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国风诗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采葛国风诗经课件.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风 采葛,诗经 国风,作品介绍,王风采葛出自诗经国风王风,共三章,章三句,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现代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他情人的思念。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情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本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因此关于此诗的主题思想,旧说随意性很大。,原文,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今译,那人正在采葛藤。一天不见她,就像过了三月整。那人正在采蒿香。一天不见她,就像三季那
2、么长。那人正在采苍艾。一天不见她,就像熬过三年来。,注释,1、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植物名,即香蒿。萧有香气,古人采它供祭祀。2、三秋:通常以一秋为一年。谷熟为秋,谷类多一年一熟。古人说“今秋”“来秋”就是近年来年。在这首诗里“三秋”该长于“三月”,短于“三岁”,义同“三季”,就是九个月。又有以“三秋”专指秋季三月的,那是后代的用法。3、艾:即香艾,菊科植物。烧艾叶可以灸病。,主题思想,读这首采葛,让人眼前一亮,仿佛碰到了唐诗中的绝句,或者元曲中的小令。三阙三句,如此精致,如此简洁,令人称奇。而内容却又是那么丰富,以至于后人竟是千人千解。“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句诗已成
3、为恋爱中男女最经典的常用语。从诗意上看,诗人是以这样一种反复叠咏的方式,来表达其爱之深,思之切,诗义是很明确的。然而,这样一首简洁明了的诗,直至今天仍是争讼不休。毛诗序点出此篇诗旨在“惧谗”,毛传释“采葛”谓“葛所以为絺绤也,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如三月不见君,忧惧于谗矣”。郑笺对此联系历史时代加以申说,谓“桓王之时,政事不明。臣无大小,使出者,则为谗人所毁,故惧之”,还指出“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卷四中也指出,汉代的齐、鲁、韩三家诗对此均“无异义”。此后又有人阐释这一说法,指出,“本诗写一位正直的臣子嫉恶小人谗言,陷害善良,在他眼中,这些小人夤缘攀附,互相勾结,恶势力
4、发展得非常快,这些小人所散播的谗言,四处蔓延,速度非常快,就像葛、萧、艾一样。全诗咏草,没有一个字写到惧谗,而惧谗的意思跃然纸上”。宋儒朱熹一反诗序,提出“淫奔”说。他在诗集传卷四中指出:“采葛所以为絺绤,盖淫奔讬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主题思想,姚际恒又另辟蹊径,提出“怀友”说:“小序谓惧谗,无据。且谓一日不见于君,便如三月以至三岁,夫人君远处深宫,而人臣各有职事,不得常见君者亦多矣,必欲日日见君,方免于谗,则人臣之不被谗者几何!岂为通论?集传谓淫奔,尤可恨。即谓妇人思夫,亦奚不可,何必淫奔!然终非义之正,当作怀友之诗可也。”高亨则指出:“这是一首劳动人民的恋歌
5、,它写男子对于采葛、采萧、采艾的女子,怀着无限的热爱。”程俊英先生说:“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诗。一个男子对于采葛织夏布、采蒿供祭祀、采艾治病的勤劳的姑娘的无限爱慕,就唱出这首诗,表达了他的深情。”二人之说一扫汉宋儒者“惧谗”说、“淫奔”说的束缚,直指天籁,诗意尽出。今人晁福林先生则根据战国上博简孔子诗论第17简的提示“采葛之爱妇”,认定诗的主旨就是“爱妇”,“具体说来,应当就是远戍的将士对于妻子的思念”。他认为,在这位诗人的想像中,妻子正在采葛、采萧或采艾,总之是忙碌于家庭事务。他对于妻子的思念与日俱增,故而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之类的慨叹。诗王风诸篇颇多久戍盼归之主题,如君子于役写妻盼夫归,
