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244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非洲——第2讲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地理分区,人们在习惯上,一般把非洲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后者又可分为东非、西非、中非、南非四个地区。,非洲各地区基本情况一览表,一、北部非洲, 自然地理状况 北部非洲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北侧,濒临地中海。在地理范围上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6个国家。 按自然条件主要可分成两部分: 阿特拉斯山区,地处西北部,由阿特拉斯山系及其狭长的滨海平原组成,属地中海式气候,降水不丰,河流多为间歇河,呈草原景观,居民多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 撒哈拉沙漠,占据绝大部分地区,气候极端干旱,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 mm,沙漠戈壁广布,这里热量资源极为充足,日照时间长。

2、仅在狭长的尼罗河谷地和散布在各地的大小数百个绿洲中,依赖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形成了条带状或斑点状的人口稠密区。, 经济文化特征 北部非洲的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深受亚欧影响,通常把本区同西亚合称为西亚和北非,也有“广义中东”之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教是本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特色。自然景观、文化、经济等方面与地中海北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同非洲其他地区存有许多明显差异。, 地域经济特点 北部非洲面积、人口,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均遥居非洲之首,人均占有量高于全洲平均数的一半。除苏丹外的北非各国,均属中等收国家。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平均垦殖指数在非洲各区域中是最低的,但灌溉农业发达,且耕作

3、制度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产量较高,在洲内占有优势地位,以盛产棉花、小麦及地中海果品等出名。不少农产品占有世界重要地位。 本区虽然生产集约化水平较高,但随着人均耕地的不断减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粮食和其他食品供应普遍严重不足,是世界自给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近几十年以来,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为改造撒沙漠,兴建了许多宏伟的水利和造林工程。, 矿产丰富,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采矿业比较发达,是各国的支柱产业。制造业规模、产值仅次于南部非洲。 地处欧、亚、非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国际社会和世界金融机构每年都要向他们提供各种援助,可以缓解其内部财政和进口支付困难。同时北非也是个有潜力的巨大市

4、场。,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区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总面积约2 180104 km2,共包括50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6.28亿(2000年),其中黑人占绝大部分,因此常有“黑非洲”之称。这一人种特点,决定了本区基本的人文地理面貌,并形成了同北部非洲之间的鲜明差异。 (一)西部非洲 (二)中部非洲 (三)东部非洲 (四)南部非洲,(一)西部非洲,南起几内亚湾沿岸,向北深入撒哈拉大沙漠,从西到东,由大西洋岛屿开始,一直延伸到乍得盆地的中心部分,包括17个国家和地区。 是非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地理区域。居民以黑人占绝对优势。 大部分地区海拔不高,仅南部有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地、高原。 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明显

5、,自北向南依此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与此相对应的农业分布也也呈现明显的地带性: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区以农业和林业生产为主;中部热带草原区,农业和畜牧业兼而有之;北部沙漠区以畜牧业为主。 该区是非洲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铝土矿产量占全洲的90%以上,金刚石占22%,石油、金、铁等也很突出。,总的说来,西非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较为有利,平均垦殖指数显著超过非洲其他各区。但其经济在全洲处于中下水平,人均生产总值低于北部、南部和中部非洲。区内各国均以农业或采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制造业的比重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低的。在区内各国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低差距比其他各区都小得多。从南部沿海到北部沙漠

6、,人口密度和生产力水平渐次降低,体现出区内基本的地域差异。,(二)中部非洲,中部非洲包括喀麦隆、赤道几内亚、中非和刚果8个国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所限,本区人口密度在五大区域中最低。 中部非洲东西延伸4 000多千米,地形多样,起伏较大。赤道中贯,自然带向南北两侧有规律的变化,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三大地带,其中热带雨林范围最广。多数国家以森林资源丰富和出产珍贵热带木材而著称。中部非洲也是油棕、咖啡、可可、橡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已探明矿产种类和数量仅次于南部非洲。,中部非洲经济在非洲属中等水平。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次之,制造业非常薄弱。区内各国

7、之间差异明显,加蓬,刚果共和国和喀麦隆多年来政局相对稳定,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均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但有些国家因社会长期动乱不定,或因政策失误,经济出现滑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明显下降,均属目前最不发达国家。,(三)东部非洲,东部非洲是指处于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的广大地区,共包括10个国家。人口平均密度在非洲各大区中是最高的,且人口增长快,出生率高。 东非是全洲地势最高的区域。这里有“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从世界范围看,东部非洲处于邻近赤道的炎热湿润地带。但气候带的地带性表现得不太明显。这里赤道多雨气候分布有限,有相当大面积的热带干湿季气候

