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4988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二则ppt课件.ppt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4文言文二则,语文 六年级 下册,学弈,第一课时,学弈只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学古人写的文章有一定困难。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古人写的文章呢?(有什么方法呢?),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5.明道理,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hn)鹄(h) /将至,思/援弓缴(zhu) /而射之。虽/与之/俱(j)学,弗(f)若之矣(y)。为是/其智/弗若与(y)?曰(yu):非/然也。,y,围棋,下棋,弈,学弈:,学习下围棋。,孟子(约前372-前289) 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

2、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著作有孟子。,作者简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通国:全国。,之:的。,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使:,让。,诲:,教导。,惟:,只。,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译文:让弈秋教两个

3、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之:,指弈秋讲的内容。,援:,拉。,鸿鹄:,天鹅。,弓缴:,弓箭(缴:指系在箭上的丝绳)。,之:,指鸿鹄。,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弗若:不如。,矣:了。,译文: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为:因为。,与:吗。,曰:说。,非:不是。,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译

4、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弗若:不如。,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 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译文,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之:的话之:鸿鹄,思援弓缴而射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专心致志),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专心致志成功,一心二用失败,条件一样态度不同,思考讨论,1.

5、两个人同时在最好老师的指导下学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答: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学习,而另一个人三心二意。,2.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课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揠苗助长 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o枯干)矣。(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刻舟求剑 来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急)契(q用刀雕刻)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用来讽刺固执而不知变化的愚

6、蠢可笑行为。,画蛇添足 来源于战国策齐策上楚有祠者,赐其余人卮(zh古代盛酒的器皿)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 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第二课时,两小儿辩日,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孔子)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7、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 /多 知 乎!”,辩论,争胜负,缘故,认为,距离,正午,到,清清凉凉,伸手,热水,判断,谁,认为,你,通“智”,智慧,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

8、:“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一 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二 两小儿各抒已见,三 孔子不能定谁是谁非,两小儿 辩日,1如车盖(大近),2沧沧凉凉(凉远),初出,日中,如盘盂(小远),如探汤(热近),孔子不能决,一是根据视觉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 远则物体形状小。一是根据感觉推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 远离热源就感觉凉。,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可取吗?,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会不一致。,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应该向他学习。,1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2、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辩日启示,4、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要注意客观科学地分析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