口”窄小,居中,下边的“口”扁宽。,宫,gng,结构:上下,组词:龙宫 大闹天宫,造句: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音序:G 部首:

4、宀,侯门,书写指导:中间没有一竖,右上边横折窄小,下横要长,“矢”下横要长,中撇上不出头。,侯,hu,结构:左右,组词:诸侯 王侯将相,造句:贾府侯门似海,刘姥姥费 了很大周折才进去。,音序:H 部首:亻,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寒 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的前两句: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造语新颖,富于美感。处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不说

5、“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后两句:赐火用一“传”字,不但描绘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没有写马也没有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马蹄声,恍如身历其

6、境。同时,自然而然会给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陶醉春色歌咏盛世,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刺宦者的得宠。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

7、分。,第 二 课时,结构主旨,迢迢牵牛星,学习目标,1.会写4个生字。 (重点)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擢】【札札】,明亮的样子。,织机发出的响声。,伸出,抽出。,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指织女星。河汉:银河。,【机杼】【章】【

8、涕】【盈盈】【脉脉】,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织机的梭子,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眼泪。,形容清澈。,素,章,盈,脉,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素服,书写指导:上边扁宽,下横最长,“幺”窄小,下边的撇折稍大,“小”的撇和点要外展。,素,s,结构:上下,组词:色素 素面朝天,造句:她的毛衣颜色很素净,却 编织得极为巧妙。,音序:S 部首:糸,文章,书写指导:“立”要扁,下横最长,中间“日”扁窄,“十”的横稍长,竖在横上要短。,章,zhng,结构:上中下,组词:篇章 顺理成章,造句: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殊。,音序:Z 部首:立,蓝盈盈,书写指导:“乃”上横

9、要长,下边两折要短,一撇靠左边,“又”要小,“皿”下横要长。,盈,yng,结构:上下,组词:丰盈 热泪盈眶,造句:我们坐在小船上,面对蓝盈盈的湖水,心情特别舒畅。,音序:Y 部首:皿,脉脉含情,书写指导:永字第二笔横短竖长带左向钩,右边撇短、起笔稍高,捺要长、收笔有力。,脉,m,结构:左右,组词:温情脉脉 溶溶脉脉,造句:妈妈脉脉含情地看着爸爸, 满眼都是幸福。,音序:M 部首:月,诗意:远远的牵牛星,灿烂的织女星。举起柔美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哭得泪如雨下。天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

10、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让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和河边苦苦等待的女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四句诗专门描写了织女,说她虽然整天在织,却织不成匹,因为她心里悲伤不已。“纤纤擢素手”与下句“札札弄机杼”对仗。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弄”字。这“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然伸出素手,但无心于机织,只是抚弄着机杼,泣涕如雨水一样滴下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或者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主要写织女,写牵牛只一句,且从织女角度写,十分巧妙。从织女织布“不成章”,到“泪如雨”,再到“不得语”,充分表现了分离的悲苦。诗对织女的描写很细腻,抓住了细节,如“纤纤擢素手”“ 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又是动态的描写。人物就在这样的描写中跃然而出。,课文整体感知,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 分离的痛苦,迢迢牵牛星

12、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叠音词的运用是本诗的艺术特色,这些词语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外在的情景,又抒发了主人公真挚深沉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第 三 课时,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王建(768-825): 唐代诗人,字仲初。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走近作者,学习目标,1.会写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

1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4.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得情感。 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难点),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检查自读情况,【十五夜】【中庭】【地白】【冷露】【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即庭中,庭院中。,秋天的露水。,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14、!,都。,栖,鸦,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栖息,书写指导:木字要窄、中竖要长,西字稍扁、方框稍宽、里边的撇要长、竖弯不带钩。,栖,q,结构:左右,组词:栖身 两栖动物,造句:夕阳西下,一群小麻雀早 早地栖息在树林里。,音序:Q 部首:木,乌鸦,书写指导:“牙”上横与下边撇折不相连,竖钩在上横靠右位置,与下横交叉,“鸟”窄长。,鸦,y,结构:左右,组词:涂鸦 鸦雀无声,造句:夕阳快要落山了,夜幕就 要降临,乌鸦归巢了。,音序:Y 部首:鸟,十五夜望月【清】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

15、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诗的前两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课文整体感知,诗的后两句: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课文整体感知,十五夜望月中

16、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这是课后第3题哦!,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这是课后选做题哦!,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

17、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地白 栖鸦冷露 湿桂花,十五夜望月,中秋月色,望月情怀,思亲之情,月明 尽望秋思 落谁家,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

18、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除 夜,思考:这首诗蕴含着哪些情感?,文天祥,【注释】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堂堂:公然。 穷:偏僻的。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央:尽,完,结束。,【译文】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