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33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桡骨远端骨折手法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1,.,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6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造成桡骨远端骨折,但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主要发生在6-10岁和60-75岁两个年龄阶段。,2,解 剖 概 要,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处于薄弱地带 下端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向尺侧倾斜2025。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约11.5cm。桡骨远端骨骺1岁出现,18-20岁闭合。,3,掌侧倾斜角:桡骨远端与腕骨形成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关节面向掌侧倾斜为1015度。,尺侧倾斜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内侧长1.5CM,故其关节面向尺侧倾

2、斜2025度。,4,桡骨远端解剖,5,6,骨折原因及分类,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屈曲型骨折(Smith骨折) 纵斜型骨折(Barton骨折),跌倒:手掌着 地,远端背桡侧移位,跌倒:手背着地,远端掌尺侧移位,跌倒:手掌或手背着地,桡骨远端关节面纵斜骨折,远端向掌或背侧 移位,7,BARTON FRACTURE(背侧缘),8,BARTON FRACTURE (掌侧缘),9,COLLES FRACTURE(伸直型)餐叉样畸形,10,SMITH FRACTURE(屈曲型) 锅铲样畸形,11,儿童桡骨远端骨折,骨骺分离,12,COLLES FRACTURE(伸直型),13,一、诊断(一)诊断标

3、准:本病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进行诊断。,14,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或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呈掌屈,手背部着地致伤。2、症状和体征:腕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或锅铲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挤压痛,触之有骨擦音。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向远侧突出

4、。,15,3、辅助检查: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或远端骨折块向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16,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整复与固定手法整复应根据骨折复位“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道理,要先使骨折断端充分分离,充分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端长度。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运用。,17,手法复位与外固定,小夹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种能动的固定方式,以夹板为主要固定材料,加之棉花、棉垫、绷带等辅助材料组成局部外

5、固定力学系统,通过绷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棉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复位效果。固定体位要灵活掌握,以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利于功能恢复为原则。稳定性骨折复位后骨折端不易再移位,应采用腕关节伸直位固定,有利于功能恢复。对于移位骨折,整复后维持牵引,用4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18,整复前准备,物品准备,19,体位,20,整复(伸直型),21,单人复位法(伸直型),端提、与挤捏,提按复位法: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22,单人复位法(伸直型),患者平卧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

6、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23,双人复位:牵抖手法,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端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24,单人复位,25,双人复位:牵抖手法,26,手法操作时注意事项,术前仔细读片,准确判断骨折类型与移位方向。术前仔细检查有否血管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压力。术中操作轻巧,切忌暴力加重损伤。对伸直型骨折掌侧皮质重叠移位者应充分拔伸牵引,27,注意

7、:夹板放置要有均匀衬垫,否则会引起皮肤损伤,28,固定方法,伸直型骨折:桡背侧夹板过腕关节。固定于掌屈、尺偏位;屈曲型骨折:桡掌侧夹板过腕关节。固定于稍背伸、尺偏位。,29,固定(伸直型),30,屈曲型骨折复位与固定,屈曲型骨折牵引方法相似,复位方向相反。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6周。,31,BARTON FRACTURE,背侧半脱位:患者取坐位,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肘部,术者握住腕部拔伸牵引后,术者一手维持牵引,一手用掌部环握患者腕部近端,用拇指将远端骨折块及脱位部向掌侧推挤复位,牵引下徐徐将腕关节掌

8、屈,使伸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片移位。掌侧半脱位:腕关节掌屈30度牵引。双手四指扣住腕背侧,双拇指推顶腕掌侧骨折块使之复位固定方法:背侧半脱位: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半脱位:掌屈位固定。固定时间均46周左右。,32,有关巴通氏掌侧缘骨折复位与固定的常见错误:1、腕关节背伸复位是难以达到良好复位效果,该体位是产生本骨折因素之一。2、背伸固定时骨折极其不稳定,应置掌屈位固定。,33,病例1,34,病例2,35,病例3,36,病例4,37,病例5,38,病例6,39,病例7,40,病例8,41,病例9,42,病例10,43,病例11,44,病例12,45,功能锻炼,固定时 手指及关节主动伸曲活动,前臂大小云手、肘关节屈伸及肩关节抬举练习,禁止前臂旋转。解除固定后 腕屈伸及及前臂的旋转活动。,46,谢谢!,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