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227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山赋第十二段赏析【清代】王大枢骈体文课件.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代 王大枢,清代骈体文,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3月,57岁的王大枢,因所著诗文讽喻时政,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谪贬伊犁13年。他沿途考察,撰写纪行上下2卷,赋诗46首,作天山赋。在伊犁期间,王大枢曾与蔡世格同纂伊犁志,并将所撰志稿与纪行上下合编,名西征录,共7卷。另著有春秋属辞12卷,诗序辑说2卷,均刻于世,还著有古韵通例、陶诗析疑、鸿爪录等书。清代西域赋作天山赋的作者是王大枢还是欧阳镒,学界迄今未有定论。笔者发现,在王大枢东旋草中的无题诗及序对天山赋的创作缘起及被抄袭的情况已言之甚明。为此,王大枢还曾向欧阳镒本人及其亲属以不同方式宣示了著作权。同戍伊犁的杨廷理诗注亦足为证。故天山赋作

2、者为王大枢当无异议。这起著作权的纷争,生动反映了清代西域文学创作、传播及刊刻的情形,具有文学史及文献学价值。,月下玩燭天之势,荒中餘不夜之城。五月無花寒空有色,四邊伐鼓静不聞聲。此所以得雪山之號,而又有白山之名。则有雪蟾皴皰,雪蛆蜿灗。雪蓮(章+華)鄂,雪鳥鷇卵,雪水冬榮。雪花寒罥,雪獸示邁。 ,王大枢(1731-1816),派名芳素,幼名纲受,字体专,学名大枢,字澹明,号白沙,后自号“天山渔者”、“空谷子”等。生于清朝雍正皇帝10 年,自解语时即入家塾承师训,不幸8 岁而孤,拜师本镇响水村大塘塆先人程其恂为师。筑室司空山下,日夜寝读其间。学习努力,天性聪明,有眼关三行字、过目而不忘的天赋,读

3、书万卷,吟诗写赋,博古通今,满腹经纶,闻名乡梓,于乾隆25年入安庆府谋事。由于得罪宰相张英,因而五试不第。乾隆辛卯36 年(公元1771年),科考乡试中举人,是太湖县仅有的两个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之一。初举江左孝廉,乾隆甲辰年被拣选知县。大枢满腹书香,生性耿直,爱抱不平,乐于替民,善写诉状,痛恶权贵。大枢生性耿直,爱抱不平,为权贵所恶。乾隆五十三年57岁时,被谪贬伊犁。同年三月十八日,偕同事刘操南、书童勤儿从安庆出发,历秦陇,出关塞,十月十一日到达伊犁,行程5050公里。沿途考察,边行边究,随得随记,撰谨纪行二卷,字5万,并赋诗46首,作天山赋1篇。纪行资料丰富,考察详实,井井有条,饶有旨趣。嘉庆五年(1800)被赦回太湖。在伊流放13 年期间,王大枢完成了西征纪程、天山赋等一生的代表作,编撰出伊犁地区第一部地方志伊犁志,为捍卫我国中俄两国边界疆域提供了详细的历史依据 。在伊犁13年,嘉庆二十一年病逝,终年85岁,葬东冲口山上。大枢故居前大石块上刻有亲笔所书之字,横书“介于石”三字,下刻“得磊之一,在豫之二,公不易三,士不笋四”等语,留给后人推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