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4539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状元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状元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状元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状元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状元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状元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状元文化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状元文化,状元是中国科举宝塔的顶尖人物,就是进士的第一名。考中状元后就意味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名登龙虎黄金榜”,“一举成名天下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何等的自豪和荣耀!,但涉足科举确实不易,一个读书人从童生到生员(秀才)要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级考试;考中生员后,还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有人统计,从童生到状元要经过数十次考试。自宋代以后,乡试、会试和殿试三年举办一次,三年中只产生一名状元。考取状元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倘若没有超人的才华、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高中状元是不可能的。,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科开始选状元,到清末光绪三十年

2、(1904)甲辰科止,历史上共产生了800多名状元,现在能考知姓名的状元中,文状元596名,自宋代至清有武状元115名。其中苏州一地共出文状元45名、武状元6名。,中国历代状元之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女丞相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女科状元傅善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中国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

3、“状元中的状元”。,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清咸丰六年(1856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为帝师。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被誉为“中国近代维新第一导师”。,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颜真卿并称“颜柳”。,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

4、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在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人。596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连中“三元”的有13名。(武状元王玉壁,清钱启)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19 人。其中唐代孔纬、孔纁、孔缄兄弟三人均考中状元,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兄弟三人状元。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父子状元6 人,归仁绍(兄)咸通十年状元归仁泽(弟)乾符元年状元归 黯(仁泽子)景福元年状

5、元归 佾(兄)天复元年状元归 系(弟)天祜二年状元唐代苏州归家自唐懿宗咸通十年(八六九年)至唐哀宗天祐二年(九零五年),短短三十六年间,接连出了归仁绍、归仁泽、归黯、归佾(音义)、归系五名状元,占全了兄弟、父子、祖孙状元。人称“天下状元第一家”。,明清出现过两个在乡试、会试、殿试均列榜首“连中三元”的状元。这两人是:商辂,浙江淳安人,中明成化乙未科(1475年)状元。钱棨 ,江苏常州人,中乾隆甲辰科(1784年)状元。中间相隔三百多年,可见是连中三元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完好保存下来的“状元卷”明代赵秉忠殿试试卷 中国科举制度有着将近1300年的历史,但保留下来的状元墨迹试卷却只有一张,那就是明代青州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对策(作文)真迹。现存青州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