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10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一),1,你应该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第一部分,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医院感染监测规范4.医院隔离技术规范5.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6.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7.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条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3,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

2、具的消毒管理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4,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5

3、,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监测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6,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

4、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 果。,7,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8,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9,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定义:1.

6、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2.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3.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11,一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原2000年11月30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同时废止。,12,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洗 手,13,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14,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3-2009 1.手卫生

7、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 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15,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16,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 速干手消毒剂 alcobol-b

8、ased 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17,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18,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19,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

9、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20,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21,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

10、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二00九年十二月一日起执行,22,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2-2009定义:1.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3,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

11、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目标性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深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24,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25,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

12、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26,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27,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2.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13、。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28,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二00九年十二月一日执行,29,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定义:1.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2.传播途径modes of l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30,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标准预防sta

14、odard precao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31,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5.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6.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

15、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7.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32,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8.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9.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33,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0.医用防护口罩respirator: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16、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11.隔离衣: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12.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34,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3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14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

17、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处理室、内走廊等。,35,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15.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36,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 Pa。 隔离要求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

18、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 标识明显。,37,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lm。,38,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 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39,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要求 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

19、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lm。病房应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 应配备适量非于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40,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隔离要求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过6床。,41,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1.口罩的使用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

20、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莓,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注:不在使用纱布口罩。,42,戴口罩方法,43,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2.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

21、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44,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3.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45,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

22、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6,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47,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5.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48,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6.防水围裙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

23、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49,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7.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50,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

24、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51,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52,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应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53,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

25、员的防护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54,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1 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

26、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55,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56,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

27、脑脊髓膜炎、甲流、手足口病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57,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患者的隔离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58,四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

28、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二00九年十二月一日起执行,59,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医政发【2009】73号第六条 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60,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61,五医院感染

29、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62,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十三条 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

30、卫生部。(一)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二)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63,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第二十二条 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发现医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64,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释义部门,或某种操作,器材,药品同种同源感染与定值菌少见的病原体,65,五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

31、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66,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130号一、重视和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67,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二、建立和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32、加强微生物实验室对多重耐药菌的检测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模式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68,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三、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主要包括:(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69,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70,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务人员

33、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71,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72,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诊疗环境的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

34、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73,六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200848号)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74,关爱您的病人 关爱您自己做好职业暴露防护 利己 利家 利社会,75,清洁的医疗护理更安全,76,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

35、储存库!,Devine et al.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1;43;72-75Lemmen et al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4; 56:191-197Trick et al. Arch Phy Med Rehabil Vol 83, July 2002Walther et al. Biol Review, 2004:849-869,77,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卫生部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94号1.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

36、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7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被污染的锐器:指被污染的、能刺破皮肤的物品。包括注射针、穿刺针和缝合针等针具、各类医用或检测用锐器、载玻片、破损玻璃试管、安瓿、固定义齿并暴露在外的金属丝及实验室检测器材等。,79,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一) 安全处理锐器1 在进行手术、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创口缝合时,要特别小心意外创伤。,80,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 要小心处置锐器,不能用手直接传递,以防刺伤,并尽量减少搬运。严禁手持锐利器物来回走动,以防刺伤他人

37、。,8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3 使用后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操作方法。4 采血气标本时,须单手刺帽。5 使用或处置锐器前,不要用手直接安装或取下锐器。,8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6使用过的锐器物应立即置于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或外套黄色塑料袋的锐器盒内。一次性使用的及时毁形,无害化处理。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你的针。不要把针头放在任何不适当的地方,8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7 锐器盒的装放量不得超过容器的3/4满。扎紧袋口,密闭运送。8 勿将锐利废弃物防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84,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锐器伤后处理:1 挤压:

38、充分轻轻挤压伤口,使其尽量流出血液。2 清洗:皮肤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干净;黏膜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85,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3 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消毒液,并包扎伤口;消毒液可用75%酒精、0.2吉尔碘、0.5%碘伏等。4报告: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86,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87,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说明;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

39、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88,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89,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

40、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90,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91,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92,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

41、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病原学诊断,93,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94,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95,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二.胃肠道感染

42、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96,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病原学诊断,97,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切口感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98,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临床诊断,99,八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100,祝大家工作安全,身体健康!,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