6、扬之水写久戍不归的怨恨,此篇写久戍将士思妇,都是此类作品。晁先生此说固有道理,也符合诗意。然而,依晁先生的解说,这只能是说“思妇”,而看不到“爱”的影子。况且,一个久戍边地的将士,倘若要表达自己的思念之切,一般情况不会用“一日”这么一个极言其短的时间来与“三月”、“三秋”、“三岁”相匹配。,主题思想,现代人更通用高亨等人提出的“恋歌说”,非常切合现代牛郎织女之间的别离和相思之苦。一日三秋,那简直是度日如年,把一天二十四小时掰成了分、又掰成了秒来算的,以至于短短的时间内形成难以填平的时空差距。所以宋代诗人秦少游才反其意而吟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便是这首诗的“妙处”,至于“怀友
7、说”实际上也可以适用于这首诗。朋友之间的感情有时和恋人之间的感情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如果仅把它当作为一首诗歌,这样的理解应该是基本清楚了,不存在争议。问题在于,为什么毛诗、郑笺为何要离文索解?他们为什么舍弃这样一种简洁明了的诗意不用,偏偏却钻诗中所没有的或者更深层的含义呢?这难道不值得后人深思吗?而孔子诗论所说的“爱妇”之意又体现在哪里呢?而毛公也好,孔子也罢,他们又都是离诗经时代最近的。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二者在对这首诗的理解上又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又是为什么?种种疑问,无不令人困惑。按照现代人的理解,至少令人产生这样一种疑问,那就是:如果仅仅一个女子外出采葛,会要那么久吗?不过就一两天的工夫
8、就回来了。如果时间不久,夫妻之间或者恋人之间何以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思念或牵挂呢?众所周知,即便是热恋中的男女,也不大可能天天厮守在一起,一时一天都不分开呀。一两天,或者五六天的分离至于产生那么强烈的思念冲动吗?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日三秋”的时空落差绝不是突然之间发生的,相反它也是日积月累逐渐累积而成的,或者就是由潜意识里对心爱的人有一种不踏实感而引发的。这里面必然有着难以言说的背景或者玄机。这背后便是隐藏在诗人心底里的一种巨大的恐惧感。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惧感?是担心爱妻(爱人)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还是如毛诗序里面所说的“惧谗”?要弄清这其中的奥妙,还得回到这首诗的首句“彼采葛兮”。,鉴赏,
9、从诸家的解释来看,分歧最大的地方也在这里。有把它当作起“兴”句的,有把它当作“赋”的,还有把它看作“比”的。如果认为诗旨是思念爱人的话,那么这句便是赋:“那采葛的人啊,一天不看见她,就好像分开了三个月。”但是一般情况下,诗经中的“赋”句往往不会换字,“赋”是直陈其事,我们常见的只有“兴”句可以换字。否则的话,诗中诗人思念的对象就变得有了不确定性,到底是采葛的那个还是采萧的那个抑或采艾的那个呢?但作为“兴”的话,这种不确定性就不存在障碍。如诗经第一首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瑟瑟友之。”诗中的“窈窕淑女”作为赋,始终是确指的。其次关于这个“彼”
10、字。诗经中“彼”字共226处,无一例是直接用为人称代词的,或代人,或代物,或代事,其指代对象都一定见诸上下文或本句。在这里,就有两种可能,一则“彼”是代人,那么“采葛”便应理解为“采葛之人”。一则“彼”是代事,也就是指“采葛”之事。毛诗序是把它看作是代事的。事实上,诗经中没有以“采X”指称“采X之人”的用法。那么,这首诗我的理解应该是:那种采葛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仿佛隔了三月了。那种采萧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如同过了三季了。那种采艾之事啊,一天没有见到,如同隔了三年了。,鉴赏,至于“采葛”、“采萧”、“采艾”都是些什么事呢?毛传用“所以为絺绤”、“所以共祭祀”、“所以疗疾”为释,这就具体简明
