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056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侯静山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三【清代】蒲松龄课件.ppt(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代 蒲松龄,聊斋故事,高少宰念东先生云1:“崇祯间2,有猴仙,号静山。托神于河间 之叟3,与人谈诗文,决休咎4,娓娓不倦。以肴核置案上5,啖饮狼藉, 但不能见之耳。”时先生祖寝疾6。或致书云:“侯静山,百年人也7,不可不晤。”遂以仆马往招叟。叟至经日,仙犹未来。焚香祠之。忽闻屋上 大声叹赞曰:“好人家!”众惊顾。俄檐间又言之。叟起曰:“大仙至矣。” 群从叟岸帻出迎8。又闻作拱致声9。既入室,遂大笑纵谈。时少宰兄 弟尚诸生10,方人闱归11。仙言:“二公闱卷亦佳12;但经不熟13, 再须勤勉,云路亦不远矣14。”二公敬问祖病,曰,“生死事大,其理难 明。”因共知其不祥。无何,太先生谢世15。旧

2、有猴人,弄猴于村。猴断 锁而逸,不可追,人山中。数十年,人犹见之。其走飘忽,见人则窜。后渐 入村中,窃食果饵,人皆莫之见。一日,为村人所睹,逐诸野,射而杀之。 而猴之鬼竟不自知其死也,但觉身轻如叶,一息百里16。遂往依河间叟。 曰:“汝能奉我,我为汝致富。”因自号静山云。,1高少宰:指高珩。高珩号念东。少宰,对吏部的别称,高珩曾任吏部侍郎,故称其为“少宰”。详见上仙注。2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3托神:迷信所说的神灵托附人身,显示灵异。河间:今河北省河 间县。4休咎:吉凶。5肴核:指肉类、果类食品。6寝疾:卧病。7百年人:年老有道之人。8岸帻(z啧):巾高露额。岸,露额曰岸

3、。帻,头巾。9拱致:拱手致意。10少宰兄弟:指珩及其兄高玮、弟高。高玮、高珩以崇祯己卯(崇 祯十二年)年同中乡试。见乾隆淄川县志卷六。在诸兄弟中,玮、珩中 乡试最早。所云“时少宰兄弟尚诸生”,时间当在玮、珩中乡试之前。11人闱(wi 违)归:指参加乡试回来。12二公:指高玮、高珩。13经:指儒家的“五经”。14云路:直上青云之路,喻仕途。15太先生:指高念东祖父。太,对上辈的尊称。16一息:呼吸之间,极言时间短暂。1,吏部侍郎高念东先生说:“明朝崇祯年间,出了个猴仙,号叫静山。它的神灵托附在河间县的一个老人身上,能和别人谈论诗文,判断吉凶,讲起话来娓娓动听,不感到疲倦。如将肉类、果类食品放到桌

4、子上,猴仙便吃得一片狼藉,只是不能见到他。”那时先生的祖父卧病在床,有人来信说:“侯静山,是个年老有道的人,不能不见见他。”于是高家便派仆人骑马去河间县请那个老人。这老人来到一整天了,而猴仙还没有来到,便烧香祭祀。忽然听到屋上大声赞叹说:“这真是家好人家!”众人惊讶地看去,又听屋檐上还这样说。河间老人站起来说:“大仙到了。”众人便跟着老人整理衣帽出去迎接,又听到拱手致意的声音。随后走进房内,大笑放声言谈。当时高侍郎的兄弟还是秀才,刚刚参加乡试回来。大仙说:“二公考得好,不过五经不熟悉,还需要努力,飞黄腾达之时不远了。”高公兄弟听完后很恭敬地询问祖父的病情,大仙说:“生死是件大事,其中的道理很难

5、讲清楚。”于是都知道病人有不祥之兆。不久,先生的祖父就去世了。起初有个耍猴子的人,到村子里去耍猴子。猴子把锁着它的铁链弄断逃跑了,没有追上,它便跑进了山里。过了几十年,人们仍然能见到。它走起来像飞一样,看到人就躲藏。后来渐渐跑进村里偷吃果饼,可村里的人都看不见。有一天,村里的人发现了它,跟着追到野外,用箭把它射死了。但是猴子的灵魂居然不知道自己死了,只觉得身子像树叶一样轻,瞬间就能走百里路;于是去依附河间老人,说:“你能敬奉我,我就让你发家致富。”于是自号叫静山。湖南长沙有个猴子,脖子上系着条金链子,曾经往来于士大夫家。见到它的人必定会有喜庆幸运之事。给它果子,它也吃。但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

6、也不知它到哪里去。有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说:“我小时候好像见到它链子上有个牌子,上面有明代藩王官府的识记。”想来这猴子也成仙了。2,侯静山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方撤帐归家。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