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168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第一节、品德发展的的基本特点第二节、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第三节、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2,第一节、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一)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二)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三)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3,第二节、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特点:1.由服从向独立发展。2.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3.逐步产生道德动机斗争,但激烈的冲突比较少。小学儿童在为什么遵守纪律的问题上,有如下几种想法:(1)服从教师的要求;(2)

2、为了获得表扬,成为“三好生”,不落人后;(3)为履行学校班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的义务、各种制度要求,或为集体、组织争光;(4)体会到这是社会公德的要求,应该自觉遵守纪律。,-,4,第三节、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特点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1.对偶故事法2.品德发展的三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45岁以前)(2)他律道德阶段(4、58、9岁)(3)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5,(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学说1.道德两难故事法2.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前习俗水平(09岁)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915岁)第三阶

3、段:好孩子取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6,1.道德观念特点集体观念、分享观念、利他观念、公益劳动观念、纪律观念、谦虚观念、与权威发生矛盾冲突时的认知水平。2.道德判断我国心理学家早就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从受外部情境的制约逐步过渡到受内心的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制约。小学儿童在很多情况下,判断道德行为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道德信念为依据,而常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7,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道德判断从行为的直接后果(把好事等同于直接使人满意的事)向行为的长远后果(倾向于期待来日的奖赏)过渡

4、,从行为的个人后果(把自己受到称赞或惩戒的行为说成是好的或坏的)向行为的社会后果(考虑到同伴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行为)过渡。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行为动机和行为后果只是影响儿童道德判断较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其他如结果预期(行为者是否预先知道做出某一行为而导致的后果)、结果反应(行为者对行为结果的不同反应)、行为情境、言语情景、意图线索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道德判断。,-,8,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别人的自己4.从片面到全面,-,9,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一)道德情感发展的五种水平(1)自然的、直接的情感(直接感受到的痛苦与快乐为依据);(2)由对直接的个人

5、得失的预测引起的情感(对直接赏罚的预测);(3)不是个人意愿,而是按照社会反应而行动的情感(社会的奖赏的作用,借助于行为理想);(4)不管自愿与否,由必须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外部作用力引起的情感(不论愿意或不愿意都必须服从的外部作用力);(5)以被内化并结合成为自我的抽象道德观念为依据,不仅是自觉的,而且已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理论型的道德情感)。,-,10,(二)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1.道德情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2.道德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从狭隘和模糊的态度逐渐发展到初步深刻和比较稳定的态度4.从具体的道德情感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道德情感,-,11,三、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特

6、点1.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同步2.道德行为由外部调节向内部调节过渡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养成(1)由简单易行向复杂难做的方面发展。(2)由不稳定、不巩固向稳定、巩固方面发展。,-,12,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2.攻击行为攻击性行为是指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3.道德意志行为道德行为一般是由道德动机引起的。4.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13,启示:1.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都承认儿童的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较为科学地解释了儿童的品德发展过程。2.强调道德认知在品德发展中的基础作用。3.关注儿童品德发展的动态过程,要求教育者重视儿童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4.强调社会环境刺激以及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为教育者对儿童实施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