11、地说明了采葛、采萧、采艾的用途和目的所在。周礼天官屦人载王后亦服“葛屦”。仪礼士冠礼载,士在夏季要穿葛屦。这些都表明葛可以织布做屦,是诗经时代贵族人等重要的衣着原料。周礼天官甸师载:“祭祀,共(供)萧茅”。礼记郊特牲篇谓:“萧合黍稷,臭(嗅)阳达於墙屋。故既奠(荐)然后焫萧合羶(馨)芗(香),凡祭慎诸此。”这里是说,祭祀的时候要用萧混合些黍米饭,将其焚烧,让香气弥漫于墙屋各处,所以荐酒之后仍然要用萧混合些脂油焚烧。孟子离娄上篇有“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朱熹注:“艾,草名,所以灸者,乾久益善。夫病已深而欲求乾久之艾,固难卒办,然自今畜之,则犹或可及。”可见,孟子时尚且要保存历时长
12、久之干艾,以备医病时急用。可见上述三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大的事,要是没有别的缘故,正常的话,应该是天天可以见到的。诗人显然是以这类情况起兴,来喻臣子若是正常的话,应该是天天可以和君见面的,但如果有了谗言,再亲密的君臣也会因此而生疏起来。这就是毛诗序所言的“事虽小,一日不见于君,如三月不见君,忧惧于谗矣”的谛奥所在,朱熹、姚际恒辈都错解了毛传。,鉴赏,想一想恋爱中的男女,平日卿卿我我,不离半步,突然有一天见不到面,一下子就产生那种仿佛有好久没见面的感觉了,那么原来亲密的君臣不也如此吗?难怪诗人会发出“一日三秋”,恍如隔世之感。这样一来,就不难理解毛诗、郑笺为何偏偏要离文索解而不取诗的明显意义
13、的原因了,也不难理解“三家诗”在这一首诗的理解上竟然如此一致了。至于孔子所说的“爱妇”说,也迎刃而解了。孔子是说,诗人所畏惧的谗言其实正来自于君王的“爱妇”。孔子诗论隶定之后的原文是“采葛之爱妇”后面的关键文字脱简。一些学者联系前面的“扬之水其爱妇,利心(恨也)”,认为这句“采葛之爱妇,(悁也)”所脱的文字可能是一个“悁”字。这个“悁”字,毛传及后来的解释皆谓“犹悒悒也”。悒,说文训为“不安也”。那么,孔子的意思应该就是对采葛中君王听信爱妇的谗言而感到不安、忧愤。世上任何一种谗言都不及“枕头风”可怕。这与论语中把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的观念是一致的。一首这样的小诗,直惹成一桩三千年的公案,这恐怕是
14、诗人、毛公等人所未敢想像的吧。现代书生不敬古人,粗枝大叶,执著于文字来解诗,不亦可笑乎?,解析,深而重的相思。恋爱过的人,其实都知道这种滋味,刚刚分手,又起相思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你。时间转瞬即逝,又到了分手的时候,才一分手,又开始想你,想得东风无力百花残。才一天不见面。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年。好像已经是三个月,是三个季节,已经是三年。不说相思的难过,不说相思的难耐,也不说相思的誓言。只说相思不绝不断如春水的缠绵。委婉缠绵,在采葛里。在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反正,就是想你,想再一次见到你,好像已经想了你好多年好多的时间。可是月落日升,不过仅仅,只是一天,才是一天。写这首诗
15、的人,一定是刚刚开始恋爱,正是情深意切的时候,所以,心里就只有爱情和爱着的她,只顾了相思,什么都不管了。换作老夫老妻,分开一年半载,打电话说要回来,对方要说的是,我要的那样东西,你记得买了吗,或者晚上我煮好饭,等你回来吃。再不会当初那样,一日不见,便好像是,很多年。刚刚开始的爱,总是单纯的,好像就是能想着你就足够了。,解析,想起一个故事:有一次,爱因斯坦跟人解释相对论:“炎炎夏日,要是你坐在一个火炉前,一定是度日如年,但如果坐在一个美女身边,那就度时如秒,快得很了。”从采葛来看,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早已经理解了什么是相对论了!呵呵,一笑。不过,采葛,真的,美。如此简单,三段,每段三句,段段相似,反反复复,说的就是一个意思,我想你了。你,也在想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