8、。,经济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农业比重大,区内各国一般均为农业国,农业人口比重居世界的前列。多种农产品在世界或非洲占有重要地位。 除肯尼亚的工业基础稍好外,其他各国工业水平低。同非洲其他地区相比,东非的采矿业极其薄弱,经济发展水平居非洲各区之末。,(四)南部非洲,南部非洲包括安哥拉、赞比亚、津巴布韦、南非和毛里求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区内气候类型较复杂。本区人口和农业生产布局受东湿西干的气候特点影响很大。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广大的中西部除好望角地区外,人口都很稀少,农业以粗放畜牧业为主。,南部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北部非洲,有非洲规模最大的采矿业(除石油、天然气开采外)和加工工业

9、,它的农业商品性生产在非洲也是最发达的,它还拥有非洲最稠密的铁路和公路网。 按照经济特点,可把本区划分为东、西两列。东列除毛里求斯外都是农业国;西列经济水平远超东列国家,堪称非洲的工业心脏。 南部非洲是世界上矿物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矿种多,储量大,开发条件优越,分布集中。一个多世纪以来,采矿业一直是南非的基础经济部门,所产矿物80%供出口,在世界固体矿产市场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非洲的主要国家,一、埃及,二、南非,埃及,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别名伊觖帕特,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

10、埃及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埃及的地理位置,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在东经24度至37度,北纬22度至32度之间。总面积1,002,000平方公里,南北相距1024公里,东西1240公里。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苏伊士运河将两海相连,东北同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西临利比亚,南接苏丹。,埃及的地形地貌,埃及全境地势平坦,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4.5%,耕地面积仅占5.5%,约55367平方公里。尼罗河纵贯南北,全长6700公里,在

11、埃及境内长1530公里。按自然地理,埃及可分四个区:尼罗河和三角洲地区地表平坦。西部的利比亚沙漠是撒哈拉沙漠的东北部分,为自南向北倾斜的高原。西奈半岛面积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沙漠,南部山地有埃及最高峰圣卡特琳山,海拔2629米,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埃及的气候,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是埃及的主要组成部分,气温变化剧烈,夏天的内陆沙漠区日较差很大,可从凌晨的7摄氏度攀升至正午的43摄氏度,冬季沙漠区的温差相对较小,从0度到18度。整个埃及都是只有冬、

12、夏两季,一般来说,冬季较凉爽,而夏季较炎热。每年的十一月到来年四月是埃及的暖冬,最低气温14度左右,五月至十月,埃及夏日炎炎,平均气温就有30度。南方的阿斯旺是埃及气温波动最大的地区,盛夏可由低温10度飙升至高温41度。相反,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是埃及气候最为温和的地方,但地处风口,受洋流影响,时而遭受寒流和寒潮袭击,一直可以影响到整个尼罗河流域,因此地处热带的尼罗河偶尔可以见到降雪的奇景。北部的亚历山大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埃及的降水,埃及全境都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只有80毫米,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亚历山大港受海风吹拂,是埃及最湿润的地方,但年降水也只不过200毫米左右,首都开罗只有10毫米,集中

13、于夏季。深入内陆的广大荒漠区则时常几年滴雨不下,并突然爆发洪水。埃及善用稀缺的水资源,将海滨地区的排水和沙漠绿洲的水源收集起来,供应中部的居民、商铺,和阿里什机场旁的农田。,尼罗河,尼罗河是一条发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

14、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古代文明无一不是在大江大河流域孕育和诞生的,无一不得益于河流的滋养,在沙漠占国土面积达96%的埃及,尼罗河就意味着生命。埃及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而形成这一伟大文明的正是尼罗河。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自从尼罗河诞生埃及这个文明古国以来,尼罗河,这条 带来一切的大河就影响着古埃及人的生产、生活,铸就了埃及文明的特质。,一、尼罗河对农业的影响 在法老时代就流传着一句谚语:“

15、埃及就是尼罗河”。尼罗河在夏季降得丰沛的雨水,造成定期的泛滥。洪水过后会在两岸沉淀、淤积出层层肥沃的黑土,这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成为埃及的赠礼,由此,埃及的农业文明开始创造辉煌。,二、尼罗河对宗教的影响 尼罗河和太阳是构成埃及文明的两大生命之源。尽管在埃及沙漠的干旱早已注定一切,但是因为有了尼罗河洪水的条件,让这一切变得可能,人们才得以在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发展繁荣起来。在原始社会,人们相信神的存在,埃及人的收获全依赖尼罗河,因此对于尼罗河的崇拜和祈祷也就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尼罗河神哈比在整个埃及都受到崇拜。,三、尼罗河对政治的影响 在古埃及人的传统观念中,三角洲和河谷是两个不同的地区,

