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37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4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浣溪沙红日已高【五代】李煜课件.ppt(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浣溪沙红日已高,李煜,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宋建隆二年)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公元975年(宋开宝八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释义,彻夜不废的宫廷歌舞,很难想象有如此疯狂日高三丈了,舞兴却还正浓。兽形的炭料燃尽

2、了,再一炉炉依次添加。红绵铺成了地衣,随舞步旋转起皱;舞点飞旋的佳人,已顾不得金钗从发髻滑落。酒无疑香醇上好,偏嫌它品味中下;唯恐污染了口鼻,便不时拈花来嗅。这里的歌舞已够令人炫目,便殿的盛况更不难想像;且听阵阵箫鼓之音,那歌舞才入高潮!,赏析,这首词是描写大宴歌舞的场景。 起笔大气。一个透字不仅点明了时间,而且意气风发之至。宫女在金制的香炉里依次添上香料,可以想见其场面的奢华。红锦织成的地毯,随着舞者的舞步褶皱着,更进一步写出奢华的味道。一个皱字,很鲜活,且把人的视角从开阔的大环境引到小细节上去,微中见妙。舞女随着舞点舞得正急,头上的发钗也随之滑落。在这种欢快的环境下,醉是自然的。令词人醉的

3、,不是酒,而是眼前的欢乐和心中的得意。他不时拈起花朵,闻着花气醒酒,连醒酒的法子也透着风雅与高贵。结尾将笔墨荡到别殿,由视觉转而听觉,则不仅令全词悠远许多,富于变化,且场面气势之恢宏,词人身份之高贵也就可见一斑。,本词描写的是宫中的一次歌舞活动。由来愁苦之词易巧,欢愉之词难工。这种大宴歌舞的场面是极易写俗的。但词人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很强。首句一个透字,是对时间的精彩描写,十分大气洒脱。地衣随步皱,舞点金钗溜,两个细节描述把人的视线从奢华的场景带到人物身上来,细腻生动且不着痕迹。所有的描写,都是近景。而最后一句,将视角拉远,写到远处的别殿。就使得原本拘于一处的歌舞描写,多了一种想象的空间。这种欢乐的场景本来不好煞尾,尾结得不好极易影响整首词的效果,显得庸俗。但词人的笔力显然很老到,直接将笔触荡到别处,却又以箫鼓之声相连,结得悠远又富于想象的空间。,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