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21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歌赏析之登金陵凤凰台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的律诗。,体裁:格律诗,然而,天才毕竟是天才,尽管李白很少写作律诗,但他的登金陵凤凰台却脍炙人口,并且还被尊为七律中的极品。,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为李白奉命“赐金还山”、南游金陵时所作。 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创作时代,全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

2、的现实思索。,主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城南花露岗,旧名凤凰山。,1、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伏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2、颔联:怀古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

3、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今江宁县西南,江滨有三峰并峙。二水:当指因白鹭洲而分开的江水。白鹭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当即今江心洲。,3、颈联:写景。 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 颈联两句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4、尾联:寄寓忧国伤时的怀抱。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