16、有不同的名称。在埃及王的头衔种有上下埃及之王或两地之王的称呼,可以说明,在埃及人的观念中,上下埃及分别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国家天然的划分为南北,只有尼罗河,从南流到北真正的将 两地统一起来。,阿斯旺水坝,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既馈赠给埃及生命之源,也给它带来数不清的洪涝灾害。1970年6月,阿斯旺高坝在尼罗河上建成。此后,它在埃及的防洪、灌溉和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埃及有六千四百多万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聚居在仅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四的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全国的主要农业区也集中在这里。因此,在如此稠密的人口聚居地区和粮棉主产区,一旦发生洪灾,其危害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尼罗河

17、上所筑的阿斯旺高坝,为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它横截尼罗河水,高峡出平湖。高坝长3830米,高111米。1960年在原苏联援助下动工兴建,1971年建成,历时10年多,耗资约10亿美元,使用建筑材料4300万立方米,相当于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项集灌溉、航运、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阿斯旺水坝带来的好处:1、水坝是一项集防洪、灌溉、航运、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工程,一次又一次成功地化解了尼罗河洪水对埃及的威胁。2、工业方面,水坝拥有12组175兆瓦发电机,总功率为2100兆瓦 ,1967年开始发电,1998年发电量占埃及总发电量的15%,最高峰时发电量占埃及全国的一半,甚至可向邻国输出电力。3、农业方面

18、,水坝有效减小了1964年、1973年的大洪水和1972年-1973年和1983年-1984年的旱灾造成的危害。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水库还发展了渔业,由于离消费市场距离太远,渔业的收入并不高。4、从此埃及摆脱了其不友好的邻国苏丹有机会对其埃及命脉尼罗河水的控制。因为如今绝大多数的埃及人都工作、居住在尼罗河谷,埃及还在计划从纳赛尔湖引出另外一条和尼罗河平行的水道,扩大经济面积。,阿斯旺水坝带来的灾难:1.由于尼罗河的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肥源几亿吨淤泥,土壤日益盐渍化;2.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平原向内陆收缩,使工厂、港口

19、、国防工事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3.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物,致使沙丁鱼的年产量减少1.8万吨;4.由于大坝阻隔,使尼罗河下游的活水变成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蚊的繁殖提供了条件,致使水库区一带血吸虫病流行。,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全长约163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京杭大运河的无船闸运河。苏伊士运河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线。,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苏伊士运河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主要国际海

20、运航道,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苏伊士运河自从被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益。直到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才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埃及的经济支柱,一、石油二、运河三、侨汇四、旅游业,金字塔,沙漠风光,尼罗河风光,埃及著名的出口产品-长绒棉,由于尼罗河地区土地肥沃,利于灌溉,夏季光照充足,冬季温和,利于棉花生长。所以非常适合棉花的生长。,埃及的文化,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世界名胜古迹博物馆”之称。那神秘莫测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天外飞仙般的巨大壁画和

21、扑朔迷离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法老,是埃及语的希伯来文音译,其象形文字写作,意为大房屋,在古王国时代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第二十二王朝以后,成为国王的正式头衔。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令臣民将其当作神一样来崇拜。法老站在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是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威。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近乎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

22、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自豪。,木乃伊,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来制作木乃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

23、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阳光芒。,埃及的历史发展,埃及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公元前3000年,已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了以法老为元首的君主专制政体。 前4世纪,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埃及的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文化均有较大的发展,还修建了尼罗河与红海间的运河,开辟了与北非、西亚诸国之间的陆上交通,亚历山大为王朝的国都和重要贸易中心。 前1世纪,埃及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当时罗马粮食消费量的1/3以上来自埃及。罗马帝国分裂以后,埃及隶

24、属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又成为拜占廷的粮食供应基地。 公元639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传播伊斯兰教,至9世纪中叶,埃及的阿拉伯化大体完成,阿拉伯语逐步普及。 1517年埃及被并入奥斯曼帝国,成为其一个行省。 18世纪末起,英、法等国加强了对埃及的争夺。 17981801年法国拿破仑军队曾占领埃及。,19世纪50年代起,英、法势力日益渗入。1854年法国获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许可权。1857年英国取得修建亚历山大经开罗至苏伊士的铁路租让权。以英、法为主的西方资本侵入埃及的各个经济部门,购买土地,开办企业,建立银行,并实际控制了埃及的政治,使埃及沦于半殖民地的地位。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置

