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883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ppt课件.ppt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魏晋风度及文章与 药及酒之关系,九月间在广州夏期学术演讲会讲,演讲背景,此文章是鲁迅先生在1927年9月间离开广州前不久所做的演讲。鲁迅先生在1928年12月30日致陈浚信中说:“在广州之谈魏晋事,盖实有慨而言。志大才疏哀北海之终不免也。迩来南朔奔波,所阅颇众,震感积虑,发为狂言。”当时鲁迅正处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他目击时艰,以曹操、司马懿父子捏造罪状,排除异己的史实,借古喻今,抒发对国民党反动派以“莫须有”罪名抓捕杀害共产党人的愤懑。由此可见,的确是心之感慨而所发之狂言。,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10段,简介魏晋风度产生的背景:汉末魏初曹操当政,尚刑名、尚通脱 第二

2、部分:第1117段,简介尚通脱对曹魏时期文人的影响第三部分:第1824段,介绍魏晋风骨在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身上的表现第四部分:第2542段,简介何晏在魏晋风骨发展上的作用以及详细分析五石散对魏晋文人和魏晋风骨的影响第五部分:第4353段,嵇康与阮籍的处世之道第六部分:第5458段,“不超于世”的“田园诗”.,鲁迅的暗讽艺术,鲁迅借曹操与司马懿父子的滥杀讽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凶狠。其一:曹操借孔融不孝之借口将之杀害。其二:司马懿杀夏侯玄与何晏。同是不孝的借口。,“他杀孔融的罪状大概是不孝。因为孔融有下列的两个主张:第一,孔融主张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样,只要在瓶内把东西倒了出来,母亲和儿

3、子的关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饥荒的一个时候,有点食物,给父亲不给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亲是不好的,宁可给别人。曹操想杀他,便不惜以这种主张为他不忠不孝的根据,把他杀了。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求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骚人之“雅兴”之五石散,食散行散冷身冷食宽袍着屐扪虱而谈居丧无礼,贤士之嗜酒若渴,第一层:提出了“饮酒”的代表“竹林七贤”,以阮籍最为典型。第二层:先说“竹林七贤”饮酒的态度,进而谈到了阮籍、嵇康和刘伶等人所做的文章,将竹林名士饮酒与其做文章联系起来。,“旧传下

4、来的礼教,竹林名士是不承认的。即如刘伶,他曾做过一篇酒德颂,谁都知道他是不承认世界上从前规定的道理的,曾经有这样的事,有一次有客见他,他不穿衣服。人责问他;他答人说,天地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中来?”“至于阮籍,就更甚了,他连上下古今也不承认,在大人先生传里有说:“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然而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已想篡位,而阮籍的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

5、,少讲话,而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醉得到人的原谅。只要看有一次司马懿求和阮籍结亲,而阮籍一醉就是两个月,没有提出的机会,就可以知道了。”,“但最引起许多人的注意,而且于生命有危险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懿因这篇文章,就将嵇康杀了。非薄汤武周孔,在现时代是不要紧的,但在当时却关系非小。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教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没有办法。在这一点上,嵇康于司马氏的办事上有了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非死不可了。嵇康的见杀,是因为他的朋友吕安不孝,连及嵇康,罪案和曹操的杀孔融差不多。魏晋,是以孝

6、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但倘只是实行不孝,其实那时倒不很要紧,嵇康的害处是在发议论;阮籍不同,不大说关于伦理上的话,所以结局也不同。”,第三层:为被后人冤枉为“毁坏礼教”的嵇康和阮籍翻案认为他们“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之所以不遵礼教是由于“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所以便“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而“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第四层:提出魏末晋初的文章特色是“师心”(嵇康)与“使气”(阮籍),而东晋至晋末则出现了陶渊明这样的自然平和的田园诗人,虽也如“竹林七贤”般饮酒,但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并认为“那诗文完全超于政治的所谓“田园诗人”,“山林诗人”,是没有的。完全超出于人间世的,也是没有的”。,魏末至晋末的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醉酒癫狂、不遵礼教、狂放不羁以及反映在文学作品上的“狂放不羁、超脱、玄奥”的特点是这个时代“魏晋风度”的主要表现。,一、文学源于生活,是社会政治的反映,社会政治决定文学的内容实质二、文学源于生活,是时代风尚的反映,时代风尚决定文学的外在形式三、文学源于生活,是作家个性心理的反映,个性心理决定文学的审美特点,谢谢诸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