25、苏伊士运河于其军事管制之下;1914年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在埃及人民强大的反抗运动压力之下,英国被迫于1922年承认埃及独立,但仍保留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种种特权。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接管了政权。1953年6月18日,废除君主制,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击败了英、法纠合以色列的武装侵略。 1958年2月1日,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叙利亚退出阿联。1967年6月510日,以色列第二次侵略阿联,占领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被迫封闭。1971年9月11日

26、,阿联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南非,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南非共和国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南非财经、法律、通讯、能源、交通业发达,拥有完备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股票交易市场,生产量均占世界首位。并且南非在2010年加入金砖国家,进一步与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加强合作贸易交流。,南非的地理位置,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历来是世

27、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线”之称。面积有1,219,09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500公里,土地面积世界排名第24位。,南非的地形地势,全境大部分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脉绵亘东南,卡斯金峰高达3660米,为全国最高点;西北部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为高原;沿海是窄狭平原。奥兰治河和林波波河为两大主要河流。,南非的主要河流,一、奥兰治河 奥兰治河又称橘河,发源于莱索托高原上德拉肯斯山脉中的马洛蒂山,向西流经南非中部和南非与纳米比亚的边界后,于亚历山大贝注入大西洋。河流全长1860km,流域面积102万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90m3/s,是

28、非洲第五大河。,二、林波波河 林波波河非洲东南部河流,又称鳄河。发源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高地,向北流至南非与博茨瓦纳边界后向东北流,流至南非与津巴布韦边界后向东流,至帕富里附近入莫桑比克境内,东南流入印度洋。长1680千米。流域面积38.5万平方千米。,南非气候特征,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草原气候,东部沿海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南部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全境气候分为春夏秋冬4季。12月1月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气温为-10-12。全年降水量由东部的1000毫米逐渐减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南非的首都、国徽、国旗,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

29、勒陀利亚(现已更名为茨瓦内),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议会所在地)为开普敦。,好望角,好望角在非洲南非共和国的西南端,北距开普敦48km,濒大西洋,在开普半岛的尽头处,是南非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好望角的重要性,好望角的发现,促使许多欧洲国家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东方。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船队都先后经过这里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菲律宾和中国。在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之前的300多年时间里,好望角航路成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苏伊

30、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道。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过这里运输。因此有人说,好望角航线是西方国家的一条海上生命线。,南非的矿产资源-黄金之国,南非基础设施良好,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黄金储量占全球的60%,蛭石、锆、钛、氟石居第二位,磷酸盐、锑居第四位,铀、铅居第五位,煤、锌居第八位,铁矿石居第九位,铜居第十四位。钻石、石棉、铜

31、、钒、铀以及煤、铁、钛、云母、铅等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石棉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加上先进的管理,使南非成为当今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南非旅游业发展,南非的旅游业是南非目前所有行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10%,相关从业人员有140万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南非的历史发展,南非是南方古猿化石的最早发现地。科伊桑人是南非最古老居民,长期过着渔猎和采集生活,他们绘制的洞穴壁画和岩壁雕刻是人类原始艺术的瑰宝。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斯首次到达好望角。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地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

32、。1795年英国占领开普殖民地。1814年根据维也纳条约开普地区为英国殖民地。荷裔布尔人被迫“大迁徒”,于1852年和1854年先后建立“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1867年和1886年南非发现钻石和黄金后,欧洲移民蜂拥而至。,1899年英、荷殖民者为争夺对南非的控制权,爆发了“英布战争”。1902年英殖民者打败布尔人,吞并了“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不久英国准许其成立自治政府。1910年5月英国将开普省、纳塔尔省、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省4个属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地。1948年国民党开始执政并统治南非至今。国民党执政后,实行种族隔离政策。1934年6

33、月南非获得独立,为英邦成员国。1961年5月31日,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1948年,南非开始实施长达40多年的种族主义制度,南非历史进入了最黑暗的时期。19901991年间,政府废除了构成种族隔离的所有法律条文。如今,各种族逐渐融合,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曼德拉-南非国父,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当他领导反种族隔离运动时,南非法院以密谋推翻政府等罪名将他定罪。依据判决,曼德拉在牢中服刑了27年。1990年出狱后,转而支持调解与协商,并在推动多元族群民主的过渡期挺身领导南非。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曼德拉在40年来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2004年,其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2013年12月6日,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南非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12月15日上午,国葬仪式在库努村举行。,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